【釋義】 喻指在社會上占據顯要的地位。
折頸斷腿
【溯源】 德國古代的人們曾迷信地認為,祝福別人時,如果說“正話”,就會把惡魔招來,釀成災禍;如果說“反話”,反而能迷惑惡魔,使諸事順遂。所以在舉行頗有冒險性的飛行、登山、航海等活動,或前途未卜的演出、考試時,常用“折頸斷腿”來祝福對方。
【釋義】 表示對別人的衷心祝願。
哲人石
【溯源】 又稱為點金石,是古代煉金術士所追求的,據說能將其他物質變成黃金的煉金藥或煉金丹。煉金術不僅研究點石成金的方法,還研究用哲人石醫治百病,使人長生不老。實際上,自然界根本不存在這種哲人石,也不能用合成的方法製取黃金。
【釋義】 原用來嘲諷荒誕離奇、無法實現的幻想,後轉義為一切事物的起點或開端、醫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等。
這就是獅子狗的原形
【溯源】 語出德國詩人歌德的劇本《浮士德》。魔鬼變作一條黑狗來到浮士德的書齋,浮士德以為它是條普通的狗,並沒有注意它。可是,這條狗忽而跑動,忽而咆哮,不斷給潛心翻譯《聖經》的浮士德製造麻煩。一會兒,魔鬼又變作體大如河馬、眼冒火焰、口吐獠牙的怪物。浮士德念起咒語,魔鬼又變成一位浪蕩的學生,出現在火爐後邊,浮士德恍然大悟地說道:“這就是獅子狗的原形!浪蕩學生!這種事真笑煞人!”
【釋義】 喻指事物的本質或問題的關鍵。
這是另一副衣袖
【溯源】 法語成語。中世紀時,法國人衣服上的袖子是一種裝飾,可以隨時取下來,根據需要裝上另一種色彩或式樣的袖子。情侶之間、夫妻之間還可以像交換戒指那樣,交換衣袖作為信物,表示忠貞不渝的愛情。
【釋義】 意為這是另一回事或另一個問題。
這是上帝的手段
【溯源】 語出《聖經·舊約·出埃及記》。摩西按照上帝的意旨,決定率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返回迦南地,卻遭到埃及法老的阻攔。於是,摩西便行法術懲罰埃及,使埃及的水變成血,使青蛙遍布埃及,使塵土變成密麻的虱子。法老手下行法術的術士也想用邪術生成虱子,卻沒有成功。術士便對法老說:“這是上帝的手段。”
【釋義】 用來表示上帝的旨意、天意、天命之意。
這事有鉤子
【溯源】 德語成語。當魚兒撲向魚鉤上的餌料時,它並不知道要為此付出生命,所以在德語口語中,鉤子常用來表示隱藏著的困難或麻煩。傳說有個小夥子找到牧師,讓教堂公布他的婚姻,並表示事情還有點麻煩。牧師詢問麻煩是什麼,小夥子回答說女方不喜歡他。牧師聽後說道:“我親愛的朋友,你這可不是小鉤子,而是大鉤子。”
【釋義】 喻指隱藏著困難或麻煩。
這種煙草味道很濃
【溯源】 源自中世紀德國有關魔鬼的傳說。有一回,魔鬼在森林裏遇到一個手持獵槍的獵人。他詢問獵人手裏拿的是什麼,有什麼用處。獵人騙魔鬼說是煙鬥。魔鬼信以為真,便請求給他吸一口,獵人隨即朝魔鬼臉上放了一槍。誰料到,毫發無損的魔鬼滿不在乎地說道:“這種煙草味道很濃!”
