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平常心是道,從繁華回到簡單
有些蕪雜你要斷、舍、離
繁忙的工作、沉重的生活、巨大的壓力,常常讓人身心俱疲,心靈也終日被愁苦占據。殊不知,我們所做的一切也許正在遠離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東西。
切斷蕪雜,拋離虛假,舍棄疲憊,幸福其實隻是一種簡單的信念。
簡單生活是對心靈的淨化
■
幾年前,一股“鄉村體驗熱”悄然在上海白領中流行,這些習慣快節奏生活和高額薪水的白領們主動請假幾天,或辭去職務,親自到鄉下體驗生活。她們中有的人去當小學教師,有的人走上田地,有的人進入鄉村工廠,每天吃著簡單的食物,拿著微薄的薪水。
很多人不理解她們的做法,她們說:“從前,我們每天都在抱怨自己的工作,認為人生太累,生活不自由,有了鄉村體驗後,我們才終於知道,原來我們一個月的工錢,在有些地方需要付出一整年的勞動才能得到;原來我們所謂的煩惱,在繁重的勞動下不值一提;原來快樂並不是出國旅遊,而是每天工作後舒服地洗一個熱水澡。當我們有過這樣的經曆,再回到大都市,我們覺得一切都是嶄新的,甚至是一種享受。”
過慣都市生活的白領,突然想要去鄉下體驗生活。在那裏,她們每天不是穿著昂貴的衣服,塗抹高級的化妝品和保養品,坐在電腦前敲鍵盤,或者在辦公室侃侃而言,而是穿著粗布衣服,做著可以把手磨出老繭的粗活,領取微薄的薪水。一旦體會過最簡樸的生活,重新看待身邊的一切,發現一切都是新鮮的、有趣的,是一種難能可貴的享受。
在大城市的一些餐館有一種“憶苦思甜飯”,很多人去這樣的餐館品嚐幾十年前人們的家常菜肴,當他們吃著粗糧,就體會到平日吃不下去的飯菜如何美味;當他們想起先輩們在艱苦的環境中生活,就會明白平日的生活是如何舒服方便。每一次返璞歸真,都能讓人的心靈為之一震,當你明白自己擁有的已經足夠多,甚至過多,你會想要追求一種簡樸的生活。
當城市越來越高速發展的時候,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很自然地將目光投向鄉村,由此帶動了一波又一波的旅遊浪潮,也因此帶動鄉村旅遊業和產業鏈的發展。與此同時,人們卻發現想要尋找的鄉村生活已經變了味。其實,想要尋找簡單的生活並不難,不要去已經商業化的農村或旅遊景點,去偏遠的山村或人跡罕至的風景區,才能真正理解什麼是生活的最初狀態,什麼是簡單。
簡單也不是潦草,不是放棄追求,很多成功者談到自己的經驗,都會說到一個詞:刪繁就簡,砍掉那些枝枝蔓蔓,不為瑣事操心,省略掉不必要的過程,隻盯住自己定下的目標,走一條最短的直線。他們沒有密密麻麻的計劃表,每天要做的事寫在一張紙上,做完隨手刪掉,將效率提到最高。而生活上的簡單,不是穿簡樸的衣服,吃粗糙的飯食。簡單的生活是當你擁有一件衣服時,明白它的價值,發揮它的功用,不是將它壓入箱底去尋找更漂亮的衣服……簡言之,簡單在於心靈上的知足,在於能夠對自己說:“夠了,我的生活很好,我非常滿足。”簡單是一種心態,能夠帶來積極生活的心態。
一個貧窮的農民正在做臘八粥,這時屋外出現三位老人,他們對農民說:“我們的肚子很餓,可以讓我們喝一碗粥嗎?”農民是個善良的人,他客氣地請老人們吃了飯,老人們吃飽喝足後說:“我們三個都是天上的神仙,你很善良,我們決定獎勵你,我們三人一個代表財富,一個代表健康,一個代表快樂,你可以選擇我們中的一個留在你家裏。”
農民想了很久,最後說:“比起健康和財富,我更想要簡單快樂的生活。”三個老人笑著說:“你的選擇是最明智的,有了簡單快樂的生活,才會有健康和財富,所以我們三個都會住在這裏一直保佑你。”
臘八節那一天,三位仙人降臨到一個窮人家,問他想要選擇什麼樣的生活。窮人的想法很簡單,他可能因為健康而失去過好日子的機會,也可能因財富失去身體的強壯,不如不論貧窮富有,疾病健康,都能保持一份快樂的心態。所以,他選擇了簡單快樂的生活。他沒想到,健康和財富就跟隨在這種選擇之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簡單就是快樂。
人們都知道“簡單”能夠帶來的益處,生活簡單,可以減少麻煩;心態簡單,可以減少煩惱;思維簡單,可以少走彎路;感情簡單,可以保持單純……但是,現實生活的種種誘惑,讓人們不願簡單,他們喜歡讓問題複雜,讓人際複雜,歸根結底,他們不相信世間有“簡單”,即使心中仍有單純,也不願意用自己的“簡單”應對他人的“複雜”,因為那意味著失去利益的危險。以不簡單的眼光看世界,世界隻會越來越複雜。
也有人認為“簡單”隻能存在於不懂事的小孩子身上。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像小孩子一樣快樂。在美國西部沙漠,很多退休的老人自發組織開車旅遊,他們不遠千裏來到荒漠公路上,隻為享受烈日、風沙,以及證明自己的快感,他們有的是富翁,有的是普通職員,坐在一起聚會時不知道彼此的身份,在聊天中交換共同心得——如何來到這裏,走了多少彎路,沿途看到了什麼。在他們的笑聲中,有發自內心的快樂。
