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3 / 3)

卡諾是公司新來的文秘,他的能力很好,精通三國語言,為人還很勤快,上司還沒有吩咐,他就能將工作做得井井有條。此外,卡諾的脾氣很好,對待同事熱情有禮貌,所有人都覺得他是不可多得的好員工,隻有上司達利先生不這麼認為。

達利先生起初很滿意卡諾的表現,很快他就發現卡諾總是喜歡糾正上司的錯誤。有時候達利先生說話用錯一個句子,卡諾就會當場將正確的句子說出來,弄得達利先生很沒麵子,在場的其他人也很尷尬。

而且,卡諾對達利先生就像對待自家兄弟,一點也不客套,見了麵甚至直接叫名字。達利先生的不滿日益增加,卡諾被炒了魷魚,到最後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

能力一流的秘書卡諾不明白老板達利先生為何辭退他。老板不會說出辭退卡諾的真實原因僅僅在於卡諾對他太親密。不論何時,老板就是老板,不是你的朋友或者兄弟,任何時候都要對他表示出下屬的恭謹,才能滿足老板的虛榮心。像卡諾這樣動不動就指出老板的錯誤,直呼老板的姓名,老板可以直接送他一個評價——不識抬舉。

下屬和上司不能親密無間,因為他們之間的關係並不單純,下屬是上司渴望得到業績的人,上司是下屬倚仗獲得收入的人,他們之間是一種明確的利益關係。何況,下屬還是上司的潛在競爭者,上司很難與下屬交心,相反,他們要防備下屬可能超越他們的地位。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分為疏遠、普通、親密三種。對厭惡的人,人們會下意識的疏遠,對朋友親人,人們會表示親近。還有一些人生性單純或太過熱情,他們對所有人都親密,但是,當人和人之間存在利益衝突,這種親密隻能是暫時的、虛假的,一旦相信,就有可能害了自己。親朋好友之間尚有隔閡,何況是和自己沒有深厚感情的人?

唐女士是A公司很有聲望的高級主管,不但業務熟練,對上級恭敬,對下屬關心愛護,自己業績好,還懂得為他人著想。她總是說在社會上不能那麼世故,應該以誠待人。每到午休時,她就會和同事們聊聊家庭,聊聊生活,大家看上去十分開心。

有一次,唐女士的公公和母親同時生病,她兩邊奔波照顧,每天都很疲倦,閑暇時和同事抱怨幾句如今的醫院掛號如何困難,沒想到,公司在第二天就知道了這件事,以唐女士精力不夠為理由,把一個本由唐女士負責的大項目交給了另一位主管。另一位主管並不是背後傳小話的人,她很尷尬地請唐女士吃飯,向唐女士解釋自己並沒有在她背後做手腳。

看到對方一臉無奈,唐女士不知道該不該相信她,同時也後悔自己為什麼要多話,讓整個辦公室的人都知道。是不是她一直以來的做事方法都存在問題?她又想起上級曾隱隱約約暗示過她,不要在辦公室講太多私人的事,有些人中午需要休息,卻不得不強打精神聽她說話。唐女士決定,為了杜絕這種情況,今後再也不在工作場合談論私事。

已經成為主管的唐女士犯了一個新人才會犯的錯誤——在工作場合大談自己的私事,她談到最近公公和自己的母親同時生病,很快,好事的人就把這個情況告訴給公司高層,公司取消了唐女士負責的項目。唐女士當天就檢討自己對人太過親密,把同事當成朋友,隨隨便便透露自己的信息,自然會給有心人以可乘之機。

很多大公司明文禁止在辦公時間和辦公場合談論私事,一來辦公室不是菜市場,吵吵嚷嚷會影響其他人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效率;二來工作上的事一旦牽扯到私交,就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況,讓管理者頭疼,所以,管理者希望員工們保持合作者的關係,而不是朋友。

對於我們來說,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合作者,有同學,有校友,有同事,有上司……這些人和自己有相同的目標,齊心協力地做同一件事,為此會彼此關懷,彼此幫助。但是,合作者畢竟不是朋友,朋友間的著眼點是感情,為了這份感情,人們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合作者的著眼點則是共同目標,即共同利益。為了利益,人們才有條件地付出感情。

