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遍世界各地,到處都可以聽到巴赫的音樂。巴赫被稱為“不可超越的大師”,被譽為“歐洲近代音樂之父”。
如果,單身不幸福
“不要再挑了,再挑就沒人要了。”3年前,可可總是拿這樣的話來勸艾米,可是艾米卻不這麼認為, “不完美,就一定要退而求其次嗎?你那勉強的婚姻過得幸福嗎?”艾米一連串的反問常常令可可半天說不出話來。
3年後,可可是不幸福的,看著艾米和浩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她不由得問自己:“難道真的是我錯了嗎?”5年前的可可總認為,在這個世界上,完美的愛情是等不來的。而女人又經不起歲月的消磨,她害怕寂寞,更害怕有一天容顏老去,無人問津。然而今天,是艾米讓她明白,以前的自己是錯的,愛情是不能退而求其次的。
可可和艾米在大學是最要好的朋友,她們和其他的女孩子一樣,都渴望能擁有一段屬於自己的完美愛情。可是匆匆而過的4年大學時光裏,她們都沒有等到自己要等的人,雖然在這4年內,她們都不乏男孩子追求。於是在大學畢業的那天,可可和艾米開玩笑似地相互安慰道:“麵包,會有的,完美的愛情嘛,也會有的。”話雖這樣說,可兩人都知道自己的年齡已經不小了,可可已經24了,大艾米一歲。一個24歲的女孩還能等待愛情幾年,她不知道。
雖然在大學的校園裏沒有收獲完美的愛情,但她們也有值得慶幸的——她們把其他的同學花費在花前月下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所以畢業後可可和艾米兩人都很輕鬆地就找到了一份還算滿意的工作。
工作穩定了,可可和艾米輕鬆、簡單地過著自己的單身生活。但是她們很快發現,身邊的同事好像都是成雙成對的,自己的單身反倒顯得有點另類。因為自己單身,她們很不喜歡參加一些同學和同事的聚會,因為老是有人問自己為何不帶男朋友之類的話,其實他們哪裏知道,到現在她們都還沒有真正地談過一場戀愛。
一年後可可有點耐不住寂寞了,她開始私下裏托一些朋友給自己介紹男朋友。但是在她見了幾個之後,不由得有點泄氣了,她所見的那些男孩,年齡合適,但長相一般,又沒什麼前途的,自己看不上;而那些長相好又有錢的,又都看不上自己。可可陷入了無盡的痛苦之中,眼看26歲的生日越來越近,她不由得問自己,難道自己就真的找不到一個滿意的男朋友嗎?難道自己真的要淪為“剩女”嗎?
白天的時候,可可隻專注於工作,男朋友的事也就不再想了。然而一到了下班回到租來的房子裏時,她一個人常常會感覺到無所適從。除了害怕黑夜,她更害怕孤獨、害怕寂寞。無數個夜晚,她常常被無盡的寂寞所淹沒,這寂寞有時甚至讓她感覺喘不過氣來。
可可在第9次相親之後的一天,突然告訴艾米:“米,我要結婚了。”當時艾米一口把剛喝進嘴裏的水全都噴了出來。
“可可,你沒發燒吧,大白天說什麼胡話。你要結婚?跟誰?你可從來沒提過呀?”艾米瞪大眼睛驚訝地看著可可。
“我們沒認識多久,半月前一個朋友介紹的。大我4歲,急著找結婚對象……總之,他對我挺好的,放心吧。”
可可在說這些話時,艾米一直注視著她的眼神,她分明地看到了可可眼神中的一絲閃躲。“別的我先不管,我先問你,你喜歡他嗎?”
“不知道,隻要對我好就行了。”可可幽幽地說道。
“你不覺得你有點荒唐嗎,你連喜歡不喜歡他都不知道就要和他結婚?”艾米激動地大叫起來。
“那我能怎麼辦,我今年都26了,我還有時間嗎?你說我們會有完美愛情的,可完美的愛情在哪?你能告訴我嗎?”看見艾米急了,可可似乎也有點生氣。
艾米愣在那裏,一時不知該怎麼回答。她怎麼會不理解可可的心情呢,她雖小可可一歲,可25歲的年齡對一個女孩子來說,已經不算小了。她也寂寞,也孤獨,但她不能像可可一樣退而求其次,如果遇不到合適的對象,她寧願一直單身。
見艾米沉默,可可知道自己的話有點過激了,於是半開玩笑地對艾米說:“小米,你別生氣。其實你也不小了,不要再挑了,再這樣挑下去的話,可能真的會沒人要了。”
艾米抬起頭,認真地對可可說:“如果單身不幸福,那麼退而求其次的婚姻就能幸福嗎?”
