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盡善盡美的事物隻存在於想象之中
有些執著你要斷、舍、離
完美,一個讓人向往的詞語。人們喜歡不懈地追求完美,並把這種執著當做優點。可是,當完美變為對自己、對他人的吹毛求疵,當執著出現在不正確的方向,就會變為一場災難,讓自己疲憊,讓他人難堪,讓未來變得暗淡無光。
切斷挑剔,拋離偏執,舍棄吹毛求疵,十全十美的事物並不存在,接受缺點,容忍不足,才能發現真正的美。
別讓完美主義害了你
■
俗話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成績優秀的何秀秀就抱定了這樣的念頭。
大三一過,何秀秀和其他人一樣,忙著找實習單位。她被老師推薦到市電視台工作,可惜的是,市電視台編製已滿,何秀秀實習期的成績雖然優秀,也隻能做一個臨時工。不過何秀秀並不著急,她相信以自己姣好的外貌、伶俐的口舌、優異的成績,一定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好工作。
比起苦苦尋找工作的其他同學,何秀秀的就業機會實在讓人眼紅,首先是一家廣播電台給她打電話,何秀秀想自己怎麼說也要進入比市電視台更高級別的地方,所以一口回絕。此外還有外企、高校、廣告公司都對何秀秀十分滿意,何秀秀考慮再三,認為自己還能遇到更好的機會。過了幾個月,同學們都找到了工作,隻有何秀秀還在等待她心目中的“好機會”。
直到畢業將近,何秀秀才開始著急,她給以前通知她上班的單位打電話,對方回答:“已經找到了合適的人選。”何秀秀這才發現,好工作都已經被人搶走了!
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條件優秀的何秀秀認為自己是“皇帝的女兒”,她相信自己有資本挑工作,而不是被工作挑,總想一步到位找一個最好的工作。等到她發現身邊所有同學都有了工作,那些曾經希望錄用她的公司找到了其他合適的員工,她才不得不接受一個悲哀的現實:皇帝的女兒,也有可能嫁不出去。
人們把何秀秀這樣不斷追求完美的人稱為“完美主義者”,不得不承認,完美主義者很優秀,因為他們從不放鬆努力,從不姑息自己的錯誤,這讓他們在某些方麵顯得比旁人更加優異。但當他們的完美主義一旦超出某個界限,就會成為對自己的吹毛求疵,就像一個美女照著鏡子說她的鼻子不夠挺,臉龐不夠尖,美貌不夠長……在旁人看來很美麗的事物,在他們眼中全是毛病,他們對自己的要求有時像是激勵,有時更像自虐。
對待人生,完美主義者同樣努力而固執。他們把人生當做奧林匹克運動會,隨時都要追求“更高更快更強”,他們的努力目標就是為了讓自己更完美。對現狀,他們永不滿足;對機會,他們挑三揀四。他們以苛刻的標準對待自己,經常感到力不從心,又不肯放棄“高標準嚴要求”,他們的人生像一場無止境的馬拉鬆,不能懈怠、不能休息,隨時都在衝刺。他們總是認為自己沒有達到要求,比其他人更累,卻比其他人更沒有成就感。
一次,一個娛樂記者要去采訪一位明星,這位明星已屆中年,平日嚴肅沉默,最不愛和媒體打交道,媒體對他的也沒有太多報道。記者想借著這次采訪,挖一些內幕消息。
記者趁著明星在化妝間休息的空檔想要提問題,那位明星顯然正在忙碌。記者發現,明星的戲服被咖啡染了色,助手正在緊急處理——要知道這是一部古裝戲,戲服隻有這一套,而這套戲服很不幸是淺淺的顏色。讓記者吃驚的是,助手竟然像長輩一樣教訓明星說:“跟你說了多少次,吃東西喝東西的時候不要毛手毛腳!”然後歉意地看著記者說:“不好意思,他就是這個樣子,演戲認真,其餘時候都糊裏糊塗。”
記者突然覺得眼前這個沉默寡言的明星不像傳聞中那麼不可接近,相反,他有極其普通也極其可愛的一麵。
記者熱衷於從明星身上挖掘新聞,特別是對那些看似完美的明星,記者總想知道一點內幕。故事裏的記者也抱著這樣的態度去接觸一位大明星,他驚奇地發現這位少言寡語的明星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大牌”。這位明星笨手笨腳地喝著咖啡,把咖啡弄到戲服上,並且被自己的助手訓斥。一個高大完美的明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迷糊的、可愛的中年男人。記者對這個明星突然產生了好感和喜愛。
人們對事物的最高評價是“十全十美”,但十全十美的東西並不可愛,甚至難以親近。十全十美的藝術品總放在玻璃櫥子裏,不能碰,不能摸。十全十美的人盡管體貼周到,卻總讓人覺得假。那些看似完美的人出現一點小失誤,有一點小毛病,反倒讓人更願意接受。有缺點的東西讓人感覺親切,畢竟誰都不完美。
