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自然災害
怎樣應對大自然的侵害來襲
自然界常常和人類玩一些“生死遊戲”,它的某個舉動或許就會讓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地動山搖、家毀人亡。而這些“遊戲”裏,我們人類的主動權是極其微小的,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受著自然的掌控和裁決。當然,我們在無法避免自然災害的同時卻可以想辦法將損失和傷害減少到最小程度。比如,我們教給孩子一些應對自然災害的相關知識,讓孩子在這場生死遊戲裏積極應對,而不是懷著“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的悲觀心態。要知道,當我們采取正確的方法注意防範的話,很多時候是可以避免危險降臨到自己頭上的。
大水來臨時,教孩子如何避險和自救
很多70後、80後的家長朋友可能對於1991年和1998年我國出現的兩次特大洪水仍然記憶猶新。洪水的威力也著實震撼著我們的心。試想,如果我們的孩子遭遇這樣的洪水,他們會不會沉著應對呢?不用問,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的確,洪水無情,一旦來臨,往往會毀掉我們的家園,奪走我們的生命。那麼,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在如猛獸般的洪水麵前鎮定自若,並積極采取措施避險和自救,則是家長們責無旁貸的職責。
可可是北京石景山區某小學三年級的學生。2011年暑假期間,她跟隨媽媽到海澱區的舅舅家做客。舅舅家裏有個和可可同歲的表妹圓圓,兩個小姑娘在一起玩得很開心。
媽媽本想帶可可回石景山的家裏,可是可可一定要住下,圓圓也非要她住下。媽媽拗不過,隻好答應了。
第二天下午,兩個小朋友一起出門玩,由於玩得盡興而沒有注意到陰雲密布的天空,而舅舅和舅媽在家打麻將,也沒顧上找兩個孩子。
不一會兒,天空中忽然下起了大雨,可可和圓圓隻好躲到一家商場的門口避雨。雨越下越大,半個多小時後,路麵已經成了“大河”,很多車輛停在路上,車身都陷進了水中大半截。
可可和圓圓有些害怕了,眼看著天空越來越黑,她們隻好等雨小一些後走回家去。雨終於漸漸小了下來,可可和圓圓不顧路麵上的深水,互相攙扶著踏進了“河”裏。
剛走了沒幾步,可可就嚇哭了,她長這麼大還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水,更沒有在這麼深的水中步行過。圓圓也慌得手足無措,和可可一起哭起來。
幸好執勤的警察發現了兩個無人看管的孩子,把她們領到安全的地方,詢問了她們的家庭住址,並把她們送回了家。
人們往往把洪水比喻為“猛獸”,的確,洪水來臨,往往是勢不可當,並且迅雷不及掩耳。當遭遇這種情況,像上述事例中沒見過更沒經曆過這麼大雨水的可可和圓圓不被嚇壞才怪。被嚇到其實還在其次,更主要的是由於不知道如何在緊急情況下自救和求救而導致危險的發生。那麼,為了孩子的安全,作為家長有必要讓孩子學一些相關的知識,好讓孩子在遇到洪水時避免危險的發生。
1.時常對孩子進行防洪教育
我國南方地區每到夏季容易發生洪水,而近些年,北方一些地區也時常被突如其來的大水“造訪”,所以不管是生活在南方還是北方,家長們都有必要教孩子一些防洪自救的知識。
其中,加強孩子的防洪訓練是至關重要的一項。有些學校會定期不定期地組織一些遇到火災、洪災時的逃生演習,還有一些專門的教育機構也會有類似的訓練項目,家長們可鼓勵孩子多參加這樣的活動,以提高孩子的自救自護能力。
2.了解天氣情況,提前做好準備
夏季是雨水多發的季節,容易暴發洪水等自然災害,這就需要家長及時了解天氣情況,同時也要讓稍大一些的孩子養成每天聽天氣預報的習慣,這樣便可根據媒體提供的相關信息,然後結合自己所處的位置和條件冷靜地選擇最佳撤離路線。另外,我們還要告訴孩子需要掌握認路標的本領,因為隻有明確撤離的路線,才能避免走錯路,否則危險會更大。
