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堂管理課 以實率眾,執行力在於腳踏實地(2 / 3)

其三是積極開源、有容乃大:通過研究國內外的許多企業可以發現,它們熱衷於招聘具有不同地域與從業背景的員工,並非僅僅是為了補充新鮮血液,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是為了使自己的企業在某個市場著陸本土化。

其四是加強交流:無論是想要避免企業成為一潭死水,還是想要引導它流向自己預期的方向,都應該經常走出去加強自己與其他企業橫向之間的各種交流,以便從中汲取可以活化自己的企業氛圍及運行機製的有效方法。

其五是加強製度與執行的保障:企業的有效運作離不開製度的有力保障,而“執行力”一直是許多企業的一個軟肋。甚至可以這樣說,許多企業缺乏的並不是可行與完善的製度以及各種各樣的計劃,最終定出優劣、分出勝負的關鍵因素是執行力。因此,管理者應該專門設定與職位、薪酬相聯係的監管與考核機製,並使其互相聯係、牽製,還應該在企業中專門設定負責執行和督導執行的機構,並加強對該機構工作成效的檢查,以此來保障企業製度的有效執行。

每天在波濤洶湧的商海中拚搏,人們時刻要接受來自各方的挑戰,因此,麵對無常的、變動不羈的市場,管理者必須要懂得圓融,不能僵化,隨時檢討原因、隨緣應變,否則必然無法在風急浪大的商海中站穩腳跟,更談不上個人的成功和企業的發展。

第二節 法力感召:

團結合作,功德圓滿

一天,佛祖釋迦牟尼問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幹呢?”

弟子們苦思冥想,眾說紛紜,但始終答不出來。

釋迦牟尼說:“把它放到江、河、海洋裏去,一滴水,風一吹就幹了,可是放到江、河、海裏卻是永不枯竭。”

是啊,風可以很容易吹倒一棵樹,卻無法吹倒一片森林;烈日可以很容易地蒸幹一滴水,卻無法蒸幹一片汪洋;災難可以毀滅一個人,卻無法毀滅整個人類;一滴水,風一吹便幹,隻有投入大海才能永不幹涸,可見團結就是力量。

應該說,人們從小就知道“團結就是力量”這個道理,這句話曾經被家長、老師當做至理名言一遍遍在我們耳邊叮嚀,但是在生活中,要做到真正的團結卻是十分不易的,因為真正的團結需要大家確立共同的目標,例如見到破廟,和尚們都有重修的心願,於是便會各施所長,破廟也就成了佛教聖地。真正的團結還需要每個人都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全力奮鬥:甲和尚誦經念佛從不間斷、乙和尚挑水種菜一年到頭、丙和尚接待香客常候山門……這其中,哪怕隻有一個人偷奸耍滑,也會影響整個團隊,最終使這種團結分崩離析。

就像螞蟻,雖然看似渺小,但在遇到困難時,它們卻能馬上團結起來,浩浩蕩蕩,力量驚人,勢不可當。當野火燒起來的時候,螞蟻們並不是四散奔逃、各求生路,而是迅速聚攏,抱成一團,然後像雪球一樣迅速滾動,逃離火海。正是最外麵的一層螞蟻毫不猶豫地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才開辟了整個種族的求生之路,那種場麵雖然令人驚心動魄,卻也同時讓人生起無比的感動與敬佩之心。再偉大的天才也不可能獨自支撐一個企業;脫離了團隊,無論多麼優秀的人才都無法生存。唯有像螞蟻一樣團結起來,把自己融入團隊中去,各司其職,最大限度地發揮團隊的優勢,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你才能和團隊共同成長、共同成功。

應該說,人類是通過與他人的交往並成為團隊中的一員而獲得安全感的。當人們遇到困難時,通常習慣去求助於團隊,以獲得指導和支持。

索尼公司的功臣井深大剛在進入這個企業時,索尼還是一個隻有20多人的小企業,但老板盛田昭夫卻對他信心百倍地說:“我知道你是一個優秀的電子技術專家,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我把你安排在最重要的崗位上——由你來全權負責新產品的研發,怎麼樣?你這一步走好了,企業也就有希望了!”

“我?我還很不成熟,雖然我很願意擔此重任,但實在怕有負重托呀!您能給我指點迷津嗎?”井深大剛說。

麵對井深大剛的疑惑,盛田昭夫自信地說:“新的領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陌生的,關鍵在於你要和大家聯手,這才是你的優勢所在。眾人的智慧聯合起來,還有什麼困難是不可戰勝的呢?”

