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七書記 第二十二章
沈小冰在省城開完會返程,沒回單位,也沒回家,直接趕到豐門找她的煙七丈夫來了。
她到了豐門已經臨近深夜十二點。她沒有事先給煙七打招呼。車子快到豐門縣城的時候,方才開始撥打他的手機,傳過來的是嬌嫩而禮貌的女低音:“您所撥打的機主聯係不上,請稍候再撥!”
她又給他的辦公室和宿舍分別打電話,兩處都是同樣的結果,連續幾個“嘟——”長音之後,傳來的是十分耳熟的煙七那頗具特色的“沙啞派”男中音:“本人外出,有事請留言!”
“誰沒見過你這破錄音!”煙七辦公室與宿舍的電話機都是一位海外僑領捐贈給縣政府的。當年在國內還算是奢侈品,隻是在有了手機之後,這玩藝兒就沒什麼稀罕的了,但煙七卻仍然拿它們當寶貝似的在使用。
找不到她的煙七,沈小冰心裏有些窩火,也有些著急。她真想給他的那寶貝留下幾句解恨的“國罵”,但當著自己單位司機的麵,她還是將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我是你老婆沈小冰,到了豐門找你來了,你去了哪了嘛,你!”
沈小冰轉身讓司機把車開到縣府招待所住下。
負責住宿登記的前台服務員,是做事認真負責又是訓練有素的,敏感性與警覺性極高的小姑娘,她雖然沒見過沈小冰,但看到她的司機為之登記的單位與身份,就知道像她這類有“來路”的客人下榻招待所,服務員是必須在第一時間作出一些反應的。她經過一些側麵打聽後,把電話打給了機關事務局的接待科長,接待科長根據服務員提供的情況判斷,是縣裏的“第一夫人”來了,就立馬向自己的局長作了彙報。
不一會兒,機關事務局的兩位局長和兩位科長全到招待所來了。他們告訴“第一夫人”沈小冰,煙七書記是為了整頓金礦開采秩序,親自帶著一班人馬到金坑鄉蹲點去了。同去的還有王一棟、趙常德等幾位常委以及公檢法司等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吃住都在鄉裏,已經三天三夜了。那裏盡管手機普及率極高,但信號還是很不好,接聽一個電話常常需要跑到房頂或山脊上擺弄天線來捕捉信號。要確保聯係上煙七書記他們,就隻能把電話打到鄉政府去。
沈小冰是個不怎麼愛張揚的人,她跑到豐門是有急事要跟煙七談,本不希望驚動其他任何人。她知道一定是前台服務員有意泄密,走露了風聲,深更半夜的還弄了這麼一班神仙過來。
沈小冰有些不耐煩,但“第一夫人”的身份又讓她不便發作。她隻是禮貌而堅決地拒絕了工作人員給她調整房間和安排夜宵,然後委婉地給眼前的局長科長們下了逐客令。
躺在異常簡陋的縣府招待所的客房裏,沈小冰轉輾反側久久無法入眠。
這次到豐門,她並不是搞突然襲擊來查煙七的“崗”,而是有正事要跟她的丈夫說。
她也就是衝著金礦的問題來的。為金礦的事曾有人把恐嚇信塞到他們在豐源的家中,她怕影響丈夫煙七的情緒還一直瞞著他呢!隻是悄悄地把那信轉到了豐門縣公安局長趙常德的手中,讓他多留意著點煙七書記的安全。
這次是她到省裏開紀檢工作會議,省紀委一位非常貼心的小姐妹一起外出吃飯時,私底下給她透露了一個信息。小姐妹告訴她,省市兩級紀檢部門都有反映她丈夫煙七問題的材料,而且大多與金礦相關。
她跟那小姐妹說,那肯定是有人有意誣陷,其目的就是為了混淆是非,擾亂紀檢部門的視線。小姐妹說其實大夥也都相信煙七書記的素質是過硬的,都覺得材料上說的全是些無稽之談。
“但是,我們還是沒有辦法去為你的煙七書記澄清什麼呀,因為我們壓根兒就不敢去查!”小姐妹跟沈小冰說,“你我都很清楚,都是搞紀檢的嘛,我們的領導可千萬不要讓人查,一查準倒黴,即使你再清白,一點兒事都沒有,也能把你的名聲給查臭了。即使不能拉你下馬,你也會就此變成領導心目當中的‘病號',而給予關照。從此你就休想再進步,再挑更加重要的擔子了!”
