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人隻有在寂寞時,才會發現生命的意義(1 / 3)

第四章人隻有在寂寞時,才會發現生命的意義

當寂寞來臨時,輕輕合上門窗,隔去外麵喧囂的世界,默默獨坐燈下,平靜地等待身體與心靈合一,讓自己從悲歡交集中淨化思想。這樣,一度被驅遠的寧靜就會重新回歸。你靜靜地用自己的理解去解讀人世間的風起雲湧,思考人生曆程中的痛苦和歡悅。當你真實乍窺了人生的豐富與美好、生命的宏偉和闊大,讓身心平直地豎立在生活的急流中,不因貪婪而傾斜,不因危難而逃避,你就讀懂了寂寞、理解了寂寞。

麗達,我回來了

人的本性裏有隱藏自己的欲望,有的時候不隻是羞於見人的我們不想讓人看見,甚至是一些美好的情感,我們也寧願將它埋在心底裏,像把新釀的美酒放在牆角裏慢慢沉澱。堅守著自己內心的執著也就意味著必須忍受著美麗的寂寞,是的,美麗的寂寞,因為那寂寞裏有愛在等待。

1939年,艾伯特和麗達剛結婚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全麵爆發了,法西斯軍隊開始向世界各地入侵。整個世界都被戰火和硝煙籠罩。軍隊開始大量地征兵,年齡在16~65歲之間符合條件的都要參軍。艾伯特和麗達幸福的新婚生活被打破了。

離別的日子終究還是來了,麗達眼淚汪汪地拉著艾伯特的手,不肯放開。騎在馬上的軍官開始催促, “我一定會回來的,等著我,我們還要一起看日落……”艾伯特說完狠心地撥開麗達抓得死死的手,頭也不回地隨軍隊去了。麗達一直站在那裏,手上還殘留著艾伯特掌心的溫度,軍隊卻漸漸消失在寂靜與空曠的地平線上。其實艾伯特不知道,麗達那時已經有了孩子,他不懂得麗達心中的恐懼。麗達一直站到天黑才回來,耳邊不停回響著艾伯特離開時說的話“我一定會回來的,等著我……”

戰火在全世界蔓延。人們每天都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麗達不願意回娘家,一直待在和艾伯特結婚的屋子,任別人怎麼勸,也執拗著不肯離開。第二年,麗達生下一個男孩。那時在麗達所住的小鎮上,幾乎所有的人都逃亡到別的地方去了,麗達還是堅守在那裏。終於艾伯特寄了一封信回來:“麗達,我現在還在前線,照目前的情形看,戰爭是一時半會兒不會結束的,所以我還不能回去。但是我一定會回去的,相信我!因為我知道你還在家裏等我……我很好,不要擔心,現在外麵除了炮彈爆炸的聲音,還有各種動物的叫聲,我一直想象你在我身邊陪著我。麗達,等著我……”麗達小心翼翼地把信收好,閉上眼睛,她似乎聽到艾伯特就在她的耳邊輕輕地訴說著思念。

雖然街上幾乎已經沒有商店開門,麗達還是每天都要上街,因為她需要找到一些吃的來喂飽自己的孩子。麗達最開心的時刻就是收到艾伯特的來信,雖然每次都隻有隻言片語,但對於她來說,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幸福。每一封信麗達都把它放在別人碰不到的地方,壓得平平整整。如果長時間沒有收到艾伯特的信,她就會坐立不安,晚上在昏黃的燈光下,一遍一遍閱讀艾伯特之前寄來的信。

1945年,世界大戰結束,世界終於恢複了和平。小鎮上的人們又回來了,寧靜的小鎮又恢複了往昔的熱鬧。但從這時起,麗達再也沒有收到艾伯特的來信,然而麗達依然滿懷希望,因為她始終相信艾伯特說過的話,無論世界怎麼的變化,她始終相信艾伯特已經在回家的路上。

麗達那時27歲,雖然帶著孩子,但並沒有影響麗達的魅力,仍然不時有優秀的小夥子追求她。朋友們都勸她,趁著年輕,趕快再找一個,甚至父母也經常在她耳邊嘮叨。但她總是堅決地搖頭拒絕,因為她相信,艾伯特是會回來的。麗達一個人帶著孩子,每天早出晚歸,在飯館刷盤子,幫別人做衣服,每天隻有5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尤其是孩子馬上就要上學,花費就會更多。艾伯特依然沒有寄信回來,雖然麗達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但她寧願自欺欺人,讓自己的心中還有期盼,她告訴自己: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麗達經常會站到艾伯特離開的那條路上,默默地望著遠方,一個人靜靜地流淚。晚上拿出艾伯特以前寄回來的信,一遍又一遍地看,一遍又一遍地讀,不知疲倦。

