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飲食安全

別讓孩子“病從口入”受傷害

飲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首要條件,我們的孩子健康離不開食物,但是如果吃得不正確,食物也會成為傷害孩子的凶手。可以說,飲食安全至關重要。如果孩子在飲用品和食物上發生了問題,或者其個人清潔衛生、環境衛生上出現了病源傳播、細菌感染,那麼就有可能發生中毒現象,導致身體健康受到損害,影響學習與生活,甚至引發大病乃至死亡的惡性事故,這些都是家長們應該防止的事情,因此,為了孩子的飲食安全,家長們有必要積極行動起來,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的飲食環境,同時更要教導孩子如何正確、安全地吃喝。

食物是不能隨便吃的

在2012年熱播的電視劇《心術》中,醫生霍思邈吃了含有洗蝦粉的小龍蝦,引起腎髒和肝髒等問題,住了好長時間的醫院,身體才得以恢複。

其實,類似的情景,生活中也會經常上演,常有媒體報道,哪裏有人食物中毒了,哪裏有人吃了某種食物得了奇怪的病,甚至還有集體食物中毒事件,不一而足。

按理來說,在飲食方麵,由於孩子抵抗力相對大人要弱,家長們往往會更注意孩子的食物安全和衛生,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時候,家長都能做到萬無一失,有時候稍微疏忽大意,說不定就引起食物中毒事件。

所以說,在孩子能否安全飲食的問題上,家長責任重大。因為我們不光要盡可能為孩子準備衛生、安全、營養的食物,還要教會孩子自己能夠將飲食問題重視起來,以免在外麵吃飯的時候為自己帶來危險。

2011年9月的一天,湖北省監利縣3名女中學生仍躺在武漢同濟醫院的重症監護室。原來,這3個孩子是食物中毒,而中毒的罪魁禍首居然是一瓶牛肉醬。

其中一個孩子的父親介紹,前一天,孩子感到頭暈、渾身乏力、聲音嘶啞,到小診所打針後不見好轉。第二天,他便帶著孩子到三甲醫院檢查,經醫生診斷,說是由食物中毒引起的。主治醫生要他做好心理準備,他的孩子有50%的死亡率,80%的癱瘓率。

另一個孩子的媽媽也對前去采訪的媒體記者介紹說,女兒的病情相對較輕。她接到女兒的電話,說頭暈、眼睛模糊、吞咽困難、無法進食。兩天後,女兒的病情加重,在外地工作的她辭職返回老家,帶著女兒來到醫院。

原來,8月上旬,這3個孩子買了一瓶牛肉醬沒有吃完,中途學校放了5天假,返校後接著將這瓶牛肉醬吃完了。牛肉醬開封後,由於酷暑容易變質,病因可能就是吃了變質的牛肉醬。

還有一個案例,是某報紙報道的家住湖北省黃石港的溫先生10歲的兒子因為吃生魚片而中毒。經醫生檢查說,他得的是魚鰷病,需要積極住院治療。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可是,我們要想“為”好這片“天”,就必須以健康、安全的飲食為基礎,我們的孩子更是如此。有的食物,生食會引起腹脹、腹瀉,有的食物過期變質,或者加工過程“貓膩”多多,吃了會讓身體不適、生病甚至死亡,還有的食物本身就不健康,長期食用會對身體健康不利。

總之,食物不是可以隨便吃的,吃東西是個需要謹慎對待的問題,這就需要家長們為孩子把好關,別讓孩子貪圖一時嘴上的癮而受身體上的疼。

1.不要為節約而讓孩子吃剩的飯菜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很多媽媽在現在物質並不匱乏的時期還堅守這一原則。可是,我們需要奉勸這些家長,最好不要讓孩子吃剩飯剩菜,這是因為,隔夜的飯菜會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孩子吃了後可能會引起腸胃疾病,甚至誘發腸癌和胃癌,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家長們還是適當“奢侈”一下,把剩下的飯菜都扔掉吧。

