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需要告訴孩子的安全知識

①開別人玩笑的時候,不要隻顧自己一時心血來潮,更重要的是考慮到對方的心情,如果時機不合適,即使一個喜歡開玩笑的人也難以接受。而那些不喜歡開玩笑的人,就更不要隨意跟他人開玩笑了。

②開玩笑有時候會開過火,如果因此而讓他人不愉快,那麼即使你不是故意的,也要向對方道歉,並記住下次不要再開這樣的玩笑。

遭遇性侵犯,鼓勵孩子大膽揭發

在每個家長眼裏,孩子都是那棵需要用心去嗬護的幼苗,都希望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安寧的成長環境,但是,總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打亂孩子健康成長的腳步,讓孩子的身體遭受傷害,讓心靈蒙上陰影,特別是青少年遭受性侵犯的時候,往往由於害羞和害怕對方“揭私”而受同學譏笑,以致不敢揭發,導致身心受損。

心理學家表示,性教育是一個社會性的課題,尤其對家長來說,麵對孩子的性萌芽,該如何教育引導是刻不容緩的問題。

可是,對於孩子的性教育,很多家長感到無從下手、無計可施,甚至不知道怎麼開口和孩子談論這方麵的問題。這些家長不知道,要讓孩子形成健康良好的性心理,家長的教育引導必不可少。專家建議,家長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可以遵循這樣一個基本原則:男孩的性教育主要由父親負責;女孩子主要由母親負責,而且都需要循序漸進、拿捏適度。

曾有媒體報道過這樣一則新聞:

2011年,小強和小明這兩個還在讀小學的男生在放學途中“越軌”,對同校一名未成年女生實施了性侵犯。

一日下午,小強的同班同學阿麗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小明和小強把她叫住,說有話對她說,阿麗不明所以,就跟著他們來到一處空曠的墳地,誰知,小強和小明此時掄起藏在書包裏的木棍便打向阿麗,隨後又強行共同對阿麗實施了性侵犯。

阿麗的父母知道此事後馬上報警,警方很快找到小明和小強,對此事展開調查。在調查過程中,警方從小明口裏得到這樣的說法,他們之所以有如此舉動,是因為曾在網吧上網時看過色情電影。事發當天,他們“突然想起電影裏的東西”,便實施了暴力行為。

還有一則讓家長們更觸目驚心的消息,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小萍是一個讀小學五年級的女孩子,可就在她這個年齡最隆重的節日“六一”前夕,她卻成了媽媽——在學校衛生間裏生下一個健康的男嬰。

當看到這個突然降臨的生命,小萍頓時驚呆了,她甚至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得知此事的小萍的同學和老師和家長也頗為震驚,因為在此之前,小萍和平時沒什麼兩樣,一切都照常。

麵對師長的追問,小萍才道出了讓人震驚的一幕:去年8月,在去老家的時候,她被一名男子侵犯過,因為害怕父母責罵,就一直沒敢聲張。

安全無小事,這是每個父母都要牢記的問題。一旦孩子遭到侵犯,他們的身體和心靈都會受到嚴厲的摧殘,或許其人生就會由此而改變。顯然,這是每一個父母都不希望看到的。那麼,我們該怎樣引導我們的孩子預防和應對那些令人發指的性侵犯呢?

1.適時教育,不要回避

進入小學高年級的孩子正處於性的萌芽狀態,家長首先要正視孩子已經萌芽的性心理現象,並抓住適當的時機對孩子進行教育,不能回避,比如,當看到電視屏幕上個別的“尷尬”畫麵時,與其迅速跳過,還不如將其作為一個切入點。專家建議,在對孩子進行引導教育時,可以給孩子設一個“底線”,隻要別越過底線就可以。

2.儲備知識,從點滴入手

閉門造車的做法顯然是不行的,那樣就好比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要想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性教育,家長需要儲備相關知識,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教育和引導入手,而不是丟給孩子一本書,或者幹脆把書本上的東西一股腦兒灌輸給孩子,這樣都是不可取的。我們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樹立正確、健康的性觀念,讓他們懂得遵守法律、明辨是非。

3.麵對侵犯,拿起武器

很多孩子在遭受性侵犯後,就像上麵案例中的小萍一樣不敢聲張,甚至有的家長也害怕讓人知道,幫著孩子隱藏起遭受侵犯的“秘密”。其實這樣做隻會助長侵犯者的氣焰,而讓受害者承受更大的壓力,因此,我們建議家長們要教育孩子,在麵對性侵犯時,要做到如下兩點:

①告知家長和老師,不要害怕威脅和報複。

②不能遷就,更不要隱藏,立即報告公安局,維護孩子的人生權利。

上下樓梯須注意安全

樓梯是我們上樓和下樓的重要“交通工具”,特別是一些小學,其教學樓往往都不高,沒有電梯,樓梯就成為孩子們進出教室和室外離不開的東西。不知道家長們是否想過,校園裏由於人口密度大,孩子上下樓又比較集中,再加上活潑好動,是很容易在樓梯上發生危險的。

因此,這一點不得不引起家長們的重視。有這樣一則報道:“2004年3月11日,山西省某初中一女生公寓樓因學生上下樓相互擁擠、踩踏,造成兩名學生身亡、十幾名學生受傷的惡性事故。”

麵對讓人觸目驚心的案例,父母們需要采取什麼措施來幫助孩子做到防患於未然呢?

