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地震時如何科學地幫助他人
人與人的觀念千差萬別,有的人在災難發生時,想到的是自己如何逃生,有的人想到的卻是怎樣幫助他人逃生。或許你會說,恐怕沒有哪個家長會教育自己的孩子,地震來了先救助他人,而不顧自己的安危吧?
沒錯,家長們肯定最希望自己的孩子安全逃出,但我們不要忽略了,很多時候幫助他人也是幫助自己。當然,對他人提供幫助是需要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的,如果操作不當,可能會“賠了夫人又折兵”,所以,這就需要家長們多給孩子灌輸一些地震中如何科學救助他人的知識,好讓我們的孩子保護好自己和他人。
汶川地震後,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紛紛報道了一個名叫林浩的10歲男孩。原來,就讀於汶川縣映秀鎮小學二年級的林浩在地震發生後,不但保護了自身的安全,而且還用科學的方法幫助了其他同學。林浩的事跡一時間傳遍了神州大地。
當日地震時,林浩和同學們正在教室裏上課,來不及反應,地震便將房屋震塌,孩子們被埋在廢墟中。
一些孩子被突然而來的可怖景象給嚇哭了,可林浩卻沒有慌張,他阻止廢墟中的同學們用唱歌來鼓舞士氣。就這樣,經過兩個小時的艱難等待,林浩終於爬出了廢墟。可是這個時候,林浩發現廢墟裏大多數同學還沒有出來,已經受傷的他沒有考慮自己的安危,而是等餘震過後巧妙地找到一個入口,鑽到廢墟裏展開對同學們的救援。
林浩用小小的手臂翻騰著一塊塊磚瓦和石板,盡管很累,但他不敢懈怠,他覺得快一分鍾可能就多挽救一個生命。就這樣,經過一番跟他年齡極不相稱的救援行動後,兩名同學被林浩救了出來。
想必很多家長對於個頭不高、機靈開朗的林浩仍然記憶猶新,在我們的心裏也不得不感慨,這樣一個10歲的孩子居然能夠如此勇敢和機智,實在令人欽佩和羨慕。更多的家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像林浩這樣,在遭遇災害時能夠反應機敏,救人救己。
其實,不管對於成年人還是孩子,地震發生時,首先要保護自己的安全是無可厚非的,但這並不是說就不讓我們的孩子救助他人了,其實,隻要掌握科學的救人技巧,不但能很好地保護自己,也能對他人施以援手。
1.讓孩子一定要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基礎上才救助他人
當地震發生時,保護好自己就等於幫助了他人,因為自己積極自救的話,才能夠節省救援的人來對其他人施救,同時自己也能夠加入到救人的隊伍當中,為他人伸出援手。另外,家長還要告訴孩子,不要盲目救助他人,首先應該保證自己的安全,否則因為他人而讓自己受到傷害則是得不償失的。
2.告訴孩子一些救人的原則和技巧
如果孩子救人,可能會救助和自己最親近的人,其實這樣做雖然從情感上容易被理解,但從科學的角度而言卻並不可取。家長應告訴孩子,救人時先救近處的,不要舍近求遠,不管是親人、同學還是陌生人,都應遵循這個原則。另外,救人的時候要先救容易救的人。之所以堅持這兩個原則,是為了迅速擴大互救隊伍,這樣不但能救助更多的人,而且也能讓更多的人幫助自己。
電閃雷鳴的時候,孩子該怎樣避雷
伴隨著閃電,“轟隆隆”的雷聲滑破天際,在空中咆哮開來,響徹在地球上人們的耳畔。有的孩子看到電閃雷鳴會興奮不已,小小的腦瓜裏在為大自然的神奇而震撼,也有的孩子會因此而害怕,他們覺得閃電和響雷就像是動畫片裏的“大怪物”,要來吃掉自己。
不管是哪一種,孩子們對於雷電的認識隻是出於主觀認識,非常感性,如果不是家長或者老師講解,他們就無法意識到在這一神奇的自然現象背後還隱藏著巨大的危險。
也許有的家長會說,有雷電的時候不讓孩子外出不就可以了嘛。不讓孩子外出的確是一個不錯的想法,但是這並不能保證孩子就一定能躲過雷電的襲擊。這是因為,如果孩子在家中還接打手機的話,同樣會受到雷電的威脅。
