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
有些交際你要斷、舍、離
在生活中,我們隨時都要與旁人接觸,因為性格、愛好、思考方式、行動目的的不同,難免產生摩擦。事實證明,能夠遠離是非的人,才能專心致誌地做自己的事。
切斷摩擦,拋離偏見,舍棄爭執,人與人的關係遠沒有你想象得那樣複雜,那樣勞累。
對朋友說“不”,並非不重視友情
■
小高在國外留學一年,終於有個機會回到國內。隻有三天假期的小高希望借這幾天時間陪陪父母,好好放鬆一下。這時,同在國外留學的小趙打來電話,說她想在小高家住幾天,希望小高能帶她到處走走。小高接到這個電話不知如何是好。
小趙是她在國外結識的好友,為人慷慨,對小高很照顧,但她從小被父母嬌慣,不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她沒想過小高一年沒回家,一回家就放下父母陪朋友出去玩,這個行為恰不恰當。何況,小高經過長途飛行也很疲倦,需要好好休息,哪裏有精力陪她到處逛?
想到小趙在國外對自己的照顧,小高不知道如何拒絕,但如果不拒絕,不但自己的身體累得受不了,父母也會有意見。小高想破頭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絕小趙。
一年才回家一次的小高隻有三天假期,本來想好好休息一下,陪陪家人,這時候她的好友小趙打電話說要到小高的家裏玩,不能兼顧的小高既不想耽誤陪父母的時間,又不想拒絕小趙的要求,十分苦惱。她想到在國外小趙對自己的照顧,拒絕的話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口。但如果答應,好不容易盼來的假期就會徹底泡湯,對方是自己的朋友,怎樣才能得體的拒絕?
小高的煩惱,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幫助,朋友和朋友之間更需要長久的關懷與支持。但有的時候,特別是自己十分忙碌,又不得不幫人做事的時候,我們寧可朋友是陌生人,至少我們能夠很明確地告訴對方:“對不起,這件事我現在做不了。”我們能夠拒絕陌生人的要求,卻很難拒絕朋友,一來朋友開口,想要盡力幫忙;二來不想得罪朋友,影響兩個人的關係;三來拒絕的話覺得自己沒麵子。思前想後的結果就是為難自己。隻有一件事還好說,如果正好趕上好幾個朋友同時要求幫忙,被求助的人忙得焦頭爛額,也不一定有好結果。
事實證明,不論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保證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才有閑暇有餘力幫助別人,當朋友提出的要求自己恰好不能滿足,逞強去做,非但耽誤自己,還可能耽誤到朋友的安排。所謂的朋友是應該相互理解相互體諒的人,坦率地把難處告訴朋友,真正的朋友都會為你考慮,檢討自己。隻有那些不懂人情世故、或者隻想占你便宜的人才會真的生氣。但這樣的人,又怎麼能叫做朋友?
飛飛是個善良的女孩,平時很樂於助人。與她相處時間長的人都知道她這一點,所以經常會來找她幫忙。她的好朋友瀟瀟因為學校離家比較遠,所以不得不選擇在校住宿。由於學校提供的宿舍條件有限,所以瀟瀟經常拜托飛飛拿自己的髒衣服回家洗。飛飛本來不想增加媽媽的家務負擔,可礙於平日的情分也不好推托。
一個休息日,瀟瀟非常生氣地來到她家,說自己的一件衣服因為清洗時的疏忽被染上了其他顏色。可飛飛清楚地記得她在拿衣服回家洗的時候,瀟瀟並沒有強調這其中有衣服掉色。盡管飛飛一再解釋,可瀟瀟還是認定這是因為清洗時的疏忽造成的。為此飛飛的媽媽也十分的生氣。飛飛覺得很後悔,不如最開始就拒絕瀟瀟的請求,這樣也不至於讓媽媽受累還遭埋怨了。可盡管如此,飛飛還是不懂得拒絕別人的請求。
一日,同學因為要和女朋友出去約會來向她借用自行車。飛飛是走讀生,家離學校又遠,沒有自行車回家很不方便。可為了朋友的戀愛進展,飛飛還是答應把自行車借給了朋友。結果,在步行回家的途中很不幸的下起了雨來,飛飛被澆了個落湯雞。回到家裏便開始高燒,一連請了好幾天的假,不但影響到了不久後的期末考,還錯過了學期末的優秀學生評選。
善良的飛飛經常為朋友提供無私的幫助,但她顯然少了一點通曉世故的能力。麵對別人的要求,她不知道如何拒絕,也不想拒絕,於是就成了一個誰都可以來求她,誰都不會為她考慮的“老好人”。