2.不要讓孩子吃存放時間長的食品

有些沒有包裝的散裝食物往往沒有“保質期”一說,因此隻要看上去沒有壞掉,我們即以為沒問題,可以吃。就像上麵事例中的3個女孩,她們吃那瓶牛肉醬的時候,估計也沒有嚐到壞味兒,可是吃了之後卻讓身體鬧起“革命”來。

事實上,有些食品放得時間長了,雖然表麵上看不出什麼,吃起來也感覺不到有什麼變化,可實際上它的成分卻發生了變化,而這卻是我們不易察覺的,比如,花生、板栗、核桃等時常給孩子們吃的堅果類食物,放久了就會產生黃曲黴素,這種成分對身體危害非常大,可以誘發肝炎和胃癌,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及早處理這些食物,而不要放置太久還讓孩子吃,那樣恐怕就會得不償失了。

3.有些食物是不能生吃的

三文魚、蔬菜沙拉等菜品是餐廳裏常見的一些品種,而這些食品的主料都是生的,很多家長對於安全飲食的標準執行得不夠徹底,往往忽略那些不該讓孩子生吃的食物,無所顧忌地給孩子吃,殊不知,這樣也是非常危險的。比如,鮮藕和竹筍,很多家庭都喜歡涼拌,吃起來非常爽口,可是家長們不知道,生吃鮮藕會消化不良,它裏麵含有寄生蟲,還會使孩子腹瀉或者肚子痛,而生吃竹筍則容易引起中毒,使孩子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等症狀。此外,茄子、花菜和洋山芋中含有尼古丁成分,如果經常讓孩子生吃,那無異於讓孩子吸“二手煙”,對健康十分不利。當然,肉類、海鮮類食物就更不能夠生吃了,因為動物體內的很多寄生蟲須經過高溫才能殺死,生吃的話會讓這些寄生蟲進入孩子體內,帶來病害。

飲食需要符合孩子的體質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的人喜歡吃酸,有的人喜歡吃辣,有的人吃了某類食物就瀉肚子,有的人吃了某種食物就長痘痘。究其原因,耐受什麼及不耐受什麼都和一個人的體質有直接的關係。

可是,很多家長對此不甚了解,於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會把一切自認為有營養的食物拿給孩子吃,而不去分析孩子的體質是否和這些食物匹配。其實這樣做,不但不會為孩子補充營養,反而起到副作用,所以,了解孩子的體質後再搭配相應的食物才是正確的。

婷婷的媽媽見女兒長得比同齡孩子瘦小,以為是孩子營養不夠,於是就買了很多高營養、高熱量的食物,比如牛初乳、牛羊肉等,天天給孩子做著吃。

可是,婷婷吃了這些食物後總是便秘,大便非常幹燥,而且還隔兩三天才拉一次大便。到後來,婷婷看到媽媽做的飯就嚷著“不吃,不吃”,弄得媽媽很為難。

無奈之下,媽媽帶著婷婷來到一家中醫院。經過一位中醫專家的診斷,婷婷媽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

原來,婷婷屬於熱型體質,根本不該吃這麼多“熱性”食物,這樣不但會增加孩子的消化難度,還會引起心煩氣躁等不良情緒。

聽了醫生的話,婷婷媽開始按照醫生的醫囑給女兒製作食物。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婷婷之前的症狀有了明顯改善,而且胃口也越來越好了。媽媽看在眼裏,高興極了,她心想,孩子胃口好了,即使不用吃那些高營養、高熱量的食物也不愁長不高了。

孩子的飲食必須適合自身的體質。如果父母不用心去了解孩子的體質,然後搭配合適的飲食,則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極大的影響。孩子的體質其實是由兩部分決定的:先天的身體條件和後天的調養。其中後天調養又與運動、飲食、服藥、氣候以及生活環境有關係,其中飲食是重中之重。

1.虛型體質

如果你的孩子麵色發黃、寡言少語、無精打采、不喜歡運動、出汗多、吃飯少、大便稀,那麼他的體質屬於體虛型。

這種體質的孩子容易患上小兒貧血和反複呼吸道感染。對於這種體質的孩子,家長應該多給他們吃羊肉、雞肉、牛肉、海參、蝦蟹、木耳、核桃、桂圓等,切記不要吃的食物是苦寒生冷型的,如苦瓜、綠豆等。