3.洪水已至要冷靜自救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對於突如其來的洪水可能會恐懼,也可能會覺得好玩,這兩種情緒都是不利於逃生和避難的。家長們應教育孩子,在遭遇洪水時,一定要保持鎮定的情緒,然後可利用現有條件實施自救和求救。
①要善於利用臨時救生物品,例如,體積大的容器,油桶、儲水桶等。迅速倒出原有液體後,重新將蓋蓋緊並密封。如果沒有這些東西,也可以將空的飲料瓶、木桶、塑料桶等捆紮在一起應急。
此外,足球、籃球、排球的浮力也很好。如果以上這些東西都沒有,也來不及找的話,可以借助樹木、桌椅板凳等木製家具的浮力自救。
②洪水來得太快,來不及退避時,盡量利用一些不怕洪水衝走的材料,如沙袋、石堆等堵住房屋門檻的縫隙,減少水的漫入,或者立即爬上屋頂、樓房高屋、大樹、高牆做暫時避險,等待援救,不要單身遊水轉移。
③如果已經落入水中或一不小心掉進水裏,千萬不能驚慌失措,要立刻屏息並捏住鼻子,避免嗆水,然後試試能否從水中站起來。如果水太深,站不起來,又不能迅速遊到岸上,就要立即脫掉鞋子,努力踩水助遊並抓住身邊漂浮的任何物體。將頭露出水麵,調整呼吸。浪高水急時不要做無謂的掙紮,盡可能節省體力,及時躲避旋渦及水中夾帶的石塊等可能傷及身體的重物,同時要迅速觀察四周,看看是否有露出水麵的固定物體,並向其靠攏。要設法發出求救信號,如晃動衣服或樹枝、大聲呼救等。
地動山搖時,孩子如何強避震
很多出生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父母對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大概還有印象,而更年輕一些的父母也都在2008年感受到了汶川地震帶來的震撼。平靜的大地忽然劇烈地震顫,緊接著便是房倒屋塌,有序的世界忽然變得雜亂不堪,美麗的生命被無情地掠奪……
這一番慘痛的景象讓每一個中國人都難以忘懷,更讓每一個人在感受地震破壞力的同時強化了自身的避震知識。由於地震威力之大,而又無法預知,因此家長們在孩子能夠有一定理解能力的時候就開始告訴他如何避震,以避免傷害。
2008年5月12日,我國西南部地區的汶川縣發生了8.0級特大地震。突如其來的災害瞬間奪走了數以萬計人們的生命,深深刺痛著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靈。
此次地震,重慶也是災害發生地之一。司宇小朋友是某縣一所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地震發生那天的中午,司宇正因為生病而到醫院治療,等他離開醫院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兩點鍾了。
就在他走在從醫院去往學校的山路上時,忽然感到天翻地覆,隻見山上的石頭一個勁兒地往下滾,司宇知道這是地震發生了,他強迫自己鎮定下來,然後馬上蹲下,並拚命地抓住路邊的一棵大樹。等地震過去後,司宇才將已經麻木的雙手從樹上放下來,而就是這聽上去如此簡單的措施,讓小小的司宇沒有受到任何身體傷害。
其實,這多虧了不久前,司宇的爸爸從外地帶回來一本關於地震的書,司宇碰巧在周末的時候翻看了一下裏麵的內容。也正是司宇從書裏麵學到的避震知識在危急關頭救了他。
看完上麵的事例,我們不得不為司宇慶幸,慶幸他剛好看了關於地震的書,慶幸他掌握了災難麵前自救的知識,慶幸他毫發無傷。那麼,反觀我們以及我們的孩子,我們是否及時地給孩子灌輸了這方麵的知識?我們的孩子是否能在地震發生時像司宇一樣安全度過?這應該是每一個家長所關注的,也是每一個家長所期待的吧。
1.讓孩子學會正確地看待地震
由於孩子閱曆有限,他們對於地震的認識存在某些偏頗和錯誤,比如有的孩子看到電視上地震發生所帶來的天崩地裂的景象時,會覺得很有趣。如果你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想法,那麼請你借此機會耐心地告訴孩子一些關於地震的知識,讓孩子知道地震意味著什麼。
