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戶外安全
強化孩子在戶外的安全意識
徜徉於廣闊的天地,無憂無慮地放鬆童年的心情,這恐怕是孩子們最為開心的事情。盡管家長都會對孩子進行貼心的照料,但不可忽略的是,誰都無法保證,當身處家庭和校園之外的環境時不存在致命的威脅。說不定稍不注意,這些帶給孩子快樂的地方就會變成最危險的所在,足以讓孩子和家長遺憾終生。那麼,在突如其來的危險麵前,我們的孩子能夠機智應對、保護自身的安全嗎?
警惕陌生人,不要跟著“感覺”走
成年人之間相互接觸都需要有一定的辨別力,看看這個人值不值得交往再進行定奪。可是孩子沒有這方麵的能力,他們可能會因為別人給的一點兒好吃的食物、幾句誘人的話而認為對方是好人,便輕而易舉地上套,跟著“感覺”走了。
現在有很多孩子丟失,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孩子對於陌生人的警覺力不強,容易上當受騙。為此,家長們有必要多引導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尤其是父母不在場的情況下更要提高警惕,無論對方說什麼也不要相信。這樣,才會將圖謀不軌的壞人給嚇跑。
前段時間,福建省福州市的很多家長都通過QQ群轉發了一條消息,內容是某小學一名六年級學生在上學途中,碰到一個一直跟隨著她的老太太,還一路和他說話,最後試圖把她拽到一輛車上,但由於孩子機敏,得以順利逃脫。
光天化日之下,竟然發生這樣的事,聽聞的家長無不膽戰心驚。
某媒體記者對此事展開了調查采訪,原來,這個孩子名叫小容,跟隨外婆一起生活,由於學校離家很近,每天上學放學都不用接送。
可這天早上上學的路上,有個陌生的老太太跟上小容,先是問她讀幾年級,又問她書包重不重,就這樣一路上和小容搭訕著。
小容說,當時她努力地快些走,可是她快,老太太就快,她慢,老太太就慢。走著走著,兩個人走到一輛車子麵前,老太太突然對她說:“看你書包這麼重,不如坐我的車,讓我送你吧。”說著老太太便拽著小容的胳膊往車上推。
當時,小容嚇壞了,她大聲喊道:“我不上車,我不認識你!”然後小容用盡全身的力氣從老太太手裏掙脫出來,快速跑開了。老太太一看沒把小容拉上車,又聽她這麼大喊大叫,索性趕緊上車,開走了。
不少父母存在僥幸心理,認為這種不幸不會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也有的父母會擔心,讓孩子對陌生人如此設防,會不會影響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但是,我們奉勸有這樣想法的家長,孩子的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沒有安全,就無所謂良好的成長、成功,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覺得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應該高度重視起來。
1.有陌生人上前搭訕,要大喊“我不認識你”
那些不懷好意者誘騙孩子的方法常常是故意套近乎,比如說帶孩子去吃什麼好吃的、玩什麼好玩的,或者有什麼抽獎、遊戲等活動。對於這樣的引誘,孩子如果沒有抵禦能力,那麼就會上壞人的當。我們應該告訴孩子,當遇到陌生人上前搭訕的情況後,要大聲喊“我不認識你”!這樣,壞人就會感到驚慌,因為他感覺到“這個小孩兒不好騙”,同時更怕周圍的人聽到,所以便會溜之大吉。孩子不具有辨別好人與壞人的能力,壞人很容易就把孩子騙走了。
2.有陌生人故意搭話,要趕緊告知家長或老師
壞人除了會通過一些措施試圖騙走孩子之外,還會通過暴力方式將孩子搶走,因此,家長要經常對孩子說,遇到陌生人要帶走自己的時候不要驚慌,而應趕緊告知家長和老師。如果距離家長和老師都比較遠,那麼就先往人多的地方跑,將人販子嚇跑。
3.讓孩子知道跟著壞人走的危害
平時在地鐵裏、馬路上,或者電視中,常會遇到一些以乞討為生的殘疾兒童。這些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人販子拐賣後致殘,然後有組織地出來行乞。父母可以借助這些現象經常對孩子說,如果被人販子搶走,很可能會遭受和他們一樣悲慘的下場,而且永遠都見不到爸爸媽媽了,這樣一來,孩子就會產生更為強烈的警覺,也就更加清楚跟陌生人走的害處了。
你的孩子會識別手機詐騙嗎
“我是你的老同學××呀,我現在路上出了交通事故要去醫院,麻煩你趕快給我彙款過來,賬號是……”;“阿姨,我是你女兒的朋友,她出事了,快救救她吧!您趕緊往這個賬號彙兩萬塊錢……”類似這樣的電話或短信,估計很多家長都接到過。可以說,騙子的手段五花八門,讓一些鑒別能力和防範能力不強的人真假難辨,於是乖乖地聽了對方的話,直到事後才明白原來自己遭遇了騙子,可是這時候已經為時已晚。
其實,騙子不光針對大人,他們利用現在手機普遍使用的現狀,把矛頭對準了年幼的孩子們。
那麼,作為家長該如何防範呢?難不成為了躲避騙子不讓孩子使用手機嗎?