2.濕型體質

如果你的孩子體形肥胖、行動遲緩、反應慢且大便稀,那麼他的體質屬於體濕型。

這種體質的孩子容易患上高血壓、血脂稠。對於這種體質的孩子,家長應該多給他們吃高粱、苡仁、扁豆、海帶、白蘿卜、鯽魚、冬瓜、橙子等,切記不要吃的食物是甜膩酸澀型,如石榴、蜂蜜、大棗、糯米、冷凍飲料等,這樣才能達到讓孩子健脾、祛濕、化痰的效果。

3.寒型體質

如果你的孩子身體偏涼、麵色蒼白、對運動不感興趣、胃口很小,且吃生冷的食物容易腹瀉,那麼他的體質屬於體寒型。

這種體質的孩子容易出現腸胃疾病,對於這種體質的孩子,家長應該多給他們吃諸如羊肉、鴿肉、牛肉、雞肉、核桃、龍眼等,切記不要吃寒涼類型的,如西瓜、冬瓜、速凍飲料等,這樣才能達到讓孩子溫養脾胃的效果。

4.熱型體質

如果你的孩子體格強壯、麵紅耳赤,喜愛涼爽的環境,非常怕熱、脾氣暴躁、胃口尚佳、大便幹燥,那麼他的體質屬於體熱型。

這種體質的孩子血熱、易激動,容易患上咽喉炎,外感冒後容易轉為高燒,家長應該多給他們吃清淡的食物,達到清熱化痰的效果,如苦瓜、冬瓜、蘿卜、綠豆、芹菜、鴨肉、梨、西瓜等,切忌吃熱量極高的食物,如巧克力、壓縮餅幹等。

5.健康型體質

如果你的孩子身體強壯、麵色紅潤、精神飽滿,那麼他的體質屬於健康型。

這種體質的孩子在吃東西上隻要營養均衡、陰陽互補就可以了,沒什麼特別值得注意的。

孩子的飲水問題,家長知多少

萬物生長都離不開水,就像離不開空氣和陽光。我們人類也是如此,自然也包括我們的孩子。愛美並崇尚健康的媽媽們大都知道並持之以恒地履行著“每天八杯水”的習慣,而對於孩子及時補充水分更是絲毫不敢大意。

記得某著名兒童小說作家潔在一本書中提到,水就是警察,它進入我們的體內,會抓走小偷,然後順著小便將小偷排出體外。多形象的比喻呀!由此也可以看出,水對於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何等強大。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人的身體中,80%是由水分組成,人每隔5~7天就需要新陳代謝更換一次水分,有了水才能進行新陳代謝,可以說,沒有水就沒有生命的活動,因此,合理地汲取水的補給量是每個家長及孩子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

當然,水並非越多越好,喝得太多反而會中毒。科學家經過研究得出如下結論:成人每天要喝1500~2000毫升水,兒童需要喝500~1000毫升水。

除了水不能喝得過多以外,我們更須注意不要讓孩子引用不潔的水,也就是不符合國家飲用水衛生標準的飲用水,因為喝這樣的水也會損害孩子們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有媒體報道,2012年5月11日,王先生參加單位組織的籃球賽時,一口氣喝光了一瓶2L裝的礦泉水,結果不但沒解渴,還引起水中毒。

經過醫生診斷,王先生係一次性喝水過多、過激導致水中毒。隨後,醫生讓王先生喝下一杯鹽水並休息。不久,王先生惡心及頭暈的症狀慢慢消退。

該醫生提醒,市民運動大量出汗後,應盡量喝些淡鹽水,以補充人體出汗帶走的無機鹽。若無條件可先用水漱漱口,潤濕口腔和咽喉,然後少量多次喝水解渴。

喝水過多會中毒,喝不健康的水更是危害多多。

我國西部某省內的一個偏遠山村裏,所有育齡婦女所生的孩子均為女孩,沒有一個男孩。而成年女性都患有頭痛、骨痛等病症,當地對這種奇怪的現象說成是“太陰星占宅”。隨後,經科學家查實,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是由於村子上遊的水源裏混入了鎘元素。

