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死亡不是人生最大的苦難,失去勇氣才是(2 / 3)

一般來說,隱藏在死亡背後的一些未知的東西是令我們惴惴不安的罪魁禍首:死神究竟什麼時候光臨自己?是因為疾病還是突如其來的意外事件?是死於壽終正寢還是死於非命?瀕臨死亡究竟是怎樣一種過程?會不會痛?會不會太過難受?

還有,死後的世界又是怎樣的?盡管我們的科學技術與時俱進,但關於死亡的位置仍舊無人揭曉。縱然關於“死後世界”的論著不勝枚舉,但信者恒信,不信者也始終不會相信。最後,就大多數人而言,死亡仍然是一個未知數,也就是說,隻要我們還活著,就永遠無法了解死亡,即使你有過瀕臨死亡而非真正的死亡經驗。

因此,無論我們對死亡討論得多麼激烈,然而,死亡什麼時候來?以什麼形式出現?死後又將去哪裏?沒有人知道。雖然但丁的《神曲》信誓旦旦地向人們揭示了他遊曆死亡乃至死後世界的麵貌,然而,也許連但丁自己都無法相信那到底是一場有根有據的經驗,還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於是,對於這個未知數,人們由於懼怕而失去了勇氣。

既然如此,那麼如果假設死亡不是一個未知數,人們就不會感到恐懼了嗎?假如真的可以選擇知道死亡的日期,那麼你會作出選擇嗎?等真到了那時候,你會發現,就算提前知道了死亡的日期,做好了完全的心理準備,恐懼還會不請自來。有時候,越準備,越讓你感到恐懼。這也就是說,我們害怕的並不是死亡本身,而是因為在死亡麵前,我們永遠沒有主動權。

人們之所以對死亡之感到恐懼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死亡意味著一種終結和失去。不論我們生前得到了多大的江山,也不論我們做出了怎樣的豐功偉績,一旦死亡來臨,你不得不將世間的一切都放棄,這讓你很不甘心、無法釋懷,於是更加不願意去死。死亡的確會讓人失去很多東西,以致我們舍不得、放不下、不甘願,最後竟死不瞑目。於是,看著死者生前的掙紮和怨恨,生者更加恐懼死亡。

從這方麵來說,我們所恐懼的依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因為我們對塵世留有太多的眷戀。讓我們失去勇氣的不是死亡,而是我們放不下的那顆執著與貪婪的心。

人們經常提到生離死別。離別也是讓我們恐懼死亡的一個原因。在葬禮上,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怎麼就這麼走了,怎麼可以把我一個人留下來!”生者尚且如此,那麼死者呢?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生離死別,以致用“淒淒慘慘戚戚”這樣的字眼來形容人們對分離的恐懼。這樣說來,我們之所恐懼死亡,是因為我們永遠處於被放棄的一方,我們不再出現在親愛的人身邊,我們再也不能伴其左右。

“人死的時候是什麼樣子?會不會很痛?會不會很可怕?躺在墳墓裏會不會被蟲子咬?地底下會不會很黑?”這是小孩子對死亡最淳樸的擔憂,然而,大人們的擔憂也不過如此。關於死亡的過程,流傳著很多說法,但沒有一種是經過證實的。死亡究竟是什麼樣子?會以何種形式出現?會不會痛?會痛多久?恐怕隻有死者自己知道,對於生者而言永遠都是一個未知數。

有時候,我們難免會捫心自問:到底是害怕死亡本身?還是害怕死亡之後會喪失生存的意義?古人教會我們“天生我材必有用”,於是一句話造就了多少英雄和偉人。但凡有骨氣、有理想的人,就會認為人生在世一定要努力活出自己的價值,小到一生要積累多少財富、養育多少兒女,大到一生能為社會作多大貢獻,甚至改變世界等。然而,一旦我們死亡,這些曾經的努力就將付之東流,我們自己本身也將消失在世界的盡頭。於是想到死亡,我們就會害怕,死亡就意味著我們在這個世界上不再有任何意義了。

