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比喻想做壞事的人先得到了報應。

象牙塔

【溯源】 源自十九世紀法國詩人、文藝批評家聖佩韋·查理·奧古斯丁的書函《致維爾曼》。奧古斯丁批評同時代的法國作家維尼作品中的悲觀消極情緒,主張作家從庸俗的資產階級現實中超脫出來,進入一種主觀幻想的藝術天地——象牙之塔。

【釋義】 被用來比喻與世隔絕的夢幻境地,現也有人把大學說成是“象牙塔”。

像奧布爾人那樣死去

【溯源】 源自古羅斯編年史《往年紀事》。大約在六世紀,奧布爾人征服了斯拉夫人的一個部族杜列布人,並千方百計地虐待和蹂躪杜列布人。上帝知道後大怒,下令殺滅奧布爾人,把奧布爾人殺得一個不剩。因此至今還流傳著一句諺語:像奧布爾人那樣死去,沒有部族,沒有後代。

【釋義】 比喻人或事物消失得無影無蹤,或徹底滅亡。

像白狼一樣有名

【溯源】 在法國舊時的民間,傳說法國的狼是黑裏夾深灰的顏色,西伯利亞的狼卻是很淺的顏色。每當冬季來臨,西伯利亞的狼便遷到法國過冬,使人們談狼色變。可是,即使這些狼很有名,卻沒有人見過這些狼,人們隻是憑想象認為它們一定是白顏色的、非常可怕的白狼。“像白狼一樣有名”即由此而來。

【釋義】 常用來喻指某人非常有名氣。

像被塔蘭托毒蛛蟄了一樣

【溯源】 塔蘭托毒蛛屬狼蛛科,生活在洞穴中,大約有2.5厘米長,不織網,而是追捕獵物,對人體無危險。人們過去曾錯誤地認為,如果被它蟄後就會患塔蘭托毒蛛病,患者又哭又跳,最後發展成歇斯底裏的狂舞。“像被塔蘭托毒蛛蟄了一樣”即由此得來。

【釋義】 形容某人突然驚跳起來。

像柴郡貓那樣咧嘴傻笑

【溯源】 柴郡是英格蘭西北部的一個郡,此語多認為源自英國作家劉易斯·卡羅爾的《愛麗絲漫遊奇境記》。愛麗絲夢入奇境,來到一位公爵夫人家中。廚房正熬著放了很多胡椒的湯,強烈的辣味使房間裏的人都一個勁兒地打噴嚏,隻有貓若無其事地咧著嘴傻笑。愛麗絲感到很奇怪,便問公爵夫人說:“您的那隻貓為什麼總是這樣咧嘴笑?”公爵夫人回答說:“因為這是隻柴郡貓,所以才這樣笑。”

【釋義】 喻指咧著嘴巴、無緣無故傻笑的人。

像從鏡子裏偷來的

【溯源】 語出德國作家萊辛的《愛米麗雅·迦洛蒂》。意大利一個封建小國的統治者赫托勒公爵,看中了沒落貴族沃多雅多的女兒愛米麗雅。一位畫家受沃多雅多之托,為愛米麗雅畫了幅肖像。當他拿著剛畫好的肖像順道來拜見赫托勒公爵時,公爵見到這幅肖像非常逼真,情不自禁地喊道:“像從鏡子裏偷來的!”從此便對愛米麗雅更加日思夜想。荒淫無恥、專製殘暴的赫托勒在愛米麗雅去參加婚禮的路上,派人殺死了她的未婚夫,並將她誘騙到自己的別墅,想把她占為己有。沃多雅多從被赫托勒拋棄的情婦那裏,得知公爵救女兒的卑鄙意圖後,就親手殺死自己的女兒,保全了女兒的清白。

【釋義】 形容與某人十分相像。

像戳在長矛上那樣喊叫

【溯源】 長矛是古代常用的武器。在德國古代戰爭中交戰的雙方,失敗方往往連孩子也難逃被殺戮的命運。獲勝方會抓住孩子們,用長矛戳穿他們的身體,孩子們因為疼痛而發出淒厲的慘叫。

【釋義】 形容因為一點小事就沒命似的喊叫。

像冬天的草一樣生長

【溯源】 德語成語。1502年,德國萊比錫大學一位神學研究者在論及德國神學研究的現況時說道:“我們神學現在就像冬天裏的草一樣生長。”意思是神學研究正處於困境中,就像冬天裏的草一樣停止了生長。

【釋義】 喻指某件事情進展極其緩慢。

像放在門後的長矛

【溯源】 長矛是古代歐洲常見的一種武器。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習慣將長矛放在門後,以便能夠及時拿起武器,抵禦進犯的敵人。

【釋義】 喻指隨手就可以拿到的東西,或隨時都能提供服務。

像肥皂泡一樣破滅

【溯源】 源自德國作家席勒的劇本《海盜》。卡爾因為弟弟弗朗茨的離間,被迫到森林中做了強盜。他妄圖用反對律法來建立律法,帶著強盜們打進宮中,弟弟弗朗茨自殺,父親穆爾伯爵也氣絕身亡。他的未婚妻愛米麗亞苦苦挽留卡爾,希望卡爾能放棄綠林生活,不再當強盜首領,在宮中開始新的生活。卡爾也想“丟棄殺人的棍棒”,可強盜們卻堅決讓卡爾帶領他們繼續“前進”,並指責卡爾說:“嘿,懦夫!您那趾高氣揚的計劃哪去了?不過是肥皂泡,被女人一吹就破滅!”