一個淡水珍珠商培養了一顆飽滿美麗的珍珠,可惜這珍珠有一小塊黑點,珍珠商陷入兩難:把黑點磨掉,珍珠就不圓潤;要保持珍珠完美的外形,就要容忍那個黑點。事實不能兩全,有一方麵的完美,就有另一方麵不完美。如果過分追求,就會導致珍珠的損傷。
完美主義者對自身的要求也是如此,一味要求自己全麵發展,就造成了沒有專長;一味要求自己有完美的性格,就造就了毫無個性;一味追求最好的東西,就會讓自己疲憊不堪。完美固然是件好事,但有缺點至少是一種自然的真實。世界上沒有那麼多完美,也不要追求那麼多“最”,放鬆自己,別讓完美主義害了你。
任何事都不要做過頭
■
春天到了,一個農夫犁地後把種子種到地裏,經過農夫精心照顧,種子很快發芽,看到綠油油的麥苗,農夫十分開心,每天繼續澆水施肥,希望能有一個好收成。
又過了一段時間,農夫開始著急:“麥苗為什麼長得這麼慢?什麼時候才能長得更高一點?”有天晚上,太陽就要落山,心急的農夫靈機一動,想出一條妙計。他將每棵麥苗向上拔了幾厘米,他相信這樣一來,麥苗就能長得更好,收獲就能來得更快。
接下來的事我們都知道,第二天,農夫發現田地裏的麥苗死光了,這就是成語“揠苗助長”的由來。
農夫將麥苗從土裏拔出,但經過一個晚上,這些違反作物生長規律的麥苗全都死掉,農夫白白忙活,還蒙受了損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性急吃不了熱豆腐,做什麼事都要按規矩來。如果操之過急效果不會好,有時候還會適得其反。
成語字典裏有很多關於性急的成語:一步登天、一蹴而就、一氣嗬成……人們做什麼事都希望快一點,特別是在當今社會,做事更加講求效率,每個人都想用最少的時間辦最多的事,人們恨不得把24小時變為48小時,忙得天昏地暗還覺得時間不夠。做同一件事的時候,那些對自己要求高的人也喜歡最大限度壓榨自己提高速度,這樣的人又有一個名稱——工作狂。工作狂們就像動車奔馳在軌道上,人們隻看到它在眼前一閃,匆匆忙忙的向著目標疾馳,根本不知道自己到過什麼地方。這樣的人生太過急迫,以致失去了樂趣。
任何事都遵循著一定的規律,做什麼事都要懂得適可而止,太急或太慢,都會擾亂生命的步調。就像訂下了一個合理完善的計劃,你每天按時完成它,將它執行到底,自然會得到理想的結果,但如果隨意更改,今天多一個步驟,認為自己深謀遠慮;明天多一天休息,認為自己在休養生息,完全打亂了最初的想法,最後,你所得到的結果也許和想要的大相徑庭。也許你認為自己做了更多的事,事實證明,增多的不一定是好的,也有可能是累贅。
就像“畫蛇添足”這個成語故事,畫師以最快的速度畫完一條蛇就可以拿到獎品,他卻希望自己的畫更完美,就給蛇添了四隻腳。最後,誰也不承認這個畫家畫的動物是一條蛇。有時候做事太過要求完美,增加不必要的步驟,結果就是多此一舉,沒有人願意買賬。
在希臘德爾斐神廟有兩條著名的銘言,一條是人盡皆知的“認識你自己”,還有一條是“任何事都不要做過頭”。這兩條銘言告訴人們如何學得聰明。一件事做得恰到好處,自己不費更多的力氣,別人也滿意,如果管得太多,自己操勞不說,別人還嫌你多事。生活中有多少人勤勤懇懇地給自己規定超額任務,卻隻得到“畫蛇添足”的評價?
與人的相處也是如此,太親近難免有摩擦,太疏遠又稱不上知己,唯有不遠不近,保持適當距離,讓距離保持美。對自己的要求更是如此,太高的要求讓自己疲憊,太低的要求讓自己平庸,隻有結合實際,定下最佳目標,才能達到身心平衡。至於這個“度”由什麼衡量,有待我們在實踐中觀察摸索,但有一個底線我們能夠把握:不要讓自己太累,也不要讓別人厭煩。
一根筋的人會走進死胡同
■
唐朝武則天時期,為了維護統治,女皇帝起用了一批酷吏,以周興、來俊臣為首的這些人專門抓捕反對女皇的大臣和百姓。朝廷官員一旦被他們抓到,就會遭到嚴刑拷打。沒有人能經受住那些酷刑,隻能承認酷吏們早就編造好的“罪行”。靠著濫用刑法,酷吏們殺死了一批又一批無辜官員。這一天,他們把名臣狄仁傑抓進監牢。
狄仁傑是唐朝有名的元老重臣,也是一位有智慧有謀略的老人。在武則天一朝,他麵對酷吏奸臣,耿直不阿,得到武則天的敬重,尊稱他為“國老”。能在那個時代得到極高的地位,不僅因為他的正直能幹,還因為他有睿智的頭腦。被抓進監獄後,狄仁傑清楚這些酷吏平日的行徑,為了求生,他從一開始就認罪,酷吏們說什麼,他承認什麼,口供放到麵前,他忙不迭地按手印。酷吏們都說:“看狄仁傑平日在朝堂威風凜凜,沒想到是個軟骨頭,還沒打就全招了。”於是放鬆了對狄仁傑的看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