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事業規劃:人到四十,需對事業重新定位(2 / 3)

盧先生回憶起自己的學徒經曆,當年十幾歲的他在前3個月什麼也不能動,就隻能站在旁邊看,3個月過後才開始擦案頭、掃地,半年後才可以做衝調漿糊、托紙、染色等準備工作,後來才跟著師傅學習如何裝裱。

裝裱是“學海無涯”的行當,有時候需要修複文物,就要求裝裱師在修複前充分了解所修書畫的質地、年代及各種相關曆史、地理等信息,從而定出修複的大體程度。很多人做了十年,由於工藝水平不高超,賺不到大錢可謀生,可等到上了歲數,眼力差、體力不夠對要求精細工藝的裝裱都麵臨很大的挑戰。但是作為傳統手工藝人,時刻都要堅守職業道德,這對現代學徒也是很難做到的,比如“決不能向認識的書畫家索要作品。”盧先生深深牢記自己師傅的教導。

盧先生致力於宣傳蘇裱傳統工藝已經兩年了,可是社會不認可,同行也敵視。但一想到曾經自己立誌於蘇裱行業,上要對得起祖宗,下要對得起子孫後代,他說:“我曾在裝裱字畫中收獲了20多年,現在衣食無憂了,該是回饋這個行業的時候了,在有生之年,我會更加努力做宣傳,也許以後出書或者在電視台講課。”

盧先生感歎道,個人已過不惑之年,雖然今後衣食無憂,但對祖國傳統手工裝裱藝術的宣揚和傳承的這份責任卻時常壓在心中,現在又參與北京四合院的重建和保護,對中國傳統的那份熱愛是無法割舍的,希望這種“大愛”能夠再次成就書畫裝裱界往日的輝煌。

如何經營愉快的人際關係

在工作中,中年人要與同事、下屬和領導一起合作才能做好工作,而個人的成就動機又激發他盡可能地幹得比別人好,以便贏得升遷或加薪的機會。因此,與同事和領導的關係是一種競爭與合作的關係。而如果處於領導職位,又要處理好與下屬之間的關係。可以說,進入中年,正是人際關係最為複雜的時期。而糟糕的人際關係,可能會是你走向成功的絆腳石。如何處理好這些人際關係,做到愉快、和諧,對於開展工作、取得事業成功至關重要。

下屬開始背地裏罵我

作為一個領導,這是很多人的困惑:為什麼下屬當著我麵的時候表麵上很友好,背後卻又是另一套?還有的人還在背後罵我,我該怎麼辦?很多領導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曆,都非常清楚很多下屬在背地裏罵自己,挨罵肯定是不舒服的,但又不能進行報複,這樣會影響工作。那麼如何才能盡量讓下屬少罵自己,或者建立起一個良好的、愉快的上下級關係呢?怎樣才能讓下屬真正地喜歡我呢?不妨來看看以下幾點。

對事對人要公正

要做到對別人公正,首要的前提就是我們自己要正。莎士比亞說:“如果要別人信服你,首先自己要誠信。”假如一個領導無法使人信服的話,又怎麼能公正地去處理事情呢?因此,自己首先就該嚴格要求自我,隻有站得正才能立得直。任何時候都不能為一些個人利益或者小團體利益所誘惑,先做一個讓下屬敬佩的領導,才能合理地去處理事情。

一個公司的領導,應該是所有下屬矛盾的最後仲裁者。但是作為一個仲裁者,就該具有絕對的權威,在處理矛盾的時候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偏袒。冷靜公允、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是一個領導處理下級矛盾最起碼的原則。但同時也不能失去了衡量是非的標準,而這個標準就是公司的最高利益。所以,在處理的時候一定要公平,曉以大義。

但是,也有一些下屬會倚仗自己與領導的私人交往或者特殊關係,用這種感情來影響我們,讓我們作出有利於他們的裁決。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領導就要更加冷靜,決不能因為和一方的關係好而處理不當,讓自己威信掃地。如果有人到處炫耀他與自己的特殊關係,也要在公開場合予以批判,或者用恰當的方法向別人澄清,消除不必要的不良影響。

