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七書記 第二十一章
去了一趟西歐回來,丁一小仿佛有點兒西化了,言行舉止似乎也不再是那麼用小手尖貼小粉臉般的淑女化古典化的了,感情也不再那麼含蓄,有了些豪放而表麵化。有時還顯出幾分大膽潑辣。說話的時候要聳聳肩,甩甩手,表情有點怪怪的,挺誇張。更令煙七書記刮目相看的是,她似乎還變得挺有思想頭腦了。平日裏在會議或其他一些公開場合,她有些不善言辭,常常回避發言,即使偶爾插插嘴也總是缺乏自己的見解和創意。“留了一趟洋”回頭再聽她說話,好像變得伶牙俐齒了,而且有條理,有邏輯,對一些事情和問題的認識還十分深刻……
“難道過去的她,是‘瞎子吃湯團——心中有數’,隻是不肯說而已?自己是低看了她丁一小了!”煙七反問著自己。他感到確實應該作點自我反思,而要重新認識一下丁一小其人了。
盡管她是個典型的“百分比”的領導,但畢竟在縣處級位置上也有那麼些年頭了,大事她雖沒幹過,還能沒見過、沒聽過?豐門的是是非非能有多少逃得過她的眼睛!
丁一小的一席話,有些地方難免有點兒失之偏頗,聽起來讓人覺到不那麼順耳。要是換作其他另一個什麼人這樣跟他說話,直截了當地評說他,他煙七也許會大發脾氣,暴跳如雷。但是,他明白丁一小無論怎麼說,她都是別無二心的。
“男人就應該在女人麵前表現出足夠的風度!”他在心底頗有點自我解嘲地告誡著自己。女人嘛,總是這樣,給個杆子就順著往上爬,說她有點兒燦爛就當自己是太陽,女人哪……他能夠理解。
一次長談後,煙七書記開始經常性地找丁一小“閑聊聊”,聽聽她對一些人和事,特別是一些長期困擾著他,令他鬧心揪心的問題的看法。譬如“豐門七彩”和金坑鄉金礦開采問題。
一個偏遠的金坑鄉,距離縣城有百餘裏路,麵積不到十個平方公裏,全鄉常住人口僅三千人。但這些年人們卻把這裏稱作了“小香港”。
金坑鄉就是因金礦而設的鄉。計劃經濟時代,鄉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金礦的工人。金礦原為國營單位。國營那是代表國家的,在裏頭上班的人很體麵。單位則很尊嚴,很神聖。後來改革了,搞承包了,實行股份製了,一小部分人發跡暴富起來,另外一些人卻是不再有班可上了。
一些沒班上的職工,便三五結夥購買設備自己幹起來,一些仍有班上但嫌薪水太低、股份不夠多的,掌握著股份製企業中重要地質資料和核心技術的人員,也跟著或吃裏扒外在私有企業裏拿好處,或幹脆辭了職另起爐灶自己當老板。更有甚者則在私底下依靠直接發售機密地質資料而圓自己的發財夢。
內部的職工可以出來自己幹,沒什麼約束的地方老百姓自然也就跟著開始開礦,辦選礦廠。當地的老百姓可以開礦辦企業賺大錢,臨鄉臨村的老百姓自然會眼紅,也會蜂擁而至跟著來。
一時間,小小的金坑鄉範圍,高高低低的山頭,千瘡百孔,出現大大小小金礦企業數百家。有開礦洞的,有辦選礦廠的,也有專門倒騰金礦石的。處處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有礦山企業的員工,也有搬運礦石的挑夫,還有一些婦女老人則專門在山上撿些零礦石賣錢,由此一天下來也能賺個百兒八十的。
隨著人口的集聚和經濟的活躍,三產服務業也跟著發展繁榮了,有賣食品蔬菜的,也有開旅店、美容店、按摩店、娛樂城的……於是這裏便被人們叫作了“小香港”,於是這裏諸如雞鳴狗盜打架鬥毆之類的治安問題就多起來。專門的礦區管委會和礦區派出所跟著成立了。
最突出、最嚴重,也是最核心的問題,還是開采權的爭奪和由此帶來的開采安全問題。由於國際市場金價飛漲,金礦石的價格節節攀升,開采權爭奪就愈演愈烈,安全隱患也跟著多起來。
據說這金礦最初還是日本鬼子發現的。當年日本侵略者的飛機要轟炸豐源十縣,豐門縣的坑根村是個要隘,是鬼子飛機進行轟炸的必經出入口。擔任轟炸機組導航任務的鬼子,曾經研究過地質搞過地貌航拍,他搞轟炸路線偵察的當兒發現了底下的地質有些異常,然後就斷定這一帶有寶藏。
真正的礦產勘探和地質資料的形成,是在日本鬼子投降和新中國成立之後。“坑根”易名“金坑”和金坑鄉的成立則在豐門縣國營金坑金礦成立之後。
國營金礦勘探和劃定的隻是幾條主礦脈,一些細小的分支和零星的礦藏,原本就不在它的紅線範圍。起初幾家小型私有礦山企業,大多是在那些紅線邊緣紮根並成長起來。隨著金礦石價格飆升,礦山小企業便遍地開花。改成股份製後的原國營豐門縣金坑金礦的開采紅線很快就被突破。
起初還是暗地裏偷著來的,在自家的礦道裏開著開著,突然折個頭,拐個彎,就越了界。等到人家一發現,占到了一點小便宜也就調回頭來。認個錯,說聲下不為例,也就過去了。
再犯同樣的錯誤,則再認錯,再說下不為例。
久了,一些人便變得得寸進尺,並明目張膽起來。有人的礦道就緊貼著人家的礦道,在人家的下麵,或上頭,或左邊,或右邊行進,不但搶采了人家的礦石,還經常給人家造成坍塌崩頂等等之類的事故。
前麵是私人占公家的便宜,私有小礦山搶采股份製大企業的礦。緊接著私有小礦山彼此之間的爭搶,也變得白熱化了。表麵上是一個礦洞與另一礦洞之間的個體利益爭奪,暗地裏則是一個群體與另一群體間的勢力較勁。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群毆群拚與雇凶殺人的案件也時有發生。許多礦山企業為擴大自己的勢力,就想方設法扯虎皮作大旗,拉一些要害部門和高層領導人入夥自己的企業,從而使得一些問題變得更為複雜。
因為礦產糾紛問題,到省市縣各級公檢法司及紀檢信訪等部門的信訪者絡繹不絕。煙七調任豐門前,甚至還有人在上訪途中含冤離世,有家屬因親人的命案得不到合理的解決,而將已故親人陳屍三年,不肯讓其火化入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