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越成功越要挺得住,因為你還可以創造更大的成功(3 / 3)

所謂心態歸零,就是放下自己的執著心,不過分看重過去的名和利,“倒空”自己,如同初生的嬰兒一般。不及時將心態歸零,你就很容易在成績麵前迷失自我。

在一場羽毛球男單半決賽中,美國對陣韓國。美國派出的是一位拿過很多冠軍的選手,而韓國的選手初出茅廬,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大型比賽。大家都認為美國選手必贏無疑,但是,結果出人意料:0∶4,韓國選手成為贏家。

賽後,記者頻頻向美國選手發問:“你為何會輸在一個新手手中?”他說:“我的壓力太大了,太想贏了!而且我輕敵了,覺得他不是我的對手。而他初上戰場,沒有任何心理壓力,唯一的任務就是打好比賽。”

其實,美國選手輸掉比賽,不是因為水平不夠,而是心中太滿。如果他可以將心態歸零,就能笑到最後。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說:“我們主張產品零庫存,同樣主張成功零庫存。隻有把成功忘掉,才能麵對新的挑戰。”雖然海爾每年的銷售額令人咂舌,張瑞敏卻從未因此得意忘形,將自己擺在成功者的位置上。相反,他時時要求員工保持“零庫存”的心態。

“零庫存”是一種做人的智慧。對於目光遠大的人來說,成功永遠沒有終點。如果一個人總是深陷於過去的成績不能自拔,那麼,他就會在泥沼中越陷越深,不能回頭。在成績保持“零庫存”狀態,思維會更清晰,心智會更成熟。

聯想集團的領導總是對新員工說:“也許你們有高學曆、有較好的背景,但來到企業之後要先把自己杯子裏的水倒掉,本著吸納的態度來學習、做事,才能真正有所長進。”

倒空過去,才能迎接未來。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雖然我們不能“吾日三次歸零”,但也要每日歸零一次,完全放下執念,吐故納新。

如果能做到每日歸零,我們就可以用嶄新的麵貌、平和的心態迎接新的挑戰、超越自己;如果能做到每日歸零,我們才不會害怕失敗,麵對挫折,歸零可以讓我們沉澱自己,以更高的姿態再次飛翔;如果能做到每日歸零,就可以讓我們釋放心靈空間,裝進更多有益的東西,不斷完善自我。

有人認為,歸零就是失去,失去已有的成績、地位、權勢等。他們以為,將這些東西歸零隻會讓自己無比痛苦,絲毫感受不到幸福。其實,歸零不等於失去,歸零是認真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放棄的是一些不必要的負擔。在歸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修正自己的錯誤,不會在錯誤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同時,歸零也可以讓我們清空煩惱,感受到身邊的幸福。

周立是一艘貨船上的海員。一天,他隨船隊出海時,天氣突然大變,早上還晴空萬裏的天空,瞬間布滿烏雲、雷聲陣陣,強大的風力將船刮得東搖西晃,船上一片慌亂。此時,周立的生命麵臨著嚴重的威脅。

在生死難料之際,周立回想起自己的生活:他經常為一些小事發火,甚至和家人大發脾氣、和朋友大打出手。回憶這些過去,他不禁感慨萬千,他想:“如果我能在這場風暴中保住性命、平安回家,我一定要放棄這些煩惱,珍惜生命,和家人朋友好好相處。”

幾個小時後,大風逐漸變小了,天空的烏雲也漸漸散去,貨船開始平穩地行駛在海麵上。從這以後,周立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他不再隨便發脾氣,和家人朋友的關係緩和了很多。朋友驚訝於他的改變,他說:“對於生命而言,世界上的任何煩惱和憂愁都是微不足道的。”

歸零虛榮、歸零欲望、歸零成功、歸零失敗……在歸零中,我們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會活得更加淡然和從容。

