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遊樂安全

玩得開心,更要玩得“安”心

“玩”恐怕是最讓孩子們心動的一個字了。不管是上樹爬牆,還是下河遊泳,抑或溜冰滑雪,等等,各種遊樂都會讓孩子將無邪的童真盡情綻放,讓快樂的時光伴隨他們成長。可是,玩固然美好和誘人,但是這些活動的背後卻都會隱藏著一些不安全的因素。那麼,為了排除這些不安全因素,或者為了避免和這些不安全因素“相遇”,那麼家長應該把遊樂活動的安全知識告訴孩子,讓孩子像個真正的小大人一樣照顧自己的身體。

不當愛爬樹的“小猴子”

孩子天性活潑好動,為此常被大人們稱作“調皮猴”,特別是每到周末或者假期,那些儲存於體內的精力和能量就要迫不及待地釋放出來,於是他們會更多地投入到各種遊樂之中,諸如踢足球、遊泳,等等。

但是對於有些孩子來說,他們對這些運動不怎麼感興趣,或者是玩得太多了,對這些活動產生了厭倦情緒,也有的農村孩子可能沒有參加這些運動的條件,因此,他們就會尋找新的玩樂方式,比如像小猴子那樣爬樹。當爬上高高的大樹,就會用俯視的姿態觀察地麵上的一切,這會讓孩子們感到無比興奮。

可是與此同時,安全隱患也就來了,因為孩子有可能會從樹上一不小心摔下來,這是不是該引起父母們的重視呢?

9歲的強強有個綽號叫“三太子”,這是因為,強強就像動畫片《哪吒鬧海》裏的三太子哪吒似的一點兒也不老實,不是上樹就是爬牆,弄得家長很是頭痛。

可是自從今年的暑假開始,強強就隻能看著別人上躥下跳地玩了,自己呢,卻隻能在輪椅上坐著過一把眼癮。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強強在一次爬樹摘桑葚的過程中不小心掉下來摔傷了,腳上打起了石膏,醫生說要先靜養3個月。

原來,兩個月前的一個周末,強強和其他幾個夥伴約定好去附近一個工廠裏“偷”桑葚吃。其實,那裏的兩棵桑樹雖然每年都長不少果實,可是並沒有歸屬哪一個人,所以也沒有人專門負責,每年都是一些貪吃好動的小男孩去把桑葚弄下來,吃到自己的嘴裏。

和去年一樣,強強今年又加入到了摘桑葚的隊伍,看著滿樹鮮美的桑葚,強強別提有多興奮了,他自告奮勇地上去摘果實,讓大家在地上撿。

可是,就在摘桑葚的過程中,強強不慎從樹上摔了下來,造成了手肘和腳踝的兩個部位骨折。這下,夥伴們就都叫他“傷太子”了。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些十來歲的男孩子,他們充沛的精力需要釋放,於是就會想辦法“折騰”,因此出現事例中強強這種從樹上摔下來的情況並不新鮮。可我們是否想過,如果我們對孩子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那麼是不是可以防止此類事情發生呢?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如果家長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孩子的安全意識自然就會增強,每當想爬樹、上牆的時候,也就會掂量掂量,絕不輕易冒險。

當然,不排除即使家長說了千遍萬遍,有的孩子也仍舊不把安全當回事,依然我行我素。這樣一來,孩子就難免會摔著,甚至受傷。那麼,當孩子摔傷後,我們又該作何處理呢?

1.平時多教育,防患於未然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長大,孩子受到一點摔傷不但會讓身體受苦,還會耽誤學習、影響生活,等等,因此,為了避免孩子在爬高上出危險,家長應該對孩子進行相關的安全教育。

①幫孩子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家長需要告訴孩子,不要隨意到荒郊野外或是樹林裏玩耍,更不要懷著探險的勁頭,不顧一切地去爬山爬樹,否則會摔傷,甚至失去生命。

②為孩子安排合理的外出活動時間。對孩子來說,寒暑假是兩個最放鬆的階段,在此期間,家長就應該為孩子安排好活動時間,多帶孩子出去遊玩,多讓孩子進行戶外活動。這樣,孩子就會有時間概念,知道什麼時候該出去玩、什麼時候該用來學習。

2.一旦摔傷該怎麼處理

有的孩子受傷了,怕爸爸媽媽責備,不敢告訴家長,要麼自己忍受著,要麼找同學幫忙,陪自己隨便找個診所上點藥,說不定還會遇到江湖郎中。其實,這樣做對孩子的身體是非常不利的。家長應提前告知孩子,如果發生此類情況,一定不要隱瞞,而應告訴爸爸媽媽。