我們千萬不要小看了雷擊,每年因為雷擊而喪命、致殘的孩子不在少數,因此,家長們應教導孩子學會避雷的科學方法,以保護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2011年暑假的一天,上小學一年級的彭彭和鄰居家的小夥伴艾艾一起在小區廣場上玩。忽然間,天昏地暗,雷聲隆隆,眼看就要下起雨來。
彭彭叫著艾艾趕緊回家,艾艾卻不聽,他說自己還沒玩夠,等下雨了再回家也不遲。彭彭知道艾艾是因為當天爸爸媽媽都沒在家,便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玩,而且艾艾家的保姆正在廚房忙碌,也顧不上下樓來找艾艾。
見此狀況,彭彭一想,反正爸爸媽媽也都上班呢,奶奶的腿腳不利落,也不會下樓找自己,幹脆和艾艾一起多玩一會兒得了。
就這樣,兩個孩子就繼續在小區遊樂場秋千架旁邊蕩秋千。
可沒過兩分鍾,隻見大雨傾盆而下,頓時閃電、轟隆隆的雷聲也都接踵而至。此時,艾艾趕緊拉著彭彭往遊樂場旁邊的一棵大柳樹下跑去。彭彭見狀,卻拽著艾艾到遊樂場邊上的小賣部走去,艾艾還不高興地問為什麼不去大樹下,彭彭告訴他說,如果在大樹下避雨容易遭到雷電襲擊。
果然,就在他們躲在小賣部裏不到5分鍾的時候,隻見剛才那棵大柳樹“哢嚓”一聲攔腰截斷,上麵的大樹冠和上半部分樹幹都砸在地上。
此時,艾艾用崇拜的眼神看著彭彭,彭彭則嗬嗬一笑,學著大人的口氣說:“多學點兒知識還是用得著的!”
如果詢問家長朋友,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彭彭還是艾艾,可以肯定,有100%的家長都會答出同樣的答案。沒錯,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像彭彭這樣懂得自然常識,在關鍵的時候不會因為錯誤的認識而讓自己受傷害。
其實,彭彭的知識也是平時積累的,而這應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和引導,因此,作為家長,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彭彭懂得這麼多,那麼也不要氣餒,隻要多給孩子一些引導,多用一些經曆教育你的孩子,那麼他同樣可以成為你理想中的“小大人”。
1.告訴孩子在大街上如何避雷
俗話說:“夏日的天,孩子的臉,說變就變。”有些時候,雷電到來是突然而至的,這時候孩子有可能正在室外,因此,家長們應告訴自己的孩子,如果正在街上走著的時候遇到雷電,要想辦法趕緊到臨街的店鋪、銀行、超市等地方去躲避,等雷雨過去之後再走出來回家或者去學校。城市裏的孩子還有一個選擇避雷的去處,就是高層建築,因為每一座高層建築都裝有避雷針,所以,如果方便的話,也可以讓孩子到高層建築下的一樓台階處去躲避雷雨。
2.告訴孩子在曠野如何避雷
在商賈繁榮的地段找個避雷雨的地方還是相對比較容易的,而在荒郊野外可就沒那麼容易了。那麼,這時候該怎麼辦呢?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在野外一時找不到避雷的地方,就先蹲下來以降低身體的重心,然後雙腳並攏,雙手放到膝蓋上,身體前驅。需要提醒的是,一定要告訴孩子不要躺在地上,也不要躺到土溝或者土坑裏,這樣不但不安全,反而會更危險。還需要告訴孩子的是,在野外避雷要遠離鐵軌、金屬欄杆和其他龐大的金屬物,否則會容易被雷電擊中。
3.告訴孩子在室內如何避雷
和室外避雷相比,室內避雷容易許多,但同樣不可麻痹大意,因為孩子在室內往往意識不到避雷的重要性,比如打手機、電話等,其實這樣也有被雷擊的危險,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並要提醒孩子,在雷電交加的時候不要打電話。
