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得到的東西太多,或者總在盤點失去的東西,就容易把現在擁有的那部分也失去。這就是患得患失的危害。患得患失的人永遠在計較一時,做不了什麼大事。當我們為一件事躊躇痛苦,不妨告訴自己:“果斷一點吧,人生有得有失,但不能患得患失。”
不要用他人的標準評價自己
■
一位作家出了幾本小說大受歡迎,其中一本還被導演看中,改編成電影。作家立刻成了縣城裏的名人,很多人出於嫉妒開始造謠中傷作家,給作家虛構了許多罪名,比如,說作家不孝順母親,說作家在外有小老婆,說作家的作品是找了槍手的代筆作品……作家的兒子很氣憤,質問作家為什麼不在媒體上澄清這些事,作家說:“我為什麼要和他們吵架?”
“不是吵架,是要爭個是非曲直,沒有的事就是沒有。”
作家說:“如果有一天,所有人都說你屁股上長了一條猴尾巴,你怎麼辦?你是不理會他們,還是在他們麵前脫下褲子?”
見兒子不說話,作家又說:“同樣的道理,他們說他們的,你做你自己,不需要因為別人說了什麼影響自己的心情,‘不理會’就是最好的反擊。”
不論在哪個時代,哪個國家,成功人士身後都會出現紅眼病,對成功者大肆詆毀。故事中的作家也遭遇了這個情況。睿智的作家知道,詆毀的人不會因為你的一封聲明信就放過你,他們隻會叫得更來勁,不能自降身份和他們對罵,否則丟臉的是自己。
不是所有人都有這位作家的智慧。更多的人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身邊的人一句評語,就能想上半天,總希望自己能夠符合別人的標準,得到別人的讚美。太過在意評論的聲音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那說明你的生活重心不再是你自己,而變成了別人,你也許會為了迎合他們改變自己,也會因為別人的一句不滿讓自己難過失望。情緒是自己的,在乎別人評價的人卻把情緒的繩子交到別人手裏,由別人控製。
太過在意別人,自己的幸福感就會隨之打折。比如升職加薪是件高興的事,突然發現同事升的職位比自己高,心情難免不愉快;裝修了新房子很有成就感,突然發現鄰居家的房子更加氣派……當我們滿足的時候,一旦和那些條件更好的人比較,不禁充滿失落,一瞬間喜悅全都消失了。用他人的眼光評價自己,難免產生迷茫,不自信,甚至自我否定。
有一匹棗紅色的小馬生下來就有三隻眼睛,它在旁人異樣的目光中長大。每當其他馬帶著嘲笑說起它的眼睛,它就覺得異常痛苦,而馬群對它的排擠,又讓它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終於有一天,小馬向神靈祈禱,希望仁慈的神靈能夠將自己變成兩隻眼睛的正常的馬。神靈再三要它考慮清楚,小馬堅決地說:“我想清楚了,我一定要變得和其他馬一樣!”神靈隻好答應了它的要求,將小馬的第三隻眼收回。小馬在馬群中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沒想到半個月以後,有一支風塵仆仆的軍隊來到草原上,他們到處詢問:“聽說這裏有一隻三隻眼的棗紅馬,那是天馬下凡,我們奉國王的命令請它回去做國家的至寶,那隻三隻眼的馬現在在哪裏?”小馬聽了後後悔不已,它竟然沒有意識到,有第三隻眼睛正是它與眾不同的地方。現在,它隻能看著那支軍隊徒勞而返,自己也要在草原上過完平凡的一生。
有時候我們難免用社會的、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認為大家都做的事就是最正確的,至少是沒有太大差錯的,即使自己有了“出格”的想法,為了不引起旁人的攻擊,默默“改正”,卻不想想也許這正是自己高於別人的地方,正是自己能夠發掘的價值。不知有多少個性、才華就在棄異求同中被埋沒。
高考前,一個女孩想要報考冷僻的圖書館管理專業,親戚們紛紛說現在的圖書館都是“內部消化”,根本沒什麼對外招聘的機會,報考這個專業意味著畢業就會失業。
女孩對未來工作有自己的看法,她說:“我並不是對它沒有了解就胡亂選誌願,我喜歡這個專業,這是最重要的。”在眾人的反對下,女孩仍然堅持了她的最初誌願。四年後,女孩在找工作時的確遇到了很多麻煩,但她還是憑借優秀的成績在一家圖書館工作,每天與她喜愛的書籍打交道,生活得非常滋潤。
