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 半個紅塵 第二輯(三)(1 / 3)

一個女人 半個紅塵 第二輯(三)

1 火鍋女郎YHNL

“晚上一起吃飯,好嗎?”“好啊!”

“想吃什麼?”“火鍋!”

火鍋火鍋火鍋!有那麼一天我終於發現,若是邀約朋友Y、H、N、L一起吃飯,或是她們當中任何一人吃飯,去處就隻有這麼一個。我甚至懷疑,她們當中一定有人妄想單位的職工食堂變成火鍋店。長久以來,我和這4位小姐不停在昆明的大街小巷穿梭,輾轉於各種火鍋的新店老店,總店分店,盡情享受著火鍋的色香味。我們5人,一定可以成立“昆明火鍋情報信息中心”,年齡稍長且對火鍋比對老公還要忠誠的H姐完全可以被推選為“中心”主任,年紀最小的Y是電腦高手,可以成為H姐的助手。而聽見“火鍋”二字就眉開眼笑的N和L,完全勝任情報收集員的職務。本人呢?就做信息統籌工作吧。啊!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這樣的單位真是太好了,沒有什麼名利地位之爭,也沒有同事之間的嫉妒不平,越工作越快樂!對吧?

我曾經提議去嚐試一些別的美味,立馬遭到否決。吃飯時看我的眼光,很像是在看一個想背叛信仰和組織的動搖分子。後來,為了省去不必要的麻煩,我直接通知她們:“下午六點,火鍋店見!”至於哪家火鍋店,吃什麼風味的火鍋,我一人說了不算,還得綜合大家的信息情報。

實際上,在我們非常非常年輕的時候,昆明街上根本沒有一家火鍋店。倒是我這個童年生活在重慶的女子,一直可以在記憶中嗅到火鍋的香氣。好像是改革開放以後,昆明才有了來自四川、貴州風味的火鍋店。從那時開始,我的童年記憶才算失而複得。現在,昆明到處都是火鍋店,我們可以在眾多的店家中挑選自己認定的最佳口味。我向來迷戀火鍋的口感和進食方式,那種無法替代的熱鬧和團結一致的快樂氣氛,總是讓人忘乎所以地深陷其中,甚至置身體和醫囑不顧。在我們5人的聚會中,至少有3人隨身攜帶著黃連素之類的小藥瓶,真正做到有備無患。那句“寧傷身體,不傷感情”的交際用語在火鍋店裏一點不虛偽。

我認定YHNL和我有共同的火鍋價值觀,這可能奠定了我們成為好朋友的堅實基礎。我們的痛苦與狂喜基本上都是在火鍋的香氣中分享的。當沒有合適的相會時機,我們甚至會拉上別的朋友熟人或是不太熟的人進火鍋店。記得一次在街上偶遇N,她正帶著一位成熟男人找地方吃飯,聽說是她北京總部來的上司,看她有進火鍋店的企圖,我趕緊短信提醒她帶人品嚐頗有雲南特色的菌火鍋。

據說,上司大喜,N竊喜。而後,我等同喜。

2 假 想

時隔不久,我甚至無法記起他的長相,但是聲音卻清晰可聞,並且是那種我喜歡的低沉而和善的音質:“你選粉紅色吧!綠色,這種綠色一見水就不好看了。粉紅色怎麼用都好看。”我循聲回頭,不管是否喜歡眼前這塊抹布上的綠色,立即決定聽從這位老人的建議。

昆明進出口交易會期的最後一天,很多商家在即將關閉的零亂會場胡亂拋售不想帶回的樣品。好多東西便宜,的確很便宜!

“10元4塊!”其實這樣的抹布在菜市和超市都已見過,就是有人會給你表演它超強的去汙能力,頑固汙漬立馬消失。而且你可以不用一滴洗潔精,抹布一搓就幹幹淨淨。

似乎,他是一個人來趕場,身邊沒有和他匹配的老伴兒(或許她去了洗手間還是其他攤位?),反正那時就他一人,手裏提著兩個環保購物袋,已經裝滿各路貨色。這個熱心建議發自一位白發蒼蒼的男性老者,我當然無法抗拒。好的,四塊粉紅!

開車回家,一路忘不了那位老人。想來能夠給我這樣一個建議的人必定經常在廚房裏使用並搓洗抹布。並且,他一定樂此不疲,甚而至於會醉心於廚房各種用品的調查研究,哪怕是一塊小小的抹布。可是,他為什麼經常留在廚房?

傍晚,照例出門跑步。碰巧遇見小區一位70歲左右的女性老人帶著她擁有的兩條小狗經過我的門前。也許是認為小狗會擋我的出路,老人立即給它們發出命令:“林保家,林衛國,聽奶奶口令:立正!跑步走!”我驚呆在自家門口,看著它們的背影不停向前,在不遠的一個道口向左轉去……好一陣,我才發出狂笑!

跑在路上,我不得不對剛才看見的情景做出很多猜測。就從小狗的姓名說起,它們為什麼不叫什麼“貝貝”“娜娜”“貴貴”“點點”“妞妞”之類的昵稱,而是有這樣的名有這樣的姓?看來,老人姓林(抑或她丈夫姓林),有過軍旅生活,好像跨過又跨回鴨綠江,至今抹不去過去的生命痕跡,一直在尋常百姓生活中反複上演著自己的舊戲。老人性情明快,還喜歡發號施令,雷厲風行。她的家人會是什麼樣子?好像,遇見她的每一次都是她一個人,手裏提著菜,從菜市回來的樣子。她會有怎樣的一個老伴兒與她朝夕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