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如果遇到惡劣天氣,比如大風、大雨、濃霧等,寧可等一等,也不要因為急於趕路而冒險乘船。
④上下船時,要等工作人員拴好固船鐵鏈、放好跳板再上下。
2.船舶事故中的自救與救助
在乘船過程中,如果遇到險情,一定不要慌張,而應保持鎮定,想出自救和求助的辦法,比如,假如船在海中遇險,那麼請耐心地等待救援,看到救援船隻再揮動手臂示意自己的位置。如果是在江河湖泊中遇險,在水流不急的情況下是很容易遊到岸邊的,如果水流很急,就不要直接朝岸邊遊去,而應該順著水流遊向下遊岸邊,如果河流呈彎曲狀態,那麼應向內彎處遊,通常那裏較淺並且水流速度較慢,可以在那裏上岸或者等待救援。
需要注意的是,當落水後,為了節省體力,要先把鞋子脫掉,尤其是沉重的鞋子,同時扔掉口袋裏沉重的東西,不要貪戀財物,也不要存在僥幸心理。
3.除非是別無他法,否則不要棄船
一旦決定棄船,請在工作人員的指揮下,先讓婦女兒童登上救生筏或者穿上救生衣,按順序離開事故船隻。穿著救生衣時要打兩個結,以免鬆開。
如果來不及登上救生筏或者救生筏不夠用,不得不跳下水裏時,應迎著風向跳,以免下水後遭到漂浮物的撞擊。跳水時雙臂交疊在胸前,壓住救生衣,雙手捂住口鼻,以防跳下時嗆水。
跳船的正確位置應該是船尾,並盡可能地跳得遠一些,不然船下沉時渦流會把人吸進船底下。
乘坐飛機的安全常識,你告訴孩子了嗎
現如今,飛機已成為較為普遍的快捷的交通工具,而且在所有交通工具中,飛機的事故概率是最低的。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當發生事故時,乘坐飛機的死亡率是最高的。
當然,我們不能因為這一情況就不選擇飛機這種交通工具,關鍵是如何能正確地乘坐飛機,當飛機出現故障時,我們如何能將傷害降到最低。那麼,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家長們很有必要告訴孩子一些乘坐飛機的相關常識。
2011年暑假,就讀於石家莊某小學的鵬鵬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一家三口一起前往香港迪士尼樂園遊玩。對於第一次坐飛機出遠門的鵬鵬來講,別提有多興奮了,一想到幾小時後就可以見到日思夜想的“米奇”,鵬鵬從上飛機開始就激動不已。
飛機終於起飛了。在飛行了半個多小時後,飛機忽然顫動了一下,這可把鵬鵬嚇壞了。這時候,廣播裏空中小姐甜美的聲音傳出來,她提醒大家係好安全帶,飛機有點小故障。
鵬鵬聽了,緊張得不得了,他擔憂地詢問爸爸媽媽會不會出現危險?自己是不是見不到“米奇”了?爸爸媽媽告訴他,不要緊張,不會有什麼事的,係好安全帶就行。幾分鍾後,空中小姐告訴乘客,險情解除,此時鵬鵬的心終於踏實下來。
作為現代化交通工具,飛機得到了廣泛應用,同時它也縮短了國與國、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與輪船、火車、汽車等交通工具相比,飛機是最安全、事故概率最低的工具。相關資料表明,死於坐飛機的危險概率是1/85000。據專家介紹,現代噴氣式民航機,其安全性已達到每飛行56萬小時才有一架飛機失事;它的安全、快捷、舒適是其他交通工具無法比擬的。
