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真正的愛與包容,隻有在寂寞時才會發現(1 / 3)

第二章真正的愛與包容,隻有在寂寞時才會發現

真正的愛是世界上最為珍貴的東西,因此造物主總是把它隱藏在不易發覺的角落。當它在我們身邊徘徊時,我們通常不會看到,因為我們的眼睛總是會盯著五光十色的世界而忘記了環顧四周。但是當我們隻有一個人的時候,寂寞襲來,平常那些已經麻木模糊的感觸也會隨之複活,我們的眼睛會看見那些一直以來確確實實存在,但又被我們忽視的美好。

失去了,才懂愛

沒有誰會永遠在原地等你回來,有時陰差陽錯,你錯過了一時,就似乎注定要錯過一生。我們總是覺得付出的愛沒有收到等值甚至確定的回報,也隻有在遭遇人生寂寞的低穀時,才會感知那些曾經溫暖過手掌和心靈的愛。

1796年初,27歲的拿破侖,在巴黎邂逅了約瑟芬·德·博阿爾內德。

約瑟芬早年經曆坎坷,她的第一任丈夫博阿爾內德子爵是個花花公子,一事無成,隻會花天酒地,後來在法國大革命中被推上了斷頭台。約瑟芬受他的牽連,被關進死囚監獄,本來也是要被處死,但因為美貌而得到赦免。關於這個赦免有兩種傳言,一種是巴黎人民驚歎於她的美貌,強烈要求赦免她;另一種是她後來的情夫,此時身為熱月黨人首腦之一的塔裏昂的幹預。

作為一位遺孀,當時約瑟芬已經33歲。她儀態萬方,風姿綽約,渾身散發著成熟婦人特有的迷人風韻,如一顆豐潤、飽滿的紅櫻桃,深深地吸引了其貌不揚、瘦弱矮小的拿破侖。而善解人意的約瑟芬,則誇獎拿破侖“將來一定會是個偉大的將軍”。兩個人一見鍾情。

拿破侖一改往日的沉默寡言,表現出“幾乎達到了發狂地步的強烈的愛情”,他下定決心要和約瑟芬相伴一生。三個月後,拿破侖與約瑟芬舉行了婚禮。

婚後不過兩天,拿破侖就到意大利前線指揮軍隊作戰,約瑟芬則留在了巴黎。戰場上的拿破侖非常想念他“心目中的女神”。他每天都要給自己摯愛的妻子寫信:“我無時無刻不在注視著你的照片,無時無刻不在你的照片上印滿我的吻。”“你使我整個身心都注滿了對你的愛,這種愛奪去了我的理智——我會離開軍隊,奔回巴黎,拜倒在你的腳下”…… 拿破侖不斷地給約瑟芬寫信,並請求約瑟芬前來相聚。

但是,任拿破侖在信中怎麼樣苦苦哀求:“你明明知道你的信能帶給我何等的快樂,但你卻不肯草草地寫上六行字給我……我因沒有你的信而寢食難安。”

他寄出去的“無盡相思和萬般愛戀”,卻石沉大海,杳無音信。約瑟芬總是無情地拒絕,甚至極少回信。

不久之後,拿破侖便聽到了關於他的新婚妻子約瑟芬在巴黎有了外遇的傳聞。他痛苦萬分地寫信給約瑟芬:“你曾答應給我溫柔而忠誠的愛情,它被什麼樣的感情窒息並排擠了嗎?以至於你沒有時間對丈夫略表關心?我的愛人,請求你馬上給我寫信,充滿柔情蜜意的信……”

但是,拿破侖的痛苦和思念並沒換得約瑟芬的改變,她依舊我行我素、惜字如命。一直到拿破侖勝利歸來時,約瑟芬才趕忙前去迎接,但又因為走錯了道,與拿破侖凱旋的隊伍擦肩而過。當約瑟芬回到家時,拿破侖拒絕與她會麵,而不是“緊緊地把她摟在懷裏,如同赤道下熾熱陽光般的熱情千萬次地親吻她”。後來在約瑟芬的兒子(前夫所生)再三哀求和她本人眼淚汪汪的檢討下,拿破侖最終還是原諒了她。