為了做到這一點,家長們還可以帶孩子參觀地震方麵的相關展覽,這樣能讓孩子更直觀、更深刻地了解地震。
2.在地震發生前應該做好的自救準備
地震或者餘震來臨之前,往往會有一些異常現象出現,有時候氣象部門也會預測出來可能發生地震的區域,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應該做好應付地震的準備工作。為了保護好孩子和我們自身的安全,我們應該著重從以下幾點做起:
①教孩子掌握基本的地震防禦方法。平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想象自己一個人被關在屋子裏的時候發生地震時該如何逃脫。要達到這一點,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準備好梯子、繩子或者鎖鏈等,另外身邊要放手機以備用。
②當得知地震預報後,要準備好手電筒、水、食物、毛巾、簡便衣物、塑料布和簡易帳篷、收音機、呼叫機等,同時關閉煤氣、電閘等。
③不要在室內放置易燃易爆、劇毒物品,對這些物品在地震來臨前更要妥善安置。
要想逃脫地震魔爪,避震方法少不了
不管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還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在許許多多的生命被地震的魔爪擄掠的同時,仍有一些人利用自己所掌握的避震方法而逃過此劫,獲得新生。
對於如何逃脫地震的魔爪,很多家長也格外關心,大家都希望萬一自己的孩子遭遇地震能夠成為幸運者之一。那麼,作為家長,你懂得如何引導和教育孩子,讓他避免遭受地震的傷害嗎?
小美是什邡市一所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地震發生的當時,她正和同學們在操場上上體育課。體育老師講完當天的一些內容後,讓孩子們自由活動。
然而,就在小美和幾個同學走到單杠旁邊的時候,突然地動山搖,地震發生了。沒見過地震的孩子們一下子都被嚇傻了,哭的哭,叫的叫,有的同學被嚇得呆呆地在晃動的地麵上,被不斷搖晃的大地顛簸得左搖右晃。
而小美則在緊急關頭立即趴在地上,並使勁兒抓住身邊的單杠。地震過去後,很多同學都受了傷,摔得鼻青臉腫的有的是,而小美則因為懂得避震小知識而讓自己安然無恙。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地震發生時成為像事例中小美這樣安然無恙的那一個。其實,要做到這一點並不是太難,隻要家長教會孩子一些相關的避震知識,那麼我們的孩子很可能就會成為幸運的那一個。
1.和孩子一起做好防震準備
有的地區處於地震帶,發生地震的概率要高很多。對於這樣一些地區,家長應該和孩子一起做好家庭防禦準備,具體如下:
①儲備一些必要的物品,並放置妥當,以便發生情況時及時攜帶。這些物品包括:飲用水、餅幹等食品;常用的藥物;手電筒、被褥、半導體收音機等。
②由於地震造成的晃動,容易使重物傾倒而砸傷人體,因此家長們應將牆壁上、屋頂上裝飾用的重物取下來,衣櫃上麵也不要放置較重的東西,床要避開外牆和房梁放置,同時妥善處理煤氣罐、酒精等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
2.因地製宜采取避震措施
發生地震的時候,有的人在室外,有的人在室內,有的人住在平房,有的人住在樓房,有的人在教室,有的人在商場……可以說,每個人所處的環境千差萬別,而每一種環境又有其特定的避震方式,這是因為選擇哪一種避震方式要看客觀條件,比如,是跑到室外還是就地避險。
①家住平房要這樣做
如果住在平房,那麼要盡量跑到室外的開闊地帶來避震。如果沒辦法跑出去,就躲在低矮並且堅固的家具旁邊。
②住在樓房裏要這樣做
