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媒體報道過這樣一起孩子在建築工地玩耍被砸傷的事故。
一個名叫欽欽的8歲男孩,從小就喜歡各種車輛,每次看到建築工地上的車都會駐足觀望一會兒,似乎覺得那個大家夥無比神氣似的。
這一天,趁著父母睡午覺,欽欽便偷偷溜到小區裏正在建設的第三期樓盤的工地上玩。建築工人們中午不休息,忙得熱火朝天的,其中一個工人叔叔看到欽欽,還提醒了他一句,讓他離遠點兒,可欽欽深深地被工地上的鏟車給吸引了,目不轉睛地盯著看。
誰知,鏟車上忽然掉下一塊小碎石子,正好落到欽欽的頭上,由於從高處落下所帶來的較大衝擊力,欽欽的頭頓時就被砸破了,流出了血。
幸虧有工人聽到孩子哭聲後趕緊跑過來,抱著欽欽去了離工地不遠處的一家醫院。
欽欽出於好奇到建築工地玩,結果被小石子砸頭受了傷。試想,如果落下的是一塊大石頭或者大磚頭,那麼欽欽的小命是不是就沒了?看得出,欽欽的父母在這方麵對孩子進行的教育遠遠不夠,孩子對於建築工地的危險性沒有足夠的認識,因此,要想讓孩子避免出現危險,家長對孩子多進行關於建築工地危險性的思想灌輸是很有必要的。
1.讓孩子知道建築工地藏著很多危險
當建築工地各種機器轟轟作響、各種車輛進進出出,對於很多孩子,尤其是一些小男孩來講是個不小的誘惑,可是,他們並不清楚其中隱藏的安全隱患。比如,各種機械如挖土機、攪拌機、起重機等,一旦蹭上,後果就不堪設想;還有鋼筋、碎磚頭等到處都是,同樣危險重重。家長在平時可將這些告訴孩子,讓孩子對建築工地的危險性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這樣,他就不會因為貪戀好玩而跑到工地去,從而也就避免了很多危險的發生。
2.玩耍打鬧時,要遠離建築工地
建築工地有圍牆,有成堆的磚瓦,對於年幼無知的孩子來講,這些簡直就是個現成的捉迷藏的地方。為此,有一些小朋友喜歡到工地打鬧著玩或者做遊戲,可是,這樣很可能會被絆倒、擦傷、紮傷等,甚至會因為一不小心而喪失性命,因此我們要叮囑孩子遠離建築工地,眼睛別盯著工地上頻頻閃爍的電焊的火花,因為它的火花含有高強度的紫外線,很容易灼傷眼睛。
3.全副“武裝”,帶孩子到建築工地看看
前麵我們提到,建築工地對於好奇心重的孩子來講充滿了極大的誘惑力。很多時候,家長隻是單純地告訴孩子遠離建築工地,不一定能起到什麼作用。家長可以帶孩子到工地實地參觀,當然最好選擇工地停工的時候。在進入工地之前要戴好安全帽,穿輕便的鞋子,給孩子講解那些他們很想了解的東西,這樣,既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也讓孩子知道了建築工地的“神秘”所在。那麼下次,當他再經過工地時,應該就不會再去探險了。
讓孩子遠離容易爆炸的物品
2012年5月16日,浙江省台州市某村子的4個孩子用打火機引燃煙花和鞭炮玩耍,導致身體被炸傷。
2011年11月14日,西安某國際大廈爆炸,多名上學孩子被炸傷。
另有一位女士介紹,2012年春節期間,她的兒子在馬路上行走時,被小孩放的雷鳴炮炸傷,在醫院縫合了12針,住院18天。
諸如此類的事件總會像春日的響雷一樣刺激著我們的耳膜神經,讓我們的心隨之震顫和不安。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永遠不要遭此不幸,而是永遠平平安安。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其實,隻要家長肯下一些工夫,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多一些教育和引導,孩子還是會把遭遇危險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的。
2012年5月16日下午2點05分,浙江省台州市某醫院燒傷科的一個病房裏,一個小姑娘的哭喊聲穿透了整個走廊。
此時,這個哭得撕心裂肺的小姑娘正痛苦地揮舞著被紗布包裹著的手。
一位記者采訪時發現,女孩的臉部緊繃,臉頰上有水泡,燒傷後出現水腫,正在為小女孩剪去破碎上衣的護士說:“小女孩才3周歲。”旁邊躺著小女孩10歲的姐姐,叫月月(化名)。月月的燒傷程度和妹妹差不多,眉毛已被燒光,額頭上的劉海燒得隻剩下一點。除了兩個女孩外,旁邊還有兩個小男孩,一個麵部燒傷,叫小華(化名),今年10歲,另一個是他8歲的弟弟小鬆(化名),4個孩子中,隻有他幸免於難。
在敘述受傷的經過時,孩子們從並不完整的記憶裏搜尋著當時的情景,孩子們說是自己玩鞭炮時被炸傷的,另有一個孩子說:“是哥哥從廚房拿的打火機。”
據該醫院的主治醫師介紹,其中兩個女孩全身的燒傷麵積在10%以上,由於燒傷麵積很大,傷勢嚴重,有生命危險。