1804年5月,拿破侖被參議院擁立為法蘭西帝國皇帝,他邀請教皇給他加冕。約瑟芬悄悄找到教皇,向他傾訴了自己對於婚姻的憂慮。她請求教皇出麵幹預,以保障自己的婚姻,並使自己能夠順利成為帝國的皇後。

拿破侖的家人一向不接受約瑟芬,在此時更是添油加醋地把她的行經告訴了拿破侖,拿破侖大怒。但是麵對梨花帶雨、肝腸寸斷的約瑟芬,拿破侖還是在歎息聲中原諒了妻子。

典禮當天,皇帝拿破侖穿著紅色天鵝絨上衣,身披繡花披風,戴著鑲嵌鑽石的勳章。約瑟芬則滿麵春風,款款有致,儀態大方。她身穿一襲華麗的白緞長袍,如願以償地戴上了名貴珍珠鑽石鑲嵌的皇後桂冠。

但是沒過多久,拿破侖就封閉了他和皇後臥室之間的通道。1809年11月30日,他在杜伊勒裏宮的內廳,以政治和國家需要為由,要求結束這一段婚姻。他走近約瑟芬,拿起她的手按在自己胸口,凝視片刻說:“我親愛的約瑟芬!你知道我曾經愛過你,我在人世得到的僅有的幸福時刻,都是你一人賜給的。不過,我的命運要高過我的意誌,我最珍貴的愛情必須讓位給法國的利益。”約瑟芬哭倒在地上,傷心欲絕……同年12月16日,拿破侖與約瑟芬正式離婚。

離婚後,曆史仿佛走了一個輪回。約瑟芬獨居在馬爾梅鬆,每天給拿破侖寫信,表明自己有多麼愛他、多麼思念他,成為她唯一的精神寄托。但是,拿破侖回答她的,卻是她昔日給予他的冷淡和冷漠。

“我知道自己是懷著非常痛苦的心情寫這些信的,痛苦的原因是從你那裏我沒有收到哪怕一個字。”約瑟芬在信中寫道。

真是滿紙痛苦言,一腔傷心淚啊。可是,當初的漠視和背叛,注定了今日的落寞和悲哀。

拿破侖和約瑟芬之間關係的變化很是讓人唏噓。開始的時候,約瑟芬對於拿破侖的熾烈愛戀,報之以冷漠,使得拿破侖對她的熱情和愛情逐漸歸於平靜、淡漠。而到後來,當她苦苦哀求想要挽回愛情的時候,卻為時已晚。

人生變化不定、際遇無常。但拿人生最可貴的東西——愛情來玩弄,跟人生開玩笑,真是聰明得近乎傻瓜了。

1814年4月6日,拿破侖退位。

1814年5月29日,約瑟芬去世。

在得知約瑟芬去世的消息後,流放中的拿破侖大為震動,把自己關在屋子裏整整兩天。“我沒有一天不是在愛你之中度過,我沒有一個夜晚不將你擁抱在懷裏……沒有一個女子贏得我如此之深的愛心,贏得過更多的癡情、狂熱和溫順……一非死亡不能將我們分離。”在聖赫勒拿島的寂寞裏拿破侖終於說出了自己對約瑟芬自始至終的愛。

愛在淩晨四點鍾

有許多東西,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它的美好。那些健康而幸福地生活的丈夫,要好好地愛惜你的妻子,不要忽視她為你做的一切。好好去愛,愛你自己,愛你的愛人,愛如我們的生命般重要的愛情……

英國的福尼亞小鎮,直到現在仍然保留著這樣一個習慣:每年6月15日淩晨4點整,小鎮上所有的家庭都會不約而同地響起一陣長長的鬧鈴聲。

難道說這裏的人都這麼勤奮嗎?