【釋義】 喻指事物化為烏有,或計劃、理想等無法實現。

像哈瑙人那樣等待

【溯源】 源自第六次反法同盟聯軍同拿破侖一世進行的戰爭。1812年10月,雙方在萊比錫城下進行決戰,法軍遭到失敗後,向萊茵河方向撤退。巴伐利亞的魏萊特將軍率領四萬軍隊埋伏在哈瑙附近,企圖等法軍經過時予以痛擊,截斷拿破侖到萊茵河的退路。可是,在10月30日和31日兩天的時間,魏萊特將軍的軍隊被數倍於他們的法軍打敗。

【釋義】 形容毫無把握的等待。

像海德堡大酒桶一樣大

【溯源】 在德國海德堡宮殿的廢墟內,有一隻巨大的啤酒桶,可盛放十三萬多升啤酒。想到這隻臥放的巨型啤酒桶上麵,得先爬二十七級木梯,然後再經過一座小橋才能到達桶的頂點。這隻啤酒桶共圍了二十四道巨型鐵箍,桶上的標誌是一隻貓頭鷹、一隻猴子和一隻沒有舌頭的獅子。

【釋義】 喻指非常巨大,想象不到的大。

像猴子那樣付錢

【溯源】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在位時曾頒布一條法令,凡是耍把戲雜技的人,尤其是耍猴的人,在通過塞納河上的帕蒂橋時,可以免交過橋稅。耍猴的人在過橋時耍耍猴子,讓猴子在征稅處蹦蹦跳跳,做個鬼臉,裝出付錢的樣子就可以了。“像猴子那樣付錢”一語即由此而來。

【釋義】 比喻用空話或甜言蜜語敷衍債主,根本不打算還債。

像霍恩貝格放炮那樣熄火

【溯源】 源自德國一則民間笑話。在黑森林中有座小城叫霍恩貝格,有一次,施瓦本公爵要前來訪問,市民們聽說後激動萬分。他們將古代的大炮搬到山上,買了一桶火藥,準備用隆隆的禮炮聲歡迎公爵的到來。公爵到來那天,人們一大早就在山頂開始忙碌,把火藥裝入擦得鋥亮的銅炮膛內,炮手們也精神抖數地佇立一旁,做好隨時燃放禮炮的準備。當太陽把大家曬得汗如雨下時,公爵的車隊終於姍姍而來,隆隆的禮炮聲歡天喜地響起來,圓滿地完成了歡迎公爵的任務。可當人們到山下一看,他們迎接的隻是公爵派出的先遣隊,公爵本人則過了些時間才悄悄地進了小城。

【釋義】 形容雷聲大雨點小,徒勞無功地空忙一場。

像基爾肯尼的貓一樣打鬥

【溯源】 1798年5月,愛爾蘭人聯合會為爭取民族獨立,舉行武裝起義。有支德國黑森人組成的雇傭軍,奉英國殖民當局的命令,前來鎮壓起義。有一天,幾個無聊的士兵將兩隻貓的尾巴係在一起,然後用布條逗引它們互相撕打。當軍官聽到喧鬧聲過來製止時,一個士兵連忙揮刀斬斷了貓尾巴,兩隻貓痛得飛也似地逃跑了。軍官到達現場,沒見到貓,隻見到兩根血淋淋的貓尾巴。士兵解釋說:“兩隻貓剛才鬥得很凶,你吃我一口,我咬你一口,直到吃得隻剩下各自的尾巴了。”

【釋義】 常用來謔指鬥得兩敗俱傷或同歸於盡。

像叫賣酸啤酒

【溯源】 德語成語。德國人素以善飲啤酒聞名於世,德國的啤酒釀造業也十分發達。在中世紀的德國,不僅釀造商和酒店釀製啤酒,每個家庭幾乎都自釀啤酒。有時由於釀製過多,放置時間過長,導致啤酒變酸,因此在新酒釀成上市之前,要先想盡辦法把味道變酸的陳酒兜售出去。

