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既能在寂寞中孤芳自賞,也能熱烈地擁抱人群
有誰看見過曇花的開放?在萬籟俱寂的夜裏,獨自靜靜地盛開了一縷幽香,然後不待蜂飛蝶舞,轉瞬又凋謝成一地落花。曇花是寂寞的花種,美則美矣,未免太過離群蕭索。還是秋菊更懂得唯美之道。它隻是在溫暖的春風裏、熱烈的夏陽裏自信地堅守一份寂寞。當野地裏的青草開始枯黃,它就會漫山遍野地張開笑臉,擁抱這個美麗的世界。人也應如秋菊一樣,既能安守一份寂寞,又能對善良的人們張開懷抱。
再好的橘子也有人不喜歡吃
鳥兒飛翔在天空,天空是它的位置;駿馬奔馳在原野,原野是它的位置;猛獸出沒於山林,山林是它們的位置;魚兒潛遊在清溪,清溪是它們的位置。你有你的位置,我有我的位置,大家各有自己的位置。
布恩·塔金頓是20世紀美國著名的小說家和劇作家,他的作品有《偉大的安伯森斯》和《愛麗絲·亞當斯》,均獲得普利策獎,這是一種非常高的榮譽。
有一次,他受邀參加一個藝術展,在展覽會上,兩個小姑娘十分虔誠地請他簽名。
“我沒有帶鋼筆,用鉛筆可以嗎?”其實塔金頓帶了鋼筆,他隻是想表現一下,身為一個著名作家謙和地對待普通讀者的大家風範,沒人會拒絕他的要求的。
“當然可以。”兩個小女孩果然爽快地答應並非常高興地接受了。一個女孩將自己精致的筆記本遞給塔金頓。他取出鉛筆,瀟灑自如地寫上了幾句鼓勵的話語並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可女孩看過他的簽名之後,將眉頭皺了起來,她仔細地注視布恩·塔金頓,又看看他簽的名字,問道:“你不是羅伯特·查波斯?”
“不是,我是布恩·塔金頓,《偉大的安伯森斯》和《愛麗絲·亞當斯》的作者,兩次獲得普利策獎。”
接下來一幕讓塔金頓很受傷,隻見這個女孩扭過臉來對另外一個女孩聳聳肩膀說:“瑪麗,請把你的橡皮借我用用。”
那一刻,布恩·塔金頓感到無地自容,所有的驕傲和自負頓時化作烏有。
回到家裏,塔金頓仍然為剛才的一幕感到難過。這時,他的兒子走上前來,給了他一個橘子。塔金頓的兒子非常喜歡吃橘子,可塔金頓不喜歡,就是再好的橘子也不吃。於是,兒子就勸爸爸說橘子富含維生素C,多吃對身體有好處。心情煩躁的塔金頓回答道:“再好的橘子我也不喜歡吃,因為我壓根就不喜歡橘子的味道。”
話音剛落,他突然意識到了什麼,立刻釋懷地笑起來。原來,他頓悟了一個道理:哪怕再好的橘子,也照樣有人不喜歡。人何嚐不是如此呢?
我們無法做到讓人人滿意,即使你再成功再優秀,也有人不喜歡你。所以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無論你怎樣卓爾不群,仍然會有人不喜歡你。
一葉熏香的愛戀
能被一個人關心過、牽掛過、喜歡過、欣賞過就是幸運的,也是快樂的,它讓我們知道,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不是寂寞的、孤獨的、無助的。這份情會讓你在以後的日子有了更多的幸福和自信,把那份心動永遠埋藏在心裏,學會用含淚的微笑為對方祝福。
15歲時,伊麗莎白·巴蕾特在騎馬的時候不幸從馬上掉了下來,摔傷了脊椎骨,下肢癱瘓了,每天隻能困守在樓上的黑暗靜室裏,在一隻沙發上度過剩下的寂寞歲月。莎士比亞與古希臘的詩人是她唯一的慰藉。
然而,世界就是這樣奇妙。1844年,已39歲的伊麗莎白結識了小她6歲的青年詩人羅伯特·勃朗寧,她的生命從此打開了新的一章。
勃朗寧成名比較晚,屬於那種大器晚成的人。當與他同期的一些詩人名聲大噪的時候,認識到他的天分的,隻有少數的幾個人,伊麗莎白即是其中之一。有一次,勃朗寧讀到伊麗沙白的詩,發現她引用了自己的詩句,感到莫大的歡愉和鼓舞。他迫不及待地給這位同行寫信,仿佛俞伯牙遇到鍾子期一般:“親愛的伊麗沙白小姐,您那些詩篇真叫我喜愛至極。”女詩人很快回信說:“親愛的勃朗寧先生,我從心坎深處感謝您。”
“一葉薰香”的戀情正式拉開了帷幕。
他們頻繁地互通書信,交流寫作心得,“彼此貢獻早晚的靈感,彼此許諾忠實的批評”。最初五個月密切的通信,使伊麗莎白原本灰暗的生活豁然開朗,擁有了燦爛的光明。每一天她最開心的時刻,就是黃昏降臨,聽到郵遞員的那一聲叩門。