教孩子學會應對天上掉下的“冰球球”
至今,一位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女士仍然記得,在她小學畢業那年小學升初中的考試中,突然天上下起了冰雹,那是她十多年來第一次見到這麼“宏大”的場麵——考場裏的窗戶玻璃都被砸碎了,一個個冰雹向子彈一樣朝考生們的頭上、身上砸來。同學們在老師的指揮下趕緊拿起板凳當盾牌,並藏身到課桌下。即使這樣,還是有好幾名同學都被冰雹砸傷。
試想,如果不是在教室裏而是在室外,突然遭遇這麼大的冰雹,我們的孩子有沒有能力為自己找個藏身之處?如果被冰雹砸傷,簡直不堪設想。
雖然我們無法阻止天上掉下個“冰球球”,但是我們卻可以告訴孩子如何來躲避冰雹的傷害,以保護自身的安全。為此,家長們就需要下點兒工夫了。
李宇彤是上海黃浦區一所小學二年級的學生。5月的一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突然刮起了一陣大風,然後降起了冰雹。突然而來的冰雹讓放學回家的孩子驚慌失措,紛紛逃跑。路邊的商店見冰雹很大,也都趕緊將門窗關了起來。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冰雹,李宇彤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急於猛跑,而是順手拿起一家商店門外的一個大紙箱,扣在了頭上。
但就是這樣,劈裏啪啦的冰雹還是將他的腦袋震得發疼。冰雹越來越大,李宇彤心想這也不是長久之計,他環顧四周,發現離他十幾米的地方有一輛麵包車也在躲避冰雹,於是,他頂著紙箱迅速跑到那輛汽車旁,向車裏人說明意思後,鑽進了汽車。
冰雹俗稱雹子,有的地區也管它叫“冷子”,是一種固態降水物,夏季或春夏之交最為常見。它是一些小如綠豆、黃豆,大似栗子、雞蛋的冰粒。冰雹災害是由強對流天氣係統引起的一種強烈的氣象災害,它出現的範圍雖然較小,時間也比較短,但來勢凶猛、強度大,並常常伴隨著狂風、強降水、急劇降溫等陣發性災害天氣過程。
猛烈的冰雹會打毀莊稼、損壞房屋,人被砸傷、牲畜被砸死的情況也常常發生;特大的冰雹甚至比柚子還大,會致人死亡、毀壞大片農田和樹木、摧毀建築物和車輛等,具有強大的殺傷力。
孩子作為弱勢群體,更需要了解冰雹的特點、危害以及如何避防。
1.家長在平時要告訴孩子預防冰雹的知識
平日和孩子一起相處的過程中,家長可適時地告訴孩子一些關於冰雹的知識,比如冰雹的形成、冰雹來臨前有哪些預兆,等等。通常來講,冰雹來臨前常刮東風或南風,而且閃電多為“橫閃”,雷聲沉悶且連續不斷,等等。另外,一般來說,春夏季節是冰雹的多發時期,家長應幫孩子做好預防措施,尤其是上學放學途中和外出遊玩的時候。
2.如何避免冰雹的侵襲
家長要告訴孩子,當冰雹降臨的時候不要外出,等冰雹過去再出門。如果一定要出門,就要戴安全帽或用堅固的物品護住頭部,以免頭部被冰雹砸傷。
如果在室外突然遭遇冰雹,那麼應立即護住頭部,並趕緊到附近可以避雨的地方,等待冰雹過後再行動。
龍卷風來襲,怎樣讓孩子躲避
巨大的旋渦,天昏地暗、房屋倒塌、樹木摧毀,地麵上的物體被卷入空中……在好萊塢災難大片裏,我們會見到這樣的場景,而這就是龍卷風的威力。
龍卷風是一種威力強大的旋風,常常在夏天的雷雨天氣時發生,下午和傍晚最多見。它的平均直徑在幾十米到幾百米之間,襲擊範圍不大,“生命”也很短,但破壞力卻非常強大。在美國,龍卷風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數僅次於雷電。
有人比喻龍卷風就像脾氣粗暴的怪獸,凡是它所到之處都是吼聲如雷,貌似機群在低空中掠過。總而言之,龍卷風對人類家園的破壞是毀滅性的,它對人類的生命安全也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我國雖然不是龍卷風的易發地區,但華東和華南也會時而有龍卷風光顧。為此,家長們有必要教育我們的孩子懂得怎樣躲避龍卷風,而不至於遭其魔爪。