其實,死亡並沒有什麼可怕的,人的死亡也並不意味著生存意義的消失。這就像我們之所以拚命努力就是為了站在領獎的舞台上,縱然隻有一瞬間的光榮,我們也會不顧一切去爭取。那之後呢?獎狀被束之高閣,人們也不再提起獲獎的那一刻幸福,它已經不再重要了,因為他們已經享受過得獎那一刻的意義了。事實上,不管是情感也好,經驗也罷,其實在我們經曆之際就已經體現它的意義了。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就是我們享受人生的過程,隻要充分享受了,我們便沒有必要有所遺憾。

每個人都會考慮有關生和死的問題,每個人都會衰老、都會死亡,都會與至親至愛離別,都會麵臨失去乃至不得不放下,既然如此,死亡就不足為懼。

其實,問題的本身不在恐懼,而在於你沒有勇氣去麵對恐懼。我們畢竟活在現實中,雖然死亡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但過多地擔心和憂慮隻能造成你的心理負擔。死亡之後會如何,沒有人能告訴你,與其擔心死亡的降臨,不如關注現在的生命、珍惜現在的生命,讓生命更有價值、更有意義,這樣我們才對得起自己,才不會在死亡麵前喪失勇氣。隻要我們還活著,就要盡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為夢想而奮鬥,這樣,你的人生才能活得更加精彩。

擺脫對死亡的恐懼,才能自在地活著

自古以來,人們便詛咒死亡、恐懼死亡,即使是雄才大略的帝王也要想方設法逃避死亡,因為,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來說隻有一次。然而可悲的是,死亡就像每個人的降生一樣,是一種客觀的、必然的、不可回避的現實,任何人都將無一幸免地走向死亡。

杜大娘那年70歲,人們常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正當兒女們為了杜大娘的七十大壽而忙得歡天喜地的時候,杜大娘卻不幹了,說什麼也不讓兒孫們給自己過生日。生日那天,女兒送給她一套紅毛衣讓她穿上,她卻怎麼也不穿,並說:“我不信那些事,那都是老迷信,到了該死的時候不還得死嗎?”

這句話使得兒女們麵麵相覷,實在不知道如何是好。更讓人納悶的是,不知為什麼,從那以後,杜大娘整天焦躁不安,茶不思、飯不想。有一天,杜大娘突然召集全家人照全家福,照完全家福又和子孫兒女單獨照合影。正當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杜大娘說:“養大我的姥姥、姥爺,還有我婆婆都是71歲時去世的,走的時候連個照片都沒有留下!”看著杜大娘逐漸暗淡的眼神,大家這才明白杜大娘的心病到底是什麼了。

在杜大娘的潛意識中,71歲仿佛就是一個過不去的“坎兒”,而就在那年,她明顯感覺到自己體力不足、聽力下降、記憶力衰退,這讓她產生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懼。她不禁私下嘀咕:“我真的不行了嗎?難道我真的活不到明年了嗎?”

就這樣,杜大娘在焦躁不安中走過了71歲,轉眼到了72歲,杜大娘明顯感到身體不適,於是兒子就帶她到醫院檢查,結果查出患有膀胱癌,而且已經到了晚期。為了給她看病,兒女們四處求醫,輪流倒班照看杜大娘。大兒子因為這件事,把工作也丟了,再加上高昂的醫療費,致使杜大娘又想不開了。杜大娘說:“73、84,這是人生兩大坎兒,就算我過了71,也過不了明年這74啊!”孩子們聽了她這句喪氣話,真是又氣又心疼。更讓孩子們心寒的是,她竟然開始拒絕吃藥,一心等死。

杜大娘在病魔的折磨下越發顯得蒼老,總是一個人躺在床上看著窗外風雨飄零的樹葉,在恐懼中等待死亡的到來。

像案例中的杜大娘一樣,老年人十分容易陷入對死亡的恐懼,而且這種恐懼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一般說來,老年人對死亡的恐懼有兩種情況:一是懼怕死亡,談死色變。平時就感到日落西山、風燭殘年,總覺得生命即逝。看到親友或老同事去世了,更是終日惶惶。二是有些老年人確有諸多未了之事,而自己又體弱多病,怕過早死去,諸多事務無法處置,放心不下。