摒棄驕傲才能汲取他人的優點

古語雲:“滿招損,謙受益。”驕傲的人常常忘記反省自己,他們的眼睛永遠關注著別人的缺點,卻不懂得學習他人身上的優點,這樣的人會很快被別人孤立。

同一個小區中,有兩個年齡相仿的孩子——小亮和小昊。無論是相貌、學習成績還是家庭條件,兩個人都相差無幾。他們在同一所學校上學,經常一起做作業,周圍的鄰居也都認識他們。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對他們的印象都很好,因為他們朝氣蓬勃,也很善良。但是,時間一長,大家對兩個孩子的態度就大相徑庭了,他們對小亮的態度還是一如既往,但對小昊,大家一談起他就不禁皺眉,見到他時,也有些愛理不理。受冷落的小昊非常不解,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

其實,大家之所以冷落小昊,其主要原因就是他驕傲,說話時總是趾高氣揚,別人指出他的錯誤,他不但不認錯,還反唇相譏,讓人感覺非常不舒服。久而久之,大家就懶得和他說話了,而小亮總是滿臉笑容,說話很有分寸,對長輩也很有禮貌,大家覺得和他說話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孔子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當我們將驕傲的心歸零、虛懷若穀地向別人學習時,就能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得到更大的提高。

《莊子·秋水篇》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秋水來臨之時,所有的小川都向黃河流去,河流因此變得寬闊。河神非常高興,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壯美的河流。

他沿著河流向東走,一直走到北海,他向東眺望,一眼看不到水的邊際。他感慨萬分,對海神說:“人們常說,飽學了知識就覺得誰也不如自己,就覺得自己是天下第一,說的就是我了。今天,看到你廣闊無邊,我真是自行慚愧。”

海神說:“井底的青蛙不可能談大海的事,是因為它受了地域的限製;夏天的蟲子不可能談冬天冰凍的事,因為它受了時間的障礙;狹隘的讀書人不可能討論大道理,因為他受了觀念的限製。現在,你擺脫了河岸的限製,看見了大海,知道自己認識短淺,就可以談論大道了。”

故事中的河神放下了自己的驕傲之心,用謙遜的眼光看待事物,眼界就變得更為寬廣。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沒有人能將所有的知識都學會,也不能保證自己所學的知識能受用終生,這就更需要我們虛心求教,克服驕傲自滿、自以為是的毛病,這也是很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點,他們總是虛懷若穀,不張揚、不炫耀,如同山穀中的幽蘭。

一個慈善家收留了一個孤兒,給他取了一個名字——謙君,慈善家送他去最好的學校學習,希望他能學有所成。

謙君天性聰明,學習成績很好,總是名列前茅,甚至可以自學下學期的課程。在老師和同學的讚美聲中,謙君有些飄飄然,覺得自己是個神童,便到處炫耀自己。慈善家看到他的行為後十分擔憂。

一天,慈善家送給謙君一盆含苞待放的花——夜來香,讓他注意觀察花的生長狀況。幾天後的一個早晨,謙君抱著夜來香興衝衝地對慈善家說:“您送給我的花太神奇了!昨天晚上,我半夜上廁所的時候,聞到它的花香。可是,一到早晨,它就收斂了它的香花花蕊,太神奇了!”

慈善家問道:“它晚上開花的時候,你聽到聲音了嗎?”謙君想了想,說道:“沒有,一點兒聲音都沒有。”“哦,原來如此,我還以為它開花的時候會大吵大鬧,向你炫耀呢!”謙君聽後,滿臉愧色。慈善家接著說道:“謙君,我給你起這個名字,就是希望你成為一位謙謙君子,你不要讓我失望啊!”謙君聽後,重重地點了點頭。

謙虛,不僅是一種品德,也是一種修養。懷有謙虛之心的人會忽略他人的缺點、關注他人的閃光點。放下驕傲、欣賞別人,不僅撫慰他人、給人以鞭策,還能讓其充分發揮才能、爭取更大的成功。此外,我們欣賞別人的同時,別人也許也在用欣賞的目光關注我們,不知不覺中,我們也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學無止境,沒有最好,隻有更好

古人雲:“理無專在,而學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知識不是一杯水,喝光了就沒有了,知識就像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永遠沒有邊境。如果一個人太過安於現狀,隻滿足於自己現有的知識水平,那麼他就會漸漸被別人落下。