盡管如此,我們也不能完全忽略飛機的危險性,因為一旦出現事故,營救起來是非常困難的,而且死亡率也是極高的。那麼,為了我們的孩子能夠安全地乘坐飛機,家長們有必要讓孩子了解一些相關知識,做到有備無患。
1.上飛機後需要注意的問題
①對號入座,除了上廁所外,不要隨意啟動、串座和接近駕駛艙。
②在飛機起飛、降落和顛簸的時候,要係好安全帶。
③不能托運易燃、易爆、有毒、放射性物品、可聚合物質、磁性物質及其他危險品,不準攜帶武器、利器和凶器,也不得給予自己不是同一航班的人捎物或托運行李。
④熟悉飛機緊急出口。
2.遇到飛機故障時應采取的措施
①相關數據顯示,有70%的事故是發生在起飛和降落的時候。如果聽到廣播說發生情況,那麼應馬上取下救生衣,按說明穿上救生衣。
②發生事故時,應將所戴的眼鏡取下,其他“外在”設備諸如假牙、放在口袋中的鋼筆、水果刀等尖銳物也要取下來,以免讓身體受傷。
③將自己的背部緊抵著椅背,拿一個軟枕頭放在腹部並係好安全帶,用救生衣裹上毛毯保護頭部。
④一旦出現飛機起火的現象,就先俯屈身體,盡量避開濃煙,衝出太平門,用坐姿跳到充氣逃生滑梯上,安全脫險。
孩子乘坐轎車時需注意的問題
私家轎車已像雨後春筍般“開進”了千家萬戶,成了人們日常短途出行時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更是有不少家庭因為孩子的到來,便於接送孩子上學放學或者外出遊玩而購置了一輛家庭轎車,作為代步工具。
可是,家長們是否考慮過,私家車為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時時處處考驗著我們的態度。我們是否為小一些的孩子購置了質量過硬的安全座椅?有沒有單獨讓孩子一個人在車上?孩子會不會坐在副駕駛的位置……
高興小朋友家住北京通州區某小區,2012年春節前夕,她隨爸爸媽媽和堂哥一起回山西老家。一開始由爸爸開車,到了西柏坡附近時,車輛明顯少了下來。這時候,剛剛拿到駕照不久的堂哥想練練手,就坐到了司機的位置上了。
起初,這位新司機開得還算不錯,但到了一段稍微彎曲點的山路的時候,就有點手足無措起來。高興的爸爸想把車接過來開,可她的堂哥卻不肯,而是堅持開,並說沒問題。
一路上,高興和媽媽有說有笑,特別是看到有山脈或者農民家的馬牛羊出現的時候,就更是興奮得手舞足蹈,還時不時激動地站起來。
車行駛至一個拐彎處,就在高興站在車裏扶著副駕駛座位的靠背和爸爸聊天時,前方忽然竄出一輛車,司機趕緊避讓,慌忙之下踩了刹車。這時候,隻聽“哐當”一聲,高興的頭撞到了坐在副駕駛位置上的爸爸的頭上,頓時起了個大大的包。
雖然沒有大礙,但足夠讓一家人心驚膽戰的,高興更是嚇得號啕大哭。更讓高興的爸爸媽媽感到難過的是,從那之後,孩子就害怕坐車了,每次出行都要坐地鐵或者公交車,好像對轎車產生“後遺症”了。
事例中,高興小朋友雖然沒受嚴重的外傷,但此次小意外給她的心理帶來的陰影是不容置疑的。其實,孩子發生乘車事故多和家長的防範程度有關。試想,如果高興的爸爸媽媽不同意剛拿到駕照的堂哥來開車,而是讓爸爸這個老司機開車,或許就不會出現這一急刹車的情況;或者家長讓孩子老老實實地坐在座位上,而不是雙手扒著前麵的座位靠背,也許同樣不會出現意外。
因此說來,家長在孩子乘車安全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希望家長們銘記:你的謹慎和防範就是孩子的安全!