對有分歧的觀點,作為領導我們一定要保持超然的態度,不能拉幫結派,參雜自己的感情色彩去對另一方造成打擊。長期這樣下去,不僅自己再也得不到別人的信服,相反地,說不定對於自己所作的決定別人也會來攻擊我們。這個時候,在下屬的眼裏我們就不再是一個公正的領導,也不再是正義的代表,隻有始終遊離於各派之外,保持著超然的態度,才能使公司上下所有的人更加團結。

此外,我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難免會遇到不同的觀點,比如下屬之間的觀點不同,而作為一個領導也會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在這個時候,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之後,對下屬的觀點絕對不能貶低,一定要肯定他們勇於思索的精神,造成一種人人都能暢所欲言的氣氛,避免不同意見的人之間發生摩擦。

讓批評的語言動聽些

讚美就像陽光,批評如同甘露,這兩者是我們在進行人際溝通與合作時不可或缺的東西。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缺點和錯誤,而善意的批評就是促使自己和對方進步的最好方式。

但是在批評下屬時,我們一定要注意技巧:首先,態度一定要誠懇,並且客觀公正;其次,在批評的時候要以理服人。最後,批評也要適可而止。

批評的方法也有很多,但總的來說無非就是用最巧妙而又含蓄委婉的語言來點出問題、解決問題。一個40歲的人在麵對問題和錯誤時,應該讓自己更加理性地去思考,去發現問題的根源,而不是一味暴躁地批評。因此,讓批評的語言生動一些,讓批評的語言智慧一些,這樣既解決了問題,彼此又都會身心愉快。

恩威並施

“恩威並施”是優秀的領導者必備的能力之一,對於激發員工對事業的忠誠、上下同心完成各種目標是非常有利的。這不僅讓員工感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愛,還要擁有並學會使用權威,也就是學會恩威並施,恩惠和懲罰這兩手政策並行使用。對於下屬不對的地方,固然應當責備;而對其表現優越的地方,更要給予適當的獎勵。隻有這樣,下屬的內心才能得到平衡,企業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一個管理者要懂得“恩威並施”,就要學會“變臉”。該唱黑臉的時候唱黑臉,該唱白臉的時候唱白臉,黑臉白臉輪流唱。作為一個管理者或者領導者,如果要讓自己的下屬對你心悅誠服,就一定要恩威並施。此外,作為一個領導者,千萬不能忽視那些看起來並不起眼的部屬和員工,也許某一天,就是這些不起眼的下屬把你推上高位,也有可能是他們把你掀翻在地。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平時多多進行感情投資,關鍵時刻必能收到回報,這是每一個管理者都應該具備的情商智慧。

善意接受下屬的忠告

作為領導,或多或少不自覺地就會有一些權勢的膨脹欲,對於下屬的一些忠告往往聽不進耳朵裏。久而久之,下屬的一些意見就無法傳遞上來,我們的工作之帆就會失去明確的方向,將事業擱淺在岸邊。

古語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每個人的性格,或在待人處世方麵,總難免有一時疏忽或是不曾發覺的死角。如果有人提醒我們的缺點,我們就應該衷心感激,積極吸取。所謂朋友之道,貴在勸導忠告。

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我們隻有不斷地從別人的見解中汲取合理、有益的成分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才能減少失誤,取得更好的成績。所以,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是每一個有誌者必須具備的品格。

在聽取別人的意見時,就算自己不能立刻讚成,也要表示可以考慮考慮,而不能馬上就向對方提出反駁。太固執的話很容易把一切有趣的事情變成乏味的。如果真的是對方犯了錯,又一時不肯接受指正、批評或勸告,我們就應該往後退一步,不要再急於提出來,適當地把時間延長一些再說。否則,如果雙方都很固執己見,這樣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會造成僵局,傷害到雙方的感情。

另外,當別人向我們提出意見的時候,我們也應該謙虛一些,不能太過於高傲,一定要隨時多方麵地考慮和聽取別人的意見。隻有這樣,才能夠明辨是非,正確地認識事物;如果單聽信一方麵的話,就難免會犯片麵性的錯誤。我們每個人受自身知識、經曆、觀念、涵養等因素的局限,總會在見解上有所缺失;如果把多種意見集中起來,進行綜合、比較、鑒別,從而去偽存真、舍其謬誤、取其真詮,才能更公正合理。

如果別人的意見和看法和我們一樣的話,就要立刻表示讚同,不要遲疑,不要認為這樣做是為了討好對方,也不要認為這是隨聲附和,因此就不吱聲了。假如不吱聲,反而使人覺得你與他的意見相反,或者是沒有主見。一個謙虛上進、追求完美的人一定是個能夠接受任何善意建議的人。

所以,對於別人的忠告,我們應仔細地反省,而不是耿耿於懷。隻有敞開胸懷接受批評,徹底反省、思過、改進、接受忠告並善加活用,讓他人的忠告成為自我成長的原動力,這才是一個中年人應持的正確處世態度。

做一個讓下屬敬佩的人

隻有一個讓下屬敬佩的人,才能很好地去團結下屬,去開展工作。那麼,我們怎樣做才算是一個讓下屬敬佩的人呢?

