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依然不理會壁虎的勸阻,繼續往前爬。接著它又遇見了一群烏鴉,烏鴉告訴它:“偉大的獅王二十八世在與老虎的拚殺中身負重傷,已經不幸去世了。”
小烏龜聽到這個消息後說:“我很難過,但我不能消沉,我必須繼續趕路。”說著又重新上路了。
終於,它來到一片森林中,這裏樹木茂盛,鮮花盛開,許多動物正興高采烈地期待著什麼。
小烏龜問一隻小猴子:“請問,這裏是在慶祝獅王二十八世的婚禮嗎?”
“啊,不是!我們現在慶祝的是獅王二十九世的婚禮。”小猴子說。
就在這時,獅子洞口出現了一位英武的年輕獅子,身旁站著一位美麗動人的年輕母獅。所有的動物都向它們歡呼:“萬歲!新王和王後萬歲!”接著大家開始狂歡。這真的是一場最美麗的慶典!
小烏龜坐在參加慶典的客人中間,雖然很疲勞,但感到非常幸福,它說:“我就知道,我會趕到的!”
這隻小烏龜令人敬佩,無論誰打擊它,嘲笑它,阻攔它,它始終不為所動,堅持目標,努力往前爬,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它怎麼做到的呢?很明顯,是堅強的意誌力一直在支撐著它。
生活中不乏聰明之人,但並不是每個聰明人都能做成事情,區別就在於是否有意誌力。所謂意誌力是指一個人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來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各種困難,從而實現目的的品質。有著堅強意誌力的人,能夠自控和自律,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勇敢地麵對,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那些缺乏意誌力的人往往沒有耐心,忍受不了枯燥和艱苦的條件,因而做事情總是半途而廢。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意誌力是不可缺少的品質。現實中有這樣的現象:一個智力超群的孩子,學習成績卻很一般;有的孩子看似遲鈍,卻考上了一流的大學。差別就在於誰更有意誌力!都說“性格決定命運”。而意誌是性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調控態度和情緒,讓孩子在平靜的心情下持之以恒地學習,因而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績。
然而現實生活中,太多嬌生慣養的孩子從小就不知道什麼是吃苦,意誌力非常薄弱,給他們的成長帶來了阻礙。其實,意誌力並非天生的,它可以在生活中慢慢培養:
1.有規律的生活
沒有規律的生活也會影響孩子的意誌力:該睡覺的時候不睡,該起床的時候起不來,上課的時候他昏昏欲睡;該吃飯的時候不好好吃,餓著肚子上課、做作業,學習效率低下。他的生活永遠和別人的步調不一致,這種嚴重缺乏自律和自控的孩子,父母必須嚴格督促他們過上有規律的生活。
例如,父母把鬧鍾調好,鬧鍾一響,孩子就必須睡覺和起床。有了好的睡眠,好的身體,才有好的精神麵貌,做事情才更有勁,才容易做到專心致誌和持之以恒,意誌力也就慢慢得到了培養。
2.製訂計劃
每個人都有懶惰、拖延、不專心的毛病,在不成熟的孩子身上,這些毛病就更為明顯。父母若是講大道理或責罵估計效果都不會太好,還是要有一些可操作性的辦法,製訂計劃是其中不錯的一個方法。在這個表格裏,我們要注明幾點吃飯,幾點做作業,幾點看電視,幾點睡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必須專注,在規定的時間內必須做完要做的事情,提高效率,不許拖延,讓生活變得有序。孩子若完成了這個計劃,父母便給予一定的獎勵;完不成,則給孩子一點小小的懲罰,如此堅持下去,相信孩子的意誌力會得到提高。
3.確立目標,把任務分段
目標性是意誌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做每件事的時候,讓孩子多想想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做成了會怎樣,做不成又會怎樣。例如,讓孩子自己想:“暑假作業要是完成了,就會受到老師的表揚和父母的獎勵,要是完不成,可是要挨罵了,所以我必須要完成。”
但有時候目標過大,孩子們就會覺得壓力過大。這時不妨把目標分段,一點一點來完成。就像有的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強,暑假前期瘋玩,後麵就得日夜做作業,就會感到很累,甚至無法完成。這時,父母可以根據時間把暑假作業平均分配,一天完成兩頁,並督促孩子必須完成,這樣對於孩子來說就輕鬆多了。
■
遇到挫折,不要陪著孩子一起哭
這天,小林一把推開屋門,回到自己的房間,趴在床上哭了起來。媽媽連忙問她:“怎麼了,誰欺負你了?”
