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紅塵本多喧囂聲,人生需要一份寂寞的清涼(2 / 3)

真是很好的女人啊,可惜。

“假如你也喜歡我,我不介意做你的情人。”女人終於等不下去,追加了一句。

“我愛我妻子。”男人口氣淡漠但是堅定地回答。

“你愛她?愛她什麼?現在的她,應該已經人老珠黃、見不得人了吧。要不然,公司的晚宴,你怎麼不帶她來……”

女人還想繼續,可看到男人冷冷的目光後,打消了念頭。

“你喜歡我什麼?”男人開口問道。

“成熟、穩重,動作舉止很有男人味,懂得關心人,很多很多,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得數不清。總之,和我之前見過的男人不同。你很特別。”

“你知道三年前的我,什麼樣子?”男人點上一根煙。

“不知道。我不在乎,就算你坐過牢也沒關係。”

“三年前,我就是你現在眼裏的那些普通男人。”男人沒理會女人,自顧自地繼續說,“普通大學畢業,工作不順心,整天借酒澆愁,發脾氣。對女孩子愛理不理,靠酒精來發泄自己的欲求、不滿。還因為去夜總會找小姐,被警察抓過。”

“那為什麼?”女人有了興趣,想了解是什麼讓男人發生轉變的,“莫非是因為她?”

“是的。”

“她那個人,似乎總能很容易就能看到事情的內在。教我很多東西,讓我別太在意得失;別太計較眼前的事;讓我盡量待人和善。那時的我在她麵前,就像少不更事的孩子。

“也許那感覺,就跟如今你對我的感覺差不多。那時真的很奇怪,脾氣倔強的我,隻聽她一個人的話。按照她說的,接受現實,努力工作。第二年,工作上稍微有了起色,我們結婚了。”

男人吐出一口煙,繼續說著:

“那時,日子過得很苦。兩個人,一張床,家徒四壁。知道嗎?結婚一年,我用存了大半年的錢給她買了一顆戒指。當然,是背著她存的。要是她知道了,是肯定不讓的。

“那一段時間,煙酒弄得身體不好。大冬天的,她每天晚上睡前還要給我熬湯喝。那滋味,也隻有她做得出。”

男人沉醉於回憶裏,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隻是不停地講述著往事。

而女人,也絲毫沒有打擾的意思,就坐在那裏靜靜地聽著。

等男人注意到時間,壁上的時鍾已經指向10點了。

“啊,對不起,沒注意時間,已經這麼晚了。”男人略帶歉意地笑了笑。

“現在,你能明白了吧?我不可能,也不會,做對不起她的事。”

“嗯,明白了。輸給這樣子的人,心服口服!”女人無奈地點了點頭。

“不過我到了她的年紀,會比她更好的。”

“嗯。那你就可以找到更好的男人。不是嗎?很晚了,家裏的湯要涼了,我送你回去。”男人站起身,想送女人。

“還是算了吧,我自己回去就可以了。”女人擺了擺手,“回去吧,別讓她等急了。”

男人會心地笑了笑,轉身要走。

“她漂亮嗎?”

“嗯,漂亮,像天使。”

男人的身影漸漸消失在路燈恍惚的夜色中,留下女人,對著蠟燭發呆。

男人回到家,徑直走進臥室。沿著床邊,坐了下來。

“親愛的,已經第六個了。你為什麼把我變成這麼好,好多人喜歡我呀。搞不好,我會變心呀。你為什麼把我變成這麼好,自己卻先走了?我,我一個人,好孤獨、好寂寞呀。”

男人抱著懷裏的相框,泣不成聲。昏暗的燈光中,舊照片裏,彌漫著的是已逝女子的、淡淡的笑容。

最美的距離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明明無法抵擋這股想念,卻還得故意裝作絲毫沒有把你放在心裏;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對愛你的人掘了一條無法跨越的溝渠。”泰戈爾這兩行美麗的詩句感動了無數男女。因為有距離的存在,才使美可以長久。當我們午夜夢回、對月傷懷時,記憶會重演在過去的種種美好。這時,或許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人到中年,芳偶然回顧自己走過的人生歲月,回憶起生命中曾經遇到的異性朋友,突然想通了一個簡樸的道理:情人之間最美麗的距離,其實就是隔著一張餐桌的距離。這是芳從自己與一位異性朋友的交往經曆中總結出來的。

