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馬掌的工作其實很簡單,這個技藝嫻熟的鐵匠不知道已經為多少戰馬釘過馬掌了,但這次他很抱歉地回答:“你現在需要等等,我前幾天給全軍的馬都釘好了掌,手中的鐵釘不夠了,我得先打點鐵釘。”
馬夫不耐煩地叫道:“我可沒有那麼多時間等你,裏奇蒙德伯爵率領的軍隊正在一步一步地向我們逼進,國王必須在戰場上迎擊敵兵,已經等不及打鐵釘了,耽誤了戰鬥,你我都承擔不起責任。”
看到鐵匠愁眉苦臉的樣子,馬夫又說:“你可以用其他東西來代替那種鐵片嗎?難道在你偌大個鐵匠鋪裏就找不到這樣一些東西嗎?”
鐵匠環視了下,從一根舊鐵條上弄下一個鐵片,把它砸平、整形,固定在馬蹄上。鐵匠恐怕鐵片不牢固,說需要再打磨幾分鍾。但馬夫急切地說:“我告訴過你我等不及了,就這樣吧!”
就這樣,馬夫牽著一匹馬掌釘得並不牢的戰馬離開了鐵匠鋪。查理三世就騎著這匹馬衝到了戰鬥的最前沿。
戰鬥開始了。“衝啊,衝啊!”查理國王叫喊著,信心百倍地率領部隊衝向敵陣。突然一隻馬掌掉了,戰馬跌翻在地,查理沒有抓住韁繩,也被掀翻在地上。
等查理站起來,環顧四周時,他發現士兵們都紛紛轉身撤退,敵人的軍隊已經包圍了上來。他憤怒地在空中揮舞寶劍:“馬!一匹馬,我的國家傾覆就因為這一匹馬。”
馬掌上缺少的一個釘子,看上去隻是一個小問題,但卻導致了查理三世的失敗,一個龐大王朝的毀滅。甚至可以說,就因為這一個馬掌,改變了曆史的發展。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小問題要引起注意,小危機要及時清除,以免釀成更大的禍端。很多古人都曾如此勸解後人,但不少人總是將其當作聳人聽聞的耳旁風,當親身體驗到其中的滋味時,常常為時已晚。
事例二
1994年的一天,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總部收到一位消費者的投訴電話,對方怒氣衝衝地說:“我在買的可口可樂裏發現了一個曲別針,如果你們不能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我將向聯邦法院起訴你們。”
可口可樂公司一時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可樂裏麵怎麼會有曲別針呢?公司對裝瓶一直是嚴格控製的,誰也說不明白。但他們意識到這樣的事情若被張揚出去,經媒體炒作一番,可口可樂的百年聲譽必將毀於一旦。
於是,可口可樂公司高層立即緊急成立了一個調查組,仔細詢問了消費者後,他們連夜奔赴出事地點——位於柯羅拉多州的一個名為布瑞英克的小鎮,找到零售可樂的小店,又順藤摸瓜地找到批發商,最後確定這瓶有曲別針的可樂是由柯羅拉多州的一個分廠生產的。
於是,調查組找來那位消費者,帶著他前往這家分廠進行了突擊檢查。結果發現這家工廠的生產條件極佳,幹淨衛生,工人也極為負責,根本不可能將別針放進可樂裏。
問題出在哪裏呢?調查組查了幾次也無所獲。代表一臉無奈,向那位消費者道歉說:“您也看見了,我們的生產條件極好,工作紀律非常嚴格,尤其是對顧客絕對負責。遺憾的是,我們不能查出其中的緣故。”
消費者撇了撇嘴,但沒有說話。
“發生這樣的事件肯定是個意外,請您相信我們將會進一步加強管理,保證類似的事情絕不再發生。同時,我們會對您所受的驚嚇做補償。”代表一邊真誠地向那位消費者道歉,一邊拿出了一張1萬美元的支票。
見消費者的臉色有所緩和了,代表又補充道:“為了感謝您對可口可樂的信任和忠誠,我們邀請您到可口可樂公司總部免費參觀旅遊,如果您對我們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請您盡管說,我們一定竭盡全力為您服務,讓您滿意。”
見可口可樂公司如此真誠,消費者決定接受可口可樂公司的道歉和賠償,並高高興興地去可口可樂公司總部參觀了一次。與人談起曲別針的事情時,他總是態度肯定地說:“那真的是一次意外,我相信可口可樂公司!”