從眾是不是一定正確?這個問題的答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特別是在一個人還沒有完全的判斷力和獨立性時,很容易會被他人的意見操控。可是人生的路是自己的,幫你出主意的人不能替你走,有了問題他們也不能替你扛,如果後來你覺得不如意,隻能怪自己盲從他人。所以凡事還是要有自己的主張,你覺得對的別人也許都在反對,別人說的對的卻未必適合你,生活隻能靠自己選擇。
他人不是模板,我們的生活不需要套在他人的思維裏。生活的好壞來源於自己的判斷,符合我們心意的,才能給我們真正的快樂。不必為他人的一個眼神苦惱,也不必為他人的一句否定心煩。認真審視自己,確定自己究竟需要什麼,如果別人指出的是缺點,向別人道謝,改掉它;如果你認為那正是你的與眾不同之處,向別人道謝,繼續走自己的路。有時候我行我素,也是通往收獲的必經之路。
痛苦不會永遠存在,再苦也要笑一笑
■
高中教材上有一篇課文叫做《一碗陽春麵》,這個故事令很多人記憶猶新。
大年夜,麵店即將打烊,一位母親帶著兩個兒子點了一碗陽春麵,三個人吃得很開心。第二年依舊如此。第三年,三個人依然在大年夜來麵店,點了1碗陽春麵。在他們的談話中,老板得知,這個家庭的爸爸出車禍去世,生前欠了一大筆債;母親每天省吃儉用,兩個兒子一個送報紙,一個承擔全部家務,讓母親能夠安心還債。在這艱難的幾年,母子三人雖然辛苦,但仍然能夠互相體諒,互相支持,過年的時候,三個人一起吃一碗陽春麵當做慶祝,也不覺得苦。這種堅強感動了麵店老板,也感動了千千萬萬聽過這個故事的人。
《一碗陽春麵》這個故事曾讓我們動容,大年夜,母親和兩個兒子三個人同吃一碗麵條,吃得津津有味。貧窮的生活不能磨滅他們互相扶持的快樂,也不能澆熄他們心頭的希望。一年又一年,麵條的數量變成兩碗、三碗,他們的債務還完了,生活變好了。他們用笑臉向人們證明,苦難是可以戰勝的,生活應該永遠充滿活力和陽光。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作為戰敗國,德國首都柏林成了一片廢墟,有人預言想要重建至少需要五十年以上。一位記者去柏林做采訪,驚奇地發現在斷壁頹垣間,人們在陽台上擺放了盆盆鮮花,這位記者斷言:“這真是一個強大的民族,它的複興指日可待!”鮮花所代表的是一顆顆熱愛生活的心靈,那些鮮花的主人不會對著廢墟哀歎,他們更願意從這一秒開始裝點自己的陽台,重建自己的家園。在生活麵前,你沒有時間浪費,想要把握未來,就要爭分奪秒讓自己開朗一些,積極一些,哪怕你能做的隻是在陽台上擺放一盆鮮花。
微笑就是心靈的鮮花,它透露的是幸福的意願。哲人說痛苦能夠孕育幸福,因為在痛苦中,人們會深刻地察覺到來自內心深處的堅強,會極大激發自己的潛力,那些在你痛苦時願意安慰、扶持你的人,讓你看到真誠。所有的痛苦都是一場磨難,跟隨它的並不是萬念俱灰,而是由此對生命有了更深的感觸。而且,痛苦不會永遠存在,它會被信念征服。
心理學家曾給他的患有抑鬱症的病人開過一個藥方,這個藥方據說百試百靈,他對病人說:“如果你覺得苦悶,每天起床後,都要假裝自己是一個快樂的人。”
一個家庭婦女起床看到成堆的家務,對自己說:“我是快樂的。”然後洗衣做飯擦地板,等到所有的事都做完,得到老公和孩子們的稱讚,她突然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因家務太多沮喪。
一個高考三次失利的複讀生將“我很快樂”的紙條貼在牆上,每當複習的時候就對自己說:“我今天又多做了兩套卷子,我今天又少做錯一道題……”他在一年後考上理想大學。
一個正在為求職煩惱的專科畢業生,每次去麵試之前都對自己說“我很快樂”,盡管他麵試的幾十家公司都沒有接收他,他依然保持笑容。最後,一家大酒店因為他開朗的笑容,聘請他做前台服務員。
痛苦不會永遠存在,相信自己快樂的人就會擁有快樂。
熱愛生活的人懂得微笑的意義,有時候笑容並不代表幸福,悲哀到極點的人會露出絕望的笑,明明難受還要逞強的人會露出苦澀的笑,對難題毫無辦法的人會露出無奈的笑……但是,隻要他們還願意露出笑容,就意味著在他們心裏有一個安寧的角落,安撫他們過於激動的情緒,阻止他們失控。人們常說笑比哭好,因為眼淚代表一個人對生活的投降,而笑容是即使不能代表勝利,也代表與生活的言和。
生活常常給予我們痛苦,但隻要我們足夠堅強,總能在痛苦的重壓下重新站起來,尋找自己的快樂。不必詛咒生活,也不必埋怨自己的不幸,人有悲歡離合,這就是人生。以一個微笑與生活握手言和,感謝它給你帶來的快樂與不快樂,因為你還活著,還擁有希望和勇氣,還能夠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