就這樣20年過去了,艾伯特仍然沒有回來。麗達46歲了,孩子也已經19歲,他們不得不搬離了麗達一直在等待艾伯特歸來的小鎮,因為一場前所未有的瘟疫突然襲來。但麗達始終是不舍,站在自家的門前,左看右看,眼裏泛著淚花。她在窗戶下壓了一封信,上麵寫著:“艾伯特,如果你看到這封信,一定要等我,不要離開,因為這是我們的家。我隻是暫時離開,我會回來。我不敢想象,你回到家卻看不到我的情形,所以一定要等我回來。”

麗達和孩子來到千裏之外的一個城市,直到這場要命的瘟疫結束。多年之後,孩子已經成家立室,在這個城市也有了很好的發展。麗達每天也隻是很悠閑地生活,但她內心裏一直想要離開這裏,她想要回到自己和艾伯特的家。

60歲的時候,麗達忽然患病,臥床不起。孩子經不住她的再三請求,最終圓了麗達的心願:把她送回到和艾伯特一起生活的家。路途的顛簸,使麗達的身體越來越差,但她的眼睛卻閃閃發亮。到達的時候,發現屋門竟然敞開著,孩子以為是哪個流浪漢住在裏麵。但麗達堅決搖頭,讓孩子去看窗戶下的信。信果然不見了,麗達顫巍巍地站起來,踉踉蹌蹌地走進屋。屋裏還保持著離開時的樣子,沒有絲毫的改變,唯一不同的是壁爐旁的躺椅上坐著一個人。望著那個無數次夢中縈繞的背影,麗達的心突然狂跳起來。那人轉過身慢慢地站起來,一張布滿皺紋的臉上綻開了笑容,是艾伯特!“麗達,我回來了。”他們擁抱在一起,久久不肯分開。

原來,戰爭結束之後,艾伯特被遣送到別的國家,當地的政府沒收了他的所有證件,直到3年前,才獲得自由。可回來後發現,家裏已經沒有人了。他看到了那封信,就一直在這裏等。麗達躺在病床上,呼吸微弱但是安寧,艾伯特握著她的手,向她講述自己這麼多年的經曆。麗達靜靜地望著等候了半生的丈夫,眼神中滿是溫柔。

一周後,麗達去世了。艾伯特始終握著她的手,一如當初兩個人新婚時的幸福時光。沒過多久,艾伯特也隨著麗達而去,他們終於永遠地在一起了。

隻在鋼琴的世界裏

1900年的第一天,一艘油輪的甲板上突然傳出一聲大喊:“America!”接著甲板上所有的人都麵對著薄霧裏巨大的自由女神像歡呼起來,因為紐約,那個充滿財富與夢想的地方就在眼前。船一靠岸,乘客都匆匆地沿著扶梯走下去,一個鍋爐工便偷偷跑到餐廳搜羅客人的遺落物品,結果隻在桌子下麵找到一塊手帕和幾根未抽過的香煙。但此時,他在一架鋼琴上發現了一個紙箱,打開一開,箱子裏竟然是一個嬰兒。鍋爐工收養了這個嬰兒,並給他起叫1900。

船上的工人都非常喜歡這個嬰兒,鍋爐工也非常疼愛1900,並且他還教他認字讀書。但是因為1900沒有任何身份證明,鍋爐工不許他離開船艙一步。有一次,1900問:“什麼是媽媽?”鍋爐工告訴他:“媽媽就是總是能幫你贏得比賽的賽馬。”後來,鍋爐工在給鍋爐裝煤的時候出事故死了,隻有七八歲的1900不懂什麼是死亡和離別,當他獨自流淚的時候,突然聽到一陣美妙的樂聲,旁邊一個善良東方女人告訴他,那是音樂。

幾天後,1900在夜間偷偷地溜進餐廳,來到白天透過玻璃門看見別人演奏的鋼琴前,彈起自己即興發揮的曲子。琴聲吵醒了船上的乘客,他們都起來想看個究竟,卻在這天籟般的音樂中逐漸沉迷。1900從此便迷上了鋼琴,因為通過彈動琴鍵,他可以把心中的感情表達出來。他的寂寞、他的痛苦、他的快樂……隻有聲音才是他與這個世界最直接最敏銳的溝通途徑。

幾年之後,1900成了該艘遊輪上的鋼琴師,他彈奏的曲子總是能讓聽眾們忘乎所以。雖然他從未下過船,卻早已聲名遠揚。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他遇到了剛上船因為暈船而抱著花盆大吐特吐的馬科斯,兩個人十分投緣。從此,馬科斯成了他一生的知己。馬科斯十分欣賞他的音樂才華,他希望1900能下船去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才華,得到世人的認可,並從此名利雙收,過上好的生活。他不懂1900為什麼如此執著於待在船上,但陸地對1900而言,實在是太遙遠了,他對陸地充滿著矛盾,他不知道自己該以什麼樣的眼光來看待它。況且他對世人所狂熱追求的某些東西無法理解。