在樓房裏避震,最好的地方要數衛生間了,因為這裏結合力強,管道也因為經過處理而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係數較大。
③在學校中要這樣做
地震的發生往往猝不及防,如果正在學校上課時發生地震,就要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逃離教室。如果來不及,那麼就立即抱住頭部、閉上眼睛,然後蹲在自己的課桌旁,等待地震過去。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稀裏糊塗地亂跑或者跳樓,因為往外跑容易被砸傷甚至砸死,跳樓也容易摔傷或者摔死。
④在街上行走時要這樣做
地震來臨,街上高層建築物的玻璃碎片和樓體外側的混凝土塊以及廣告招牌等都可能掉落,砸傷過往行人,因此,家長們應告訴孩子,如果在街上行走時發生地震,最好用身邊的皮包或者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如果沒有物品就用手護住頭部,同時注意遠離電線杆和圍牆,跑到較為開闊的地方躲避地震。
教給孩子被埋時如何求生
地震這一自然災害讓人猝不及防,由於目前還無法及時準確地預報地震的發生,所以我們隻能多讓孩子掌握一些防震、抗震以及遇到緊急情況時的措施,以此來減少災難發生的悲劇,最大限度地保護我們生命的安全。
我們知道,地震來臨,高樓大廈能夠瞬間成為一片廢墟,很多的生命就會在頃刻間被埋入瓦礫之中。除了被重擊而砸死的情況,很多被埋入廢墟之中的人如果懂得利用自救知識,生還的希望還是很大的。在本節內容中,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如何教我們的孩子來應對地震被埋時的緊急情況。
汶川地震發生的時候,某學校正在教學樓3樓上課的老師和同學們突然感覺到地動山搖,他們很快意識到這是地震發生了。
其中一名同學憑借平時掌握的一些地震知識踉踉蹌蹌地走到牆角,並鑽到課桌下將身體藏起來。隨後,隨著“轟”的一聲,這位同學腳下一空就落了下去。就這樣,他被埋入了瓦礫中,此時更不幸的是,一條橫梁砸了下來,不過幸好被桌子擋住了。
但是,周圍的空間是密閉的,空氣越來越少,這位同學感到胸悶,呼吸也變得困難,但是,他並沒有驚慌,更沒有放棄,而是試著用手摸索,終於在有限的空間裏找到了一處比較軟的地方。手一點點地挖開,探過去,終於,一點點光亮和空氣鑽了進來。最終,這個孩子被救援人員發現了,把他救了出來。
我們相信,大多數尚未成年的孩子在遇到地震這種突如其來的大災害時往往會手足無措,不知該如何是好,而像事例中這位同學這樣的著實讓家長感到欣慰。每一位家長無不期待自己的孩子也會在遭遇災難時沉著冷靜,積極尋求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和措施。
其實,這些知識也是需要家長在平時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一點點灌輸和積累的,因此,隻要我們能夠及時地、準確地告訴孩子一些科學的自救和求救知識,那麼我們的孩子在遭遇地震被埋時也必定能夠臨危不亂,爭取到生存的希望。
1.保持良好的心態
驚慌是災害麵前的最大敵人。別說是孩子,即使成年人一旦遇事驚慌失措,那麼成功的概率也會大打折扣,因此,家長應教育孩子在遭遇不測時一定要保持鎮定,想辦法保存體力,並堅定活下去的勇氣。被埋在廢墟中時,要保持冷靜,良好的心態非常重要,還要注意保存體力。
2.教給孩子被困時的自救措施
當被埋入瓦礫中後,要盡量去試探,努力向有光線和空氣流通的地方移動。這樣,首先可以保證呼吸到空氣,而不至於窒息。另外,通過這種操作,也可以更快、更容易地被救援人員發現,以對自己采取施救行動。需要注意的是,在爬行的過程中,身體不要緊張,而應處於放鬆狀態,並想法用身體側麵支撐和臥式支撐這兩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