至今為止兩個人相識已經25年了。在人生的長河中,25年也算得上漫長了,在這25年當中,芳與林有過同窗共讀的青蔥歲月,也有過鴻雁往來的純真時代,更有過一起看電影、吃燭光晚餐的浪漫時光。隻有大約5年時間是彼此的空白,但也就在那空白的5年裏,林與芳各自戀愛,各自成家。其間也曾有過幾次偶遇,或在熙熙攘攘的商場門口,或在人來人往的十字路口,但兩人隻是禮節性地點點頭,依托臉上平靜的微笑掩藏內心翻滾的波濤。

那時候,兩個人都還茫然於找不到一種對彼此來說最好的相處方式。直到那一年年末,在一次同學聚會中,林與芳再度相遇。至此,芳已然明白,生命中有些人注定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忘記。人腦無法像電腦那樣按一下“刪除”鍵就馬上變成一片空白,刻意地遺忘反而會讓記憶更加深刻。既然彼此依舊把對方當作生命中不能錯失的人,那麼隨遇而安,好聚好散,便是最好的選擇。

就這樣,在愛情各奔東西的經年之後,兩個人襟懷坦蕩地重擺友情的筵席。男女之間的這種交往很奇妙,從友情跨越到愛情往往隻需捅破一層薄薄的窗戶紙,從愛情回歸友情卻仿佛遠隔萬水千山,而林與芳能夠心照不宣地將萬水千山的距離濃縮為咫尺,靠的就是對緣分的尊重與對友情的信仰。

其實林與芳的真正緣分源於學生時代的一場遊戲。就在那年夏日的一個夜晚,女同學集中在教室後排的角落裏玩“抓名遊戲”:臨窗的書桌上散落著幾十張紙條,每張紙條上都寫有本班一名男生的名字,而芳在嬉鬧中隨意抓起的那張紙條上寫著的就是林的名字,但那時林的名字對芳來說僅僅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名。她根本沒有察覺到這或許就是冥冥中注定的選擇。直到若幹年後林的名字在芳的心海裏掀起過驚濤駭浪,芳才開始對少女時代所玩的那個“抓名遊戲”懷有一種如命運般的信仰。

回想起那段與愛同行的日子,林幾乎每個星期都請芳喝一次咖啡。那段時間,芳的內心裏多麼渴望能成為林心目中最重要的女子啊,可林從來都不懂得用甜言蜜語來討得芳的歡心,在芳跟前反複強調母親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卻不知道這句話會深深刺痛一個逞強好勝的女子敏感的自尊心,芳每每因此痛苦萬分。

多年以後,時過境遷,芳終於理解了林當時的苦衷,一個從小失去父親的男孩視母親如生命也合情合理。其實世間大多數男人都認為母親是不可替代的,芳就以這樣的理由諒解了林,從此不再探究自己在林心中的地位。

去年冬天,芳從同學口中得知林的母親因病住院,便悄悄地去醫院探望。這是芳第一次見林的母親。麵對那位慈祥而和藹的老太太,芳上前自我介紹道:“我是你兒子的老同學兼好朋友。”林的母親很快便明白過來:“哦,我知道了,你就是……我兒子以前總是說起你呢!”芳坐在病床前,微笑著聽林的母親講述林童年的趣事。芳忽然想起自己當年曾經很多次暗暗為屈居林的母親之後而怨憤的往事,頓時羞愧得無地自容。那一刻,芳對眼前的老婦人肅然起敬。正是這位母親含辛茹苦地養育了一個品德優秀的兒子啊!同時芳也感激上蒼讓芳在純真的豆蔻年華結識她的兒子並且與之結下了終生的友誼。

近年來,林和芳見麵的地點總是選在餐廳。他們一起幾乎吃遍了城裏城外大大小小的餐廳。有時候一頓飯要吃上幾個小時,或談工作的得失,或談生活的瑣碎,總是沒有冷場的時候。其實林和芳的口味並不太相同。在他們常去的那間西餐廳,林最喜歡吃八成熟的牛扒,而芳最喜歡吃沙拉。咖啡是兩人共同喜歡而且百喝不厭的。林常常在吃完飯後點一壺咖啡,芳一邊攪動著香氣四溢的咖啡一邊想,也許眼前的咖啡不一定是世界上最美味的咖啡,但眼前的朋友絕對是與自己最合拍的“咖啡伴侶”。芳忽然醒悟:情人之間最美的距離,不是卿卿我我的零距離,也不是靈肉相合的負距離,而恰恰是一張餐桌的距離。芳喜歡和林之間隔著一張餐桌的距離,這是一種可以相互關愛又不會意亂情迷、可以敞開心扉又能避免纏綿之舉的距離,這樣的距離親密而有間。