對死亡該采取什麼樣的態度,這是人在晚年時麵臨的一場嚴峻的挑戰,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課題。其實,有花開就有花謝,有樹榮就有樹枯。在肌體日漸衰老的同時,我們也就越來越接近死亡,這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因此,我們應該正視死亡,把死亡與自己的生命融合起來,這樣才能理解生命的全部意義,才能懷著一顆健康的心理勇敢地接受死亡的到來。

我們要把死亡看做生命的必然歸宿。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就應在有限的歲月裏讓生活充滿陽光,過一個安康的晚年。如果人人都不會死,孔老夫子活到現在,不要說他坐馬車周遊列國,恐怕連站的地方都沒有了。

越是恐懼死亡的人越是短壽,因為長期處於這樣一種恐懼狀態,隻會讓他們的精神更加緊張,甚至處於崩潰的邊緣,結果導致健康狀況越來越低下,而死神也便越早降臨。而那些長壽的人,大多都是看淡生死的人,因為他們在思想上沒有包袱,十分樂觀,結果反倒延長了壽命。

據調查,老年人大多數都是因疾病而死亡的,很少能夠壽終正寢。當疾病落到自己身上時,我們應以豁達、樂觀的態度對待,堅定生活的信心,適時地調整自己的心態,維持心理上的平衡,配合治療,積極頑強地同疾病作鬥爭。當疾病已無藥、無法可治時,就要服從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泰然瞑目、悠然離去。

正如某位名人所說:“我不怕死,如果怕死可以不死或晚死,可以怕,怕死反而猝死,所以我不怕死。”生死是生命過程的始終,沒有生就無所謂死,因此,不要把精力投放在憂死之上。與其恐懼死亡,不如反過來珍惜生命,發揮生命的潛能,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對社會的奉獻中去。

死亡不是人生最大的苦難

每天,我都麵臨著對死亡的恐懼,無論是上班、下班、逛街、閑遊,甚至去人來人往的麥當勞,隻要是在車來車往的馬路上往返、在紅燈綠燈之下穿梭,我就會被嚇得心驚肉跳。不知為什麼,我總是對4個輪子的東西特別恐懼,也許是因為小時候曾遭受過車禍的原因。而現在,但凡有車輛行駛的馬路也成了我恐懼的對象,我時時刻刻都在擔心超速、失控、碰撞、爆炸等意外的發生。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也時常被死亡的夢魘驚醒。死亡的噩夢就這樣充斥著我的思緒,侵占著我心底最懦弱的陰暗一角。直到讀大學的時候,心理學導師告訴我,要克服恐懼,必須弄清楚心魔的根源,可是我認為自己的問題隻能概括為兩個字——怕死。

怕死是所有人類的通病,我作為一個平凡的人,隻能照導師的指教去閱讀關於死亡的書籍,以期減輕對死的恐懼。如今,我依舊懼怕汽車和馬路,但卻不再相信老人們說的今生、來世。死,在我的觀念中僅僅代表死亡。

然而,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死亡還是找上了我。我記得我被一輛小型汽車追了尾,就在那一刹那,我感到我的靈魂慢慢地離開了身體,同時,尖銳的急刹車聲響起,四周的環境從嘈雜立刻變成了寂靜,仿佛整個世界都因此而停頓了。

我的身體在漂浮,像風箏般直上天際,但不可避免的,還是受著地心引力的影響而直往下墜。接著,我就看見自己的身體躺在一片血泊裏。再後來,世界又恢複到了遺忘的嘈雜,沒有任何改變。

打電話的聲音、交通因堵塞而四處鳴笛、救護車的聲音……我看著自己被抬上閃著紅燈的白色車子,車上的急救人員緊急而快速地幫助我止血、包紮,沒有人會注意到懸浮半空的孤獨靈魂。我隻好獨自倚在身體的旁邊,那一刻,我似乎從死亡的恐懼中解放了,雖然死亡就在我麵前,但我卻感到從未有過的寧靜。

急救室裏仍舊一片忙亂,迎合著走廊裏低沉的抽泣聲、急躁的腳步聲。醫生和護士們拿著恐怖的手術器具,圍在隻剩下呼吸的我的身體旁,沒有人去注意懸浮在半空中孤獨的靈魂。最後,在一番努力下,我的身體終於被白紗布裏3層、外3層地包了起來,被送進一個叫“特別看護室”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