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回公司工作,李成覺得很不自在,他甚至覺得全公司的人都在取笑自己犯的低級錯誤,而這一切都是沈亦所賜。他越想越氣,於是找來人事部負責人,叫他將沈亦分派到了國外的分公司。沈亦走後,李成依然對這件事耿耿於懷,他不知道沈亦會不會也將這件事在分公司傳得沸沸揚揚。為此他甚至想要將沈亦從公司開除,還是在父親的一番開導下他才打消了這個念頭。
沈亦和李成既是大學好朋友,又是下屬和上司。在工作中,上司李成出了錯誤,沈亦及時發現補救,使重要的項目順利完成,這本是一件美事。可惜在慶功宴上兩個人大吵,鬧得整個公司都知道了這件事。事後,李成被調到分公司,還差點丟掉了工作。究竟是李成小氣,還是沈亦做事太沒分寸?
答案恐怕是後者。我們生活在一個人情社會,在成人之美的同時,也要善於幫別人掩蓋過失,給別人保留麵子。就連懂得教育的父母管孩子,也是回到家再訓斥,怕在人前傷害孩子的自尊。對小孩子尚且如此,何況此時沈亦已經進入社會,麵對的是複雜的人際關係。做事不經大腦,掃了別人麵子,又怎能怪別人懷恨在心?
還有一種人,明明駁了人家的麵子,反倒指責別人“太愛麵子、不大方”,這種指責就算不是錯的,也讓人聽著不舒服。有時候“給麵子”隻是附和一句話,隨口說一句讚美或者幫忙圓個無傷大雅、無關大局的謊話,舉手之勞,你為什麼偏偏要惹別人不高興?如果真要保持自己的正直,就不要責怪對方“不大方”,事關形象,誰能真正大方?
人與人想要和平共處,首先要做的是相互敬重。很多人遵循這樣的人際原則——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尊敬是相互的,你不尊敬別人,別人自然會“回敬”你——讓你更加沒麵子。
不論在什麼時候,得罪的人的事能不做就不做。鳥愛惜自己的羽毛,人愛惜自己的名聲,保全別人的麵子,有時比認死理、爭是非更重要,也更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和內涵。
溝通是種藝術,談話需要策略
■
兩個女人正在抱怨剛剛學會抽煙的兒子,一個說:“彼得隻有13歲,竟然和人學抽煙。現在我天天罵他,他表麵上裝得很聽話,今天早上我又看見他偷偷抽煙!”
另一個說:“我家更慘,約翰已經抽了兩年煙,我打了他不知多少次,他越抽越凶,以後還不變成一個煙鬼?”聽到她們說話的一位老人哈哈一笑,說:“彼得和約翰正處在叛逆期,你們越是打罵,他們越不聽話。不如帶他們去看看老煙鬼是什麼樣。他們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思考能力,看到了自然會自己想,不用你們說,他們也會改正這個毛病。”
兩個婦女照老人說的,讓孩子去和一個老煙鬼談話,那個人詳細地說了自己從初中時就開始吸煙,漸漸上癮,一直戒不掉,現在不但身體不好,每天唯一想的事就是吸煙。從那以後,彼得很快戒煙,約翰的煙也越抽越少。兩位母親都很感謝那位提意見的老人。
叛逆期的男孩開始抽煙,是每個母親都會發愁的事。彼得和約翰的母親選擇了一種失敗的溝通方法,他們對已經有自尊心的兒子進行打罵,結果兒子們越來越叛逆。直到兩個孩子親眼看到吸煙有害的實例,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最後沒用母親說什麼,自動遠離了香煙。
在公共場合,吸煙是一種不受人歡迎卻又無法禁止的行為。特別是在辦公室這樣的小空間,厭惡他人吸煙,如果直接開口指責,有時會發生激烈爭執,如果忍下來,又對身體有害,讓心情鬱悶。這個時候溝通的方法尤為重要,如果衝一杯茶,和聲和氣地說:“吸煙對您的身體不好,如果覺得悶,來喝杯茶怎麼樣?”相信拿起煙的人願意欣然笑納。用不傷和氣的辦法達到自己的目的,是有效溝通,否則就是浪費口舌。
任何事都可以成為一門藝術,講話也是如此。人們大多喜歡聽到讚美,不喜歡聽批評和惡語,俗話說“言語傷人,勝於刀槍”,一句惡語不但讓接受者心裏不舒服,也有損自己的形象。批評的話大可以用另一種方法說出,雖說良藥苦口,但良藥包了糖衣,豈不是兩全其美,到處受到歡迎?