小林一邊哭一邊說:“媽媽,他們又嘲笑我的鼻子,說我長得太醜了,簡直像豬鼻子。”小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得非常傷心。
“唉!”媽媽看到小林難過的樣子,禁不住歎了口氣,眼淚不由自主地掉了下來。
這些年來,小林一直為鼻子的問題困擾,媽媽知道這都是自己的錯。
在小林兩歲的時候,由於自己的疏忽,孩子從樓梯上摔了下來,當時鼻子流血特別嚴重,媽媽立即把她送到醫院,鼻子雖然保住了,但卻留下了疤痕。後來雖然經過幾次整形手術,但還是恢複不了原來漂亮的模樣。這件事一直讓小林的媽媽心裏不安,覺得有愧於孩子。
現在小林長大了,到了愛美的年齡,經常因為自己的鼻子而感到自卑。
媽媽看到小林傷心的樣子,除了心疼,沒有任何辦法,隻好陪著小林哭了起來。小林看到媽媽也哭了,覺得自己更可憐了,於是哭得更凶了。
每當看到自己的孩子難過、委屈的時候,父母都不免跟著一同難過,有些父母甚至陪著自己的孩子一起哭泣。父母們認為,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和他們的心情是一樣的,父母能體會他們的感受。
但實際上,這樣的結果不但無法給孩子安慰,相反還會加劇孩子的受傷心理,放大他們的痛苦。孩子們因此會有這樣的感覺:看,我遇到了多麼大的坎兒,連父母都沒辦法解決,隻能陪著我一起哭。
父母因為孩子的難過而難過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要輕易在孩子麵前掉眼淚,也不要在孩子麵前說喪氣的、無可奈何的話,總之,不要讓自己脆弱的一麵表現在孩子麵前。父母就是父母,在孩子麵前就是頂天立地的大人。連父母都不能給孩子最強有力的依靠,孩子還可以信賴誰呢?
因此,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不要陪著孩子一起哭,因為這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隻能讓彼此更累更辛苦。那麼,此時父母應該怎樣做,才會讓孩子表現得更堅強呢?不妨試試下麵幾種方法:
1.以輕鬆的話語淡化孩子的痛苦情緒
在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要在心裏重視,但表麵要盡量裝得輕鬆。切不可誇大事件的嚴重性,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在語言和行為上要表示出適當的關懷和體貼,想辦法盡快幫孩子解決問題,渡過難關。就像孩子高考失利了,父母可以對孩子說:“沒關係,咱明年再複讀一年,或者早點走向社會也是一樣的。不要想太多了,先休息幾天,然後再考慮這個問題。”
2.做孩子最堅強的父母
如果父母能時時處處堅強,不在困難和挫折麵前流露出負麵的情緒,孩子遇到挫折,也一定不會輕易地哭泣。讓我們再看看故事中小林的媽媽,在小林傷心難過的時候,她不能再給孩子添油加醋,陪著孩子一起哭,而是應當把悲傷的情緒收起來,這樣勸勸孩子:“你雖然沒有那麼漂亮,但你身體健康,學習成績又好,爸爸媽媽又這麼愛你,這些難道不能讓你高興起來嗎?有些孩子還沒有你擁有得多呢。”
再比如,父親競選科長失利了,就要在孩子麵前流露出樂觀、豁達的情緒:“沒關係,我相信我的能力,領導一定是還沒看到,下一次我一定有機會。”
3.用肢體語言給孩子默默的關懷
