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七書記 第十八章(1 / 3)

煙七書記 第十八章

丁一小來電的時候,沈小冰已帶著一種莫名的沮喪和不滿,跑到衛生間衝洗去了。

特別令人奇怪的是,遠隔重洋幾千裏之外的丁一小那頗有幾分嗲聲嗲氣的聲音一傳過來,煙七就有了一種異樣的感覺,剛剛還是冷冰冰的下身忽然間燥熱起來,還有些膨脹!

“這是怎麼了?這樣很危險哪,同誌!”他一次次地在心裏頭告誡著自己。

看著沈小冰擺弄著濕漉漉的頭發由衛生間出來,煙七方才漸漸恢複常態,冷靜下來,大方起來。

他繼續在電話裏頭聽著丁一小出訪歐洲的諸多成果彙報。這是作為縣委書記兼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聽取自己的副手縣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的正常的工作彙報,在自己老婆麵前,是大可不必忌諱什麼性別的。

丁一小這次出訪歐洲諸國,是她主動請命,到豐門旅歐的各國僑團間,為煙七書記遊說去了。

她剛有這個動議的時候,煙七還是極力反對的,他說:“明鏡可鑒,民心可鑒!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嘛。我倪紹耕在豐門幹的一切可是沒有半點兒私心雜念啊!在下可是奉黨國之命,捧著一顆紅心到豐門,服務大眾百姓來的……”

“這一切的一切,我能不理解?咱們是在同一個院子出出入入的同事呀!可是其他人都能理解嗎?遠隔千裏之外,分布在五大洲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二十多萬豐門華僑,他們能理解嗎?”丁一小可是不曾有過的主動與堅定。

她覺得自己作為一名出生在豐門,成長在豐門的,老百姓心目中所謂的“縣領導”,也該到了旗幟鮮明地站出來,主動地為煙七書記說點話的時候了。遇上煙七這樣的好書記是百姓們的福氣,能與煙七這樣的好領導共事,當他的副手也是一種緣分。自己沒有別的什麼能耐,可作為縣人大常委會的常務副主任,作為一個豐門人,人脈資源還是有那麼一點兒的。她有義務,也有責任,為改變煙七書記在豐門的工作環境,盡一點兒力所能及的力量。

當時東歐發生了劇變,蘇聯解了體,盧布等一些貨幣大貶值,到俄羅斯等東歐一些原社會主義國家去考察不但費用省,審批也容易。但像丁一小這樣一口氣走訪歐洲諸多國家的,審批起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她的手續上報都半年時間了還是沒能批下來。

“那就辦因私吧,反正親戚啦,朋友呀,還有左鄰右舍什麼的,在哪個國家都有,到哪還能沒飯吃?反正花不了自己幾個錢!”

這回丁一小可真的就這麼堅定與主動。

當年曾經在“駐村聯鄉”活動中到紅聯村老齊家蹲點,後來成為了丁一小的政治引路人和導師的縣委副書記鄧秉坤,曾經從他自己的多年從政的切身感受中,為丁一小概括出了許許多多條為官處事的門道道。“凡事不宜太主動”,也就是鄧副書記送給丁一小的許許多多條門道道中比較基本的一條道道兒。

他將丁一小拉到自己的跟前,一麵用火辣辣的目光,上上下下仔仔細細地打量著,一麵用十分老到地用慢條斯理的聲音說:“你啊,要是想在官場上混出個人模狗樣,這麼幾條戒律呀,你是必須銘記在心,恪守如一的:首先嘛,你得多聽話,少說話。‘多聽話’,就是要多聽人家說話。那是體現你的涵養,以及你對他人的人格和所發表的意見的尊重嘛。為什麼要少說話呢?誰都知道言多必失和禍由口出的道理。謙虛點,謹慎點,不會錯的。對於一些自己不怎麼知根知底的事情和問題呀,你不輕易發表的意見,反而顯得你比較沉得住氣,讓人摸不到深淺,覺得你有深度與厚度哩。”