再說一說家長這一方麵,有的家長以為孩子摔一下沒什麼大不了的,“越摔越強壯”。殊不知,有可能會因為你的疏忽而耽誤孩子及時就醫,為以後的身體發育和健康成長帶來終生遺憾,因此,如果孩子摔傷後,家長應陪同孩子立即送醫院就診。

捅馬蜂窩可是件危險的事兒

我國民間有句俗語叫“捅了馬蜂窩”,意思就是招惹了不該招惹的個人或者團體,也或者指某類事物,以至於為自己帶來難以預料的大麻煩。

生活中,一些植被叢生於樹木茂密的地方,往往會有馬蜂窩。如果為了貪圖好玩或者純屬不小心捅了馬蜂窩,很容易引起馬蜂們的憤怒,被蜇到也就在所難免了。事實上,馬蜂的毒性很大,如果被蜇到,輕則因受傷而疼痛難忍,重則引起死亡。從網絡上隨便搜一下,就不難發現關於馬蜂蜇人的事件。成年人通常不會捅馬蜂窩,可孩子們卻因為認識不到其中的危險性,隻是圖一時好玩而捅馬蜂窩,導致自己受傷甚至送命。人一旦被蜇到,會產生很嚴重的後果,甚至死亡。

作為家長,為了孩子的安全,應該提高警惕,不要讓孩子成為馬蜂們“攻擊”的對象。

2011年9月的一天,河北省保定市某小學一位叫劉剛的小學生在和幾個同學一起回家的路上,被其中一個同學不小心碰到的馬蜂窩裏的馬蜂給傷到了。原來,幾個小夥伴在鄉間小路上追逐打鬧著,在經過一處果園的時候,一個孩子不小心碰到了低矮處的馬蜂窩,這下可不得了,隻見裏麵無數隻馬蜂瞬間飛了出來,紛紛向幾個孩子撲來。

見這陣勢,孩子們嚇壞了,他們知道馬蜂會蜇人,於是趕緊跑。雖然盡力跑,但他們的速度比馬蜂還是慢了不少,以至於孩子們都被馬蜂叮了,其中劉剛是被叮得最嚴重的,總共被叮了50多下。

隨後,劉剛被送到醫院救治。經過兩個禮拜的治療,劉剛才得以好轉。

作為家長,我們都知道有一些動物的“領地”是碰不得的,比如馬蜂窩、蜜蜂群等。一般來說,如果不去碰它們,這些動物也不會主動傷人,可是一旦碰了,可真就“捅婁子”了,如果跑得不快,準會被蜇到。上麵事例中那幾個孩子,就是因為一不小心碰到了馬蜂窩,又跑得慢,所以才被蜇了。

為了避免孩子受這種傷害,家長們應告訴孩子一些基本的常識,讓孩子不要因為不了解基本常識而遭受傷害。

1.告訴孩子不要亂捅馬蜂窩,這事兒一點兒也不好玩

有的孩子調皮得很,看到馬蜂窩、蜜蜂群就想“找碴兒”,拿個棍子什麼的去捅一下,直到受傷了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也有的孩子是不小心碰到的。不管哪種情況都難免不被馬蜂蜇,所以在平時,家長可告訴孩子,發現馬蜂窩千萬不要捅,如果是在居家附近發現的,就及時告訴家長,家長會找專業人士將馬蜂窩清理掉。

2.被馬蜂蜇到後的處理辦法

如果孩子被馬蜂蜇傷,家長要采取積極治療的措施,如果不嚴重,可以用食醋或者1%的醋酸擦洗傷處;如果孩子被蜇的地方感到疼痛或者腫脹得厲害,家長可用冰塊敷在孩子被蜇處;如果孩子是被一窩馬蜂傷害,那就必須趕緊找醫生處理,萬不可掉以輕心。

燃放煙花爆竹,你的孩子做對了嗎

爆竹聲聲辭舊歲,每當春節來臨、舉國歡騰的時刻,鞭炮聲就會響徹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美麗的煙花綻放出璀璨的光芒,震耳的響聲送走了忙碌一年的人們的疲憊。可是,象征著喜氣、祥和、給人們帶來愉悅和歡快的爆竹還是一個可以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的物品。

