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2 / 2)

但是,有一天,這句話他還是說了。他對王進學說,他也要回到中國去。大清國時他們一心想救國,想把那些外敵趕出中國,可惜清政府卻向那些外國人妥協投降,還把他們追得有家不能回,有國卻沒有一塊可以立身的土地。現在不一樣了,是政府抗日,全民也抗日,他為什麼就不能夠為抗日出一份力呢?他知道這時的中國,錢固然需要,物資固然需要,但更需要的是人,是人心。他必須回去,他說他雖然年紀大了,不能上前線了,但回去辦辦報紙,鼓鼓士氣也是可以的。沒想王進學卻給他潑了冷水,王進學說,中國現在不是缺辦報紙的人,而是缺扛槍上前線的年輕人。讓你上前線打仗去你能行嗎?你現在已經不是當年我們參加維新變法的時候了。我們都已經老了。我真不明白,你為什麼非得要上前線去呢?難道在後方,在南洋不一樣是抗日嗎?黃澤如說,日本鬼子打來了,我們的國家都快要滅亡了,我們還有什麼臉活著?我們雖然老了,不可以上戰場打仗了,但是參加戰地服務團,到前線去慰勞那些抗日將士總是可以的吧。王進學說,你如果非得要上前線不可的話,你可以讓你的兒子去。前些日子,國民政府派人來南洋招抗日誌願者,陳嘉庚那邊最近又組織一批汽車司機回去,現在內地缺很多司機的。

王進學這句講的是實話,當時的中國工業還很落後,現代工業文明的陽光還遲遲沒有照耀到古老的中國,飛機汽車等現代化交通工具幾乎屈指可數。一九一二年,由中國研製的第一架飛機在廣州才升空就折戟沉沙,慘遭失敗。而中國的第一輛汽車也是到了一九二九年底才在遼寧製造成功。中國唯一占優勢的是陸軍的軍隊人數。其實,別說飛機汽車,就是自行車黃包車之類,當時也隻有在那些比較大的和發達的城市才可以看到。因此,當一大批由海外捐助的飛機和運輸汽車運到內地時,飛行員和汽車司機就成了一個主要的問題。

於是抗戰爆發後,美國、加拿大、菲律賓等國華僑創辦的航空學校培訓的一大批飛行員先後回到祖國加入空軍,使中國的空軍得到加強。全國殲擊機飛行員中,華僑占四分之三。南洋這邊,則以培訓汽車駕駛員為主。當時的重慶國民政府行政院致電“南僑總會”主席陳嘉庚,請代為招募華僑機工回國服務。收到電函後,陳嘉庚立即發出《南僑總會第六號通告》,並在報紙上刊登廣告,號召廣大華僑回國服務,抗日救國。機工招募的條件是:一、具有犧牲精神,能熟練駕駛大型貨運汽車的司機以及修理工;二、年齡在二十歲以上四十歲以下,持有僑居地的駕駛執照;三、略識中文,略會說國語;四、凡應募者須持有所在地籌賑會或商店介紹函,以證明其確屬愛國誌願者(以防漢奸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