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一
李左車,趙國名將李牧之孫,智謀過人。秦末,六國並起,李左車輔佐趙王歇,被封為廣武君。
公元前204 年,韓信率兵征戰趙國前,深知李左車的智謀,因此下令:“活捕李左車,誰抓來活的,賞一千金;誰要是送來死的,不但沒有賞金,而且罪加一等,軍法伺候。”
李左車向陳餘獻策,陳餘未聽。結果,韓信大破趙軍,斬陳餘,擒趙王,趙國滅亡。李左車也被活捉,因韓信戰前的特別囑咐,李左車在亂軍混戰中沒有受傷。
當李左車被韓信的部下五花大綁送來之後,韓信不僅沒有對這個敗軍之將進行任何羞辱,在態度上也沒有絲毫的怠慢,他親自走到李左車的麵前,恭敬地解開了他身上的繩子。
接下來,韓信極其謙虛有禮地說:“我有一事請問先生,現在收複了趙地我想乘勝追擊,向北攻打燕國,向東討伐齊國,請問先生,這樣可行嗎?”
李左車見韓信為人如此厚道,自己是俘虜,還如此以禮相待,心中甚為感激,便真誠地說道:“我作為敗軍之將,怎敢給您指點。隻是我私下認為,將軍您現在準備立刻攻燕伐齊的計劃是不成熟的,甚至可能是一個致命性的錯誤。”
“何以見得!”韓信問道。
李左車說:“將軍一日之內以3萬人馬打敗了20萬趙軍,聲名傳聞海內,威望震撼天宇,這是何等神勇的戰績啊。這些雄偉的戰績都顯現了大將軍您的長處和優勢。但是,現在雖然您看起來似乎氣勢如虹,但是軍隊掩蓋不了潛在的疲態,這是您的劣勢和短處。您現在若把這支疲憊的軍隊開赴前線,隻能造成力不能敵的困苦局麵,您的劣勢會加倍地暴露給敵人,如此時間一長,糧草用盡,您的敵人就可坐等您的滅亡。”
一向狂妄不羈的韓信聽完後,也不得不佩服李左車先生的見識,他越加謙虛地向左車先生討教起來:“依先生之見,那我現在該怎麼辦呀?”
李左車很自信地回答道:“我以為,善於用兵的人,從來都不肯拿自己的短處攻擊別人的長處,而是揚長避短。將軍不如暫且停止任何軍事行動,就在趙國休養生息,以仁收服人心。燕國的統治者和人民看到您的勇和仁,豈敢不服,豈願不服。在這種連鎖反應下,強大的齊國也隻能見風使舵,追隨將軍您。穩定了燕國、齊國,瓦解他們的鬥誌之後,一切都會朝著有利於將軍的方向發展了,即使有難解的事,也可以順勢迎刃而解了。”
韓信權衡利害,感到此計甚妙,聽從了廣武君李左車的計謀,果然把趙地治理得井井有條,在治理好趙地後,韓信又派人勸降燕國和齊國,實現了不伐而降,不戰而勝。
所謂的用兵之道,並不是一味地強攻豪掠,而是要先揚長避短地行動,這樣行動的阻力就會大大減小,效率也會提高。韓信正是憑此,實現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與此相反,一代梟雄曹操,在風華正茂之時,卻執意讓不習水性、不通水戰的北方將士在長江天塹與通水性、精水戰的東吳子弟交鋒。漠視揚長避短的用兵之道,使得浩浩蕩蕩、投鞭斷流的八十萬精銳,最後隻落得個火燒赤壁,敗走華容。
事例二
早在2001年,曾任職歐萊雅的營銷專家俞雷就撰文預言了雅芳“Up2u(由你)”品牌的失敗結局,他說:“從進入中國市場那一天開始,就注定了Up2u一定會失敗。”
Up2u是雅芳在專賣店渠道取得巨大成功後誕生的產物。對於為什麼一直采用單一品牌策略的雅芳會突發奇想,開發出這樣一個低端的彩妝子品牌。雅芳自身的說法是“Up2u針對的是年輕的消費者,是為了彌補一些年齡段,對雅芳傳統的受眾群構成補充”。
可是,不管是有意或是無意,Up2u的定位直指夙敵歐萊雅旗下一直雄踞低端彩妝市場深受年輕受眾群喜愛的彩妝品牌美寶蓮,其產品均價甚至比一直走低端路線的美寶蓮更低。
但是,當時美寶蓮在低端彩妝市場上已經是一枝獨秀,成為了“物美價廉”的代名詞,擁有國內彩妝市場約20%的占有率,在很多二級城市占有率甚至達到了60%以上,地位難以撼動。
雅芳忽視均價在80~120元的中端彩妝市場的空白地帶不去占領,而是想以Up2u這樣一個毫無經驗和口碑的新生品牌去硬碰已經紮穩根基的美寶蓮,無疑是以卵擊石。
當然,歐萊雅和雅芳這對競爭對手在銷售渠道和手段上各有長短處,使Up2u仍能在美寶蓮的軟肋處有可乘之機。因為美寶蓮的銷售工作大多是在百貨公司專櫃和大賣場裏的專櫃完成的,深度分銷一直做得不太好,在三四級市場,你不但見不到美寶蓮,而且也見不到歐萊雅的其他產品。即使有,也多半是假貨,或者根本缺少推廣和服務。