首先,下屬的名字一定要記得,這是最基本的。對一個下屬來講,領導能夠記住自己的名字,那對他的自信心也是一個很大的激勵,會提高他的工作熱情。

不要傷害下屬的自尊心。每個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我們對待自己的下屬,就算他們出現了錯誤,也要注意避免傷害對方的自尊心。批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時間、地點、環境和場合,不要讓他們在眾人麵前丟人現眼。

多給自己的下屬一些鼓勵和讚揚。下屬也是需要讚揚的,一個會當領導的人總是盡可能地在公開場合表揚下屬的行為和言論。鼓勵他們爭取更大的成功,使他們意識到隻要作出成績,領導就會看見,並會給予嘉獎。隻有這樣,我們的下屬才會更努力地工作。

要努力去了解下屬的需要。如果我們真正想使下屬為自己盡力盡忠的話,就必須及時地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了解他們的實際需要,關心他們,幫助他們,特別是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的關心和幫助更會使他們產生為自己效忠的想法。

一個讓下屬敬佩的領導者,還要經常和他們參加一些活動。作為領導,我們不要把自己與下屬分開,不要以為自己高高在上,這樣是不會受到下屬愛戴的。所以,經常和下屬一起舉辦一些集體活動,既能增強友誼,又能使自己身心獲得快樂,還能縮短與下屬的距離,與大夥融為一體,一舉三得。

在遇到責任和風險的時候,一定要和下屬一起承擔。作為一個領導,在遇到風險時同全體職員站在一起,和他們同風雨、共患難,隻有這樣才能受到他們的擁戴。

對下屬要平易近人。工作職位有高低,但人是沒有貴賤之分的。因此,不論我們是哪一級的領導,對待公司裏不同職位上的職工都要一視同仁,不能以職位的不同而對人的態度就不一樣。平易近人才能讓我們樹立領導的光輝形象。

做一個誠懇、正直和具有人情味的領導。領導也要具有一定的誠懇、正直、有人情味,這些在領導身上就不能隻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應該落實到實際行動上,或者是實際利益上。比如,一位職員遇到不幸,領導就不能隻是口頭上表示同情,而應該落實在行動上,如捐款、安排善後事宜,或在政策上予以傾斜等等,這樣才能得人心。

做事一定要講究民主。一個領導麵對的是全體職員,所以我們應該以全體職員的意見為準,講究民主就是要想方設法去征求大家的意見,而不是把個別人的意見淩駕於全體之上。一個領導代表的是全體職工的利益,而不是代表個別人的利益。因此,多聽大家的意見,才能領導好大家的事業。

由此可見,想做一個讓下屬敬佩的領導,就一定要站在他們的角度上,多從他們的利益出發來考慮問題,而不是老擺出一副領導的架子,對下屬指手畫腳。一個好的領導者是應該具有人情味的,但又不失威嚴。隻有把握好對待下屬的方法,才能真正成為一個讓下屬敬佩的人。

新來的領導也太年輕了

工作十多年來,管先生一直享受著作為一名業務骨幹的愉悅,與世無爭,認真工作,與上司、同事都保持著平等而互相尊重的關係。直到有一天,進公司不到四年的年輕人小武當了他的頂頭上司,管先生心裏的平靜被打破了。

小武剛進公司時還跟過管先生一段時間學習業務,算是他的徒弟。管先生說,本來誰當上司他都無所謂,小武如何爬到現在的位置他也不在乎,但他覺得小武不尊重老同誌,經常用命令的口吻說話,還經常瞎指揮,實在看不過去的時候,管先生跟他拍過兩次桌子。

有一次,管先生工作出了點小問題,小武完全不留情麵,公開點名批評他。管先生覺得小武是借題發揮,隻不過是想給他一個下馬威,讓他知道誰是領導,不要擺老資格。忍無可忍的管先生終於遞交了辭職信。