沈小冰覺得這小姐妹的話很重要。她剛開完會,連晚餐的加菜聚餐也未參加,就火急火燎地趕豐門來了。她隻想勸勸煙七,最近一段時間千萬不要瞎折騰捅婁子,最好是悠著點。市縣兩級班子很快就要實行換屆,在豐源十縣現有的“縣太爺”當中,她的煙七書記在任的時間算是長的了,按理照輪也該輪上了。
同時沈小冰也非常清楚,“這重要,那重要,還是關係最最離不了”。一段時間裏,她已經悄悄地利用老爺子生前的一些舊有關係,為丈夫煙七的工作變動進行了許多活動,並且還有了一定的名目。
她最最擔心的就是在這關鍵的節骨上,煙七會給自己惹出什麼麻煩來。
早上八點多,沈小冰迷迷糊糊,似睡非睡。
一陣急促的鈴聲響起,她打了個長長的哈欠,伸手把電話接了,那頭傳來了她所熟悉的,煙七那極富特色的“沙啞派”男中音。
她知道是機關事務局已經把她到豐門的情況,向煙七書記作了彙報。
煙七在電話裏頭告訴沈小冰,最近他實在是為整頓礦山開采秩序的事傷透了腦筋,忙得不可開交。他讓她先回去,再急的事也要等他忙過了這一陣子回豐源後再說。
沈小冰揣摸著煙七多半是當著眾人的麵給她打的電話,他的話是空前的輕柔與客氣。而表達的意思又是十分的堅定,不容置疑,讓人無法拒絕。
沒容沈小冰把話說透,他一句“開會了”就將電話掛了。
沈小冰不會不知道自己丈夫的脾性,一旦強起來是十頭牛都拉不回來。煙七調研開會的地方,別說不便去,即使去了也很難跟他說出個所以然。弄不好還弄個自討沒趣呢!
撂了電話,沈小冰想起了兩個人,兩個女人,兩個都是曾經有人在控告煙七的匿名信中同時提及的女人。
一個像她沈小冰一樣當著縣級大領導的“大女人”,一個則是在豐門僑鄉報當小記者的“小女人”。
大女人丁一小,沈小冰是見過她幾回的。到豐源市委宿舍他們的家裏來過。沈小冰到豐門探親的時候還嚐過她親手做的“田魚幹炒粉幹”、“豐門手拉麵”、“山粉饃饃”、“山粉餃”之類,一些印象特別深刻的豐門特色地方小吃呢!
這女人與煙七住縣委常委宿舍樓同一樓梯的上下樓。煙七一年到頭難得回幾趟豐源的家,據說這女人的丈夫也是常年在國外,用匿名信中的原話說則為“孤男寡女,幹柴遇烈火”,“跺跺腳都能夠傳遞信號表達感情的”。
另外,平心而論,丁一小這女人也確實還是有幾分姿色,半老徐娘,風韻猶存!她沈小冰自愧不如,自覺無法與之抗衡。作為一名縣紀委書記,平日裏一些無中生有的亂七八糟的控告信並不鮮見,但是關於自己丈夫的一封小小匿名信,卻曾給她沈小冰不小的觸動。
隻是,冷靜下來之後,她又隻好反過來想了,畢竟丁一小這女人不是一個普通的小女人,這樓上樓下的“孤男寡女”畢竟都不是普通的平頭百姓,都是有地位身份的七品縣官,凡事都會有個準則,絕不會輕易亂了方寸的。
對於這一點沈小冰也深信不疑,畢竟她自己也是一位有地位和身份的縣領導嘛!
盡管平日裏的酒桌上飯局中,幾杯黃湯下去,去了臉譜麵具,人人返璞歸真,不講官位級別,沒有了貴賤尊卑,葷段子隨便說,男女之間的事成了插科打諢,顯示風趣幽默本事的首選素材。但等到玩笑過去了,飯局散了,往往又總是“山也還是那座山,梁也還是那道梁”。坐在辦公室裏頭,或走在眾目睽睽之下的大街之上,誰也不會忘記了自己的尊貴身份,怎麼樣的級別就得擺出怎麼樣的作派與架勢。更何況像煙七這般,為人處世一向嚴肅認真,從來不苟言笑的一地之最高“統帥”呢!