對於政治引路人的忠告,丁一小始終嚴格遵守著。每當中央以及省裏市裏的一些重要會議開過之後,縣裏進行學習貫徹,需要頭頭腦腦們人人談學習體會的時候,或者當縣裏遇到了什麼重大問題組織集體討論,需要領導頭頭腦腦們挨個兒談認識,進行表態發言的時候,丁一小從不輕易開口。她有個較管用的辦法就是,在這種時候就拚了命地飲茶喝水,然後不停地上廁所,這樣就能把發言的事兒掛過去,把機會都留給了他人了。

引路人教給她的第二條經驗就是:快行動,少主動。他說:“凡是縣裏部署的一切重大事項,你就得敏捷反應,迅速行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讓你快速行動不是叫你太主動。尤其是比你大的領導沒讓你做的事情,你千萬不能過於主動。我們的行政領導最忌諱的就是你走到了他的前頭去。在領導麵前,不怕你無能,就怕你逞能。做事情與考慮問題,你千萬不可超越領導。在咱們中國是最最講究尊卑位次的,開會坐主席台要排位,吃飯坐凳子要排位。甚至走在大街上的秩序,都還得按文件排名來,子醜寅卯就是子醜寅卯,絕對不能卯寅醜子的……”

然而,這一次丁一小有悖於領路人與導師的教誨了。

她的行動顯得確實有些過於主動。

是她首先向煙七書記提出,要弘揚傳統文化,組織一次“萬人長桌宴”的。

“長桌宴”原為用來喜慶豐收的一種民間活動,這種活動曾經在豐門曆史上廣為流傳而久負盛名,深受豐門鄉村百姓的喜愛。在每年的秋季,田地裏的稻子穀子收割得差不多的時候,家家戶戶大拚廚藝似的,竭盡所能地做出各色菜點,打出陳年的米酒,在自家的廊簷下,在屋外的曬場上,或者普通的馬路邊,大擺宴席,豪飲痛食。盛宴的桌子一張緊接著一張,長如巨龍,蔚為壯觀。不論遠親近鄰,還是不曾相識的遊人,來的都是客!宴席幾乎沒有時間限製,從頭天早上的十點多,一直可以飲到次日的午後,甚至黃昏,或者子夜。酒未足,飯未飽,不醉不歡,絕不離席!醉倒了,趴下了,成了爛泥了,可以光榮地由人扛著離席。酒醒之後,有能耐的,還可以接著重來。

這就是一些上了歲數的老人們還在津津樂道的豐門“長桌宴”。可惜這樣一種魅力無窮的民間文化在豐門已經“失傳”久時,丁一小隻是在小時候於老人們的閑談之中略有聽說。

丁一小向煙七書記建議說,不但要讓“長桌宴”這種傳統文化重放光芒,而且要賦予它新的曆史條件下新的內含。新時代的豐門“長桌宴”,規模必須足夠地大,即便不能絕後,也要做到空前,要辦成名副其實的“萬人宴”。不但要讓在家的各階層各方麵的豐門代表參加,還要邀請外出的豐門人也回來參加,尤其是不能忘記那些在海外創業的僑領們。通過邀請廣大僑領參加“萬人宴”,還好趁機發動發動海外僑團以及華僑個人捐點資獻點愛心,然後再在穿越縣城的豐江上,建一座既能解決實際交通問題,又極具象征意義的“地標性”的“連心橋”。

她說:“您倪書記不是初到豐門之時就給我們豐門人民描繪了‘八橋跨江’的美妙藍圖嗎?我們豐門是欠發達縣份,縣財政十分困難,假如不充分發揮我們的華僑優勢,甚至連‘一橋飛架南北’都是難上青天的事呢!一座豐西大橋,讓豐門人民夢想了多少年了呀,至今還隻是畫在圖上。