而雅芳剛好相反,專賣店遍地都是,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它的專賣店渠道可以將其產品輕易深入到二級市場、三四級市場甚至是邊遠地區,而且完全不會受到假貨的困擾。
但可惜的是, Up2u完全放棄了雅芳最有利的優勢——成熟的專賣店渠道,一進來就進攻美寶蓮勢力最強大的核心腹地,氣勢洶洶地殺進各大百貨公司和大賣場,在電視、雜誌等媒體上大量投放廣告。
硬碰硬的結果是,雖然Up2u在氣勢上不甘美寶蓮之後,但銷售業績一直難上台階。而對手美寶蓮,2004年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額突破了10億元,二者的業績顯然不可同日而語。
後來,各大百貨公司與超市Up2u專櫃那一抹淡紫色的身影逐漸消失,Up2u的廣告也不知不覺完全淡出消費者的視野,雅芳這才終於承認了Up2u撤出中國市場的事實。
試想,假如當初雅芳Up2u的戰略製定者不與美寶蓮硬碰硬,而是懂得尋找美寶蓮的“軟肋”,發揮自己的已有優勢,在中端彩妝市場或專賣渠道上對美寶蓮發動側翼戰,那麼幾年後美寶蓮與Up2u的勢力對比也許就不是這個樣子了,Up2u即使不能大獲全勝,起碼也能以一個攪局者的角色,在美寶蓮雄踞的彩妝低端市場上分一杯羹,不至於黯然退出中國。
現代企業中有一個“長板和短板”的理論。所謂“長板”就是“優勢”,如地域優勢、市場優勢、技術優勢、資金優勢、管理優勢等;不具備的就是“短板”。每個企業肯定都是“長板”和“短板”的組合,隻有使“長板”和“短板”互補,發揮“長板”的優勢,彌補“短板”的不足,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 看清事物間聯係,做到“未卜先知” ◎
【原文】 是以聖人居天地之間,立身禦世,施教揚聲明名也,必因事物之會,觀天時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與之轉化。
【譯文】 所以,聖人生活在世界上,立身處世、教化民眾、顯揚名聲,都必須要根據事物之間的聯係來觀察天時,權衡利弊,並以此為依據,及時實施相應的計策和行動。
精髓典要
在戰役中,計謀,是對整個戰爭起決定性作用的策略。誰能做到未卜先知,誰掌握住了先機,誰就把握住了主動權,也就把握住了成功。正所謂“先事而至”,得算多也。
但是,人畢竟不是神仙,不可能掐掐手指就能做到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做到神機妙算、料事如神、未卜先知。有些人之所以能做到“先事而至”,大多是因為他們具備洞察事物間聯係的睿智,能對事情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相當準確的判斷。
有這樣一則關於一隻青蛙“未卜先知”的寓言。
一隻沼澤地的青蛙看到兩隻犀牛為爭奪一片肥美的草地爭鬥,便大驚失色地對眾青蛙說:“我們趕快離開吧,否則會倒黴的。”其他的青蛙很不解地問:“它們爭鬥和我們有什麼關係?”這隻青蛙答道:“兩隻犀牛爭鬥必有一輸,輸了的一方肯定會離開草地,轉向我們的沼澤地棲身,把我們踩成肉泥。”其他青蛙大笑,置之不理。結果,打輸的犀牛果然來到沼澤地,蛙群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世界上的每個事物都在運動,運動的事物都在對周圍事物產生著影響。這就導致了世界上沒有不影響其他事物的事物,沒有不受其他事物影響的事物。至於我們常說的沒聯係,隻是因為事物之間的作用和影響極小,或者它們的聯係還沒有被我們發現。
因此,要想做到料事如神、應對自如、從容不迫,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觀察事物之間的聯係,以便抓住有利時機,權衡利弊,及時調整和改變方針政策。
比如,有時間就看看報紙、聽聽新聞廣播,了解一下政治、經濟等方麵的大事件,通過認真的研究和思考,可以簡單地推想國家會推出什麼政策、股票基金下一步的發展趨向等。
如果你能夠做到天天關注,事事關心,那麼就離“未卜先知”不遠了。掌握了未卜先知的本領,還何愁成功太渺茫呢!