2010年5月15日,位於我國東北地區的黑龍江省綏化市遭遇了特大龍卷風襲擊,此次龍卷風導致5人死亡、52人受傷、400間房屋倒塌,直接受災人數達到3000人。人們的家園被毀,房倒屋塌,樹木和莊稼也都被龍卷風襲擊得七零八落,老百姓隻得靠政府救濟渡過難關。
無獨有偶,2006年3月,美國密蘇裏州發生了一場猛烈的龍卷風。據媒體報道,當時有一名十幾歲的男孩不幸被強風卷到空中,並隨風飛到近400米之外才落地。
原來,就在龍卷風到來的時候,這個孩子正坐在由拖車搭起的簡陋房屋中看書,天氣驟然間大變,龍卷風席卷而來。
據這個男孩回憶,當時隻聽到龍卷風的聲音越來越響,眨眼之間,他就感到房間內的壓力越來越大,讓他幾乎沒法呼吸。這時候,他又聽到幾聲巨大的聲響,原來他所居住的這所簡陋房子的前門和後門的插銷都被巨大的壓力撕裂,緊接著整扇門都飛了出去,隨之而來的是整個拖車也被龍卷風給摧毀,而這個孩子被倒塌的牆壁裹挾著飛到半空中。驚慌之下,孩子以為自己就要和這個世界告別了,沒想到他在空中“轉悠”了幾分鍾後,居然落在一片柔軟的草地上,渾身無恙。
我們隻能說,美國的這個男孩很幸運,而和他相比,更多的還是諸如綏化等地的龍卷風所造成的傷亡者們。
有關統計數據表明,地球上幾乎每個陸地國家都出現過龍卷風,其中以美國出現次數最多。凡是龍卷風所到之處,無不出現家毀人亡的慘劇。那麼,為了孩子們的安全,作為家長,是不是應該教給孩子一些在龍卷風中自救和求救的知識呢?俗話說:“有備無患。”如果我們能告訴孩子一些這方麵的知識,那麼說不定當龍卷風真的來襲時,我們的孩子會將傷害降到最低呢。
1.做好預防準備
由於我國大多數地區沒有發生龍卷風的先例或可能,那麼做好預防這一點主要針對龍卷風比較容易發生的地區。我們的建議是,如果有條件,家長最好用堅固的建築材料,比如鋼筋混凝土等建造一個庇護所。另外,當龍卷風到來的時候,家長應及時將可能被風吹落的物體捆綁結實。同時,還要準備一定量的水、食物、蠟燭、手電筒等,並檢查煤氣及電路,留心火源。
2.龍卷風來時的躲避措施
①野外躲避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在野外聽到由遠而近、沉悶逼人的巨大呼嘯聲,很可能就是龍卷風來了,這個時候要立即躲避。也有人將龍卷風即將到來的聲音形容為“像千萬條蛇發出的噝噝聲”,或“像幾十架噴氣式飛機、坦克在刺耳地吼叫”,或“類似火車頭或汽船的叫聲”等。
家長可以將這些聲音描述給孩子聽,並告訴孩子假如在野外遇上龍卷風,一定要快跑,但不要亂跑。由於龍卷風往往不會突然間轉換方向,所以要以最快的速度朝著龍卷風前進路線的垂直方向逃離,然後趕緊找一個低窪的地方趴下來。趴下的時候,要臉部朝上,用手抱住頭部,並閉緊嘴巴和眼睛。
②室內躲避
當龍卷風向自己所住的房屋襲擊而來的時候,我們應告訴孩子打開一些門和窗戶,然後避開門窗和外牆,躲到諸如衛生間等小開間裏,或者在由鋼筋混凝土搭建的庇護所抱頭蹲下。
③乘車躲避
有時龍卷風到來的時候,我們正坐在車上,這時候,應該立即將車停下,並下車躲避龍卷風。要知道,汽車對於龍卷風而言可是小菜一碟,摧毀它簡直不費什麼力氣。
當海嘯來臨,孩子該怎麼辦
自然界總是在向我們人類發出挑戰,海嘯也是其中破壞力超強的一項。在百度百科裏關於海嘯是這樣定義的:海嘯是由風暴或海底地震造成的,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動都可能引起海嘯。當地震發生於海底,因震波的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地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沿海地帶淹沒,這就是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