當然,也正是這種恰當的“餐桌距離”,使林與芳能夠平穩地度過容易衝動的青年,順利踏入理智的中年。別人看到林與芳在吃飯時有說有笑的樣子,可能會猜測他們關係暖昧,但是林和芳心裏都明白,一張餐桌,就是彼此之間的楚河漢界,情感與理智各處一邊。林與芳之間,因為未曾被激情燃燒過也就沒有被時間的灰燼掩埋,也因為交往的意猶未盡而在相互的人生中留下經久不散的餘韻。

年輕時都把“生不同衾、死不同穴”視為愛情的千古憾事,成熟之後才懂得,兩個人能夠平平淡淡地共桌而食,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幸運。

真鑽戒,假鑽戒

一天晚上,雯和一位朋友共同參加一場宴會。雯先到朋友家等朋友化妝,朋友把首飾一件件地搭配著晚禮服給雯看,讓雯幫著參謀一件合適的。雯看到首飾盒裏有一枚很漂亮的鑽戒,但是朋友一直沒動它。

“為什麼不試試這個?”雯問朋友。

“不,我不戴這個戒指。”朋友笑道。

“太貴重?”雯有些疑惑。

朋友搖搖頭。

“是你先生給你買的第一件禮物?”雯想起許多關於愛情信物的故事。

朋友點點頭:“是的,不過還因為,我不知道這枚鑽戒的真假。”

接著,朋友向雯講述了這枚鑽戒的故事:“那時我們認識的時間不長,我絲毫不了解他的背景,僅僅是因為他這個人就愛上了他,他對我也是如此。定情之後,他說要送我一件禮物,於是一天晚上,我收到了這枚鑽石戒指。

“我非常喜歡這枚戒指,就經常戴在手上,從沒考慮過它的真假問題。可是我慢慢發現,很多人都對它有興趣,常常詢問它的真假。我答不出來,隻好含含糊糊。也許他平常的打扮和我含混的說法為大家提供了判斷的依據,使得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認定這枚鑽戒是假的,然而等到我們結了婚,孩子長到4歲後,大家又突然轉變了看法。”

“為什麼?”

“因為他們了解到我先生出生於一個商界豪門。”

朋友有些無奈地笑著道:“其實開始的時候他選擇我,他父母親都不同意,他是瞞著父母悄悄與我結婚的。”

雯默默地看著這枚閃閃發光的鑽戒,說:“那麼到現在你還是不知道它的真假嗎?”

“不知道。”

“為什麼不問問你先生呢?”

“為什麼要問?是真是假又有什麼關係?”朋友說,“再說,又應該怎樣去問。我甚至認為一旦提出這個問題,這枚鑽戒不管真假就都已經一錢不值了。”

雯仔細地看著這枚不知是真是假的鑽戒,思緒萬千:是的,它是真是假又有什麼重要的呢?這枚戒指既是她的先生在困頓時為愛情獻出的禮物,那麼即使是假的,也如同是真的,因為那裏麵有一顆真心。我們不是珠寶商人,我們隻是愛著同時渴望被愛的平凡女人,隻要有愛情就足以讓我們光彩照人,讓我們幸福。

雯摩挲著那枚晶瑩的鑽戒,它在燈光下顯得更加光芒璀璨,仿佛能夠映射出塵世間所有的離合悲歡。雯終於明白朋友為什麼不輕易戴它了,因為這不是一枚真假莫辨的鑽戒,而是一顆包含真愛的心。一顆心,怎麼可以戴在手上呢?

池塘裏的金子

兩個墨西哥人結伴,順著密西西比河淘金,但是在一個河叉他們分開了,因為其中一個人覺得阿肯色河可以淘到更多的黃金,但另一個人認為去俄亥俄河淘金夢實現的機會更大。

15年後,去到俄亥俄河的人真的發了財,在那裏他不僅淘到了大量的金沙,而且還修建了碼頭,鋪設了公路,他落腳的地方也漸漸變成了一個大市鎮——匹茲堡市。如今俄亥俄河岸邊的這座大都市商業繁榮,工業發達。

但是去阿肯色河的人似乎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自從河叉分開後就沒了音訊。有人說他已經葬身魚腹,有人說他淘金失敗回了墨西哥。直到50年後,一塊重量接近3公斤的自然金塊在匹茲堡引起轟動,人們才了解到他的一些情況。當時,匹茲堡一位記者曾對這塊碩大的自然金塊進行了深度采訪,他在報道中寫道:“這顆整個美國最大的金塊發現於阿肯色,是一位年輕人在他屋後的池塘裏撿到的,從他祖父留下的日記看,這塊金子是他的祖父很多年前扔進池塘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