2010年4月,某小學要組織春遊,興奮的孩子們下樓梯時莽莽撞撞,有幾個孩子被上麵力氣大的孩子給撞到樓梯下麵,致使身上多處受傷。

無獨有偶,另一所小學的學生洋洋在課間休息時,被正在玩鬧的同學撞了一下,從教室二樓樓梯欄杆直接摔了下來。

當時,讓洋洋感到驚奇的是,自己居然沒有“受傷”,而且當時也沒有老師在場,因而洋洋就沒有去醫院檢查,隻是周圍看到這一狀況的同學們將洋洋扶到了教室裏,讓他趴在課桌上休息。

可是,過了一會兒,洋洋一個勁兒說不舒服,這時候老師打電話將洋洋的父母叫來。隨後,洋洋被送進了醫院,而此時的他已經抽搐得很嚴重了。最後經過醫生的奮力搶救,洋洋的症狀才有所緩解,而結果是洋洋顱底骨折,並且會有外傷性腦癲癇後遺症。洋洋小小年紀就遭受如此大的身體創傷,導致洋洋的父母和老師,還有洋洋本人都傷心不已。

孩子就是“調皮猴”,他們常常會在不該玩耍和打鬧的地方肆意妄為,直到造成不良後果才悔不當初。更值得指出的是,一些家長也常常將上下樓梯的這一安全細節給忽略掉。

1.家長要對孩子進行上下樓梯的安全教育

課間休息、上下學時,樓梯上人的密度會很大,容易出現危險,因此家長應告訴孩子上下樓一定要扶著樓梯扶手慢行,如果有莽撞的孩子或者人太多的時候,就先等別人走過去之後,自己再走。另外,家長還要告訴孩子,不要在樓梯口或樓梯上玩鬧,因為一不小心就容易滾下樓梯,造成身體的損傷。一旦出現危險,要立即告訴老師,讓老師幫忙處理。

2.家長要教給孩子上下樓梯時的安全知識

開車要在馬路右側、走路也要走在右側,這是基本的交通規則。上下樓梯也一樣,同樣有其特定的規則,家長們應教給孩子上下樓梯時的安全知識,為孩子能夠平安出入教室做好預防。

①上下樓梯的時候不要東張西望,而應全神貫注、集中精力。

②要靠著樓梯的右邊行走,和前麵、後麵的同學要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要緊挨著,也不要手牽手並排走,更不要跑跳和打鬧。

③不要讓上身探過樓梯扶手,更不要從欄杆上下滑。

要告訴孩子憋尿害處大

家長們或許都有過憋尿的經曆,比如開會的時候、坐長途汽車旅行的時候,由於不方便去廁所,隻能忍著,身體感到很不舒服。或許很多家長以為孩子不像大人這麼“多事兒”,想撒尿就撒尿,其實不然,孩子同樣會憋尿。

我們都知道憋尿對身體是有一定危害的,比如會引發尿道感染、導致腰痛等問題,孩子如果憋尿也會出現此類問題,如果孩子經常憋尿,那麼就會出現尿道反複感染,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為此,家長們一定要記得提醒孩子,想小便的時候千萬不要憋著,要及時去衛生間“清理內存”。

案例一:

慧慧是個9歲的小姑娘,暑假裏因為憋尿而引發了尿道感染,住進醫院了。原來,慧慧每天一看電視就是好幾個小時,中間不喝水,也不去廁所。每到晚上睡覺,想小便又不想耽誤睡覺,索性就憋著。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後,慧慧忽然發現小便的時候會疼痛,於是她更不願意小便,便使勁兒憋著。到後來,發生了尿道感染,並出現了排尿困難、尿失禁等症狀。

案例二:

上二年級的蒙蒙憋尿的情況很嚴重,有一次,學校組織看電影,看完電影後,蒙蒙想小便,可是又怕上廁所回來耽誤了排隊,於是就憋著,直到1個小時後回到學校,蒙蒙才急急忙忙去廁所。類似的情況時常發生,蒙蒙漸漸地就把憋尿當成了一種習慣,可是在一次不小心摔跤後,蒙蒙發生了膀胱破裂,住進了醫院。醫生表示,這個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憋尿導致的。至此,蒙蒙才後悔不迭。

案例三:

一天,浩浩在課間的時候光顧著玩,沒去小便,結果上課的時候實在熬不到下課,又不敢和老師提,憋得很難受,隻好尿在褲子裏。下課後,浩浩低著頭慌忙逃出教室,準備回家,可是他尿濕的褲子被同學們看到了,一個勁兒嘲笑他。結果那天,由於天氣寒冷,浩浩凍得渾身發抖,以致患了重感冒,隻好去醫院打針吃藥。