在忙碌中,人們應該學著讓自己簡單,簡單有一種安定的力量,簡單的衣食住行、簡單的生活習慣、簡單的娛樂……都能讓人們找回生命最初的單純,心靈就在這個回歸過程中得到淨化,變得坦率而開闊。
一張一弛,調整自己的身心時刻表
■
動物行為學家勞倫茲喜歡養小動物,觀察動物的一舉一動,他曾經用大魚缸製作了一個水族箱,用石頭、沙、水草、魚、螺螄、微生物等數量的均衡,達到魚缸裏的自給自足。這個水族箱非常美麗,所有生物都能有條不紊地生長。
有一天,勞倫茲向水族箱裏加了一隻金魚,他原本以為這隻漂亮的魚可以使水族箱更有生氣,沒想到,一隻金魚的加入,使水族箱的生物平衡被打破,裏邊的動物接二連三死去,魚缸裏的水逐漸變臭、變黑,最後變成裝滿屍體的死水。勞倫茲沒想到,一條魚竟然導致了整個生態係統的毀滅。
勞倫茲用魚缸模擬了一個小小的池塘生態係統,那裏麵的每一條魚、每一根水草、每一隻生物都是恒定的,它們共同維持著小池塘的生態平衡,這種平衡能夠保持,池塘就能正常地生老病死,欣欣向榮,一旦平衡被打破,哪怕隻是加入一隻小魚,都可能拖垮整個係統,讓原本熱鬧的水族箱變成死水。
人的身體也是一個小型生態係統,各個細胞、神經、器官之間相互協作,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一個細胞的病變很可能引起整個機體的疾病。現代醫學發達,很多疾病能夠治愈,但有一種疾病卻會常年影響人的身體和精神,它沒有特別的征兆,也沒有厲害的發病表現,它會使人的免疫力整體下降,使人的抗病能力越來越低,這種稱不上疾病的疾病就是疲勞。
疲勞又分肉體疲勞和精神疲勞,高強度工作或運動會導致肉體疲勞,紛雜的生活煩惱和沉重的生存壓力會引起精神疲勞,肉體疲勞是疾病的前兆,精神疲勞會導致人的萎靡。當兩者交替作用在人身上,會產生勞累、力不從心、注意力無法集中、失眠、健忘、易生病等多種症狀——如果我們不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就會導致整個身體的病變,引起衰老甚至死亡。
一場大病使史蒂文森先生住院三個月,出院後,史蒂文森先生明顯地減少了加班,從前即使到了雙休日,他也會做空中飛人,去各個城市和廠商們談生意,現在每到休息日,他就會拿起高爾夫球杆去健身俱樂部運動,笑稱自己是準奧運選手。
一次,他的合作對象希望他在周日參加一個融資會議,史蒂文森先生拒絕了這個提議,合作對象說:“你現在正值壯年,應該多賺點錢,你耽誤一天,就可能耽誤十萬美金的生意。”
史蒂文森先生幽默地說:“我每個月多工作四天,多賺四十萬美金,可是為此要減少四年壽命,我認為後者損失更大!”
一場大病使忙碌的史蒂文森先生改變了生活態度。從前的他即使在休息日,也會去各個城市談生意,不肯浪費任何時間。現在每到休息日,他都會放下工作去健身。史蒂文森先生認為生命的損失才是最大的損失,理智地處理了工作與休息的關係——生活的狀態隻能靠自己調整,健康是最應該關注的事。金錢如果夠花,就不要太拚命。
越來越多的人抱怨自己年紀輕輕就感到心力不足,導致我們身心出現問題的原因其實是忙碌的生活。現代生活越來越快,過去需要一個月才能到達的國家,現在隻要坐幾小時的飛機;過去需要做幾個小時的飯菜,現在隻需要用微波爐做幾分鍾……人們似乎應該越來越輕鬆,實際情況卻是我們也被帶動得越來越快,每天急急忙忙地趕車、趕進度、趕時間,恨不得一天有48小時供自己超速奔跑。超速奔跑的列車會故障、會脫軌,高速奔跑的人一旦超越身體承受極限,極有可能出現“過勞死”。
不難發現,在我們身邊,工作狂越來越多,為了獎金加班加點,熬夜早起成了家常便飯,或者因為工作繁重,無暇休息,將早就計劃好的放鬆身心的假期一拖再拖。沒日沒夜的工作帶來的是健康告急。當所有的時間被忙碌占據,心情也隨之低落,精神出現萎靡。古語說:“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在保證工作的同時,一定要注意為自己減壓,讓自己休息,隻有在寬鬆的狀態下,才能保持長久的活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首相丘吉爾有一個習慣,不管多忙,每天都要午睡十五分鍾,養精蓄銳,放鬆身心。人們常把精力旺盛、作出很多偉業的人稱為巨人,驚訝於他們沒有盡頭的精力。事實上,沒有人能做鋼鐵巨人,那些被稱為巨人的人,往往比別人更懂得愛惜自己的健康,想方設法保持自己的活力,以應付更多的挑戰。我們也一樣,想要做一個有長久影響力的巨人,首先要讓自己活得長久、工作得長久,在奔忙的日子裏不要過分逼迫自己,而是要告訴自己,這個時代很累,你要懂得愛惜自己。
從零開始,預示了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