1900出色的鋼琴技藝,終於使唱片公司找上門來,他們希望能為他錄製唱片,並承諾為他賺很多的錢。但1900內心依然平靜,安於生活和音樂帶給自己的快樂。有一天,他錄製唱片的時候,順著窗子看見一個女孩正站在船舷上看海,那一瞬間,他便深深地愛上了她,接著自然而然地在鋼琴上彈奏出一首深情的曲子。他拒絕把這首曲子交給唱片公司發行,因為這是他創作給自己深愛的人的。在一個大雨瓢潑的日子,1900鼓起勇氣想把錄製了那首曲子的唱片交給女孩,但最終沒有說出來。女孩下船了,1900被思念折磨著,他感到很痛苦。馬科斯的勸說和對愛情生活的憧憬打動了他,他最終決定下船,去追尋自己的愛情。那天所有的船員都和他揮手告別,他穿著馬科斯送給他的大衣,緩慢地走下舷梯。在舷梯中間,他茫然地凝視了一陣沒有盡頭的城市,突然摘下頭上的禮帽拋向遠方,然後堅定地轉過身,返回了輪船。他對馬科斯說:“此生再也不下船。”

多年之後,這艘已經老舊殘破的遊輪即將被炸毀拆除,馬科斯又回到這艘船裏上上下下瘋狂地尋找1900,因為他堅信1900還在上麵。最終馬科斯在破舊的船艙裏找到了他,試圖說服他下船。

“我需要看見世界的盡頭,但是這個城市讓我看不到終點。拿鋼琴來說,鍵盤有始也有終,並不是無限的,而音樂是無限的。在有限的琴鍵上,奏出無限的音樂,是我所擅長的。可是走下跳板,那個都市像一架碩大無比的鋼琴,有無數的琴鍵。無限大的鍵盤怎奏得出音樂?我生於船,長於船。這艘船每次隻載客2000人,既載人也載夢想,但範圍離不開船頭與船尾之間,我過慣了那樣的日子。陸地?對我來說,陸地是艘太大的船,是條太長的航程,是瓶太濃的香水,是位太美的美女,是篇無從彈奏的樂章。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無法舍棄這條船。反正,世界上除了你沒有人知道我,隻有你知道我在這裏。原諒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1900執意不肯下船,外麵的世界太大,他找不到這個陌生的世界的起點和終點,這使他茫然而惶恐,他寧願自己一個人待在船上,因為這艘船就是他的世界。最終,馬科斯親眼看著1900和巨大的遊輪在一片火光中轟然粉碎。

這是一部電影,它以如此優美浪漫而又憂傷的曲調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自由與人生的動人故事,1900一生寂寞,獨與鋼琴相伴,但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價值。演奏的時候,無論他的身邊有多少人,他始終都是一個人存在著,他在自己的世界裏自由地行走。沒有愛情,但是有“愛人”;沒有名利,但是有自由——寂寞就是他唯一的自由。

精靈,請你告訴他

愛到深處,便是寂寞無言。那寂寞會像病毒一般無聲無息地侵蝕著身體,不會想要抵抗,也無從抵抗,因為既然愛了,也就隻能這樣愛著。雖寂寞相隨,卻無怨無悔。

6歲那一年,隔壁搬來一個如天使一般的小男孩。一雙大眼睛清澈如黑水晶。她一見到他便喜歡上他了。自此便像一隻跟屁蟲一樣,一直跟在他的身後。那個年紀的孩子正是調皮的時候,他也不例外。每次看見她總是拿蟲子嚇唬她,每次隻要他嚇她,她便會尖叫著在他身邊打轉。她其實是不害怕的,隻是看到他哈哈大笑的樣子,自己也會覺得很快樂。他有時還不知輕重地揪著她的小辮,她疼得直掉眼淚,卻還在笑著。她總是任他欺負,沒有任何怨言。那樣小小的年紀,根本不會懂得什麼愛情,隻是想時刻待在他的身邊,隻要一看到他心裏就會樂開了花。

一轉眼她15歲了,他們一起上中學。但她不再像以前那樣跟在他的身後了,而是整天和一群女生在一起。每每在路上碰見了,兩人也都互相不理睬。其實她的心裏還是希望能和他打個招呼或者是說句話,隻是女孩子心中漸漸長大的羞澀讓她無論如何開不了口。他那時開始喜歡打籃球,每次一下課就跑到球場上揮汗如雨。她喜歡到運動場,裝作不經意地一圈又一圈慢跑,隻是為了看他。她心裏偷偷地想,他會喜歡什麼樣的女生。應該是有著一頭黑而長的頭發,眼睛和他的一樣,安靜而溫柔的女孩。但她不是,頭發已經剪短,不再紮兩個小辮,眼睛小而無神,而且她的身材變得臃腫,完全失去了小時候乖巧可愛的模樣。

在某一天,她忽然明白,自己是喜歡他的。但也隻是遠遠地看著他就好,獨自享受著這份暗戀的心情,寂寞而美好。那時很流行疊紙鶴,她就用每月的零花錢去商店買來疊紙鶴用的彩紙。疊好後,整整齊齊地碼放到小盒子裏,看著盒子呆呆地想:“我要疊多少隻紙鶴,他才會喜歡我呢?”