經不住勃朗寧的幾次請求,伊麗沙白終於準許他去見她。他終於見著了她:又瘦又小的病模樣,蜷伏在沙發上,客人來了都不能起身迎送!他的心裏一下子湧起無限的悲憫……
第二天,伊麗沙白接到勃朗寧的一封求愛信。在遲暮的歲月裏趕上了早年的愛情,讓她既歡欣又自卑。那晚她整夜未眠,她還是退縮了,她“忍痛”警告他:再要如此,便一輩子不再見他。勃朗寧一下慌了,急忙寫信去謝罪,解釋前信隻是感激話說過了頭,請求退還原信。
那一次的“風波”過後,勃朗寧依然沒有放棄。他住在倫敦的近郊,鄉間空氣的清新,紅色的玫瑰、紫色的鈴蘭……不斷通過郵遞員傳遞到伊麗沙白的閨房。伊麗沙白壓抑在心底的愛,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天天成熟起來。如果一天接不到他的信和鮮花,她的心就不能安定下來。但她還是無法完全放開顧慮:他,一個健康的、偉大的人;我,一個隻能躺著的病人。這對他公平嗎?可愛情就是這樣熾烈,幸福得讓她眩暈。她不再辛苦地拒絕和堅持了,她需要走向新的生活。
愛,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在他們相愛的第二個春天,在沙發上蜷伏了25年之久的伊麗莎白,竟然奇跡般地恢複了健康。或許這正是愛情的魅力所在。伊麗沙白步履輕盈、愉快地走出了病室和囚籠,在陽光的照耀下,在小鳥的歌聲中,呼吸著清新的空氣。也就在那一段時期裏,她寫下獻給她愛人的《葡萄牙人十四行詩集》,才華達到了她人生的巔峰。有人說,她的全部詩歌才華都在這部詩集裏表現出來了,一舉奠定了她在文壇上的地位。
可“無可通融的父親”堅決反對她的愛情。1846年9月12日,由她忠心的女仆陪伴著,伊麗沙白來到離家不遠的一個教堂,和她的愛人悄悄地結了婚。盡管沒有得到父母的祝福,她卻並不感到遺憾,且高興地說:“因為我太幸福了,用不著呀!”一個星期後,她帶著女仆、愛犬,還有這一年又八個月積聚起來的一封封情書,悄然離開了家門,棲居在著名的Casa Euidi島上,從此過上了童話中的幸福生活。
這令人羨慕的幸福一直延續了15年。在這整整15年之中,他們形影相隨,在羅馬、巴黎、倫敦、柏林四處遊玩。伊麗沙白給妹妹寫信道:“我叮囑勃朗寧千萬不能逢人就誇他妻子跟他一起到這裏去過了,到那裏玩過了,好像有兩條腿的老婆是天底下最稀奇的寶貝了。”
1861年春天的一個傍晚,勃朗寧夫人和勃朗寧說著話,溫存地表示她的愛情。午夜時分,她覺得有些疲倦,便輕輕偎依在愛人的手臂上小憩。勃朗寧問她覺得怎麼樣,她輕輕吐出一個無價的字:“Beautiful。”幾分鍾後,她的頭垂下來,在愛人的懷抱中離開——“微笑的、快活的,容貌似少女一般”。
伊麗莎白曾在詩中寫道:“我如有其命,完全是他的愛一手救活。”
“Beautiful!”徐誌摩也歎道,“他們的愛使我們豔羨,也使我們崇仰。”
你離天堂最近
隻有清楚地知道自己曾去過何處,今後又要去往何方,生命才有意義,人生才會不留遺憾。
傑奎琳在28歲時,請了個非常有名的畫家給她畫像,一共畫了90多張。她看後,隻是冷笑,全都付之一炬。她最喜歡的一張自拍照是她60歲時在雲海之間裸奔,狀若昂首向天飛,她對女兒說:“我在追自己!”
她是一個令人一言難盡的女人。在她的身後,一直尾隨著喝彩與尖叫,辱罵與歌頌,仰慕與詛咒……但她無暇理睬。她嬌豔風流、慧若神靈,她成了美國第一夫人,沒人能為她最後定義,包括她自己。
和世界上所有女人一樣,她的命運也是從愛情起步。不同的是,她的目標是“能和我一起飛進天堂的男人”,這是她18歲的語言。她“絕不做家庭主婦”,24歲,她以她的政治眼光看好參議院的肯尼迪,很快與其結為伉儷。果然,在她26歲之時,肯尼迪當上了美國第35屆總統,她要與丈夫一起征服美國。
她熱衷參加所有的政治活動,遊走全世界,用各種語言發表演說。她的外交魅力讓赫魯曉夫、尼赫魯、戴高樂等世界人物驚歎著迷。
在她29歲時,肯尼迪被暗殺身亡。按所有人的推斷,作為世界政壇巾幗女英雄的她,絕不會退出。有人猜測她一定會參加新總統競選,為國、為夫、為集聚於胸的政治抱負。一星期內,她收到了十幾萬封來信,人們異口同聲地安慰她,極力地支持她,她苦笑了。她在日記裏這樣問自己:“你是誰的?總統的?美國的?政治的?人們到底想要你怎樣活下去?做美國寡婦?做政治和國家的貞節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