【釋義】 用來比喻過分要求或厚顏無恥等意。
真正的斯洛文尼亞人
【溯源】 斯洛文尼亞人在奧地利是少數民族,舊時常處於被壓迫的地位,生活十分貧苦。可是他們很聰明,善於經商,多以小商販為業,穿著破衣爛衫,挨家挨戶地兜售自己的貨物。
【釋義】 喻指機靈狡黠或不修邊幅、衣衫襤褸的人。
鎮靜地說出重要的話
【溯源】 語出德國作家歌德的劇本《伊菲革涅亞》。阿伽門農率領艦隊遠征特洛亞,途經奧利斯港時,在狩獵中射死一隻獻給阿爾忒彌斯的赤牝鹿。女神因此使奧利斯港風平浪靜,艦隊無法遠航。祭司和預言家卡爾卡斯告訴阿伽門農,隻有把他的愛女伊菲革涅亞獻祭給阿爾忒彌斯,他們才能夠出發。阿伽門農隻得忍痛將女兒送上祭壇。當卡爾卡斯揮刀砍向伊菲革涅亞的千鈞一發之際,女神赦免了她,並將她擄走,送到陶裏刻的阿爾忒彌斯神廟裏當了女祭司。陶裏刻國王托阿斯愛上美麗溫柔的伊菲革涅亞,要娶她為妻。伊菲革涅亞婉言拒絕了托阿斯的求婚,向他敘述了自己的身世,並傾吐了思鄉之情。國王聽後非常震驚,說道:“你如此鎮靜地說出了重要的話。”
【釋義】 形容泰然自若、從容不迫地敘述一件極其震撼人心的事情。
肢解者傑克
【溯源】 1888年8月7日至11月10日間,在倫敦東區陸續發生殺害妓女案件。罪犯手段極其殘忍,被害人均被割斷喉管,並被殘暴地肢解屍體。案發後,凶手多次寫信給市政當局,嘲笑政府的無能,署名為“肢解者傑克”。警方全力追查凶手,卻始終未能破案,引起公眾的不滿,最終導致警察署專員及內政大臣的下台。
【釋義】 殺人犯或強奸殺人犯的代名詞。
知道老鷹和蒼鷺的不同
【溯源】 語出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悲劇《哈姆萊特》。弑兄霸嫂、篡奪王位的克勞狄斯發現侄兒哈姆萊特回國後一直精神恍惚,不禁心生疑竇,便派遣王子少年時代的兩位朋友前去窺探王子心神不定的原因。王子見朋友突然來訪,料到是奸叔的安排,為了迷惑他們,就故意裝作瘋癲地說道:“我歡迎你們,可是我的父親叔父和母親嬸母可弄錯啦。”朋友急忙追問究竟弄錯了什麼。哈姆萊特回答道:“天上刮著西北風,我才發瘋。風從南方吹來的時候,我知道老鷹和蒼鷺的不同。”老鷹與蒼鷺無論在形體、生活習性方麵都有顯而易見的不同,極易區別。
【釋義】 暗指具備起碼的、最根本的辨別能力。
知道兔子怎樣逃跑
【溯源】 德語成語。兔子聽覺靈敏,善於奔跑。兔子在被獵犬追趕時,常在逃竄時突然改變方向,致使獵人很難捕捉到它。然而,有經驗的獵人卻不會被它迷惑,總是注意兔子逃跑的主要方向,因而能一舉抓獲它。
【釋義】 喻指了解事物的發展規律,對事態發展掌握得一清二楚。
知識的鑰匙
【溯源】 語出《聖經·新約·路加福音》。耶穌在傳道時譴責猶太教的律法師時說道:“你們律法師有禍了,因為你們把知識的鑰匙奪了去,自己不進去,正要進去的人,你們也阻擋他們。”
【釋義】 指獲取知識的秘訣、途經、方法等。
知識就是力量
【溯源】 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4)的名言。培根堅信以掌握自然界發展規律為內容的人的知識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力量,他在《新工具》一書中提出“人的知識和人的力量合而為一”,即知識就是力量,力量就是知識。
【釋義】 常用來激勵人們去探索新知識,開拓新的未知領域。
隻不過是個腓尼基人
【溯源】 古代腓尼基人為迦南人的一支,以善於航海經商聞名。古代腓尼基人信奉摩洛神,在信奉上帝的古希伯來人的眼中,尊崇摩洛神的腓尼基人是異教徒及為上帝所詛咒的人,“隻不過是個腓尼基人”是希伯來人對其的蔑稱。
【釋義】 原指粗俗愚昧的人,後用來指對文學、藝術一無所知的人。
隻可到這裏,不可越過
【溯源】 語出《聖經·舊約·約伯記》。約伯因受上帝的試探而家破人亡,他不明白上帝為什麼讓這麼多災難降臨在他身上,他質問上帝,並表示願與上帝理論。上帝沒有回答約伯的問題,而是以詰問的方式,通過對自然界神秘性的描寫來顯現自己神聖的權力。上帝對約伯說道:“海水的衝擊,如出胎胞,那時誰將他關閉呢?是我用雲彩當海的衣服,用幽暗當包裹它的布,為它定界限,又安門和閂,告訴它說:‘你隻可到這裏,不可越過。你狂傲的浪要到此止住。’”
【釋義】 喻指絕對的界限,不可超越半步。
隻剩牙皮逃脫了
【溯源】 語出《聖經·舊約·約伯記》。約伯家破人亡後,他的朋友們認為約伯受難的原因是上帝賞善罰惡的結果。約伯認為自己是敬畏上帝且善良正直的人,所以不同意這種解釋。他向朋友述說自己承受的痛苦,懇求他們可憐他,不要像上帝那樣懲罰他,增加他的痛苦:“……我的皮肉緊貼骨肉,我隻剩牙皮逃脫了。我的朋友啊,可憐我,可憐我,因為上帝的手攻擊我。你們為什麼仿佛神逼迫我,吃我的肉還以為不足呢?!”