她18歲時,考上了一所南方的大學,而他就讀的大學則在北方的一個城市。第一年,她放假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去他家,看他是否回來。她不知道,他家已經在她上大學的時候就搬走了。她看著圍牆上已經蔓延到外麵的爬山虎和鏽跡斑斑的大門,才知道,他已經走了。她跑到兩人小時候經常去的大樹下,哭到很晚。

回到學校的她開始變瘦,頭發也開始留長,整個人清爽而幹淨。身邊開始出現追求者,但是她一直是單身。身邊的朋友問起來,她就說:“還早還早,現在要以學業為重。”

年底中學同學聚會上,她成了全場的焦點。誰也沒有想到,昔日的醜小鴨會變成如今美麗的白天鵝。她一眼就認出他來,但是他卻沒有認出她,她心中不免失落。她走到他麵前,說了一句:“過得可好?”分別的時候,兩人互留了聯係方式。很多時候,她都想打電話給他,但是都猶豫許久最終放棄。

25歲,她順利地進入一家外企,成為了一名職業白領,每月收入上萬元。從相熟的同學那兒得知,他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公司,事業蒸蒸日上。不久之後,她接到喜帖,去參加他的婚禮。新娘如她想象中的一樣,端莊而賢淑,兩個人站在一起,簡直就是金童和玉女的翻版。她不知道是該替他高興還是替自己難過,因為他們的生活軌跡越來越遠,或許再也不會有交集,而她小時的夢想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實現了。過年回家的時候,父母都勸她該為自己的終身幸福做打算了。她出奇地沒有拒絕,於是在父母的安排下,她去相了親。3個月後,她舉行了婚禮。婚禮的時候,她沒有邀請他。那一天,她喝了很多酒,但是意識卻很清醒,從鏡子裏看著自己淚水模糊的眼睛。

這一年,他們的生活似乎相同,各自結婚,擁有了自己的家庭。

35歲的時候,她的生活安逸而富足。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從老同學那裏得知他的公司倒閉了,而且離了婚,獨自帶著孩子,生活很是困窘。她沒有絲毫的猶豫,找出他的聯係方式,撥通了她埋在心底多年的號碼。她幫他照顧孩子,借錢給他讓他重整旗鼓。丈夫無法容忍她為他做的一切,非要跟她離婚。他的公司也漸漸有了起色,生活慢慢步入了正軌。最終她和丈夫離婚,而他卻和另外一個女人結婚。她又去參加他的婚禮,不知道自己怎麼還有勇氣去麵對他。她從未對他說出愛,但相信他不會看不出來。

這一年,他們的生活大不相同,她離婚,他結婚。

45歲的時候,她突然被查出癌症晚期,隻有半年的時間了。她不想在病床上等死,於是便告知周圍的親戚朋友說自己旅遊去了。她回到他們最初相識的地方,父母不在了,小時候經常去玩的地方都消失了,當年的房子也因為城市規劃變成了工廠。隻有那棵大樹還在,她繞到樹的後麵,從樹根處挖出一個小瓶子。那是她當年放進去的,因為他有一天告訴她,這棵樹有一隻精靈在守護著,如果一個人想告訴另一個人一些秘密,就可以將想說的話寫下來,埋在樹底下,精靈就會把這個人的心思告訴另外那個人。她聽完之後竟然信以為真,而且也照做了。最後的一個月,她回到家,交代自己的後事。親朋好友都過來與她告別。他是最後一個來的,風塵仆仆地從外地回來。她躺在床上,麵色慘白,但見到他依然高興地笑著,說:“你能來我很高興。”他看著已經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她,心裏微微地疼。她說:“我現在已經沒有親人了,我想拜托你,在我死後,將這個瓶子和我放在一起。”她把那隻不久之前取回的瓶子,交到他的手裏。一周之後,她平靜地去了。他好奇地打開瓶子,發現裏麵隻有一張紙條,上麵寫著:精靈,請你告訴他,我很喜歡他。

喜歡注視東方的老人

清晨,在美國一家敬老院裏,一位老人坐在牆邊的長條凳上,靜靜地注視著太陽升起的地方。老人是位身家億萬的美籍華人,然而令很多人不解的是,這位老人竟一輩子沒有結婚。三天前,他把所有的家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獨自一人住進了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