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交通安全

給孩子係好交通“安全帶”

車來車往,人來人往,現代生活在為人們創造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擁擠不堪、熙熙攘攘。在這樣的環境裏,我們的孩子能夠安全地過馬路、乘公交、下天橋、坐火車嗎? 誠然,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家長們每天都小心翼翼,但是仍有一些因交通安全問題帶來的事故時有發生。當看到正處於鮮花一般年紀的孩子被沒有係好的交通“安全帶”奪走健全、健康的身體甚至是幼小的生命時,我們的心是沉痛的。那麼,為了避免此類悲劇在自己身上上演,作為家長,就該從現在開始教給孩子一些交通方麵的知識。

高壓危險,寶貝遠離

對於電的危險性,父母們大都會記得告訴孩子不要動電源插座、不要用濕著的手去接觸電源插頭等,但是還有一種和電有關的東西同樣具有極大的危險性,這就是高壓變電設備。

不管是馬路邊還是公園裏,抑或地鐵上,我們都經常會看到一個帶有類似閃電形狀的金屬箱,上麵往往還有幾個字——“高壓危險”,這就是我們上麵所說的變電設備,具有極強的危險性。當我們路過這種設備時,要提醒孩子:“寶貝,這裏麵是電,非常非常的厲害,如果被它傷到,你的手腳會被電成黑色,而且你將永遠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2011年夏天,在一個電閃雷鳴的周末午後,小雨不聽父母勸告,非要去奶奶家玩。小雨的爸爸媽媽拗不過兒子,隻好答應,可是,當小雨和媽媽走到馬路邊的時候,突然一個閃電閃了一下,緊接著便是一聲轟隆隆的雷聲,隨之而來的便是離他們100多米之外的高壓塔上掉落有高壓線,冒著火花,火花周圍的土地立馬變得焦黑。小雨頓時就嚇壞了,她這才跟媽媽說,我們還是別去奶奶家了,萬一被高壓線電著,那可就危險了。

11歲的爍爍也被高壓線傷著。一次,他到家門口和小夥伴玩耍,為了和夥伴玩“捉迷藏”的遊戲,爍爍便爬上了旁邊的配電室的房頂。

就在他正為自己躲得隱蔽而慶幸的時候,一不小心碰到了配電室上麵的裸線,不由得慘叫一聲,栽倒在配電室屋頂。當其他小夥伴聽到這聲慘叫,趕緊叫來了大人,而此時爍爍的身體已經四肢焦黑了。

雖然高壓變電設備並不像每家每戶常用的電器設備那樣隨處可見,但它的危險性卻同樣很大,絲毫忽視不得。為了讓孩子注意並形成自覺遠離這些高壓設備的意識,家長在帶孩子出門時,但凡看到這樣的設備就要及時地給孩子灌輸其危險性,讓孩子知道這些東西一旦觸及,輕則重傷,重則送命,這樣,孩子就會在家長的教育和引導下形成潛在的意識,讓自己遠離高壓設備,保護自身的安全。

1.不要去踩踏“電老虎”

有些高壓變電設備由於防護不到位或者檢修不及時,可能會存在電線掉落等現象,因此,家長們要告訴孩子,對於這些看起來一動不動的線一定不要麻痹大意,千萬別用腳去踩,因為它們看著“老實”,如果被踩到的話,就好比老虎的屈股——摸不得,一接觸便會帶來很大危險。

2.變電站附近的空氣裏有毒

其實,除了前麵我們所指出的危險,高壓變電設施還對人體有一定的輻射,這一點可算作是另一種危險。專家指出,變壓器、高壓輸電鐵塔、高壓變電站周圍有電磁輻射汙染,會影響人體健康,易誘發兒童白血病、兒童智力殘缺等。事實上,孩子一般都不懂得什麼是電磁輻射,那麼家長就可以將此比喻成“毒素”,它和其他物品中的毒素是類似的,雖然看不到,但隻要接近就會讓身體中毒,這樣,孩子就會形成一種意識——這個東西有毒,不要靠近要遠離。