事例一
鄧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時期魏國最為傑出的軍事家,目光遠大,見解超人,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其才能可媲美諸葛亮。
公元 249年,鄧艾出任參征西軍事,轉任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太守時。蜀衛將軍薑維督軍進攻雍州(今陝西關中及甘肅東部),依傍曲山(今甘肅岷縣東百裏)築兩城。
薑維熟悉隴西風俗民情,欲誘羌胡歸蜀,派牙門將句安、李歆等人駐守兩城,並聯合羌胡人進攻附近各郡。司馬昭命征西將軍郭淮與雍州刺史陳泰統兵抵禦,任命鄧艾為安西將軍。
備戰時,鄧艾認為:“蜀國出兵遠征,必然會出現運輸糧草艱難的情況,我們圍城與之對峙,用不了多久蜀兵糧草就會短缺,我們便可兵不血刃地戰勝他們,取得曲城。”
郭淮從其計,切斷曲城交通及水源,采取圍城打援策略。很快,蜀軍困窘不堪。領兵救援的薑維因郭淮率軍進逼洮水,隻好迅速撤回。句安、李歆等人孤立無援,隻好獻城投降。
郭淮遂率軍西擊羌人各部,魏國在西部的兵力得到了加強,而且跟羌部已經媾和。西部戰線呈現了穩定態勢,魏軍很多將領都認為薑維已經力竭,不可能再出兵了。
但鄧艾卻不這樣認為,他發表了著名的“五必出之論”,指出:“洮西之敗,非小失也。破軍殺將,倉廩空虛,百姓流離,幾於危亡。今以策言之,彼有乘勝之勢,我有虛弱之實,一也。彼上下相習,五兵犀利,我將易兵新,器杖未複,二也。彼以船行,吾以陸軍,勞逸不同,三也。狄道、隴西、南安、祁山,各當有守,彼專為一,我分為四也。從南安、隴西,因食羌穀,若趨祁山,熟麥千頃,為之縣餌,五也。”分析了以上情況後,他斷言薑維還會伺機進犯,便命令手下的曹軍在西部築起城堡,把糧食都搬進來,加緊備戰。
三天後,薑維果然命令鎮西將軍胡濟和自己分兵兩路對涼州發動鉗行攻勢,早有準備的鄧艾巧妙地打了個時間差,迅速行軍向薑維指揮的這一路衝來,打敗了薑維。
薑維見地利已失,強攻不克,便在白水南岸紮營,和鄧艾遙遙相對,卻不向魏進攻。鄧艾對諸將說:“今日薑維在白水南岸安寨紮營,這是在迷惑我們,他必是想暗中從東麵襲取白水之北,距駐地60裏外的洮城。”
於是,鄧艾當夜率兵搶占了洮城。沒過一會兒,薑維果然率重兵奔襲洮城,但卻見魏軍已搶占洮城,遂撤軍退走。鄧艾乘勝追擊,蜀軍士卒潰散,死傷甚眾。
鄧艾根據事物之間的聯係,做到了戰前料敵準確,戰中因機製變,“五必出之論”的預測更是精彩絕倫。在這場戰役中,他始終掌握著戰役主動權,並最終取得了勝利,徹底扭轉了魏、蜀兩方的形勢,改變了魏在西部戰線敗多勝少的局麵。從此,蜀再也沒有力量發動像洮西大捷那樣的戰役了。
事例二
在清末民初社會大動蕩時期,山西大德通票號的總經理高鈺就是一個能做到“未卜先知”的人。
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頻繁發動侵華戰爭,外商銀行加緊向內地擴張,國內商辦銀行、各省官辦銀行競爭激烈,對於山西的眾多票號來說,這是業務發展的頂峰,大家紛紛擴展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