每年除夕,都有不少因為燃放煙花爆竹而受傷的人被送往醫院救治,輕則皮膚受傷,重則傷殘,甚至丟掉性命。

可見,當我們在用爆竹辭掉舊歲的同時,也不要忘了燃放它的安全問題。我們知道,煙花爆竹都是極具危險的易燃易爆物品,如果燃放得不正確,就會傷到自己或者他人,還可能會引發火災,因此,為了我們生命財產的安全,一定要引導孩子正確燃放煙花爆竹。

除夕之夜,東東和伯伯、叔叔家的兩個弟弟湊在一起放爆竹,為了玩得開心,他們不斷地變化著新鮮花樣,一會兒放到草垛上,一會兒跑到房頂上,幾個孩子忙得不亦樂乎,卻不知道此時危險正在慢慢向他們靠近。

原來,東東不知道從哪裏學來的,他拿來一個酒瓶子,把一個“二踢腳”放到了瓶子裏,結果點燃後,啤酒瓶瞬間爆炸,玻璃碴子到處都是,而他們3人都被從空中飛下來的玻璃碴子給紮傷了。此時,東東和兩個弟弟才後悔不已。

皮皮同樣是因為燃放煙花爆竹不當而受傷。2011年春節期間,皮皮的爸爸單位裏發了兩箱煙花,8歲的皮皮第一次被允許單獨燃放煙花爆竹,因此開心極了。可是,皮皮並沒有按照爸爸媽媽告訴他的去小區裏放,而是在家中的陽台上點燃了一個煙花。

頓時,家裏煙霧繚繞、火花亂飛,牆麵和屋裏的一些東西都被燒著了,而皮皮自己也被燒傷了。

看完上麵的事例,我們很難不為孩子燃放煙花爆竹之事而揪心。可是,話說回來,很多孩子,尤其是男孩非常熱衷於燃放煙花爆竹,要是大人堅決阻止似乎有點“不近人情”,因此,這就要求做父母的,特別是做父親的一定要教給孩子怎樣燃放煙花爆竹,並且自己要做好監督工作,絕不可犯東東和皮皮這樣要命的錯誤。

1.家長做好表率,讓孩子在安全的地方燃放

城市裏很多小區內嚴禁燃放煙花爆竹,隻允許在小區外麵放,但仍有個別家長不遵守這一規定,私自在小區內燃放,往往導致自己或者他人受傷。這樣的家長帶給孩子什麼樣的影響不言自明,因此,要想讓孩子選擇正確的地方燃放煙花爆竹,家長首先應從自己做起,絕不在不被允許的地方燃放,而應到安全的地方燃放。

2.告訴孩子正確點燃爆竹的做法

絕大多數家長在孩子燃放煙花爆竹的時候都會反複叮囑“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周圍有沒有其他人”,等等。這樣做雖然起到了提醒作用,但是不夠具體。正確燃放煙花爆竹的第一步就是正確點燃。那麼怎樣做才算是正確點燃呢?

專業人士介紹,燃放煙花爆竹的時候,先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的耳朵,先把左臂伸過去,然後用肩膀的一部分護住左耳朵,接著用左胳膊環抱頭頂,再伸左手捂住右邊的耳朵。同時,為了保護眼睛不受傷害,在確定好煙花爆竹的點燃位置後將頭偏向一邊,並盡可能離爆竹遠一點。點燃的時候,要將胳膊盡可能伸長,點燃後迅速向後跑開。

3.不要拿鞭炮開玩笑

有的孩子喜歡將鞭炮拿在手裏點燃,在點燃的瞬間趕緊扔出去,還美其名曰“摔門炮”,殊不知這樣是非常危險的,堅決不能這樣做。家長應告訴孩子,萬一鞭炮響了,自己還沒來得及扔出去,那麼就肯定會受傷。還有的孩子喜歡拿著點燃的小鞭炮向小朋友身邊扔,以為這樣很好玩,其實這樣也是非常危險的,如果引燃對方的衣服或者頭發,那麼很有可能會燒傷皮膚甚至毀容,後果不堪設想。

孩子外出遊玩不可不知道的安全守則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如果問一個成年人,童年什麼最快樂,估計很多人都會說是因為可以無憂無慮地玩。