憋尿將直接導致孩子出現相應的神經功能紊亂,從而導致一係列病症,不但為孩子自己帶來痛苦,也會讓家長擔驚受怕,所以,我們應多叮囑孩子及時排尿,不要發生像案例中3個小朋友那樣的憋尿現象。

1.讓孩子養成及時排尿的好習慣

①孩子的習慣往往是越小的時候越容易養成,所以,家長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提醒孩子有尿及時尿,有便及時排。

②孩子往往因為沉浸在某項活動中忘了排尿,這就需要家長及時提醒,或者為孩子規定好排尿時間,盡管孩子還沒有強烈的便意,仍應該讓他排尿。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習慣成自然了。

2.告訴孩子,下課後要先去廁所,不要隻顧著貪玩

孩子下課後,會興奮地投入到課間活動中,從而忘記了排尿,可當上課鈴響起的時候,才發覺有便意,而這時候去又來不及了,因此上下一節課的時候,孩子就會身體不適、坐立不安,也就無法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課,因此,父母要經常叮囑孩子下課後先別顧了玩,而是先去廁所小便,上完廁所再回來玩。

潔身自好,避免交到“壞”朋友

家長們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所以,為了我們的孩子能夠如我們所期待的健康成長,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那些好孩子做朋友,使之在良好的朋友圈子裏學到更多好的東西,但是,家長們卻常常會苦惱孩子交朋友往往是憑著感覺走,讓家長無從把握。

因此,家長們就開始擔心孩子交到壞朋友而受到不良影響,阻礙孩子健康成長,於是,家長們就會強行阻止孩子結交那些自己認為不好的孩子,輕則用語言訓斥,重則拳腳相加。可結果如何呢?往往是不但沒有阻止孩子的這一交友行為,反而使得孩子更加反感和排斥。

如此看來,家長希望孩子結交好孩子做朋友、避免和壞孩子接觸的初衷是好的,隻不過在方式方法上還有待改善。

楊靜是某小學四年級的女生,別看年紀不大,卻是個很愛臭美的女孩子,平時總是描眉畫眼的,穿著方麵走的是“時髦路線”,社會上的女孩們流行穿什麼,她就跟著穿什麼。

老師和同學們對她的打扮議論紛紛,班主任還有幾次找她談話,希望她穿著樸素一點,遵循小學生應該具備的著裝規範,可能是因為楊靜的父親是遠近聞名的“富佬”,老師也不好說得太嚴厲,說過幾次後不聽,老師也就不勉強了。

不但如此,楊靜平時還總和高年級男生一起打打鬧鬧,開一些不適合這個年齡的孩子開的玩笑。

一個周末的上午,楊靜和幾個由高年級男生和社會小青年組成的隊伍相約去郊外爬山。

誰知,就在他們爬到山頂的時候,幾個男生忽然對楊靜動手動腳,口裏還說著“小妞真性感啊”之類的話,弄得楊靜一時慌了手腳,情急之下,開始罵幾個男孩子耍流氓。

可是這個山坡上除了他們幾個沒有旁人,楊靜的責罵除了引起幾個男生的不屑和憤怒之外,毫無其他作用,最終,幾個男孩子將楊靜拉到一個隱蔽的地方,將其強暴了。

楊靜的遭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源於她交友不慎,而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她自己不夠自重,沒有正確的審美觀,吸收了一些和年齡不符的穿著打扮的方式和風格。

通過這一事例,家長們也可以得出教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須從日常的點滴著手,讓孩子潔身自好。在此基礎上,結交那些好孩子做朋友,而和那些壞孩子則應保持一定的距離。隻有這樣,才能保護自己。具體來講,家長可從以下幾個方麵對孩子的交友行為進行引導:

1.從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就要告訴他,背心和褲衩蓋著的身體部分不能讓別人摸。等到了青春期的時候,要引導孩子充分認識自己的身體,不管什麼情況都不允許任何人侵犯。

2.告訴孩子,不要單獨和異性同學、朋友或者老師相處時間過長,不和異性一起看愛情片或“少兒不宜”的影像資料。

3.讓孩子不要和陌生人搭訕,如果有人將臉和目光湊近,自己要立即遠離。

4.不要顧及情麵而隱藏自己遭受他人猥褻、騷擾等事。如果有人觸摸了自己的隱秘部位,一定要報告父母或老師。

5.俗話說,“打鐵還須自身硬”,我們要引導孩子注意潔身自愛,著裝不張揚、不暴露,行為有規矩,為自己樹立一道安全防線。

6.讓孩子不要單獨行動,上下學或者外出活動都要結伴而行,如果學校有事或遲放學,應通知家長。

7.對於那些娛樂場所,諸如歌舞廳、遊藝廳、台球廳等,都不要隨意進入,盡量遠離這些地方。

8.父母要在平時和孩子多談論一下關於交友的問題,了解孩子的交友標準,一旦發現不妥當的地方,就給孩子指出來,幫孩子把握一定的交友原則。

9.家長要以身作則,發揮榜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