像鞭炮之類容易爆炸的物品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危險性,尤其對於年少無知的小孩子來講,更是容易出事。上麵案例中,幾個孩子由於不慎點燃了鞭炮而炸傷了身體,在帶給我們痛惜的同時,更讓我們警醒如何讓我們的孩子避免類似的傷害,如何能還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童年。
作為家長,如果平時多對孩子進行一些這方麵的教育,那麼悲劇或許就會遠離他們。
1.告訴孩子別玩易燃易爆物品
從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就應該告訴他,要遠離易燃易爆物品,因為這些物品很危險,會讓人受傷和失去性命。可能很多長大一些的男孩,由於好奇心太強,就很想玩一玩諸如鞭炮一類的易爆物,那麼,家長除了告訴孩子這些東西的危險性之外,還可以用事實說話,比如給孩子講一下相關的事故,或者讓孩子參加一下類似的展覽活動、看一些相關的圖片,讓孩子從中感受到“威懾”,自然會因對易燃易爆物品產生“敬畏”心理而遠離。
2.家長需要教給孩子的安全知識
像煙花爆竹類的易燃易爆物品也不是絕對不允許孩子玩的,隻是需要在玩的過程中,家長多給一些指導,讓孩子玩得正確、玩得安全。
①如果孩子要玩煙花爆竹,那麼家長要親自指導和帶領,告訴孩子怎麼玩、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等。
②孩子出於好奇,對於發生爆炸的危險區域可能會感興趣,那麼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當發現有爆炸危險的區域時,一定不要上前圍觀,而應馬上遠離現場。
③一旦發生爆炸,要趕緊讓後背對著爆炸的方向,並趕快趴在地上捂住耳朵,張開嘴巴。如果附近有低窪處或者物體,那麼就躲在這些地方以保護自身安全。
見到打鬥場麵,不要被好奇心“拽走”
在大人眼裏,很多潛藏著危險的時刻在孩子看來卻純屬好玩,一點憂患意識都沒有。這也不能怪孩子,誰讓他們對這個世界處處充滿了興趣呢!很多小朋友遇到打鬥場麵,不僅不害怕,還會被好奇心“拽”著走,非要看個究竟不可。
殊不知,這樣做有可能導致身心雙重傷害。這是因為別人打鬥有可能沒輕沒重,也更不會顧及周圍的人,如此便會傷及觀看者;另一方麵,打鬥過程中的暴力行為以及可能導致的頭破血流等現象,也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利影響。
所以,我們一定得囑咐自己的孩子,看到別人打架,不要上前觀望,有可能的話,可以報告給老師,或者打110報警,總之永遠都不要忘了:安全第一!
一天,堅堅放學後,走在路上的時候,看到馬路一側某超市門前有人在吵架,出於好奇心便過去觀看。由於看熱鬧的人比較多,10歲的堅堅個頭小,看不清裏麵的情景,便使勁兒擠到人群裏去。
原來,是一個賣西瓜的攤販和顧客打起來了,兩個人各說各的理,吵得氣勢洶洶,吵著吵著,兩個人就動起手來,堅堅越看越覺得好玩,心想,這可比看武打片刺激多了。可是,正在他津津有味地觀看人家打架時,卻因為躲閃不及而被人踩了一腳,堅堅連忙彎腰摸腳,結果又被人們給擠倒了,好不容易才爬起來,可是手和腳卻都受傷了。
還有一個孩子也是因為看別人打架而受傷,甚至差點送命:
9歲的點點有一次在小區門口玩的時候,見到一輛轎車開得過猛而差點撞到路邊正站著的人。站著的人開始大罵那個車主,而車主也不想讓,走下車來就和對方對罵起來,罵著罵著便開始掄拳頭,而看熱鬧的點點因為靠得太前而被其中一人的拳頭掃上了臉,頓時鼻孔便留下血來。
可以斷定,不管是事例中的堅堅還是點點,他們在此之前估計都沒有從爸爸媽媽那裏受到不要觀看打架的教育,不然,他們又怎麼會因為好奇而不顧安危呢?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這方麵的“嗜好”,那麼,你應該在平時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多給他講一講打架的壞處和看打架的壞處。如果在路上遇到有人打架,家長也要領著孩子繞行,而不要擠到前麵湊熱鬧。
1.讓孩子知道觀看打鬥場麵的危險性
我們中國人一向講究“君子動手不動口”,可是這隻不過是一種理想的狀態罷了,總會有那麼一些人崇尚用暴力解決問題。我們無法改變這種局麵,但我們為了保護孩子,卻可以做到讓他們遠離打鬥場麵。我們要告訴孩子,遇到打鬥場麵不要觀看,否則會連累自己,不但身體可能會受傷,而且心理也會因此而產生陰影。
2..避免孩子接觸帶有凶殺暴力的影像資料
孩子的安全意識不強,看到打鬥場麵時,或許就會聯想到電視電影中的打鬥,在他們看來,這似乎是一個值得人們津津有味觀賞的畫麵,殊不知,現實中的情況卻和影像中的大不一樣,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並不是不參與就能保證安全,要想真正安全,還一定須離打鬥場麵遠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