當然不是,孩子用手機可以方便和家長聯係,對孩子和家長都有一定的好處,所以我們不排斥讓孩子用手機,關鍵的是我們如何教會孩子正確使用手機,以防手機詐騙。
2009年9月的一天,家住北京市海澱區的一名學生露露接到鄰居琳琳的電話,對方說自己的一個表姐明天要從老家安徽來北京旅遊,表姐的職業是童星經紀人,她希望長相漂亮的露露能來和表姐見個麵,見麵地點就在某某酒店的一間客房內。
由於露露一直有當演員的想法,可是因為爸爸媽媽不同意,所以她也沒有和演藝圈打交道的機會。這次,終於機會來了,露露開心不已,便爽快地答應了琳琳。
當天下午,露露又接到琳琳的電話,隻聽琳琳在電話裏說,她的表姐在來京的路上出車禍了,傷勢很嚴重,需要馬上在當地醫院接受治療,可是因為表姐帶的錢不夠,而自己又在農村老家,沒錢幫表姐,所以想讓露露幫忙,希望露露先借給表姐1000元錢,說完,琳琳把表姐的銀行賬號告訴了露露。
露露是個熱心腸的孩子,更何況這次是有可能幫自己踏上演藝之路的恩人有求於自己,所以,二話沒說,露露就把自己平時攢下來的錢打到了琳琳告訴她的賬號上。由於露露擔心錢不夠,還多彙了500元。
晚上的時候,露露想打個電話問問情況,結果琳琳的手機已經關機,之後又打了幾次,一直關機。此時,露露覺得不對勁兒,她開始懷疑自己被騙了,於是,露露想跑到琳琳家去看個究竟,結果正遇上琳琳給她送剛采摘的櫻桃,露露一下子愣住了,說:“你不是在農村老家嗎?”琳琳很驚訝地說:“我一直在北京的家裏啊,才沒去老家呢!”
原來,給露露打電話騙錢的人冒充了琳琳,此時露露才知道自己真的被騙了。
也許讓我們想象不到,現在騙子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居然把騙錢的魔爪伸向了小孩子。事實上,利用手機或者短信來騙取錢物,是詐騙分子用網絡或者其他渠道來竊取人們的相關信息,然後實施詐騙的新型犯罪手段,這對於一些成年人來說都真假難辨,那麼對年幼無知的孩子來說就更是防不勝防了。
但是,在“魔高一尺”的現實中,如果能做到“道高一丈”,如果平時家長能多對孩子進行相關教育,那麼犯罪分子就不會輕易得逞了。
1.讓孩子知道詐騙分子常用的手機騙局
詐騙分子往往先從心理上“抓住”人的神經,比如,您在××活動中中了一等獎,獎品是歐洲十日遊,或者,您的家人遭遇車禍,需要費用緊急治療,等等。家長應該告訴孩子,當接到這樣的電話或者短信時,先冷靜下來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參加過什麼活動,或者自己的家人有沒有遭遇車禍的可能。這時候,可以給家長打個電話,但一定不要輕易相信對方的話。
2.孩子應該掌握的使用手機的安全知識
作為家長,為了避免孩子上當受騙,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一些詐騙者的伎倆和預防措施。比如:
①當接到陌生人的來電或者短信時,一定不要輕易相信,如果能聽出對方明顯地“引誘”自己,那麼就盡快掛斷電話,即使接到的電話是熟悉的號碼,如果是不熟悉的人撥打的,也一定先弄清對方的身份。
②提醒孩子警惕“響一聲”電話。家長們常收到那種打一下就掛掉的電話,這種電話是引誘我們重撥回去。但是,當回撥過去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聽到預設的語音,這種電話往往會高額收費,因此,我們要提醒孩子,對於這樣的電話一定不要回撥,另外,最好幫孩子下載一個手機號碼歸屬地的軟件,當看到來電顯示,確定自己不認識那個地區的人時,就沒必要回撥過去了。
③如果沒有逃過騙子的“魔法”,真的上當受騙了,那麼就幫助孩子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以爭取把損失挽回。
教孩子不要隨意泄露家庭信息
一些人非常注重個人隱私,而另一些人在這方麵卻做得不夠。別說是孩子,即使一些成年人在這方麵也缺乏防範意識,以至於不自覺地就把自己的家庭信息泄露出去。
為了防患於未然,我們應該告訴孩子,不要輕易向外人透露自己的家庭信息。同時,我們還要讓孩子知道不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因為有可能因自己的幾句話,就會給家庭帶來災難。當孩子認識到這一點後,他們就會更深刻地知道透露家庭信息的危險性,當遇到這種情況時,也就懂得回避了。
2009年11月,剛剛放學的菲菲正走在路上,快到小區的時候,一個女士走上前問道:“小朋友,請問××小區怎麼走?”菲菲指了指前麵,並說:“就在前麵,我家就在這個小區。”
這名女士又問菲菲:“這麼巧,我也正好要去這個小區。你家住哪棟樓呢?”菲菲想都沒想就告訴對方:“我家住25號樓2單元8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