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1 / 2)

其實,那時正是國難當頭,華僑們的思想工作根本就不用人去做,他們的思想非常的單純,也幾乎沒有什麼私心雜念,他們甚至很少去考慮自己的東西,也沒有人教他們一定要怎麼去做。一切仿佛都是自覺自願的,好像國家麵臨著災難,作為在海外的他們來說,責無旁貸,他們就必須伸出援手一樣。因為那畢竟是自己父母的祖國,也是他們自己的祖國。於是,他們成群結隊湧向報名點,有的瞞著父母妻子,有的虛報年齡,有的改名易籍,更有的女青年女扮男裝,上演一幕現代版花木蘭。感人肺腑的場麵,數不勝數。那時,南洋到處都在傳頌著許多動人的故事,其中有兩件事猶為感動人。

一件事說的是馬來亞華僑劉瑞奇新婚不久,嶽父的四間商店也需要他經營。但為了抗日救國,他還是決定報名。他知道妻子和嶽父一定舍不得讓他走,為了不泄露消息,他悄悄開車到另一個埠頭報了名。出發那天半夜,他把結婚戒指、手表、告別信包在一起,放進妻子的衣櫃,然後默默離開了溫暖的家。後來,從嶽父的來信中,他得知妻子得了重病,嶽父要他回南洋看看。可是為了民族大義,他滿含熱淚回信說,“中國抗戰一日不勝利,我就一日不能回去”。此後妻子病危,嶽父回國找他,因他參加運送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而沒有找到,妻子至死也沒能見他一麵。新婚一別竟也成了永別!

另一件事說的是當南洋機工登船準備離開南洋時,碼頭上的親人們頻頻地向他們揮手。機工陳壽全這時突然發現了十二歲的弟弟從遠處跑來,跪在碼頭上呼喊“哥哥!哥哥!”放聲大哭。陳壽全也是背著年邁的雙親偷偷報名回國的,現在聽自己的弟弟撕心裂肺的喊叫,頓時心如刀割。那時,載著他們的船已經漸行漸遠,他衝碼頭的方向大聲喊著:小弟,告訴阿爹阿媽,我回唐山(中國)抗戰,請他們原諒我的不孝!等趕走日本兵,我馬上回來!

黃澤如心想王進學說得對,自己年紀大了,不能上前線了,但是可以讓兒子上呀!為什麼不可以讓兒子回國打日本鬼子呢?沒想,回到家中,兒子黃佑國已經先跟他開口了。兒子說他要開車子回國內參加抗戰去,過幾天就走了。兒子說得非常的平靜,好像這下他要去的地方不是抗日戰場,而是相當平常的一次回國探親一樣。盡管當時整個南洋的僑民天天都在談論如何回國參加抗戰的事,但不管怎麼說,這句話從兒子的嘴裏說出來,黃澤如到底覺得有點突然,他問兒子從哪裏得到的消息,兒子說,報紙上,還有滿世界的人都知道現在國內缺汽車司機,為什麼要聽誰說?黃澤如知道自己這話真的問得多餘了,這時,他問兒子說,你真的打算要回國參加抗戰了?兒子斬釘截鐵說,當然!

這句話對黃澤如來說很重要。黃澤如聽了覺得心裏相當的欣慰,心想不愧是他的兒子,黃家的後代,兒子繼承了黃家那種大忠大義大勇大善的高貴品性,有了這樣的兒子,他還有什麼不能夠放心的。接著,他向兒子說了一通類似大道理卻是很實在的話,他說,你去吧,如果不把日本人從中國趕走,日本人一天不消滅,你就別回來!不是我這個當父親的心狠,你想想看,有一天,日本人把中國都給占領了,中國不就亡國了?那時,不但國人要遭殃,就連我們這些在海外的人也會變得一文不值。我們在那些英國人眼裏為什麼沒有尊嚴和地位,就是因為我們的國家不強大。

這天晚上,黃澤如打開一瓶酒,讓廖紅玉炒了幾道菜,父子兩人第一次敞開心扉,邊喝酒邊進行了一次長談。黃澤如從他當年因為和那些舉人聯名上書皇帝,要求朝廷拒和,驅趕那些外敵,說到他和高蘭香如何被朝廷追逐,被迫下南洋。他告訴兒子,盡管他的父親負罪在身,曾經被朝廷遺棄,流落天涯,但如今國家遭難,心裏縱有萬般的委屈,也不能夠袖手旁觀,坐視不管。黃澤如說到動情處,不禁哽咽,讓兒子非常感動。黃佑國完全能夠理解父親的心情,不要說父親經曆過那些多災多難的故國往事,就是作為在南洋出生,南洋長大的他來說,當聽到父母的祖國遭受日本人蹂躪時,也一樣滿腔憤怒,恨不能插上兩隻翅膀,飛回父母之邦,和那些日本強盜一決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