聽了這番話,井深大剛頓時豁然開朗。其後,他找到市場部的同事一同探討產品銷路不暢的問題,然後又找到信息部的同事了解情況。在研製的過程中,他又和生產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團結合作,共同攻克了一道道技術難關,終於在1954年試製出日本最早的晶體管收音機,並成功地將其推向市場,索尼公司由此邁進了新紀元,井深大剛也憑借集體的力量由一名缺乏信心的新手脫穎而出,一躍成為索尼公司的副總裁。

一個人的智力水平很低,能力有限,可是一旦與他人形成群體,他們所迸發的能量卻是無比驚人的,能夠通過群體成員之間的互動和協調解決任何棘手的問題。

除了與團隊成員精誠合作以外,與對手的合作也同樣能夠創造成功。

人類因為相互依賴而共存,矛盾的雙方同樣也因為相互依賴而共存。現代社會的競爭就像空氣一樣,充斥在整個社會空間,“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競爭手段早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對雙方都有利的“雙贏理論”,競爭雙方往往會在特定的環境下化敵為友,形成戰略夥伴的關係,共同獲利。

1997年,比爾·蓋茨宣布,微軟公司要向陷入財務危機的蘋果電腦公司注入1.5億美元的資金。消息一經傳出,電腦業無不為之驚愕。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微軟與蘋果近年來一直是計算機市場中的絕對對手,在市場競爭中鬥得很激烈。如今,蘋果公司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甚至可以說隻差一步就要被淘汰出局,此刻的微軟隻要一記重拳,就會將蘋果逼上絕路,所以比爾·蓋茨的這一舉動在當時受到了許多人的質疑。而事實上,老謀深算的比爾·蓋茨之所以會向蘋果公司注資、助其渡過難關,是有自己的打算的。

這樣做的好處首先是沒有把蘋果推給對手。當時,許多電腦公司也都想抓住蘋果公司陷入財務危機這一絕好機會,紛紛提出合作的建議。可想而知,如果蘋果公司與其他大軟件公司聯手,微軟的壓力必將大增,而如果能及早將蘋果公司拉到微軟的一邊,就可以減少對微軟的不利影響,從而提高微軟公司的經營安全度。

其次,比爾·蓋茨還考慮到了法律方麵的問題,如果蘋果公司徹底垮了,那麼微軟公司操作係統軟件的市場占有率將會上升至92%左右,必然要受到美國司法部門和聯邦貿易委員會的反壟斷調查。若真是那樣,那麼微軟為這場訴訟所需要付出的費用將大大超過從蘋果公司讓出的市場份額中所賺取的利潤。

第三,微軟在關鍵時刻助了蘋果公司一臂之力,就等於在成功之路上為自己多爭取了一個忠實的合作夥伴。

由此可以看出,比爾·蓋茨所作出的對蘋果公司注資的決策是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的,它決不是一項慈善活動,而是商業味極濃的利人又利己的雙贏謀略。

對於市場來說,沒有競爭就沒有活力,但如果沒有協作,那麼競爭也同樣無從談起。正所謂“我有利,客無利,則客不存;我利大,客利小,則客不久;客我利相當,則客可久存,我可久利”,因此,對於現代社會來說,競爭是無法避免的,但團結合作、強強聯合同樣也是發展趨勢。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共同目標尚未實現時,做到真正的團結也許還不太困難,隻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必然能達成目標。可是,當渡過創業的艱難期、目標初步實現後,真正的團結恐怕就要麵臨嚴峻的考驗了。

可以這樣說,工作中的根本問題基本上都是由於溝通和交流的中斷造成的,每個團隊內部成員的矛盾與摩擦都是不可避免的,想要讓員工保持團結互助的局麵,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有效的溝通。

溝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正是這種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卻又常常被人們所忽視。沒有溝通就沒有成功的企業,最終導致大家都不能在這裏工作,團隊內部的有效溝通可以使所有成員真實地感受到溝通的快樂和績效。加強團隊內部的溝通管理既可以使管理者的工作更加輕鬆,也可以使全體成員大幅度提高工作績效,同時還可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競爭力,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從戰略意義上重視溝通。

優秀的企業都有一個很顯著的特征:企業從上到下都重視溝通管理、擁有良好的溝通文化,優秀管理者的必備技能之一就是高效溝通的技巧。一方麵,管理者要善於向更上一級溝通;另一方麵,管理者還必須重視與員工的溝通。許多管理者喜歡高高在上,缺乏主動與員工溝通的意識,凡事喜歡下命令、挑毛病,從不願意傾聽員工的心聲。對於管理者來說,“挑毛病”在某些時候的確會起到獨特的作用,但卻必須講求方式方法,切不可走極端,類似“雞蛋裏挑骨頭”的做法隻會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此外,管理者在挑毛病的過程中也不能隻有責備,還要告知員工改進的方法及奮鬥的目標,這樣才能不挫傷員工開拓進取的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