3.打雷的時候,遠離高壓變電設備

一般情況下,高壓輸電塔高達幾十米,容易被雷電擊中,容易發生短路而引發火災,因此,家長應告訴孩子,雷雨天的時候更要離高壓設備遠一些,避免被擊傷或者燒傷。

過馬路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紅燈停,綠燈行,黃燈亮了要慢行。左瞧瞧,右看看,一定要走斑馬線”。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交通”兒歌。

事實上,很多孩子缺乏交通安全意識,過馬路的時候,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硬闖、亂竄。如果不遵守交通規則,那麼很可能會釀成事故,讓自己被車輛撞傷,甚至丟失稚嫩的生命。

其實,兒歌裏所體現的正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遵守的最基本的交通規則。紅燈亮的時候,必須要停下來,等綠燈亮的時候再通過,如果是黃燈亮了,那麼已經向馬路對麵走著的人可以繼續前行,如果還沒開始走的話,就不要過了。

當然,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還要告訴他們,即使是綠燈時過馬路,也要看看左右兩邊的車輛,以防那些無視交通規則的行人或車輛撞上自己。

案例一:2003年7月8日15時30分,家住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某鎮的一對夫婦之子6歲的田虎鑽過高速公路146公裏處的隔離防護鐵絲網上的一個破洞,在高速公路上玩耍,被車撞倒,當場身亡。

案例二:2010年6月2日,北京市石景山區一位名叫小強(化名)的男孩和爸爸手牽手走在路上,正準備回家吃飯。就在他們要過馬路的時候,小強突然看見馬路對麵的媽媽。隨後,小強掙脫開爸爸的手,向馬路對麵跑去。可是,小強剛邁出幾步,就被從後麵駛來的一輛奧迪轎車撞飛,小強當場身亡。

案例三:2011年2月,家住畢節市某鎮的楊國光致電某報社稱,他年僅7歲的孩子楊餘在放學回家途中被一輛逆行的拖拉機撞傷,導致孩子左腿肌肉大麵積損傷,傷勢極其嚴重。肇事司機把孩子送到醫院後,以外出籌借醫療費為由,一去不複返。

我國是一個交通事故多發國,平均每天約有300人在交通事故中喪生。據交管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兒童交通事故一般發生在步行、騎車和乘車時,其中,5歲至9歲的兒童多發步行事故,10到12歲的兒童多發騎車事故。兒童事故中,約有半數是因兒童自身違反交通規則引起的,5歲至9歲的步行兒童是交通事故傷害的主要人群,中午和下午放學時段是事故的高發時段。

看到這一係列驚人的數字,相信家長不可能無動於衷。可以說,無數孩子用生命詮釋了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作為家長,我們極有必要承擔起教育孩子安全過馬路的責任,要讓孩子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否則將可能換來血的教訓。

1.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

孩子的天性活潑好動,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容易不遵守交通規則,這就需要父母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孩子免於發生交通意外。

①家長要告訴孩子,過馬路時一定要走斑馬線,不要在街道上、馬路上踢球、滑旱冰、追逐打鬧,等等。

②如果孩子騎自行車上學放學,那麼家長有必要提醒孩子注意遵守交通規則,不要騎車帶人,注意靠右側行駛,不要在機動車道上行駛。

③讓孩子知道,翻越欄杆或者隔離帶都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更不能橫穿高速公路。

2.父母帶著孩子過馬路同樣需要注意的幾點問題

不要以為父母牽著孩子的手就萬事大吉了,如果不注意,照樣會引起危險。在此,我們提醒家長們幾點:

①如果自己要過的馬路沒有人行橫道,一定要確保路麵上沒有臨近車輛。

②有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的,須走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

③如果馬路對麵有熟人、朋友呼喚,或者走到馬路中間時遇到熟人,千萬不要貿然行事,以免發生意外。

3.教孩子認識幾種重要的交通標誌

我們常會發現,公交站台、地鐵站、馬路上常有紅黃藍3種顏色的交通標誌,那麼,它們分別代表的是什麼意思呢?

