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相信奇跡
在工作和生活中,當遇到問題和困難需要解決時,人們通常會有兩種不同的選擇:放棄或知難而進!人生需要一種境界,相信奇跡,才有可能創造奇跡!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力,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那麼,隻要你執著於夢想,敢於付諸行動,勇於嚐試新的生活,總有一天,你會看到生活的奇跡。
◎ 沒有什麼不可能 ◎
世界是複雜多變的,當我們用發散思維來思考問題時,就會發現世界上很多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需要的隻是時間和努力而已。
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發問方式,往往決定了不同的結果。當你一遇到問題就立即發出“怎麼可能”的疑問時,那問題百分之百會就不會得到解決,因為至少你在思想上已經被嚇住了,不可能再進一步。但是,當你遇到問題時立馬想到的是“怎樣才能”時,那麼結果就會完全不同。
我們之所以說事情“沒有可能”,那是我們把自己捆綁住了,因為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幾乎沒有什麼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當我們把“怎麼可能”變為“怎樣才能”時,一切超乎想象的奇跡或許就會出現,所有的難題也將成為可能!
在工作和生活中,當遇到問題和困難需要解決時,通常會有兩種表現不同的人:
第一種人:當他們發現問題難度較大時,馬上就被困難嚇倒,然後對自己說“絕不可能”會取得成功,因此也就不願再去努力,最終選擇了放棄。
第二種人則相反,在麵對困難時,他們是強者。他們首先具有一種能戰勝困難的積極心態和發問方式,他們會說:沒有什麼不可能!
那麼,他們又是如何能做到這點的呢?
假設你是一個隻有19歲的窮大學生,連上大學的錢都不夠,你覺得你能夠在不偷不搶,也不從事任何其他非法的活動的情況下,完全憑自己的智慧在一年內賺到100萬美元嗎?
大多數人聽到這樣的問題時,都會笑著搖頭說:“絕不可能!”
如果再問一句:“你相信有人能做到嗎?”可以斷定,他們還是會搖一搖頭,說:“絕不可能!”
但是在這裏我要告訴你:大多數人認為“絕不可能”的事,有人把它變成“可能”了!
這個人叫孫正義,一個被讚譽為“全球互聯網投資皇帝”的人。
讓我們看看他是如何利用智慧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美元的。
最初他還是一個留學美國的窮學生,父母無力負擔他的學費、生活費。而到快餐店打工賺錢又與他的夢想差距太大。左思右想之後,他決定通過創造發明賺錢。一段時期內,光他設想的各種發明和點子,就寫滿了整整250頁紙。
最後,經過可行性研究,他選擇了他認為最能產生效益的產品——“多國語言翻譯機”。但是問題馬上來了:他不是工程師,根本不懂得怎麼組裝機器。於是,他向很多小型電腦領域的一流教授請教,給他們講述自己的構想,請求他們的幫助。
但是大多數教授拒絕了他。隻有一位叫摩薩的教授,答應幫助他,並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設計小組。這時孫正義又麵臨著另一個更加嚴峻的問題:他沒有錢。
怎麼辦?他想了一個辦法並征得了教授們的同意:與他們簽訂合同,等到他將這項技術銷售出去後,再付給他們研究費用。
產品研發出來以後,他拿到日本推銷。最後夏普公司購買了這項專利,而這筆生意一共讓他賺了整整100萬美元!
這告訴我們:一個人隻要開動“腦力機器”去想方法,就沒有什麼不可能,就能創造奇跡!
而能創造奇跡的關鍵,在於改變發問方式:將否定式疑問——“怎麼可能”,變成積極性的提問——“怎樣才能”!
這個世界已經變得越來越沒有界限了。從人類自身來看,身體的極限在體育賽事上一次次被突破,人體的潛能一步步地被開發。我們需要相信的是:隻要不斷地探索和堅持下去,一切皆有可能。
但是,我們總是習慣用常規的思考方式,這樣的思維定勢往往起到妨礙和束縛的作用,使人陷入舊的思維框架中,難以進行新的探索和嚐試。一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隻會使用錘子的人,總是把一切問題都看成是釘子。”世界是複雜多變的,當我們用發散思維來思考問題時,就會發現世界上很多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需要的隻是時間和努力而已。固定的思維模式和經驗會讓我們的思想出現桎梏,產生不應該有的界限。
人生需要一種境界,像脫韁野馬和初生牛犢一樣的境界,隻有擁有這樣精神境界的人才有可能創造出生命的輝煌!那些創造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人,在他們創造奇跡之前,總是先相信自己能夠做到。
相信奇跡,才會創造奇跡!