其實這件事是因一個人而起的,這個人就是馬歇爾先生。

馬歇爾先生在世的時候每天都起得很早。隻要附近教堂裏的鍾聲敲響了4下,他立刻就會從床上爬起來,習慣性地在火爐上燉一碗雞湯,然後走出家門,到教堂附近的小路上去散步。

不過,馬歇爾以前可不是這樣一個喜歡早起的人,那時候的他嗜睡如命,經常到早上10點還賴在床上不起來。馬歇爾先生改變是由於他的妻子。

年輕的時候馬歇爾先生曾來中國留學。在中國,他邂逅了自己美麗的妻子。兩人感情非常好,後來,妻子放棄了自己的事業,跟著他去了英國,並取了個英文名字叫琳達。婚後兩個人生活的非常幸福,一年後,他們的兒子降生了,一家人的生活更加的幸福而甜蜜。

可是,幸福的時光並沒有一直持續下去。五年後,琳達因一場意外車禍而高位截癱。馬歇爾先生悲痛欲絕,他變賣了一切家產來維持琳達的生命,並且還要照顧年幼的兒子,生活過得非常艱苦。

但艱苦的生活沒有改變馬歇爾先生對妻子的愛。由於大小便失禁,琳達總是會在淩晨4點左右把床單弄得一片狼藉,為此馬歇爾先生不得不每天更換床單。通過長期的觀察,馬歇爾發現,這個時間非常有規律。為了讓琳達少受些苦,馬歇爾先生每天都在教堂鍾聲敲響4下的時候,迅速地從床上爬起來,為琳達換好墊布,然後幫她擦洗身子,再到廚房,為她燉一份她最愛喝的雞湯,之後再一小勺一小勺地喂給她喝。

當他們都吃完早餐,時間就差不多到6點了,這時候,馬歇爾會把琳達抱到輪椅上,推著她到教堂附近的小路上去散步。天天如此,雷打不動。慢慢地,馬歇爾和琳達成了教堂附近一道流動的風景。

在琳達高位截癱之後,有一位朋友曾經為馬歇爾介紹過一個對象,這個女人是位中學教員,非常善解人意,也非常賢淑,表示願意和馬歇爾一起好好照顧琳達。但馬歇爾還是拒絕了。

一轉眼整整40年過去了。在一個午後琳達在輪椅上麵悄然離去。這時候,兒子早已成家搬了出去,偌大的房子裏,隻剩下了馬歇爾一個人。

盡管琳達已經不在了,但是,馬歇爾早起的習慣卻一直保留了下來。隻不過6點的時候,馬歇爾不再去教堂,而是到附近山腰的墓地上陪琳達說上半個小時的話,順便幫琳達換上一束她生前最愛的雛菊。

又過了幾年,馬歇爾家附近的教堂搬遷到別處去了,大家都以為馬歇爾聽不到教堂的鍾聲就不會再起得那麼早了。但是馬歇爾早已在自己的心靈深處安置了一隻鬧鍾,每天淩晨4點,準時響起。

後來,馬歇爾與琳達的愛情故事被一家英國媒體報道了出來,很多年輕的情侶都來到福尼亞小鎮,在淩晨4點整,準時守候在馬歇爾的家門前,隻為能親眼見到馬歇爾這位“癡情先生”。

多年以後,馬歇爾先生已經步履蹣跚了,這時候,不知道誰發起了這樣一項活動:攙扶馬歇爾先生走一程。人們相信這樣就能一生愛情美滿、家庭幸福。之後,整個小鎮所有的家庭都會在每年6月15日這天的淩晨4點整響起一陣長長的鬧鈴聲。因為,6月15日是馬歇爾的生日,小鎮上的夫妻,約定在這一天互相為彼此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馬歇爾先生享年109歲,他去世的時候,讓兒子在自己的墓誌銘裏這樣寫道:“親愛的琳達,如果有可能的話,我願意再為你早起89年!因為,在我的生命中沒有人可以替代你……”