安妮畢業於一所專科學校,現在就職於一家合資企業,擔任行政助理一職,她對此非常滿意。雨霏和她在同一個部門,是一所名牌大學的高才生,職位和薪水和她差不多。安妮總是和朋友吹噓:“看看我們部門那個雨霏,學曆比我高,人比我漂亮,家裏也有錢,但又怎麼樣,還不是和我做一樣的工作。”

工作之餘,雨霏報讀了MBA課程,一有時間,她就趕緊看書,並向一些高管求教經驗,安妮對此非常不屑,總是對她冷嘲熱諷:“哎喲,雨霏,你家裏那麼有錢,你的工資也不低,還費那麼多時間讀書幹嘛?以後嫁個好老公,就等著享福吧!”雨霏笑笑,說道:“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如果我現在就停滯不前,就會被社會淘汰。”安妮聽後,悻悻地離開了。

在雨霏忙於學習的時候,安妮不是和朋友逛街,就是在家睡大覺,就連上班的時候,她也會偷懶,一會兒上網聊天,一會兒和朋友煲電話粥。但好景不長,年終時,公司進行人事調整,決定裁掉一部分員工,隻會複印文件、收發快遞的安妮被列入裁員名單,而勤奮好學的雨霏此時已經考下MBA學位,工作能力也大大提高,被提升為行政經理。

故事中的雨霏上進心很強,不斷充電,獲得了升遷機會,而不知進取的安妮,最終被公司淘汰。

當當網總裁俞渝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未來中國職場的佼佼者將是富有學習精神的人。首先,他們具有持續學習的能力,因為掌握任何本領都不是一勞永逸的,知識、技能都在不斷更新。在校園內外、職場內外,隻有學習才能使責任心表現為出色地完成工作;隻有不斷學習,才能使上進心體現為不斷進步;隻有永遠學習,才能使事業心變為最終的輝煌事業。其次,我理想中的就業者,還有一顆善於學習的心,遇到挫折時,他們會主動研究不同行業、不同公司的情況,再通過勤奮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相關技能,以適應該行業的發展。隻要善於學習、持續學習,未來就是一片光明。”學海無涯,隻有不斷向前遊,才能到達彼岸。

劉明非常喜歡唱歌,但因為家庭貧困,他沒能去大學深造學習。為了賺錢,他和同鄉一起到北京打工。閑暇時,他會帶著一把舊吉他到地下通道唱歌,運氣好時,他可以小賺一筆錢。

在此期間,他認識了一個“同行”——另一個在地下通道唱歌的年輕人張亮。時間一長,兩個熱愛音樂的人就成了朋友,經常一起尋找人多的好地段唱歌。一年後,劉明攢了一些錢,就和張亮道別,因為他想進入大學進修,多學一些專業知識,和歌藝高超的同學相互切磋,成為一名專業歌手。

5年後的一天,劉明路過地下通道,發現昔日的朋友張亮仍在那裏唱歌。當他看見劉明出現的時候,很興奮地說道:“哎呀,劉明,好久不見,你現在在哪裏唱歌呢?”劉明答道:“我已經不唱歌了。”張亮得意洋洋地說:“你看看,離開我之後,你就落魄了吧,連個賺錢的好地段都找不到了。你看我,現在每天能賺好幾十元錢呢!”劉明淡淡一笑,寒暄幾句就離開了。張亮哪裏知道,5年後的劉明已經是一位知名的音樂製作人,成功地捧紅了很多歌星。

我們常說,知足常樂,但這句話並不適用於學習。在學習中,沒有最好,隻有更好、更不滿足。將以往的知識歸零,不斷吸收新知識,對生活、職場都很重要。

曾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的柳傳誌選人的首要標準就是看對方有沒有上進心。他說:“年輕人能否被培養,上進心強不強非常重要。企業真正要做好,總得有一批這樣的人,真的是為國家、為民族富強,把職業變成事業的人。純粹求職的人,在聯想沒有大的發展。”

在我們的一生中,對財富、名譽、權勢、地位的追求都要適可而止,唯獨對學習的追求,要“貪得無厭”、永無止境,這樣,我們的生活會更充實,人生的境界也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