在現代社會,我們所要學習的第一堂人際課,就是不要輕信於人,更不要與所有人親密無間,要理智地區分什麼樣的人適合做朋友,什麼樣的人僅僅是合作者,對合作者,要有所保留,有所顧慮,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尊重他人。

改善人際關係第一步:為他人著想

一個農夫趕著一匹馬和一隻驢去城裏,它們背上都馱著沉重的包袱,裏麵裝滿各種貨物。馬對驢說:“兄弟,我昨天幹活的時候腳受了點傷,你能不能多幫我馱一點?回去我一定好好謝你。”驢冷冷地說:“我背上的東西已經夠多了,不管腳有沒有受傷,你都應該完成你的工作。”馬沒辦法,隻好繼續走。

又走了一段路,馬疼得全身冒冷汗,又一次向驢求助,驢依然冷漠地拒絕了馬。

又走了一段路,農夫終於發現馬的身體不對勁,他看到馬的腿上出了血,連忙把馬身上所有貨物都放在驢背上。不肯幫馬分擔的驢隻能馱著所有貨物,氣喘籲籲地走向集市。

馱貨物去集市的驢拒絕幫助受傷的馬,它的自私並沒有為自己帶來輕鬆。主人發現馬受傷後,把所有的貨物壓在驢身上,自作自受的驢隻能馱著沉重的貨物走向集市,把自己累得半死不活。自私的人經常吞下自己種下的苦果,不知道這隻驢是否後悔當初沒有幫馬?

在現實生活中,為了生存、為了競爭、為了自尊等原因,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利益努力,遇事首先會考慮的就是自己的利益。但為自己考慮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要自私,隻想著自己,絲毫不為其他人考慮。恰恰相反,隻有那些會為別人考慮的人,才能在困難時候得到大家的幫助,渡過難關。因為這個人的善良友好已經被別人牢記,別人受過他的照顧,自然會想在他困難的時候報答他。

我們每個人在小學階段都曾參與過類似於“一幫一結對子”活動,一個好學生和一個差生結成對子,互相幫助。好學生去差學生家裏帶動對方一起認真學習,而差生也在自己擅長的範圍內幫助這個好學生。這樣的人大多成為好朋友,他們在幫助對方的同時,既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心靈的高度。長大後我們都很懷念那段時光,然後由衷感激,誰不是在其他人的關心和幫助下才能健康成長?

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能幫助自己成長,渡過各種難關,還是開拓事業的助力、幸福生活的保障。在事業上,一張良好的關係網可以讓人得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和資源,通過朋友結識朋友;在生活上,愉悅的人際關係能夠減少摩擦,保證自己做事更加順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人際關係,人們發現想要改善人際關係並不困難,關鍵在於你會不會為他人著想。

幾個老同學在酒店吃飯喝酒,氣氛很熱絡。其中一個最近剛剛做成了一筆生意,得意地向朋友們吹噓自己如何利用同行的矛盾戰勝對手公司,得到了這筆單子。在座其他人難免附和著吹捧他,隻有一個人臉色不太好看,喝了幾杯就找個借口告辭。

那個人走後,其他朋友忍不住說:“都是老同學,我們說話不用客套,可老高最近生意不好,欠了一大筆債,你怎麼能在這個時候跟他說你生意好?”

盡管人們總是強調人與人應該互相體諒,但常常一高興就忘記了旁人的心情,一不注意就傷害了別人的自尊。體諒固然不是隨時隨地看別人的眼色,但那些顯而易見需要你遷就、需要你鼓勵的人,不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表達一下你的關心,哪怕隻有一句話。體諒還有一個最低限度,就是別人挨餓的時候,即使你不能為他送上食物,也不要在他麵前吧唧吧唧吃得起勁,這樣做的結果不但讓對方厭惡,也讓旁人看著煩心。

如果每個人都懂得換位思考,願意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就算不能對別人有所幫助,也能讓自己更了解他人,更了解問題的所在,不致因偏見發生錯誤,因誤會產生不和。換位思考是改善人際關係的第一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與人相處時,我們需要盡量拋除偏見和不滿,努力站在他人的立場,想想他人的需要,在這個基礎上,語言就會更溫和,態度也會更友好,有時候會放棄自己的一點利益成全別人。這樣一來,不但自己心裏舒坦,也在他人心中樹立了一個可親可敬的形象,就像一位名人所說:“為你贏得成就的不是你的成功,而是你為別人做了什麼和你那顆善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