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 半個紅塵 第二輯(五)(2 / 3)

之後,我再也沒有琳的消息,直到這個意外的電話。

新的故事是:她在國外生活得很好,她用在商店收銀得來的工資寬裕地養著自己和女兒。她向外國人出售雲南的民族服飾,又向中國人介紹國外的人文地理……

最新的故事是:琳從家鄉“娶”了一個比自己小幾歲的“有理想的青年”到國外和自己共同生活。現在,夫婦兩人育有一子,快一歲了。琳這次就是帶著小寶寶回到故鄉的。

電話說到最後,琳約我抽空和她一起去看看她鄉下的老家。她要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21世紀了,昆明的郊區還沒有得到更大的發展?我含混地答應著她。我想我們見麵最好不要研討什麼宏大的議題,最好是坐在某處灑滿陽光的窗前東扯西拉地閑聊,趕時髦一樣地品著普洱茶,嚼著奶油花生,嗑著鬆子瓜子,吃上一兩口小餅餅……我想,那種時候講出來的故事我可能會更加願意聽。

不過,在琳講述的故事裏,我最喜歡這樣的幾句話:“我是為了一首歌和一個人出國的。那首歌的名字叫《紅河穀》。那個人的名字叫白求恩。”

3 幹皮料草的一種解釋

天色向晚。

拉起窗簾,遮擋漸漸模糊的樹影,摁亮所有的燈。準備聽上一張CD,之後呢,去看一兩本書,直到夜深人靜,滅燈睡覺。

適合傍晚聽的一定不是什麼流行金曲,就我的心境而言,我會選擇比莉·哈樂黛和莎拉·布萊曼那樣的聲音。盡管她們的風格相去甚遠,但她們共同為我所愛。我喜歡沿著她們的聲線,在越來越沉穩的幻覺中滑進夜晚,然後帶著餘音與回聲走進書房。

電話鈴響。

“幹嗎呢?一個人?”朋友琪在電話的另一端問。

“一個人。什麼也沒幹。”我如實回答。

接著是:“沒有關係,沒有關係。你要知道,成千上萬的女人都在晚上過著這樣的生活。你就拿‘幹皮’當‘料草’,慢慢咀嚼吧!人生的滋味原本就是隻有自己知道。”聽到這兒,我大樂。原來,“幹皮料草”還有這樣一種解釋!

曾經與好些朋友誇讚過昆明話的生動活潑,言簡意賅,餘韻無窮,比方說一個字典裏無法查找的,要是寫得出來可能是一個口字旁加一個“改”字的詞,就可以因為發聲人語調的不同向你傳送幾十種不同的表意,諸如懷疑呀,應付呀,恍然大悟等等意思。我的一位好友在青春年少時為了追隨同班的一位女生去北京求學,兩人考在一個大學不同的兩個係,戀愛4年,在畢業實習中女方移情本班一男生。兩人在學校操場邊攤牌,女生的新男友在隱隱約約的遠處等著她。說完,走人。留下我那可憐的好友一個人孤單單站在夜色裏抽完了身上所有的香煙,苦巴巴回宿舍。那樣的人生景象,可真是得使用昆明小夥子經常掛在嘴邊的四個字來形容才貼切——“幹皮料草”。無法想象,那時那刻,他嚼著那張“幹皮”有多麼困難,但不嚼隻有沉睡或者死去,那顯然不行。

這位在北京生活學習4年的男生一直不喜歡說普通話,他那渾厚的聲音總是無限忠於昆明腔,偶爾聽得他與外省客人聯係業務或者交代一起吃飯的地點,聲音裏飛翔的全是蘸著昆明味的字詞句。每遇此情況,我就會想,當年那個離開他的女生,會不會是嫌他太笨,在北京那麼久,連普通話都學不好。因此,棄暗投明去了。

扯出這個故事,隻是想說明昆明話在昆明人生命中的根深蒂固,一如這個“幹皮料草”,你時時會在交談或是電話裏與其相遇。它的意義在於可以自嘲,可以解圍,可以暗中提示對方自己的處境和心境,等等等等。

想想看,一個人在被孤單包圍的時空裏,漫無邊際地放逐自己,以為關注了什麼,其實不一定關注什麼;以為弄清了什麼,其實依然糊塗。甚至是,以為憂傷,其實快樂。那張讓我們煞有介事地擺渡光陰的“幹皮”,其實就是我們生命生長的“料草”。我以為如是。

4 她賣她的衣服

我在電視台做談話節目的時候,曾經請過三個下崗女工來談她們的再就業。一個是阿惠,她因為辦了一個成功的家政公司而成了昆明市的再就業明星。另一個是在我們欄目幫忙做些零活的方姐。再一個是開著一家專賣休閑服裝小店的老蔣。

後來,我成了老蔣那個小店的常客。原因如下:

A.老蔣的小店裏總是有一些市麵上見不到的既好看又別致的衣服。

B. 如果看上一件或者是幾件不太合體的漂亮又獨特的衣服(褲子),曾經是裁縫的老蔣會幫你改得很合體。

C. 如果你有緣成為老蔣的顧客兼朋友,與她一邊聊天一邊“刨”衣服將是一段快樂開懷的時光。

D.老蔣的衣服可以說物美價廉,基本沒有一件會上100元。但不論款型、質地、做工都不亞於大商場裏百元以上的衣服。

E. 如果家裏有特別高大或者特別肥胖的人士,一定喜歡來找老蔣,她這兒有的是肥衣大褲。

就我個人而言,我喜歡老蔣絕對不止以上理由。老蔣也不僅是被我一個人喜歡著。她那間五六個平米的小店經常擠滿了畫家、導遊、設計師、導演、節目主持人、職員(追求著裝別致者)、藝術學院的老師等等以及他們的親朋好友。大家像是在這裏開服裝研討會,充分展示著自己的眼光和趣味。那個時候的老蔣,一邊發言一邊還要應付不停出進的顧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老蔣經常從一些顧客手裏抽回衣服,隨手扔在胡亂堆著的衣物上,嘴裏說:“這件不合你穿,以後再來看吧!”也許,她會抓出一件合適你的給你試試看。也許,就不再管你了。我很少看見她和顧客討價還價,她似乎從未有過那種耐心和好脾氣。有時候進來那麼一兩個她看著不順眼的人,她就收起笑臉,等到人家來講價,就幹脆答一句:“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