【釋義】 原意為“隻剩下一口氣了”,現轉義為死裏逃生、幸免於難。
至聖所
【溯源】 古代以色列人祭獻上帝的聖殿分內外兩層:外層為一般的聖所,設奉香台、獻餅台、七蓮燈台、常明燈等,隻許祭司進入。內層為至聖所,設置約櫃,用帷幔懸於門口,與外界隔開,隻有大祭司在一年一度舉行的公眾贖罪典禮時可以進入。基督教教堂最裏麵的部分也稱為聖所,聖所最裏麵的部分也稱為至聖所,設有聖台和聖桌,隻有受過聖職者可以進入。
【釋義】 喻指最神聖、最寶貴、最神秘的東西或地方。
置某人於牆腳之下
【溯源】 在古代戰爭中,有些下級軍官常因攻城而聞名。他們帶領為數不多、訓練有素的士兵,靈活地翻越城牆,扼死哨兵,達到攻城的目的。他們的事跡總是長時間地被人們傳頌。在傳頌過程中,難免有些誇張的成分,尤其是喝了酒的士兵,說起攻城的同伴更是添油加醋,說得神乎其神,使聽的人似信非信。唯一能證實他們說的話的辦法,就是將他們置於城牆腳下,看他們究竟如何攀上牆頭。“置某人於牆角之下”即由此而來。
【釋義】 現轉義為把某人難住,逼得某人走投無路或迫使某人做出決定。
仲夏的瘋狂
【溯源】 源自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的喜劇《第十二夜》。伯爵小姐奧麗維婭府上的管家馬伏裏奧是個慣於媚上欺下的奴才。女仆瑪利婭為了狠狠教訓這個可惡的奴才,便模仿伯爵小姐的筆跡和口吻,給他寫了一封表示愛慕的信。馬伏裏奧看後心神蕩漾,不由得做起富貴夢來。他依照信上的吩咐,穿上黃襪子,紮上十字交叉式的襪帶,出現在伯爵小姐麵前。奧麗維婭見馬伏裏奧令人厭惡的裝束和忸怩作態的神情,頓時心生不快地驚呼道:“哎喲,這家夥簡直是得了仲夏的瘋病!”
【釋義】 喻指狂熱、毫無理智、十足的瘋狂。
種的是風 收的是暴風
【溯源】 語出《聖經·舊約·何西阿書》。先知何西阿譴責以色列人崇拜偶像、背棄上帝的行為,指出他們必將遭到懲罰:“他們立君王卻不由我,他們立首領我卻不認。他們用金銀為自己製造偶像,以致被剪除。撒瑪利亞啊,耶和華已經丟棄你的牛犢,我的怒氣向拜牛犢的人發作,他們到幾時才能無罪呢?這牛犢出於以色列,是匠人所造的,並不是神。撒瑪利亞的牛犢必被打碎。他們所種的是風,所收的是暴風。所種的不成禾稼,就是發苗也不結實,即便結實,外邦人必吞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