事例中,可口可樂公司在“一個曲別針”的小事麵前,顯示了自己的勇氣和坦誠,主動與投訴的消費者聯絡,及時地澄清事實,並給予顧客額外的回報,從而化解了一場可能引起巨大災難的危機。
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或存在很多小危機,而這些小危機能否及時得到解決決定了個人或組織的生死存亡。如何將危機消滅在萌芽之中,顯得尤為重要。而那些沒有小危機管理意識的個人或組織,不管力量強弱大小,目前的狀況如何,都沒有未來的競爭力!
◎ 從別人的腳印中找到自己的路 ◎
【原文】 反以知彼,覆以知己。
【譯文】 通過反思來洞察其他地方發生的事情,再通過得出的結論可以知道推知此地要發生的事情。也就是說,通過反觀他人,便可了解自己。
精髓典要
許多人把成功看得深不可測,摸不到規律,於是將成功歸結於一種偶然機遇,甚至歸於宿命,覺得成功的人就是成功,怎麼成功的不知道。抱著這樣的想法,你還能有什麼所為?
事實上,學習有學習方法,工作有工作方法,做生意有生意經,成功有規律可循,有方法可依。隻不過成功者的方法不一定被你知道,更確切地說是你沒有認真地總結他成功的規律。
每一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不能事事躬親。生命有涯而知無涯,有限的生命不可能體驗所有的事物。所以,人不管再怎麼努力,僅僅隻靠自己的力量是無法成功的。
鬼穀子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智謀——“反以知彼,覆以知己。”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借鑒別人的經驗,製定自己的策略。這也就是成功學的一個熱門詞——“複製成功”。
成功是一種客觀現象,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在當時、當地具備了成功的必要因素。你可以分析成功者成功的過程,總結出他獲得成功的方法,重放一遍,於是你也能取得成功。這就是複製成功的模式。
複製成功,是快速成功的重要方式,借鑒別人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遠勝過自己“摸著石頭過河”,這正是人的偉大之處。我們常說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這個道理。
不過,借鑒別人的經驗一定要和自己的個性、思維方法以及特定的條件結合起來,才能深刻領會經驗的精髓,將別人的經驗轉變為自己的經驗,進而靈活善變,獲得成功。若拘泥死板,刻舟求劍,再好的經驗都難發揮應有的作用,永遠不會真正地成功。
事例一
背水一戰,這個典故我們早已熟知,這是大將軍韓信奇兵戰魏軍的妙計。三國時期曹操集團裏文武兼備、足智多謀的將才徐晃也借鑒和采用了此計,不過兩者的命運卻不盡相同。
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魏軍開戰不利,棄了北山糧草。曹操心有不甘,命徐晃為先鋒,與蜀軍決戰。徐晃率領部下來到漢水說:“昔韓信背水為陣,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也,我們也如此列陣吧。”
副先鋒王平說:“這樣未必行得通。當年韓信料到敵人無謀而用此計;現在將軍您能猜透趙雲、黃忠的想法嗎?如果遇到了緊急情況,我們必須撤退的話,這不是自絕生路嗎?”