對於很多入職多年、有豐富工作經驗、卻又沒有晉升機會的人來說,還有一個比好朋友當了上司更難處理的問題,那就是像上述例子中的後來者居上。在這種情況下,心理調整期與適應期會長得多。

案例中的管先生,麵對曾經當過自己徒弟的小武當了自己的上司,即使小武依然像以前一樣尊重自己,管先生自己的心理關也會較難度過。由於工作時間長和工作經驗豐富,在管先生眼裏,小武始終是經驗不足的後輩,即使他自己無心與他有權力之爭,他也會想:他憑什麼坐上這個位置?這種想法會直接導致管先生從心底裏輕視小武。

此外,怎樣與小武相處也成了問題。以前管先生是小武的師傅,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他的上司,現在上下級關係正好相反,如何調整相處方式,對雙方來說都是一種挑戰。

如果小武的性情比較溫和,依然尊重管先生,那麼雙方可能很快就能找到新的相處方式,但偏偏小武是個權力欲較重、需要下屬絕對服從的人,他不會因為管先生曾經當過自己的師傅而妥協,相反地,他更需要在管先生麵前樹立自己的威信,以提醒管先生兩人關係已經改變了。

這種情況下,管先生應該怎麼辦?

選擇離開肯定是最簡單的方法,但自己多年的努力可能就因為一個人而毀了,當然也可能因此有了新的機會。但是,在現實中,很多人都沒有離開的條件,比如靠著這份工作養家糊口的人,遇到這種情況他們就不得不忍氣吞聲,失去了工作的熱情。還有一種辦法,就是麵對現實,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適應新的領導方式。不要去想他為什麼年紀輕輕就坐上了自己熬了多年都坐不上的位置,不要去想他的能力夠不夠,這些問題從員工的角度去想都是找不到答案的,也不是你能想得通的問題。更不要嚐試到上一級領導那裏表達你的不滿,因為他的被提拔有可能與更高層領導的權力分配有關。

專家認為,與年輕上司關係處理不好的原因在於雙方。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年輕的上司通常都比較自負,覺得自己很聰明、很有能力,因此經常表現得傲慢無禮。而老員工則自尊心強、懶於接受變化,加上擔心不被尊重的敏感性都會使問題變得更趨嚴重。

與年輕上司相處中出現的問題主要是因為下屬拒絕接受與以往習慣不同的工作方式。

這種心理上的拒絕在無形之中成為了與上司溝通的一道障礙。年輕的領導們常會帶來新鮮的構思和想法,而且時常處於變化之中。我們拒絕接受變化的原因是我們不想從過去的安樂窩中挪出來,去麵對陌生的環境。因此,我們並不是拒絕年輕上司本身,而是拒絕他所帶來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些在公司待了很多年的老員工通常習慣於按部就班的生活,並有一種“我無所不知”的心態。而當他們麵對比自己年輕的領導時,他們就會認為這樣的領導缺乏經驗、想法幼稚、做事緊張。另外有些人則會因為上司比自己年輕令自己喪失了提升的機會而心態不平衡。

相反,在領導方麵,某些年輕的上司會覺得老員工不思進取、思想陳舊,覺得他們不夠活躍,更難以接受新的培訓。因此,作為上司,他總是害怕自己在老員工那裏樹立不起威信,意見得不到呼應,命令得不到執行。

克服這一困難的關鍵在於從一開始就給你的上司以足夠的尊重。最最重要的一點是讓上司明白,你決沒有打算故意與他作對,更沒有在背後下套的陰謀。

同時,年齡不該成為問題。如果你的上司工作能力突出,那麼不管他多年輕,你都該像和其他領導相處那樣與他合作。簡單的法則就是——忘記領導的年齡,隻看他的實際能力,因為年齡不是衡量工作能力的標尺。

另外,還要理解上司的生活背景。很多情況下,產生分歧的原因並不僅是年齡差距,更多的是因為不同的經曆和背景所帶來的思想上的差異,包括價值觀、個人喜好和主次之分等。你應該盡量去理解上司的經曆,他可能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的背景,所以換個角度想問題,或許你會驚訝地發現其實上司並不難相處。