不懂得說“不”,從不拒絕別人的請求,是老好人們的主要特征。他們固然希望能夠幫助他人,更加在意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他們愛惜自己的麵子,總是勉強自己去做一些根本做不到的事,自己為難自己。費力不討好是老好人們經常說的一句話,他們沒有意識到,造成這種結果,他們的責任更大。
想要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再做事之前考慮到結果,結果好的話,盡力去做,結果不好的話,找更好的方法或者不要去做。如果不想傷害與朋友間的感情,大可說出自己的為難,幫朋友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的朋友自然會另找途徑。一味迎合別人的要求,結果就是對自己不好,對他人也不一定好。何況,朋友需要相互理解,如果一個人一味要求你付出,不體諒你的難處,長久下來,你也很難將他當做朋友。
此外,有些人不但不知道如何拒絕朋友,看到朋友的錯誤,他們也不好意思指責。以長遠眼光看,這麼做雖然短時間內不得罪朋友,卻會給朋友帶來更大的損失。敢於對朋友說“不”,敢於指責朋友錯誤的人都是有勇氣的人,他們真正地考慮過如何維持兩個人的關係,他們認為,對朋友既需要盡心盡力,也需要開誠布公,量力而行。
任何時候都不要掃別人麵子
■
一次,英國的一位貴族招待一位亞洲來的外國客人,按照西餐的順序,上餐前要端上來洗手用的檸檬水。這清亮芳香的檸檬水盛在一個精致的小盆中。客人看到這黃澄澄溢滿香味的水,以為是開胃的飲料,竟然端起來一飲而盡。
主人看到這個場景,沒有糾正客人的錯誤,而是按照客人的動作,端起洗手盆,喝光裏麵的檸檬水,其他客人看到主人的做法,立刻也喝光了麵前的檸檬水。一場晚宴下來,賓主盡歡,外國客人沒有遭遇尷尬的目光,主人機智的做法也讓人由衷敬佩歎服。
有人說,尊重一切國家的一切習俗,是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必須具備的素質。故事裏的英國貴族並不是外交官,但是,不論任何人和其他國家的人一起用餐,作為東道主請另一個國家的客人吃飯,他們就不可避免地代表著兩種文化。當不了解英國習慣的客人做了不合規矩的事,貴族沒有指正,而是將錯就錯,自己犯同樣的錯誤保全對方的麵子。
在公共場合,每個人都是“麵子動物”,麵子代表了一個人對自己的定位,以及他的形象在旁人眼中的折射,代表一個人的尊嚴和體麵。“要麵子”並不代表虛榮,多數時候,要麵子代表自重。特別是在重要場合,人們會一直銘記那個給他保存尊嚴的人,對讓他丟臉的人恨之入骨。誰也不希望自己在公共場合被眾人嘲笑,給他人留麵子,就是維護了他人的尊嚴,表達了自己的善意。
有時在喧嚷的馬路上,會看到有人當街打架。比如,兩個同時追求一個男人的女人相遇,她們先用尖利的言語諷刺對方,引來路人圍觀。吵到最後,兩個衣著時尚的女人大打出手。圍觀的人勸的勸,搖頭的搖頭。兩個美麗的女人變成了當街鬥毆的潑婦。倘若她們中間的任何一個願意給對方留一些麵子,給自己留一點餘地,就會選擇在私下場合解決問題,不論問題攤開、矛盾被合理解決,還是不可避免的大打出手,至少不會變成路人的笑柄,甚至成為認識的人的談資。
李成和沈亦是大學同學,因為同住一間宿舍所以關係特別好。大學畢業後,沈亦接受李成的邀請加入了李成父親創辦的IT公司。由於大學裏的交情,李成十分地信任沈亦,公司裏的各種新項目都要找他來參與。雖然李成是公司的少董,沈亦也從不把他當做領導看,彼此還和大學一樣稱兄道弟。
一次公司與美國的一家大公司進行合作,開發一種新型的軟件。李成和沈亦深知這是公司走向世界的一次大好時機,所以非常賣命。然而越是小心就越是容易出錯,就在成功在即的時候,李成因為疏忽寫錯了公式,差點錯過了軟件問世的時間。幸好沈亦及時發現,並且進行了補救,才使得這次合作圓滿結束。
慶功宴上,大家紛紛稱讚李成和沈亦在這個合作項目上的卓越功績。二人一高興,多喝了幾杯,沈亦的話也就多了起來。由於平時和李成從不見外,說話一向是直來直去,於是沒有多想的在酒桌上說起了李成弄錯公式差點耽誤軟件完成的事情。李成被人在這麼多下屬麵前揭了短,又加上喝了幾杯,自尊心作祟下死不承認這件事。李成這一口否認讓沈亦很不痛快,於是和李成爭執了起來。幾番下來,雙方弄得麵紅耳赤,誰都不肯低頭,最後還是在同事的勸說下才平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