躺在豐門縣府招待所客房裏的沈小冰,想起丁一小並沒有太多的醋意發作,也沒有將之放置在情敵的位置之上,她想無論他們之間有沒有事,隻要煙七一離開豐門就什麼事都沒有了。她隻希望丁一小在當前一些比較關鍵的事情上,能多給煙七提一些醒,勸他別老是撞了南牆還不知道回頭!
有人說女人是禍根,許多鐵骨錚錚的男人倒下了,都與女人有關。要說女人,沈小冰最最放不下心的,還是那個當小記者的“小女人”。她雖沒見過她,但人家在匿名信中是用到過許多字眼兒,形容她“俊”、“酷”、“媚”、“特陽光”、“極有殺傷力”的。還說她是個異常狂熱的“英雄崇拜者”!
沈小冰覺得,這“小女人”才是煙七身邊真正的定時炸彈。這種炸彈的危險度太高了,因為它是裹了層糖衣的,大老爺們兒也會像三歲孩童一般將它當作巧克力來吮吸的!沈小冰覺得還是女人最了解女人,像這種頭腦發熱的“小女人”,最容易製造出什麼驚天動地的新聞來。不是說香港的“四大天王”中的一個什麼“天王”,在北京開什麼個人演唱會的時候,一個什麼學校的小女生竟然在數萬雙眼睛注視之下,上台親吻了他嘛!這“小女人”成了煙七的粉絲,說不定哪天也真的還會,給他煙七鬧出個類似於白宮裏的克林頓與萊溫斯基般的緋聞呢!
沈小冰當然不能指望這個“小女人”去給煙七做什麼思想工作,她隻希望她能離開煙七遠一點,再遠一點。
盡管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之後,國人對於萊溫斯基式的緋聞,已經遠沒有美國民眾那麼高的關注熱情。連紀檢部門都已不再對領導幹部的生活作風問題,提起太大的興趣。單以生活作風問題作為武器整人的時代差不多已經過去了。但整人歸整人,提拔重用與工作變動的時候又是另當別論的。組織部門在此時對領導幹部的考察又往往總是帶著高倍數的放大鏡吹毛求疵來的,有時一則空穴來風的小謠言,就足以令本該屬於你的,十拿九穩的絕好機會與你失之交臂。
沈小冰隻想趁這次到豐門的機會,跟這兩個女人談談。但她又不便直接向誰打聽她們的聯係方式。思量再三,她覺得還是回豐源之後再給她們各自準備一封書信,然後通過“綠衣天使”的傳遞,間接地去表達更為妥當。
沈小冰知道煙七書記被市紀委帶走的時候,是她離開豐門後的第三天。
她作為“第一夫人”給那兩個女人的信,寫好了但還沒來得及寄出。
她著急地把電話直接打到了市紀委的好朋友那裏詢問。好朋友勸她一定要沉得住氣。說煙七書記並不是被“雙規”,而是讓領導請去“談話”了。
“豐門金礦,那可是怎樣的是非之地呀,哪知道會觸及誰的利益呢!”沈小冰在市紀委的另一位好姐妹意味深長地跟她說,“有些馬蜂窩是絕對不能捅的!回頭你還得叮囑叮囑你們家的煙七大書記,千萬千萬小心著點兒……”
“他有幾回呆家裏聽老婆好好說話呀?沒有用的。還嫌人家愛嘮叨呢!都說有人是‘不撞南牆不回頭’,我看他呀是撞了南牆了也還不知道回頭哩!”沈小冰在給好姐妹的電話當中,對自己的煙七丈夫有頗多的“怒其不爭”。
她清楚他們家的煙七天生就是個愛捅馬蜂窩的人。不但捅了,而且非要一捅到底。可金礦又是何等地方?能在金礦那裏弄到一處開采之地的爺們兒是等閑之輩嗎?沒有一個不是經過摸爬滾打闖蕩多年的老江湖,紅道黑道的多少都有一些關係,社會背景特複雜,有人甚至連“局子”都是常進常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