對孩子來說,寒假、暑假這種較長時間的“大解放”很難得,於是便會趁著這一時機好好外出遊玩一下。

孩子的想法簡單,就是為了玩,可家長卻不得不為他們考慮,這麼小的孩子沒有安全意識,出了問題該怎麼辦?可是又不能因為懼怕危險而總把孩子“關”在家裏。

其實,要想滿足家長們既想讓孩子外出遊玩,又希望孩子安全的願望並不是太難,隻要平時多給孩子講一些安全常識,如此孩子自然會時刻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危險情況的發生概率自然就小了。

靖宇是常德市某學校的一名學生,一年暑假期間跟著幾個在讀初高中的表哥表姐一起到張家界遊玩。雖然同在一個省份,但是靖宇從沒來過張家界,而且每次外出都是家長跟著,所有事情都得聽家長的,沒有自主權。這回好了,陪伴自己的都是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表哥表姐,他們都會寵著自己一些,所以自己說話也就“有分量”了,靖宇別提有多開心了。

他們跟著旅行社先是到達了入住的酒店,第二天才能去景點。好不容易熬過了這一晚,靖宇和表哥表姐便跟著旅行社安排好的汽車前往景區,可是很遺憾,路上發生了交通事故,雖然不算很嚴重,但是靖宇因為沒係安全帶而受了傷。

知道受傷的原因後,靖宇才明白過來,以前多虧父母在身邊提醒自己,而這次表哥表姐們由於常識不足而沒有提醒自己,使自己受了傷。靖宇決定,以後還是讓父母陪著出來比較好,而且自己也一定要想著係安全帶。

雖然受了點兒傷,但幸好沒有生命危險,否則這將是靖宇及其家人一輩子的遺憾。實際上,對於尚且十幾歲的孩子來講,家長對他們外出遊玩總是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那麼,怎麼才能讓家長不必如此,或者說家長該怎麼做,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在外出遊玩時掌握安全守則呢?

1.準備工作要做好

不管是去遠一些的旅遊景點,還是在市內周邊的公園等地遊玩,家長都應該考慮到孩子的安全問題。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①在臨出發之前,家長應盡量把旅遊的路線告知孩子,這樣可以讓孩子失蹤時便於聯係家長。

②將一些應急設備帶好,比如手電筒、創可貼、紗布、消毒紙巾等,一旦遇到突發事件,可以對孩子進行及時救治。另外,如果是炎熱季節外出,還需要做好防曬工作,給孩子塗上防曬霜或者配戴太陽鏡,等等。

③和孩子一起約定一個緊急處理的計劃,裏麵可以有這樣的內容,比如遇到危險該怎麼做、如果走散了該怎麼做,等等。

④為孩子準備好一張聯係卡,上麵寫上孩子的姓名和家長的聯係電話,這樣便於孩子走失而又不知道父母聯係方式時讓警察或好心人幫忙。

2.家長教給孩子的安全知識

①即使你的孩子像孫悟空一樣不老實,一旦要外出遊玩,也一定要囑咐好,不要隨便亂跑,要緊跟家長身旁。

②坐車的時候要係好安全帶,不要因為不想受束縛而不係安全帶,那樣會非常危險。如果乘坐船隻這種交通工具,不要跑到甲板上玩耍,小心落水。在過馬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遵守交通規則。

③如果和家長走散,先不要驚慌失措,而應冷靜下來,可根據之前和家長約好的地點或給自己留下的聯係方式來取得與家長的聯係。但需要注意的是,可以請景點的工作人員幫忙,而不要隨意向陌生人求助。

溺水無小事,如何讓孩子免遭此劫

每到夏季,媒體上總會時常報道出幾起兒童溺水事件,有的是在自然水域遊泳不慎落水,有的是一個人溺水,其他夥伴施救,結果人沒救上來,自己也跟著丟掉了性命。

對於這樣的事故,別說孩子的親人,就連身為家長的我們看到後都感覺痛心,那麼寶貴的小生命就這樣消失了,實在是可惜。

應該說,這些失去生命的教訓也為所有家有幼童的家長們敲響了警鍾。那麼,我們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不至於遭溺水之劫呢?

2011年6月18日,長沙市某學校4名學生放學後來到某自然水域遊泳。幾人中,隻有一人稍識水性。當時,識水性的孩子下水試了試,沒有發生意外狀況,另外一個孩子不懂水性,下去後不小心腳下滑了一下,當即就被水衝走了。識水性的孩子趕緊上前搭救,可是河水洶湧,兩個人都被河水吞沒,其他兩個還在岸邊的孩子開始呼救,民警迅速趕到。但是由於河水湍急,兩個孩子早已不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