【釋義】 喻指販賣滯銷的商品,或給大齡姑娘介紹對象等事。

像來自叢林的齊頓

【溯源】 齊頓(1699~1786)是歐洲七年戰爭期間普魯士輕騎兵的元帥,以擅長突襲戰術聞名。他常常命令輕騎兵埋伏在叢林後麵,然後向敵軍發起突然襲擊,以這種突襲戰術在七年戰爭中屢屢獲勝,他的名字及其戰術被廣為傳播,深入人心,被稱為“來自叢林的齊頓”。

【釋義】 喻指突然出現的人或事物。

像諾曼底人那樣答話

【溯源】 諾曼底是古代法國北部的一個行省。諾曼底人自古就以計謀和謹慎著稱。他們在回答問題時,常常含糊其辭、模棱兩可,既不表示肯定,也不表示否定,讓人摸不清頭腦,所以“諾曼底人的答話”與“不置可否”同義。

【釋義】 表示態度不明朗,不表明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意見。

像熱麵包那樣暢銷

【溯源】 德語成語。麵包是德國人的主食之一,除了自家焙烤外,多向市場購買。剛出爐的麵包鬆軟香甜,飄著濃濃的奶油香氣,非常受歡迎,往往被在旁等候的顧客搶購一空。

【釋義】 喻指某種商品銷售得十分快,也用來指代即將出閣的閨女。

像受難的靈魂在遊蕩

【溯源】 在宗教傳說中認為,犯有大罪的人死後,靈魂會被投入烈火熊熊的地獄受無休止的懲罰;罪過不大或罪已赦免但需要做完補贖的人死後,其靈魂既不能升入天堂,也不必下地獄,而是被置於煉獄中暫時受苦,待煉淨罪過,做完補贖,便可升入天堂。“像受難的靈魂在遊蕩”一語即由此而來。

【釋義】 現用來形容精神上極度不安或非常痛苦的人。

像修士等候院長

【溯源】 法語成語。在舊時歐洲的修道院有個規矩:修士們必須等院長到來後才可以就餐。但是,如果開飯的鍾聲已經響過,就可以不必等候院長,可自行進入餐廳開始用餐。

【釋義】 常在宴會中等候未按時赴約的某位客人時使用,喻指不必再等。

像楊樹葉一樣顫抖

【溯源】 楊樹葉會在微風的吹拂下不住地顫抖,而且葉柄可隨風旋轉。據德國上法耳次地區的傳說,耶穌被釘上十字架時,楊柳是唯一無動於衷的樹。上帝為了懲罰它,便使它永遠處於不安寧的狀態。

【釋義】 形容非常劇烈地顫動。

像夜間的賊一樣

【溯源】 語出《聖經·新約·帖撒羅尼迦前書》。使徒保羅在寫給帖撒羅尼迦的基督徒的信中,勸勉信徒要保持警醒和戒備,隨時準備迎接基督的到來。他寫道:“弟兄們,論到時候日期,不用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自己明明曉得,主的日子來到,好像夜間的賊一樣。”

【釋義】 喻指突然的、出乎意料的、不知不覺的。

像一根紅線貫穿著

【溯源】 1796年,英國海軍部發布命令,規定英國海軍使用的繩索,無論粗細,在製作時都要加一股紅線貫穿始終。如果不把繩子拆開,便無法抽出這根紅線。所以,即使極短的繩子,也能很容易認出是英國海軍的繩索。

【釋義】 喻指貫穿某部作品、某種理論或某種行為的主導思想。

向鹿報仇的馬

【溯源】 源自法國作家拉封丹的寓言詩《一匹要向鹿報仇的馬》。在很久以前,人類並不知道馬能幫助幹活,馬、驢、騾都生活在森林裏。有匹馬和奔跑如飛的鹿發生了爭執,馬追不上鹿,便向人求援。人給馬套上馬轡,一刻不停地追趕鹿。就這樣,人知道了馬的用處,在事後留下馬,給它蓋馬廄、備飼料,於是馬悔之晚矣,隻能套著轡頭,終日勞作。

【釋義】 比喻因小失大、小不忍則亂大謀。

向四麵牆啼叫

【溯源】 早在1300年,就有幅畫描繪了古代德國的一種法律習俗。在德國,四麵牆表示房屋、住宅,象征著家庭財產。嬰兒出世後,大人要抱著他,讓他向著四麵牆哇哇啼哭,以此聲明他已來到人間,並且是財產的合法繼承人。鄰居們聽到孩子的哭聲後,就可以出庭,對此作證。

【釋義】 現用來證實自己有生命力和能力。

向月亮狂吠

【溯源】 德語成語,源於德國作家武斯特曼編纂的寓言集中的《哈巴狗和月亮》。有隻胖墩墩的哈巴狗在月光下溜達到水溝邊,它想縱身跳過去,沒想到卻掉進了水溝。它不怪自己無能,卻遷怒於月亮,對著月亮就狂吠起來,似乎是月亮使它成了落水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