1.給孩子係好安全帶,而不是由大人抱著
乘車時,有的家長將孩子抱在懷裏,以為這樣會很安全。其實,即使在車速很慢的情況下,這樣做也起不到對孩子的保護作用。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乘車係好安全帶,當然,安全帶要適用於孩子,而不要根據大人的乘坐需要來設定。我們可以讓小一些的孩子坐安全座椅,大一些的孩子則要坐在安全坐墊上,這樣孩子的位置就被墊高了,孩子就可以使用正常的安全帶了。
2.不要讓孩子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
浙江省寧波市曾發生過一起轎車和皮卡車輕微刮蹭事故。雖然是個小小的交通意外,但是其結果卻足以讓人痛心。原來,由於轎車前排的安全氣囊彈出,導致坐在副駕駛位置的8歲男孩的氣管及頸椎斷裂,最終搶救無效,離開了人世。
事實上,因為孩子天性好動,單獨坐在前座的話,汽車上的中控台、排擋杆等都有可能成為他擺弄的“玩具”,這都容易造成事故。為了安全著想,家長千萬不要讓孩子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而是坐在和司機斜對角的右後方。
3.別讓孩子在車裏做遊戲
有的家長自身安全意識不強,任由孩子在後行李廂獨自玩耍,殊不知,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車子在行駛過程中會出現顛簸,如果孩子撞到車內硬物很容易受傷,所以,家長一定不要讓孩子在車裏做遊戲。
雨雪帶來童趣,也帶來濕滑的路麵
不管是貴如油的春雨,還是盛夏的大雨瓢潑,抑或裝點童話世界的冬日雪花,在給我們帶來愜意和詩意的同時,也為我們的腳下增添了泥濘和不便。尤其是活潑好動的孩子很喜歡雨和雪為他們帶來的歡樂,也就更容易在享受雨雪之趣的同時一並“享受”著濕滑路麵帶來的危險,因此,作為家長,為了孩子的安全,我們一定要教孩子認識到雨雪天路麵濕滑的危險性,讓我們的孩子在安全的狀態下享受這份快樂。
州州小朋友是沈陽市一所小學三年級的學生。2012年1月的一天,沈陽下了一場大雪。邊看著飛舞的雪花,州州邊興奮地喊著:“我要堆雪人嘍!我要滑雪嘍!”
雪剛一停,州州就穿戴好棉服和雪地靴奔向室外。很快,州州之前約好的幾個小夥伴也來到了廣場上,他們要一起打雪仗。踩著厚厚的積雪,幾個孩子用小手團出一個個雪球,開始打起雪仗來,玩得不亦樂乎。
忽然,州州一不小心滑倒在一個被大家踩過很多次的“腳印”中,由於雪很鬆軟,又被很多人踩過,所以青石板的地皮已經露了出來。州州這一摔,隻感覺肘關節疼得要命,其他幾個小朋友趕緊扶著州州,把他送回家去。
州州的爸爸媽媽趕緊帶著孩子到醫院檢查,結果是軟組織挫傷,需要靜養一段時間。
下雨下雪的時候,家長們通常會記得給孩子添加衣物,因為這種時候往往氣溫下降,可是你是否知道,雨雪天氣造成的孩子摔傷的情況同樣需要引起注意。有關部門統計,與正常天氣情況相比,雨雪天氣裏摔傷的情況將多出兩三倍。其中,受傷的部位多是肘關節、踝關節等,輕則摔疼或者淤血,重則骨折甚至腦震蕩等,因此,為了防止雨雪天氣給孩子帶來傷害,家長需要引導和幫助孩子做好防範。
1.父母需采取的措施
①關注天氣預報,留意冷暖雨雪天氣,及時為孩子準備好雨衣和雨鞋等。
②教給孩子一些防滑措施,比如要穿摩擦大的鞋、走沒有積水的路麵、不走冰麵,等等。
③提醒孩子注意路麵安全,要走人行橫道,不要與別人爭搶道路,以防滑倒。
④如果父母開車,那麼要將車速控製在30公裏/小時,轉彎時不要超過10公裏/小時。
2.孩子騎車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雨雪天氣,讓孩子盡量不要騎車上學放學,但有些迫於客觀條件的限製,必須要騎車,那麼就要提醒孩子注意下列問題:
①不要走冰凍的路麵,而應選擇較幹爽和平坦的路麵,騎車過程中不要猛捏車閘,不要急拐彎,拐彎時最好角度大一些。
②由於道路泥濘濕滑,騎車的時候要格外集中精力,否則一不留神就可能摔倒。
教給孩子一些應對暈車的辦法
很多家長都有暈車、暈船等經曆,更多的家長都見過別人暈車,那種惡心、嘔吐的痛苦真的很讓人同情。有的人從小就暈車,這種情況多數是由個人的生理原因導致的。