①紅色係的為禁止標誌,表示禁止或限製車輛、行人交通行為的標誌。作為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並讓孩子牢牢記住,一個小黑人身上畫一道紅杠的是禁止行人通行的意思。如果孩子看到了該標誌卻不明白標誌的意義,那麼就不會停下來,這樣就難免會發生意外了。

②黃色係的為警告標誌,它們是用來警告車輛和行人注意危險地點的標誌。為了便於孩子記住,家長可以手工製作幾張彩色的交通標誌卡片,時不時拿出來教孩子辨認,並讓孩子說出它們所代表的意義,這樣會更有利於孩子加深記憶和增強理解。

③藍色係的為指示標誌,它們是指示車輛、行人行進的標誌。特別是人行橫道標誌,家長一定要讓孩子記牢固,不要發生孩子因為找不到人行橫道而焦慮、哭泣的情況。

如何保證孩子騎自行車安全

我國交通法規定:未滿12周歲的兒童不能在道路上騎自行車、三輪車。一般來說,小學階段低年級的同學都達不到這個年齡標準,但有的家長卻因為不了解這一點而允許不到12歲的孩子到馬路上騎車,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也是不遵守交通法規的。而那些高年級的同學,騎車技術嫻熟,仗著自己一股子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時不時會上演“飆車大賽”,或者與同學勾肩搭背“並駕齊驅”,殊不知這樣做有多危險,輕則車歪人倒,重則被機動車撞到而導致生命不保。

我們知道,自行車是一種非常實用的代步工具,操作起來也非常簡單,但是如果家長沒有對孩子進行這方麵的安全教育,那麼很可能會導致孩子受傷。所以說,麵對孩子的肆意和瘋狂,家長們就要多做一些功課了。

在成都某小學讀四年級的奔奔一個多月前學會了騎自行車,自從學會之後,奔奔一有機會就騎,而且自認為車技不錯,騎起來總是故意七扭八拐。

一天放學後,奔奔和幾個同班同學相約到馬路上進行一場飆車比賽。可就在他們騎得意興盎然的時候,後麵開來了一輛拉著鋼材的大貨車,奔奔和夥伴們想辦法躲閃,可是由於慌張,幾個人撞到了一起,頓時都摔倒在地,奔奔被一輛自行車壓在了地上,腿部嚴重扭傷,其他幾個孩子也有不同程度的擦傷和摔傷。

“騎車避免上馬路,不許撒把與攀扶。打鬧追逐危險多,人多轉彎要減速。”這首騎車安全歌出自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先生之口。家長們在教育孩子安全騎車時,不妨多在孩子耳邊說說這幾句話,最好讓孩子自己背過。這樣孩子騎自行車的時候,就會給自己一些“提示”了。

此外,作為父母,我們還要多讓孩子懂得一些騎自行車的安全知識,現在就來分享一下。

1.轉彎前慢行,並伸手示意後麵的車輛

一些孩子騎車就跟賽跑似的,恨不得自己永遠做領頭的那一個,於是速度就非常快,到拐彎的時候也不減速,如果後麵恰巧有一輛正常行駛的汽車或者自行車等,那麼就會很容易撞上,因此,家長一定要告誡孩子,騎車拐彎時尤其要放慢速度,並伸出一隻手示意後麵的車輛,這樣就會引起對方注意,減速讓行,危險也就不會發生了。一般來說,伸手的原則是向左拐就伸左手,向右拐就伸右手。

2.人需要體檢,自行車也需要安檢

為了及早預防和治療疾病,作為人的我們通常會定時體檢。其實自行車也一樣,它也需要做“體檢”,我們稱之為安檢,這就要求家長記得適時地提醒孩子,如果發現自行車的“病情”,那麼就趕緊給它治“病”,等好了再騎。

3.讓孩子做到“八不要”

孩子騎車除了追求速度、追求瀟灑的酷之外,其他因素往往考慮得少,甚至不考慮,這就要求父母須高度重視孩子的安全騎車,不要等到發生危險再悔不當初。為了保證孩子騎車安全,家長要經常向孩子灌輸騎車“八不要”的理念:①騎車時不要雙手撒把;②不在道路上追趕,比賽車速、車技;③不和同學們並排騎車;④不帶人騎車;⑤不要一邊聽音樂一邊騎車;⑥不闖紅燈;⑦不上機動車道;⑧不要騎車時打傘。

你的孩子會乘坐公共汽車嗎

看到這個題目,家長們或許會驚訝,什麼?乘坐公共汽車有什麼難的呢,不就是等車進站、上車下車這麼簡單嘛,我的孩子肯定沒問題啊!