水乃生命之源,如果飲水不當,生命本身就會受到牽連,輕則傷痛,重則喪命。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全世界80%的疾病與水有關,每年有2500萬名兒童因飲用了汙染水死去,這個數字可謂觸目驚心。那麼,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健康而合理地飲水,成為家長們需要重視的問題。

1.最好喝白開水和礦泉水

孩子們總是對一些冷飲或者果蔬類飲料感興趣,而愛喝白開水的現象卻不多見。其實,這主要是由於家長們從小沒能給孩子培養出一個好的飲水習慣,常常是順著孩子的意願走,想吃冰棍給買冰棍,想喝飲料給喝飲料。

其實,最理想的水並非這些口感好、色澤佳的東西,而是白開水或者礦泉水。因為礦泉水深埋地下,沒有被汙染,並含有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但礦泉水價格高,一般人常飲這種水,經濟條件不允許,而最好的是水質有保證的自來水煮開後的白開水,而太空水、純淨水雖水純,但缺少了許多礦物質和無機鹽,長期飲用對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影響。

2.不喝水源被汙染的水和含有毒元素的水

有的地區由於排放工業廢水或者堆放垃圾髒物等,水源就會被汙染,一旦引用這些水,就會引起痢疾、肝炎、登革熱、瘧疾等疾病。另外,有一些水含有有毒元素,比如上麵事例中提到的那個小村莊。

3.飲料代替不了水,要少喝

有的家庭常常在家裏備著成箱成箱的飲料,放任孩子喝。孩子由於貪圖涼快、口感香甜,就會以飲料代替飲水,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飲料中大多含有一定量的糖分,糖分越高越不易被細胞吸收,反而會引起體內失水。不僅如此,常喝冷飲還會刺激腸胃,引起消化係統功能紊亂,導致腹痛或者腹瀉等。

不正確地喝豆漿也會中毒

美味而營養價值高的豆漿一直是很多孩子早餐的首選食物之一。許多家庭都特意購置了豆漿機,專門磨豆漿喝,很多學校也會提供豆漿作為早餐食品。

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豆漿雖好,如果喝得不正確,也會中毒,比如,如果豆漿沒有煮熟,那麼就會含有胰蛋白酶抑製素、皂甙等毒素,如果生豆漿再次加熱但是不徹底,那麼毒素就不會被破壞,一旦飲用仍可造成中毒。從目前的數據統計來看,豆漿中毒事件多發於小餐館和集體食堂,特別是幼兒園和小學食堂最常見,因此,為了孩子的健康飲食,家長們一定要在方方麵麵關注其安全問題,比如讓孩子喝安全的豆漿、安全地喝豆漿。

媒體曾報道了這樣一件事:陝西200多名學生食用豆漿後出現中毒現象。該學校的學生在三聚氰胺事件後不再食用牛奶,而在早餐的時候改喝豆漿,卻因為時間緊張,常常是沒有充分煮熟就飲用,導致了大豆中胰蛋白酶抑製物中毒。

據醫療專家介紹,豆漿中毒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生大豆含有一種有毒的胰蛋白酶抑製物,可抑製體內蛋白酶的正常活性,並對胃腸有刺激作用。豆漿中毒潛伏期為數分鍾到1小時,中毒表現為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脹,有的腹瀉、頭痛,可很快自愈。

小學生吳佳天每天都有早上喝豆漿的習慣。這一天,他起床有些晚了,沒吃早餐就往學校跑,到半路上看到早餐攤位前有賣豆漿的,就要了一碗快速喝了下去。

可剛到學校不久,他就感到肚子裏一陣陣擰著疼,又有些惡心,一會兒往廁所跑了幾次。到了下課,吳佳天再也支撐不下去了,就請假回家了。媽媽帶他去醫院,經醫生檢查後得出結論,是喝了可能沒有煮熟的豆漿而中毒。隨後,經過半天的治療,吳佳天恢複了健康。

雖然上述事例中孩子們喝豆漿中毒後經過治療,沒有生命危險,但是這種中毒現象卻不得不引起家長們的重視,它為我們的食品安全敲響了警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