可可沒有說話,一聲不響地走了。兩個月後,艾米收到了可可的婚禮請柬。雖不讚同可可的行為,但出於多年的交情,艾米還是去了,當她看到可可一臉幸福地和成手牽著手走出來時,一時間艾米心裏仿佛也生出一些懷疑:自己是不是錯了,這個世界上到底會不會有屬於自己的完美愛情呢?
可可和成去蜜月旅行了。多年的老朋友突然不在身邊了,艾米竟有點不習慣。但她沒有時間去亂想,她隻能把所有的心思收起來投入到工作中,也隻有在工作時,她才會忘記所有的煩惱。
兩個月後,可可回來了,給艾米帶了一些禮物。從可可的臉上,艾米看不出她到底是幸福還是不幸福,因為可可的臉上總掛著笑容,那笑容讓艾米看了有點心酸。
自此之後,她們都是各忙各的,很少能再像從前一樣一起吃飯,一起瘋狂地購物了。就這樣,一晃就是3年。
在這3年裏,可可有了自己的孩子,她開玩笑地對艾米說:“你也得抓緊點了,要不然咱們可就做不了親家了。”艾米笑笑不答。在這3年裏,她也認識了幾個男孩子,可都沒有結果,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不來電。
艾米的愛情來得雖晚,但終究還是來了。在一次朋友的聚會上她認識了浩,浩談不上帥氣,但卻有著艾米想要的五官和高大的身材。而浩也看上了艾米的清秀和執著。第一次見麵兩個人就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浩很細心,有了浩的照顧,艾米再也沒有感覺到孤獨和寂寞。艾米總是對浩說:“這些年來我一直默默忍受著無盡的寂寞,難道是上天派你來拯救我的嗎?”這時浩告訴艾米:“這些年來,我很少會對哪個女孩心動,可是看你第一眼,我就知道,你是我命中注定的那個人。”
雖然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完美愛情,但艾米並不想馬上結婚,因為她認為婚姻必須經曆戀愛這個階段,沒有經過戀愛的婚姻是不完美的。而浩比艾米大3歲,家裏人自然希望他盡快完婚,但浩尊重艾米的想法。他說他會一直等到艾米不想談戀愛了,想嫁給他為止。對於浩的善解人意,艾米十分感動。就連艾米也沒想到,自己到了28歲時還能找到完美愛情。她也曾像可可一樣動搖過,因為她也寂寞,但最終她還是堅持住了。因為她知道因寂寞而去談的戀愛,結局是不會幸福的。她無權評價可可的選擇正確與否,但她清楚如果自己當初像可可一樣不再堅持而是隨便找一個人湊合的話,現在的她肯定是不幸福的。
可可也很快知道了艾米戀愛的消息,看著艾米和浩幸福的樣子,可可很替艾米高興。“米,祝福你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完美愛情。”這是可可知道艾米戀愛後,對她說的第一句話。艾米看著可可憔悴的臉色,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好,看得出來可可最近過的並不好。“謝謝你,我也祝福你們。”麵對可可的祝福,艾米隻能這麼說。
在接下來的一年裏,盡管家人催得很急,浩也從沒有催艾米結婚。他堅信,愛她就要尊重她。艾米的很多朋友都催她趕快結婚,免得到手的幸福再飛走了,每次聽到這些,艾米都是報以一笑。她自信浩是屬於她的,如果連一年的時間他都不能等的話,隻能說明他還不夠真心。
29歲生日那天,艾米對浩說:“我們結婚吧。”浩愣了一下,然後滿臉興奮地說:“我們家的小公主,終於想結婚了。”就這樣,一周後,他們舉行了婚禮。
在艾米的婚禮上,可可來了,但成並沒陪她。看著艾米和浩充滿幸福的笑容,可可苦笑著想起了3年前艾米質問她的那句話,“退而求其次就能幸福嗎?”其實和成結婚後,她就有了答案,“愛情不能退而求其次,更不能因為寂寞,就拿一生的幸福做賭注。”
享受你的這份工作