我們要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情辦不到,隻有堅信一切夢想都可以成為現實,你才能讓生活向著夢想的方向發生改變。沒有對理想的堅持,就沒有對成功的不懈追求,也就不會有成功的可能。咬住目標不放鬆,你會發現生活正在一點點地向你所希望的方向前進。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想成功你要有堅韌的意誌去對待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這樣才能看到成功,看到未來。
對於理想的追逐就好比是獵豹對羚羊的追逐一樣,如果有一步放鬆了,那麼你的獵物就可能逃之夭夭。成功就是我們眼前的羚羊,不僅眼睛要盯住你的羚羊,行動上也要保持追逐不停。
埃裏森,向不可能挑戰,他連續20多年向比爾·蓋茨下戰書。在他的領導下,1999年甲骨文公司的銷售額突破100億美元,盈利超過30億美元,一年內增長了40%;2000年9月,公司市值達到1840億美元。埃裏森在《財富》雜誌當年的富人排行榜上躍升到第2位。在向不可能挑戰的強烈進取心的驅使下,埃裏森的財富增長速度之快是世人始料未及的。
人生沒有不可能,要做就做第一名。一個人,隻有當決心要成為第一名時,才會設法爭取第一名。樹立成為第一名的目標,就要按照第一名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加快成長的速度,實現人生最大的價值。
比賽,跟弱者比,越比越弱;跟強者比,越比越強。如果有人比你更成功,那麼他的標準一定比你高。一流的人物,來自一流的標準。隻有最頂尖的人物,才能接受最嚴格的挑戰。
當你決心要成為第一名時,你就會去研究第一名。第一名每天都在想些什麼?每天都在做些什麼?都出入什麼場所?當你了解到這一切信息並如法炮製後,第二名可能就是你;當你全方位效仿之後,再稍微改進一點點,創新一點點,下一個第一名可能就是你了。
所以,相信自己,相信奇跡,沒有什麼不可能,隻要你下定決心,改變心態,就可以把“不可能”從你的人生詞典中抹去。
◎ 人人都擁有正向思維能力 ◎
無論是什麼人,都擁有正向思維的能力,人們的差異其實源於思維的差異。正向思維能力簡單講就是指熱情、快樂、自信、樂觀,也是指具備積極主動、廣交朋友、熱愛生命、接受事物新變化等的能力。
當正向思維運行時,我們的大腦就會處於活躍的狀態,使我們的思維速度快速運轉,讓問題迎刃而解。成功者大多具備這種思維能力,因而對渴望成功的人來說,一定要具有正向思維的能力。
人的差異其實來源於思維的差異,思維的差異往往決定了行為的差異,從而最終決定行為結果的差異。在成功者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理想的導向作用,信念的驅動作用,而這些都是人的正向思維能力的表現形式。所以,人們對成功秘訣的探討開始轉向成功人士的思維方式;也因此,我們發現這些正向思維能力並非僅僅存在於他們取得成功的那個時期,而是從始至終貫穿於他們的整個生命,也就是說,當他還默默無聞時他就具有這種正向思維的能力。而這種能力隨著年複一年的累積,逐漸被強化,最終成為一種習慣。
正向思維能力並不是隻有天才才能擁有,是所有人都可以具備的。其實,學會正向思維並不困難。能否培養正向思維能力與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和家庭背景也並沒有太大的聯係。通過培養,每個人都可以具有掌握並加以運用正向思維的能力。
(1)正向思維是人腦的機能
正向思維是思維的方式之一,既然人有思維能力就必然能夠正向思考問題。法國心理學家庫耶曾經說過:“我們的身體裏蘊藏著難以估量的力量,若使用不得法,它會給你帶來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假若有意識地引導這種力量的話,就能很好地駕馭自我,不但會主動地避開肉體和精神上的疾病,還可以幫助他人,從而實現適合於自己的幸福生活。”這表明,正向思維是人的一種潛能,而這種潛能正是我們大腦的一種固有機能,因而我們可以很好地發掘並利用它。
無論是什麼人,都擁有正向思維的能力,不同的是人們是否善於發現它、調動它、激發它。當人們在遭遇失敗或是挫折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產生悲傷、消沉、嫉恨、憤怒等不良情緒,這些都是負麵思維在控製我們頭腦的表現。這個時候,我們往往更加難以調動正向思維。
人們的大腦機能其實都是一樣的,擁有很高的智商卻並不成功的人不少,而智商平平的成功人士也非常多。兩者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他們的情商不同,而所謂情商,其實就是人們正麵思維的一種良好品質。所以,不能獲得成功不是因為腦子不如別人好使,而是因為不會正確使用自己的腦子,即不懂得正向思考。
(2)人人都具有正向思維的能力
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取正向思維能力。正向思維樹立了人們的夢想、信念,磨煉了人們的意誌,最終支撐著人們走向成功。
人們常常會將榮耀的家庭背景看做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的確,良好的家庭背景有助於人生的一帆風順,但,沒有良好家庭背景並不意味著我們在困境麵前就無能為力。
課堂上,老師給出一個作文題目:我的夢想是什麼?馬術師的兒子在作文中描述了自己的美好夢想:他想擁有一個帶豪宅的牧場。為了讓別人更好地了解,他還附了一張設計圖,甚至在上麵詳細標出了馬廄和跑道的具體位置。老師給這個學生打了一個零分,原因是這位學生並沒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文章中描寫的情景永遠也不可能發生。他告訴這名學生進行修改後可重新打分。這名學生經過反複考慮,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想法,可想而知,他的作文成績依然是零分。
20年後,仍舊拿著微薄薪水的這名老師帶著學生去參加夏令營,地點在一個巨大的牧場。遠遠望去,這個牧場占地將近800畝,成百上千匹的純種馬奔馳於牧場之中,一座豪華的別墅矗立於牧場中央,而這個牧場的擁有者就是20年前那名作文為零分的學生。
孩子們的夢想往往是單純的,這是孩子的天性,然而成人卻要過早向他們灌輸世俗的社會價值觀,扼殺孩子們的天性。幸運的是,這些根深蒂固的價值觀並未在孩子們的心裏落下種子,他們純粹的思想更易擁有正向思維。擁抱夢想,未來就有希望,向貧困抗爭、改變自己命運的行為就是一種正向思維方式。
許多人的正向思維能力都是從學校教育中獲取的,是隨著知識的豐富和教育的增長而逐漸培養起來的。但這並不代表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就不具有這種能力,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同樣獲得了成功。
◎ 比別人更努力 ◎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個人要想成為傑出人才,就要付出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要想在關鍵時刻脫穎而出,那就要在平時比人多下功夫。
不要因為聰明就不努力,學習比爾·蓋茨吧。不要認為不公平就放棄,也許隻是自己做得還不夠。
也許在我們的印象中,那些有天賦的人,總能創造出奇跡來。想一下,那些奇跡,僅僅是靠天賦創造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