在孩子特別傷心難過的時候,再溫柔的語言可能都不管用,這時父母若絮絮叨叨不停地安慰,不但沒有效果,說不定還會因哪句話說得不恰當讓孩子更傷心。所以,這時父母不妨什麼都不要說,把孩子抱在懷裏,讓他痛痛快快哭一場。替孩子擦掉臉上的眼淚,等孩子情緒平複下來,再安慰也不遲。
4.以沉默應對孩子的哭泣
中國人的“無為”精神其實在任何時候都能用得上,有時什麼都不做反倒比做好。有時候,孩子遇到的事情並沒有那麼嚴重,並不值得那麼傷心,他們哭泣隻是發泄,或者想引起父母的注意,也或者是耍賴等其他目的,這時,父母不妨什麼都不要做,讓他們哭去,等他們哭一會兒,再視情況而定。
■
鍛煉孩子的超強抗挫能力
有一個小孩一直生活在城裏,但他的老家在農村,他的爸爸經常開車帶他回老家看看,讓他認認各種莊稼,抓抓魚塘裏的魚,體會一下鄉下的生活。
這次,小孩又跟爸爸來到鄉下的田地裏,小孩看到一個農民在鋤地,他驚訝地喊道:“伯伯,你看你,怎麼這麼不小心,把高粱的根都快鋤斷了,隻連著一點兒,你是不是沒戴眼鏡看不清呀?”
農民伯伯聽小孩這麼說,扶著鋤頭笑了,他對小男孩說:“我不是看不清,我是故意鋤斷的。”
小孩兒不解地問:“你為什麼要把它鋤斷啊?”
農民伯伯說道:“不懂吧?這叫曬根,其實就是故意折磨它,把它兩邊的根鋤斷,讓它在太陽下麵暴曬。過些時候再來培上土,高粱就開始瘋長,拚命地朝下紮根。這裏是丘陵山區,一到夏天,風大雨大,高粱如果沒有結實的根,就會被風刮倒。”
“哦,原來是這樣。”小孩兒這才明白。
農民伯伯又說:“不光是高粱,小蔥秧也是擺在地上曬幾天,曬得蔫蔫的再栽,一沾水土,立馬就活了過來,比之前沒曬過的時候還要精神。”
這時,站在旁邊的爸爸說話了:“不光是植物,人也需要‘曬根’,小時候多吃苦、多經受挫折,長大了才會變得堅強,經得起人生的風雨。”
人生路上難免遇到許多困難與挫折,渡過這個坎兒,還會有那個坎兒,所以,適當曬曬孩子的根,鍛煉一下他們的抗挫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但有些父母不這樣認為,他們覺得現在的孩子很幸福,能遇到多大的挫折啊,可別折騰他們了。但實際上並非這樣,孩子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上,就麵臨著大大小小的壓力,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他們所處的環境和父輩們已完全不同,他們的功課更難,作業更繁重,麵對的競爭更激勵,遇到的挫折將會更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若想像“老母雞”保護“小雞”一樣,把孩子保護起來是不可能的。這樣不但使孩子失去在挫折中成長的機會,而且還會對孩子的情商發展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
所以說,父母完全不必擔心自己的孩子經受不了挫折,因為在每個孩子內心深處,都有一個“自我幫助係統”,會在處理挫折的過程中,接納各式各樣處理不同危機的“方法”,這才正是挫折賦予孩子的最有價值的東西。
父母和孩子都應該明白:抗挫折能力的強弱,決定人一生成就的大小。那些為人類作出巨大貢獻的偉人,大多是經曆過無數挫折,具有超強抗壓能力的人。而且如今的社會競爭越來越大,沒有超強的抗壓能力和抗挫能力,恐怕很難適應這個社會。因此,從小就鍛煉孩子的抗挫能力尤為重要,具體應該從哪幾個方麵來鍛煉呢?我們來看看下麵這幾種方法:
1.給孩子製造遭遇挫折的機會