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隻能說,您過於大意了,不妨看看媒體上經常報道的那些孩子乘坐公交車發生事故的報道,或許能讓您警覺起來。

例如,有媒體曾報道,北京市某小學的六年級學生明明在乘坐公交車時,由於和同學說笑打鬧,當汽車經過一處正在維修的馬路時猛地一顛,明明一下子摔倒在車廂裏,身體被摔傷。

還有,廣州某小學五年級小學生皮皮乘坐公交車時,因為嫌車內悶熱,就把左胳膊伸到車窗外邊,結果被從對麵駛來的一輛汽車擦傷,造成手臂粉碎性骨折。

這樣的教訓還不夠慘痛嗎?所以說,家長們不要以為孩子乘坐公共汽車就毫無安全隱患了,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地來往於家和學校之間,我們還是很有必要告訴孩子安全乘車的注意事項。

周末的一天,10歲的澄澄非要一個人乘坐公交車去幾公裏之外的姥姥家,爸爸媽媽也沒有阻止,隻是囑咐他注意安全。澄澄順利地上了車,隻是車上人太多了,擠得澄澄隻有一小塊地方容身。又是一站到了,下去的人總是沒有上來的人多,車廂裏更擠了。這時候,隻聽售票員說道:“請乘客們往裏走一走,現在人多擁擠,別堵在門口,順便請大家看管好自己的財物。”

其實,這是售票員們常用的一種暗示語,她是在提醒大家,有可疑人員上車了,大家不要被賊盯上,可是,年幼的澄澄哪知道這些呀!他也沒有絲毫警覺,繼續站在人群中熬著。

直到下車之後,澄澄才發現,原來自己的背包被拉開了一半,裏麵的錢包也不見了。澄澄將乘車過程對家長說完後,他才知道是自己的疏忽大意讓自己丟失了錢包。

還有一個案例,涉及乘車安全問題:

9歲的蓁蓁每天都是乘公交車上學放學。一天放學後,她正一邊吃著“日本豆”一邊和同伴說說笑笑,可沒想到,司機突然來了個急刹車,蓁蓁猛地往前一撲,還沒來得及嚼碎的“日本豆”被咽了下去,結果意外發生了,蓁蓁的喉嚨和食道黏膜被劃傷,治療了一個星期之後才恢複。

現在在一些大城市,公共交通發展迅速,很多孩子都會自己乘坐公共汽車上學放學。盡管如此,有很多家長在這方麵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為了孩子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成長,家長們一定要給孩子進行必要的安全乘車的知識教育,否則,當孩子日複一日地乘坐公共汽車時,發生危險的可能性就會非常大了。

1.公交車進站時,不要隨車奔跑或搶上搶下

每天上下班高峰期,車站擁擠的人流成了大城市裏的一道風景。公交車進站時,人們為了能擠上車,常常跟著汽車跑一段,但是,我們必須製止孩子這樣做,因為他們隨車奔跑,很可能會被絆倒、被大人踩傷。

父母還要提醒孩子,他們的體力與成年人比相差懸殊,在擁擠上車的過程中很容易被成人擠倒或者擠傷。要告訴他們,必須等汽車停穩後再上車。上下車時不參與擁擠,按順序上下車。

2.不要在公交車上吃東西

在汽車行駛的過程中,遇到路麵顛簸或者司機急刹車時,孩子如果正在吃東西,很容易被嗆住、噎住或者使喉嚨、食道受傷。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乘坐習慣,坐車不吃東西。如果肚子實在餓,可以在上車之前或者下車之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