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2 / 3)

不料,蔣介石聽了勃然大怒,罵張年輕無知,受了共產黨的迷惑。張楊別無他法,隻好孤注一擲,采取了“硬幹”的辦法。在對待這個問題上,張楊兩人是高度一致的。實際上,在這件事發生之前,他們兩人是有過一些小過節的。有一個段子,說張學良當初帶領東北軍剛到西安時,是很瞧不起楊的,覺得楊就是一個農民大老粗,不像他出身高貴。他的部隊不過是楊起初殺富濟貧,後來拉杆子拉起來的一支部隊。楊虎成大老粗歸大老粗,也不至於粗到連人家看不起自己都無法覺察的地步。有一次,他請張學良檢閱他的十七路軍,閱兵後他講話,說知道剛才閱兵的是誰嗎?是張學良,是張作霖的兒子。張作霖是誰?張作霖是我們過去革命的對象!

真是不打不相識,據說自此以後,張學良便對楊虎城刮目相看。那當然是題外話了。

張楊在蔣被扣以後,立即向國內發出了抗日救國八項主張的通電,並打電報給陝北的中共中央,請他們馬上派代表前來商討抗日救國大計。十二月十七日,共產黨中央派出以周恩來為代表的代表團到達西安,與張楊協商並一起和蔣介石的代表進行了談判。經過談判,蔣介石被迫接受了聯共抗日的要求。後來,不管是“西安事變”的當事人,還是曆史學者,都不得不承認,如果張楊兩位將軍不發動“西安事變”,即使他們不圍剿紅軍,而是聽從蔣介石的指令撤出防區,由中央軍去剿共,中國現代曆史恐怕也要被改寫了。

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成員陳山子到達西安時,被編入國民十七路軍。而此時的十七路軍實際上已名存實亡。“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蔣介石囚禁南京,後一路隨蔣直至到了台灣,被囚禁了一輩子;楊虎城則被解除軍長職務,被囚禁十二年後慘遭蔣殺害。楊離開十七路軍後,原十七路軍的部隊經過合並改編,成為新的第三十八軍,軍長孫蔚如,轄第十七師,師長越壽山;以原先的第四十九旅第九十七團等部擴充為第一七七師,師長是前西安綏靖公署參謀長李興中,陝西警備第二、三旅改編的獨立第四十六、四十七旅也歸該軍指揮,投入到抗日戰場上。第十七路軍的番號雖然已經消失,楊虎城也沒能率部參加抗戰,但是,這支自陝西蒲城民團發展而來的武裝,由楊虎城一手帶出的十七路軍各部,卻成為各個戰場上的抗戰主力,在抗戰史冊上書寫了光彩照人的一頁。

陳山子的車隊到達西安後經過幾天的休整,換上了軍裝,就隨三十八軍渡過黃河,布防於山西南部中條山。從地理位置上說,中條山山脈是黃河的屏障,也是陝西及至整個大西北的屏障,此後在長達兩年多的時間裏,由楊虎城的結拜兄弟孫蔚如率領的這支以三萬名陝西冷娃為核心力量的抗日隊伍,曆經慘烈的“永濟血戰”、“六六戰役”、“望原會戰”等,用鮮血和生命挫敗日寇十餘次的血腥掃蕩,使日寇始終未能跨越過黃河,進入西北。

陳山子跟隨他的三十八軍接連打了幾次大仗。在此之前,一直在和平環境中生活的他還從來沒有聽見過槍炮聲,但一上了戰場就不一樣了,震耳欲聾的槍炮聲幾乎每天都可以聽到。這使得本來膽子很小的他經受了戰爭的考驗和鍛煉,不但習慣了那些槍聲炮聲,有時,幾天沒聽到槍炮響,反而覺得很寂寞,心裏就想,隊伍為什麼不開到前線去跟日本人幹上一場呢?從陳山子的本職工作來說,他是負責軍需運輸的,部隊的給養和槍炮彈藥等等由他負責運送,他並沒有直接拿槍拿炮和敵人交鋒的職責,但到後來,陳山子甚至於迷上了真刀真槍的戰場,他覺得開開汽車,運運物品,似乎無法發泄他內心對日本鬼子的仇恨。

陳山子真正走上戰場是在參加“六六戰役”的時候。“六六戰役”是繼“永濟戰役”之後一個非常重大的戰役。一九三九年六月,日酋牛島、川岸因遲遲無法打通這個西部屏障,屢屢遭到上司的訓斥後,向中國的軍隊發動了規模空前的大掃蕩。從雙方的實力看,無論是兵力、武器、空中還是地麵,日軍的力量都遠遠高於中國軍隊,特別是飛機、戰車、遠程山野炮都是中國軍隊所沒有的。按照日軍既定的目標,這場戰役將以“在茅津渡聚殲三十八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