雖說暈車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在乘車過程中的那種痛苦會讓很多人懼怕,也會令家有“暈車娃”的家長們備感煩惱。
那麼,有沒有應對暈車的辦法呢?作為家長,該怎麼幫助孩子呢?事實上,如果家長采取一些措施的話,暈車的情況還是可以克服的。
嶙嶙在一所高檔民辦小學讀書,學校每年都組織一些活動。前些天,學校組織去春遊,目的地是北京懷柔某地。嶙嶙和其他同學一樣,別提有多開心了,他們早早地就來到了學校,等待出發。
可是,到了途中的時候,嶙嶙卻忽然感到惡心,同去的老師見此情景,連忙讓嶙嶙到靠窗戶的位置坐下,並將車廂裏後麵僅可以打開的兩扇窗戶打開通風。不一會兒,嶙嶙就感覺不像剛才那麼難受了,老師告訴他很可能是暈車。隨後,老師還跟他講了一些關於暈車的應對法。
嶙嶙告訴老師,早上由於走得匆忙,沒吃早飯,媽媽放到包裏的煮雞蛋也忘記吃了。老師判斷可能是因為早上空腹導致的,她囑咐嶙嶙以後早上要先吃點好消化的早餐,然後再坐車或者做其他活動,嶙嶙點頭答應了。
看得出,上麵事例中的嶙嶙應該不是那種天生就有暈車症的孩子,而是他當天早上沒吃飯,空腹顛簸導致的。
然而,有更多的孩子暈車卻是“先天”的,也就是不管什麼情況下,坐車的時候都會暈得一塌糊塗。如果家裏有個總暈車的孩子,家長們每當麵臨孩子需要乘車的時候,就如臨大“敵”一般,想象著孩子即將忍受的痛苦旅程,心裏自然不是滋味。更讓父母們擔憂的是,這麼大就暈車,長大了會改善呢,還是會持續呢?自己能為孩子的這一狀況做哪些努力呢?
其實,對於孩子暈車的情況,家長也不必太過憂慮,隻有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孩子矯正暈車症,才是最應該做的。
1.從小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好習慣可以成就一個人的一生,而好習慣的養成多是從小時候開始的,因此,作為家長,應從小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其實,很多孩子乘車時之所以出現暈眩症狀,並不是“先天”因素導致的,而是由於睡眠、飲食不規律導致身體勞累所致,因此,為了避免孩子產生暈車症狀,家長們就要積極行動起來,為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而努力。
2.讓孩子養成多進行體育運動的習慣
從科學角度來講,暈車時出現暈眩症狀往往是由於一個人的中樞神經的平衡能力較差導致的,因為乘車時顛簸,再加上汽油味的刺激,自然就會感到頭暈、惡心以及嘔吐。
所以說,家長平時可幫助孩子多加強平衡功能的鍛煉,以增強孩子的平衡能力。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可抱著他在原地旋轉。對於較大一些的孩子,則可以多讓他進行跳繩、秋千、舞蹈、平衡木等運動。
3.有效緩解暈車的辦法
有的孩子心理素質較弱,當暈車造成自己惡心、嘔吐等症狀時,就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再也好不了了”或者“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等等。而越是這樣,暈車症狀往往越嚴重,因此,家長應告訴孩子,當出現暈車症狀時,不要緊張,而應讓自己放鬆下來,可以聽聽舒緩的音樂,也可以找個人和自己聊天,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還可以適當地按壓自己的合穀穴(即大拇指和食指中間的虎口處)。這些做法都可以適當緩解暈車症狀。同時,還要注意避免不良的視覺刺激,比如,乘車時不要看書,也不要向窗外看,而是閉目養神,這樣會有效地減少暈車症的發生。另外,如果惡心得難受,想嘔吐的話,就找個塑料袋(最好事先準備好)吐到裏麵,吐完後用清水漱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