父母可以利用合適的時機給孩子製造遭遇挫折的機會,看看他的抵抗挫折的能力。平常,父母應該多帶著孩子去爬山。山路坑坑窪窪,一路上坡,孩子走得很小心、很吃力。但父母不要拉孩子的手,而是任由他跌跌撞撞地走一會兒,甚至看著他差一點被小石子絆倒。隻要不摔跤,不磕壞,就讓他們獨自走。
2.盡量讓孩子獨自麵對挫折
父母要看看孩子麵對的挫折有多大,如果是他們能夠承受的,就要讓他們學著自己處理,不要摻和。例如,孩子一次小考沒考好,父母不要過多地去安慰他們或指責他們,讓他們自己去承受,想辦法下次要考好。
3.過大的挫折和孩子一起承擔
小的挫折孩子固然可以獨自承受,但過大的挫折可能會挫傷他們,這時,父母就要伸出援助之手,和他們一塊承受。比如孩子中考失利了,這可是孩子人生路上非常大的一次挫折,在這個時候孩子通常都會比較茫然,這時父母就不能旁觀了,要和孩子一起考慮應對之策。
4.給孩子樹立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從小給孩子講一些名人經受挫折的故事。比如,遭受失學挫折而奮發成才的愛迪生、華羅庚;戰勝病殘而卓有成就的海倫·凱勒、張海迪等。這些優秀人物的事跡都會給孩子帶來鼓舞的力量。
■
失敗了,鼓勵孩子再多堅持一會兒
劉峰自幼跟著爸爸學古典吉他,並且學得很刻苦。不過到了小學三年級,他卻再也不願意學習了。爸爸問他:“小峰,你為什麼不願意再彈吉他了?”
劉峰揉著臉抱怨道:“爸爸,古典吉他太辛苦了,我覺得非常疲倦。再說,我覺得自己根本不是那塊兒料,在這條路上壓根兒就走不通的。我覺得我失敗了。上次考級,我不就沒有通過嗎?我感到好痛苦,失敗的滋味太難受!”
孩子的話,讓爸爸陷入了深思。片刻之後,他打開電腦,找了一段著名吉他手的視頻。這名吉他手在舞台上飛快地演奏著,但是卻與其他吉他大師完全不同,他的左手隻有4隻手指,右手甚至連小臂也沒有!他艱難地抱著吉他,彈出的旋律卻比許多正常人還要好!
看著看著,劉峰的眼睛瞪大了。他沒想到,世界上還有這樣的人!
這時候,爸爸緩緩說道:“你知道嗎?人家很小的時候肢體便出現意外,可是,他卻沒有放棄,反而用更多的精力訓練,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和他比,你的條件已經很好了,可是你卻還喊累、喊苦。”
這一次,劉峰沒有再狡辯什麼。思索了一會兒,他回到屋子拿起吉他練了起來。從這以後,爸爸隻要聽到劉峰抱怨辛苦,那麼就會第一時間調出這個視頻。一下子,劉峰就不再繼續說下去了。
後來,爸爸在劉峰的屋裏看到,牆上多了很多這個吉他手的海報。爸爸明白,劉峰已經可以堅持下去了,因為在他心中,這個吉他手就是他一輩子的榜樣。
爸爸通過一段殘疾音樂家的視頻,讓劉峰不再抱怨疲憊,這就是這段視頻給他帶來的暗示:與自己相比,殘疾吉他手的條件可謂艱苦,但是人家沒有抱怨,反而取得了更高的成就;相比之下,自己的那些疲憊、沒天賦的借口是那麼空洞,因此自然不攻自破。
張海迪身殘誌堅,卻在輪椅上自學成才;海倫·凱勒眼睛失明,卻也寫出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所以說,一件事的成功與否,和孩子口中的“辛苦”並無直接關係。當孩子疲憊之時,懶惰的情緒也開始在體內萌發,但是,如果讓他看到那些身殘誌堅的成功人士,他立刻就會浮現出驚訝之情,然後對比自己,從而感到羞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