在工作中,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責任心與敬業精神,但這也許會遭到其他人的不解和譏諷,甚至於排斥,這時人難免孤獨寂寞。人在寂寞的時候,會感到煩惱和不安,周圍似乎有一堵無形的牆。但一旦忙碌起來,那份壓抑的孤獨倒消失不見了,每做完一件事情,心裏就會感到一種快慰。
沃森是IBM的創始人。他出生在一個普通農家,雖然家裏經濟條件並不好,但是父親卻給了他們足夠的“財富”——“竭盡全力做好每一件事,尊重所有的人,穿著整潔,誠實率真,坦誠公正,就算孤獨寂寞時也要永遠保持樂觀向上的積極態度。此外,最為重要的是,忠心耿耿”。
沃森一直堅守父親的教導,並且把向他人輸送這些信念為己任。他要求IBM的管理者和普通員工,謹記並且堅決執行這些信條,無論是孤獨還是快樂,都要享受自己的工作;通過“沃森信條”的堅決執行,IBM最終成為美國甚至世界上最大的企業,IBM的組織成員身份成為最令人羨慕的認定。
事實上,現實社會中會有種種限製阻礙我們追求心目中理想的工作,讓我們陷入寂寞無奈之中,但我們應該學會熱愛所做的工作,憑借對工作的熱愛去發掘每個人內心蘊藏著的活力、熱情和巨大的創造力。然而在現實中,對待每天8小時工作,有的人視工作如同受刑,從上班的那一刻起就巴望著下班;有的人隻求應付,不求出色,幹好分內事就算萬事大吉,這樣的人是不會在工作中體會到快樂的,因為他根本不熱愛所做的工作,他自然也不可能作出出色的成績。
在成功者眼中,工作帶給他們戰勝困難、挑戰自我、享受寂寞的快樂;工作也讓他們體會到創造的快樂,找到心靈方向的力量;工作的過程也是與人合作的過程,這裏有團結協作的快樂。
在廢墟上建立“城堡”
世事如棋,沒有人開局就是必輸的,敗棋中往往隱藏著克敵製勝的殺招,缺少轉機和希望從來都不是失敗的借口,你缺少的隻是反敗為勝的智慧和眼光。
“不要總走人人都走的大路,有時需要另辟蹊徑前往森林深處,那裏會令你發現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和景物。”英國大科學家、電話的發明者貝爾所說的這句話發人深省。
一個人出資在美國弗吉尼亞州買下了一片農場。但是不久他便覺得自己上當了。因為他發現自己所買下的這塊土地十分貧瘠,既不適合種植果樹,也不適合放牧。除了生長著很多用途不大的白楊樹之外,就是漫山遍野令人望而生畏的響尾蛇。
在痛定思痛之後,他認識到:“失望後悔沒有任何用處,自己應該行動起來,尋找一個把眼前的不利因素巧妙地轉化為有利因素的方法,並嚐試著從這些損失中獲得收益。”後來,他想出了一個好主意:把這塊地建設成為響尾蛇的生產基地,充分利用這塊地的價值。於是,他有計劃地捕捉、繁殖響尾蛇,從中提取蛇毒,出售給需要以此來生產藥品的製藥廠。響尾蛇的肉也被做成罐頭,銷往各地。
短短幾年時間,由於他獨到的眼光和不懈地努力,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訂單也如雪花般飛來。每年都有好幾萬人到他的農場來考察、參觀。他所在的村子,也因此改名為響尾蛇村。
與這個人從損失中獲得成功相類似,花旗銀行是在災難中獲得了成功。
當年,在洛杉磯發生了那次百年不遇的大地震,許多人的財富夢想也隨之變成了一片瓦礫。然而,有一個人沒有被地震災難所壓倒,他看到了因為地震幾乎所有小額投資者都急需恢複生產的資金這一契機。在地震發生後的第一個清晨,他把一塊木板招牌放在兩個大鐵皮桶上,開始了廢墟上的小額信貸業務。就這樣,這個沒有守著瓦礫堆歎息的人,及時發現並抓住了機遇,以當時大銀行不屑一顧的小額信貸業務闖進了金融市場,最終發展成為世界銀行業的巨頭——花旗銀行。
生活的變幻無常也像商場上的成敗得失一樣,損失中隱藏著贏利,災難中隱藏著商機,柔弱中孕育著剛強,黑暗中孕育著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