“豐門的最大優勢在華僑,最大的潛能也在華僑。我們豐門有近五分之二人口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打工經商。‘走遍天下,家在豐門’!豐門的建設他們能不支持!我們就是要把這方麵優勢充分發揮好,把這方麵的潛能充分挖掘並利用好。

“舉辦‘萬人宴’,發動海外華僑捐資,不但能把‘愛心橋’‘連心橋’給建起來,圓了縣城數萬人民‘橋跨南北’的夢想,還可直接帶動城南區塊的開發利用。特別重要,也是特別深遠的一點意義還在於,通過可以搞這麼一次活動,喚醒海內外所有豐門人,潛意識裏的一種思鄉戀家愛豐門的情感,把人心凝聚起來。‘走遍天下,家在豐門’,使得不論身在何處的豐門人都能牽掛著家鄉,關心理解和支持家鄉的建設,做到不利的話不說,不利的事不做,一心一意謀發展,專心致誌搞建設。”

煙七書記對於辦節辦會搞慶典什麼的,本沒什麼太多興趣與好感,可丁一小的一席話,卻讓他對舉辦“萬人宴”活動,以及對她這個長期工作在自己身邊的人大常委會的常務副主任,似乎都有了一種新的認識。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豐門是全國著名的僑鄉,優勢在華僑,諸多事情與諸多工作的阻力也在華僑。保吃飯的財政,搞建設又確實是離不開華僑。真的把這“僑牌”打好了,把旅居海外的二十多萬華僑的心凝聚起來了,激情點燃起來了,似乎也真的可以說是力大無比啊!

“走遍世界,家在豐門!”這是多麼樸實無華的一句口號,又是多麼深刻而富含哲理的一個命題。

丁一小這個女性,看來也並非自己原先想象的那般簡單。

原先他隻感覺到了她對自己的好,常常能給自己一些沒怎麼讓人太在意與珍惜的,工作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關心。內心深處則隻是將之視作為一個政治符號而已,一個不怎麼起眼的隻會“吃吃饅頭,舉舉拳頭”的政治符號。“開會時台上一並晾晾,剪彩時前排左右站站”。一年到頭不見她有多少講話與發言的時候。偶爾有一回非講不可了,稿子那是辦公室給準備停當了的,隻需小學三年級的朗讀水平就足夠了,大可不必耗費什麼思想與腦子。甚至鬧出“苦幹實幹加23幹”的笑話,也不足為怪!打印稿尚未普及的年月,辦公室為她草擬的講話稿子中,她還真的曾經將漢字“巧”字,錯看成了阿拉伯數字的“23”。“好呀,我們的丁常務這個創意不錯嘛!”作為一縣的最高首長,經過多年的棱角打磨,原本鋒芒畢露的煙七,也漸漸變得有那麼點兒圓滑與世故了。通常他是極少對自己的屬下的某項工作,或某個觀點呀建議什麼的,作出太多的評價與肯定的。他尤其不怎麼喜歡表揚自己身邊的人。

“是嗎?”“行嗎?”“這可以吧?”“好吧?”

這些話似乎都是現實中,頭頭腦腦們常有的口頭禪。像是問人家,又像是問自己。越是在官場上混得久了,就越變得觀點模糊,講起話來模棱兩可,半句進半句出的,叫人難辨是非。

丁一小提出要組織豐門“萬人宴”,煙七打內心並沒怎麼覺得這建議能好到哪裏去。他知道把那些僑領們請回來是不怎麼好侍候的,彼此間喜歡比高低,弄不好連吃飯時排個座位都會鬧出什麼矛盾來。同時他又覺得把那些長期在外的人們請回來聚一聚,似乎也不是什麼壞事。至少也可以增進一些了解嘛。了解了才能理解,理解了才能支持呀。他不但沒有挫傷丁一小的積極性,還把她推到了最前沿,委以重任,將她這個人大常委會的常務副主任任命為活動組委會的常務副主任,以及出訪海外僑團的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