根據上文的分析,我們總結了下麵幾條與年輕上司的相處法則,如果你遇到這種狀況,不妨試一試。

1. 勇於接受變化。年齡不是衡量工作能力的標尺,工作年限也不一定和能力成正比。世界在變,因此我們也要變。那些當了領導的年輕後生們也可能會帶來新鮮的創意和先進的工作方法。

2. 理解萬歲,不要以偏蓋全。有些年輕領導也很睿智、穩健,善於領導和傾聽。多和年輕人交朋友,這也會有助你更好地理解年輕上司的心理和想法。

3. 支持領導。你不必對他充滿敵意,或故意同他作對。你可以通過實際工作讓他明白你是他工作中一項很有價值的資源。在你預見到即將出現的問題時,請及時給他提醒,但要注意措辭,別讓他覺得你是在說風涼話。在工作中應給予他足夠的支持,不僅是提出問題,更重要的是提供他解決問題的方法。

4. 隨時進步。多學習新的工作技能,向老板和同事們顯示你樂於接受新方法和新思想的決心。否則你可能會在科技進步的浪潮中落伍、被淘汰。到那時,你將不得不接受從事低層次工作的現實。

應酬真疲憊

人到中年,多種日常應酬會讓你應接不暇,常會聽到很多中年朋友為應酬而叫苦連天。這其中有的是因為應酬確實太多,而更多的是因為很多人不善應酬,自己將自己搞得很累。

但應酬又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應對?努力去學習一些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圓熟的交往能力,可以讓交往雙方都很愉悅,利於開展工作,還可以有效緩解因應酬帶來的疲憊。

下麵介紹一些應酬的必備技巧。

好口才、好人緣

俗話說:“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尤其是現在這個社會,我們交際的圈子越來越大,麵對的交際對象也是性格迥異,這就更加考驗我們說話的技巧。所以,針對不同身份的人,話題也應該是不同的。既不能胡說八道、信口開河,也要選擇與之身份和職業相近的話題,這就很需要技巧和經驗了。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總是沉浸在自己的談興裏,而沒有注意到別人的反應,因此在不知不覺間就可能對別人造成了傷害。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就要在與別人交談的時候盡量使用別人認同的語言,並且談論一些對方熟悉和相關的話題,一定要靈活機動、因人而異才行。

話是說給別人聽的,說得好不好,不隻是看你是否表達清楚了自己的意思,還要看別人能不能理解和接受。如果你說的話別人壓根兒就不想聽,那還有什麼意義呢?因此,在和別人打交道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說話的方式,要時刻揣摩對方在想些什麼。和不同的人交往也有不同的技巧,以下列舉一二。

和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談話時,態度就一定要謙虛,對方講話的時候自己要全神貫注地傾聽,不能隨便插話。同時,回到問題也要簡潔適當,說話語氣要自然一些,不能太過緊張,也不要做一個“應聲蟲”,如果意見不同,可以用恰當的語言提出來。

對於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說話的時候就要莊重一些。首先你要讓對方感覺到你對他說的話感興趣,在說話的時候一定要莊重、和藹,避免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同時,也不要顯得太親密,可以稱讚他工作上的出色表現,但話不要太多,也不要以自己優越的地位來阻止對方說話。

在和女性談話的時候,一定要找一個她們感興趣的話題,以對方為中心,采取一種能增加雙方感情的語氣和態度。女性也需要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假如她們有傾訴的欲望,就一定要積極地鼓勵她們,讓她們覺得和你談話快樂。

和老年人說話的時候就一定要謙虛,他們不喜歡別人說他們年齡大,因此在和他們談話時不要直接涉及他們的年紀。老年人都是喜歡回憶的,可以多談一些以前的事情,引起他們傾訴的欲望。

此外,在談話的時候還要考慮對方的文化背景,與對方保持一致。不同的職業、不同的專業具有的信息和興奮點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在說話的時候要抓住對方職業或專長的特點,然後誘發話題,進而產生共鳴。

不管到了什麼樣的年齡,說話都是一門需要不斷學習的藝術。因人而異的談話方式不僅能表現出自己出色的素質修養,也能讓對方在和你的談話中感受到尊重與信任。所以,一個40歲的人經曆了太多的世事,對社會也大多有著比較全麵而理性的認識,隻要平時多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和內容,盡快在交談的時候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引起對方的興趣,就可以給對方留下很好的印象,相信我們也能迅速達到我們的談話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