我的心,不後悔

愛情是什麼模樣,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看法。村上春樹有句名言:“對相愛的人來說,對方的心才是最好的房子。”錢鍾書先生對楊絳女士也有這樣一段評價,後來被社會學家視為理想婚姻的典範:1.在遇到她以前,我從未想過結婚的事;2.和她在一起這麼多年,從未後悔過娶她做妻子;3.也從未想過娶別的女人。或許愛情隻是如此,在那一瞬間就認定了是這個人,然後為了這一瞬間的感情,百轉千回,無怨無悔。

女孩的房間裏掛著一千隻紙鶴,那是初戀的時候,男孩為女孩折的。男孩說:“這一千隻紙鶴,代表我一千份心意。”

那時候,男孩和女孩分分秒秒都在享受著愛情的甜蜜和幸福。

後來女孩漸漸疏遠了男孩。女孩結婚了,去了法國,去了她夢中出現過無數次的巴黎。分手的時候,女孩對男孩說:“我們都必須正視現實,婚姻對女人來說是第二次投胎,我必須抓牢一切機會,你太窮,給不了我想要的生活……”女孩走後,男孩賣過報紙,幹過臨時工,做過小買賣,竭盡全力地去奮鬥。多年以後,在朋友們的幫助和他自己的努力下,他終於有了自己的公司。他有錢了,可是他心裏依舊忘不了女孩。

在一個下雨天,男孩從他的奔馳車裏看到一對老人在前麵慢慢地走。男孩認出那是女孩的父母,於是男孩決定跟著他們。他要讓他們看看自己不但擁有了汽車,還擁有了別墅和公司,讓他們知道他不再是窮光蛋,而是年輕的老板。男孩一路跟著他們慢慢地開著車,斜雨淋濕傘下蹣跚而行的老人。到了目的地,男孩驚呆了,映入他眼簾的竟然是一處公墓。他看到了女孩,是墓碑上的瓷像在對著他甜甜地笑。而在這方小小的墳墓旁,一串串的紙鶴掛在細細的鐵絲上,在細雨中懨懨地飄蕩著。

女孩沒有去巴黎,女孩患上了癌症,女孩去了天堂。女孩之所以那樣做,是希望男孩能出人頭地,能有一個溫暖的家。“她說她不會看錯人,她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她說如果有一天你到這裏來看她,請你無論如何帶上幾隻紙鶴。”聽完女孩父母的話,男孩跪在女孩的墓前,痛哭失聲。清冷的雨淅淅瀝瀝地下著,把男孩淋了個透。男孩想著女孩純真的笑臉,感覺自己的心開始一滴滴往下淌血。

“我的心,不後悔,反反複複都是為了你,千紙鶴,千份情,在風裏飛……”哀怨的歌聲正從遙遠的地方飄過來……

這,就是屬於我的幸福

有人說,愛一個人就是在冰箱裏為他留一個蘋果,並且等他歸來。誠如斯言,真正的愛不一定要轟轟烈烈,也許細微中更能體現到愛的溫暖。一件東西再怎麼光彩奪目,日子久了也會讓人覺得普通平凡。就像一束美麗的花,聞久了不覺其香,而當它凋謝成泥土時,我們才會回味到它的芬芳。

以前洛洛以為,愛情是灰色的,幸福是白色的,而她和慕川的生活就是灰白色的,沒有豐富的色彩,單調得像一麵石灰牆。後來,洛洛才真正懂得,最絢爛生動最純美永恒的色彩隻有在單調的石灰牆上才能畫出來。

大學畢業的那年夏天,洛洛和慕川決定先不回家鄉,一起留在繁華的大都市裏打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