徐晃並不接受王平的建議,一意孤行地說:“我可以先帶領步軍抵擋一陣,將敵人引到漢水岸邊,我們再背水一戰,一舉擊敗他們。”於是,徐晃命令大部分魏軍背水列陣,自己隻率小股部隊來戰蜀兵。
不料,蜀軍並不出擊應戰,任憑徐晃從早晨挑戰到黃昏。徐晃見魏軍人疲馬乏,便想向回撤。這時,蜀將黃忠、趙雲突然從兩麵殺出,左右夾攻,結果魏軍兵士被逼紛紛入漢水,死傷無數,大敗於蜀軍,失去了漢中爭奪戰的先機。
同是背水列陣,韓信在敵方主將放棄良計的情況下,采用奇正互變之法,一方麵背水列陣,同時又出奇招,即派奇兵襲擊趙營。因而使眾多的新兵老將產生決死鬥誌,從而高奏凱歌。而徐晃呢?他隻是生搬硬套地使用了“背水列陣”之戰術,而沒有考慮到當時麵臨的實際情況和客觀條件,即敵方堅守而不出擊。結果,不但沒有達到轉患為利的目的,反而招致大禍。徐晃的教訓是相當深刻的。
事例二
許多人之所以能夠解決問題或是獲得成功,是因為他們善於在借鑒理解別人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並加入自己獨特的創意,從而將原本屬於他人的東西變成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
在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就曾通過“拿”別人的經驗以“一個針孔”的小發明贏得了百萬美元。
當時,美國一家製糖公司主營與南美之間的“輸糖”交易。因為要橫渡大西洋,每次砂糖運到南美時都會變濕,損失很大。怎樣可以防潮呢?公司經理花費了許多時間和金錢,邀請專家從事研究,但始終找不出一個好方法。
後來,該公司一個工人想出一個簡單的防潮法——在糖包裝盒的角落上戳個針孔。這樣,糖通風透氣了,也就達到了防潮目的,糖就不會發潮了。公司經理給了這位工人一筆豐厚的報酬。
與此同時,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一直在為打火機一次注油隻能維持10天使用時間而苦惱。當他得知工人戳洞防潮的消息後,心想如果在打火機上戳個洞是不是也能夠防止油蒸發呢。
於是,他便東戳西戳地開始實驗。他在打火機的火芯蓋上鑽了個小孔,結果發現這樣可以使打火機注油後能堅持使用50天之久。他馬上向政府申請專利,然後開始大量生產這樣的打火機,結果銷路極佳,猛賺百萬美元。
可以說,如果沒有借用那名工人的成功經驗,這位年輕人是很難產生自己的發明創造的,或者要先走一段彎路。所以,當發現別人有好的想法、經驗時,你完全可以拿來借鑒、學習、吸收。
總之,在生活和工作中,為了少走彎路,贏得更多的成功機會,最可靠、最高效和最明智的方法,就是先觀察、學習別人經過實踐證明的成功經驗。然後,再通過獨立思考擬訂出一套適合自己的行動方案,找準位置,努力奮鬥,以達到目的。
◎ 聽話聽聲,領悟對方的“話外音” ◎
【原文】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
【譯文】 讓別人說話,要始終處於一種動態之中;自己閉口傾聽,是處於靜態之中。聽別人說話,不能被對方的表麵內容所迷惑,要注意仔細體會說話人的言外之意。如果發現對方言辭有矛盾之處,就要反複地追問、詰難他,從對方的答詞中,求得他的真實意圖。
精髓典要
俗話說:“聽話聽聲,鑼鼓聽音。”鬼穀子也教導我們要認真地聆聽別人說話,領會說話者的弦外之音和未言之語,即“話外音”。
人類的心思比任何動物都來得複雜,來得深沉。有時候,也許是被場合和形勢所逼,也許是顧及某人或者某個團體的立場和顏麵,也許是為了更長遠、更宏大的戰略,往往會言不由衷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這時候,你可不要簡單地以為對方跑題了,而要結合實際的場合來分析對方的言辭,仔細揣摩對方隱藏在字麵意思之後的真實意思,就能很容易地悟出對方的意圖了。
話中有話,話外有話,有些人經常使用的“高段說話策略”,聽話要領悟“話外音”,是很有必要的。這會讓別人覺得你很有“情商”,跟你溝通很容易,也願意和你溝通。
相反,如果你沒有領悟對方的“話外音”,聽不出話中的意思和背後的目的,就不能設定正確的說話策略,要麼誤會對方的意思,要麼是自己被譏諷了還不知道,就會給交際帶來麻煩。其中的損失是難以預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