李坤是某高校的高材生,畢業後順利進入了一家一流公司工作,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也娶到了自己心愛的女人,可以說是生活的很幸福。可美中不足的一點是,結婚以來妻子小梅和母親的相處不甚融洽,可以說不可調和。這讓李坤大傷腦筋。
一日,在飯桌上李坤母親問小梅攢錢買房的計劃進展得如何,小梅說:“一直在進行中呢。可以前計劃起來簡單,真的實行起來就會發覺有很多意料不到的事會發生,經常會有意外的開支。”李坤母親聽了小梅的話十分生氣:“你們年輕人就是不會過日子,花錢大手大腳,這樣怎麼可能攢得住錢!”兩個人爭來爭去,最後爭吵起來。
李坤覺得母親年紀大了,確實像小梅說的,不清楚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圈子,很多開支是根本不能夠避免的。妻子小梅為了房子,已經盡可能地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了。於是,他示意父親將母親帶離了餐廳。以最快的速度哄好妻子,然後來到了母親的臥室,遞給母親一杯剛剛沏好的普洱茶,笑笑說:“小梅不懂事,又不會說話,您一番好心,她真不應該跟您吵。”
母親一聽兒子的話,眉頭舒展開了不少。
李坤見母親心情好了一些,趕忙接著說:“其實啊,小梅說的也是實話。您不知道,現在不比以前了,要在社會裏摸爬滾打,處處都要花錢。您看這個月,光人情份子我就花了不少錢呢!您這份心是好的,這天底下哪個媽媽不是為孩子好的?可這也沒辦法,我們也要在這個社會裏生存啊!”母親還是有些生氣,於是說:“我知道,你們年輕人要在社會裏爭奪自己的一席之地,需要交際啊,應酬啊,進修啊什麼的。可這小梅也不能說我不懂得年輕人的生活,亂計劃你們的生活啊!”
李坤笑著拍了拍母親的後背說:“其實啊,小梅是個很不錯的兒媳婦。您看,工作上有拚勁,老板很欣賞她,可以說是連連高升。而且工作之餘也從沒有不盡妻子和兒媳婦的本分。可以說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啊!您說,這樣的媳婦,上哪裏找去?”
母親其實也知道小梅是個難得的好女人,不但工作上有能力,在家裏也很賢惠。比起鄰居家那個連工作都沒有的兒媳婦,可以說是好上了不知多少倍。於是說:“你這麼說也是。算了,她年紀小,我也不好和她一般見識。”李坤見母親總算笑了,呼了一口氣說:“這就對了!她呀,在您麵前就是一個孩子,您大人不記小人過,就別跟她生氣了!”
經過李坤的一番勸導,母親和妻子小梅的這場吵架風波總算是平息了下來。後來,母親再也沒有因為買房攢錢的事再與兒媳婦發生爭吵,婆媳關係也融洽了不少。
在中國,婆媳最難相處,婆媳關係最難融洽,身為老公和兒子的男人常常兩麵為難。麵對母親和妻子的爭吵,李坤采取了以退為進的方式,首先對母親批評妻子的不是,然後再用事實讓母親明白小家庭的難處、妻子的苦心,提醒母親妻子的優點。這個時候,母親怒氣全消,自然很容易接受李坤的說法。在李坤的巧妙溝通之下,一場激烈的口角得到化解。
人在氣頭上的時候,難免口氣衝,有時還不講理。這個時候不宜立即爭辯,隻能先等待對方自己消氣,慢慢用言語開導。此外,談話還要講究對象,對什麼樣的人就說什麼樣的話,不要一概而論。有時候一句話在甲耳朵裏是誇獎,到了乙那裏就變成了諷刺,說話的藝術需要仔細學習、慢慢磨煉,才能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事實證明,比起指責和據理力爭,溫和的語言和設身處地的態度更有利於交流。說話之前想想別人的意見和態度,從別人的角度入手,才能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有人總結過說話的竅門:誇人要真誠而直接;批評人要迂回委婉;對長輩要尊敬;對小輩要慈愛;不要激化矛盾,不要對任何人口出惡言。掌握這些技巧,相信你也能成為一個溝通高手。
不必和所有人親密無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