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七書記 第十二章(1 / 3)

煙七書記 第十二章

“丁宜曉”易名為“丁一小”,也不僅僅是簡單地利用諧音,從而減少了幾筆筆畫而已。其實,她還是另有一番姓名學方麵的理論考證的。

兒子臨產的前前後後,為給兒子取個好名字,丈夫齊振漢利用出差的機會,曾給她買回許多本《姓名學大全》。有大陸版的,有港澳台版的,還有海外版的。東西南北,幾乎各個流派的都有。特別是有位袁姓老先生主編的《古今姓名學》,給她的印象最為深刻。袁老先生有句警世之語,留在了書的扉頁上,叫作: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一名!

老先生的話,曾一度喚起人們對子女起名的極端重視。

經過一段時間的認真研讀,丁宜曉知道了起名還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光從取名的方法上看,就有許多種分類。譬如“十二生肖命名法”,“意象命名法”,“五行學說命名法”,“周易八卦命名法”,等等。丁宜曉覺得“十二生肖命名法”,比較簡單,容易掌握,但有些老土,沒多少理論層次。“周易八卦命名法”,看上去比較有說服力,但又太抽象,太深奧,難弄懂,不便掌握。相比之下,她還是比較推崇“五格剖象命名法”,她給兒子起名的時候,就曾經是重點參照了“五格剖象命名法”,同時兼收並蓄了其他各家的一些可取之處的。

到了給自己易名,對於“五格剖象命名法”的運用,她便感到自己已經不再是“門外漢”,甚至都有些輕車熟路了。

所謂“五格剖象命名法”,就是根據《易經》的“象”、“數”理論,依照姓名的筆畫和一定規律,建立起來的五格(天格、地格、人格、總格、外格)數理關係,並運用“陰陽五行”“相生”與“相克”的道理,推算人生各方麵的運勢的一種命名方法。該法的理論基礎就是“數理”與“五格”。“數理運勢理論”認為,萬物的根源是“數”,宇宙也是“數”。天地間包羅萬象,皆因自一至九之“數”的“離合集散”。而組成姓名之文字,各有筆畫,其畫數,各有“誘導力”,可生“吉凶”而“支配人生”。姓名所成的一至八十一“數”,又常見於“五格”的各“數”,互相承接,或組合,或相克,而發生變化。

“丁一小”三字,組合而成的“人格”、“地格”和“總格”之“數”,分別相對的是福祉長伴的“褔德集門數”和進取如意的“增進繁榮數”。從“三才配置”上看又是頗得上級的“庇護”或者上輩的“餘蔭”。總體則預示著“榮進有望”,“能成大事”,又“福祉無窮”。

“丁一小”三字,不但從姓名學理論上看預示“大吉”,而且好寫易記,讓人過目難忘。這似乎真的也就是她走向成功的一大優勢。都說邁向成功的第一步,首先就是讓人記住你的姓名嘛!特別是到了“民推”和進行民主測評或選舉的時候,這方麵的優勢就會體現得更加明顯。因為許多基層代表可都是識字不怎麼多的。而“丁一小”三個字,卻是一點兒都不難認難記。要不然則就是目不識丁了。

易了名的“丁一小”,真的就頗得“上輩的庇蔭”而進展頗順了。

在鄉裏進步受挫之後,養父齊尚龍就勸慰她,女人家的當什麼鄉鎮領導,也太累人了,還不如及早調到了縣城機關單位,當個辦事員呢。安安逸逸的,相夫教子,做個稱職的妻子和優秀的母親,比什麼都強呢。

說著機會真的來了。她不但進了城,到了縣機關單位工作,而且原有級別還沒有降,仍當領導,單位裏的副職。

縣機關抓作風建設,要求領導幹部下基層,進行“駐村聯心”活動。每位科局以上領導,都要在規定時間內,到聯係鄉鎮的相關村裏戶裏“蹲點”,搞調查研究,為老百姓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和問題。時任縣委副書記的鄧秉坤也身先士卒,帶頭到丁一小的成長地,豐南鄉紅連村“駐村聯心”。

在村支書齊尚龍家,連續吃住一個月下來,村裏的齊書記與縣裏來的鄧副書記便有些混熟了。一相熟,在茶餘飯後,彼此便會開一些玩笑。縣裏來的鄧副書記便常常逗村裏的齊書記玩,說自己的書記是帶“副”字的,是“二把手”,而你老齊書記卻是正的,是“一把手”。“二把手”當然不如“一把手”大,得什麼都聽“一把手”的了。齊尚龍便說“哪裏哪裏”,您是姓“大”的,到了哪裏都是大書記,您老哥永遠比老弟大著十萬八千個級別的。在豐南一帶的方言中,“鄧”與“大”的發音極像,是諧音。

一來二往,幾杯“熱湯”下去,村裏的老齊書記便借著酒勁壯了膽子說:“大書記,您不是常說自己是副的,是‘二把手’。而俺呢則是正的,是‘一把手’。‘二把手’要聽‘一把手’的嘛?既然您要聽俺的,俺就請您為俺辦一件事,行否?”

於是,村裏的小書記就把自己,想要將閨女調到縣機關坐辦公室的心事,跟縣裏來的大書記說了。縣裏來的大書記很認真地與村裏的老齊書記碰了一下碗,把半碗齊家自釀的“美麗瓊”給幹了,然後拍著胸脯很誇張地說:“你就放、放、放、放心吧!隻要有、有、有、有機會,那是沒、沒、沒、沒得說的,你齊老哥的忙我不幫,我、我、我還能幫、幫誰去……”

齊尚龍當時還以為鄧副書記那隻不過是句酒話,說過了也就過去了,算不了什麼數的。誰知沒過兩天,縣裏來的大書記倒是主動打聽起了他閨女的情況了。

齊尚龍異常感動,隨即派人通知在鄉政府上班的閨女,趕回家讓縣裏來的大書記過過眼。

看到眼前亭亭玉立的丁一小的俊模樣,頗見過一些世麵的縣委鄧副書記,心裏也有些打鼓和撓癢癢。他簡直不敢相信站在自己眼前的姑娘,竟然就是這土不拉嘰的村支書齊尚龍的女兒!

她渾身上下,壓根兒就沒有一點兒農村姑娘中常見的那種土氣與媚俗。特別是那高挺而略顯俏皮的鼻子,讓人過目而難忘。淡藍色的眼睛,深邃而透徹,分明是一汪明淨的秋水。那神情兒既有幾分東方女性應有的含蓄與羞澀,又透著幾分國外大片中常見的那種西洋女主角一般的撩人的熱情與大膽。既彬彬有禮,又楚楚動人。

“大書記,這就是俺那在公社裏頭上班的閨女,她也還算是個小頭目呢,眼下叫啥來著?對了,是副鄉長。”齊尚龍對“人民公社”改稱為“鄉政府”,還有那麼些不習慣。

“你閨女?齊老弟,這是你老齊家的閨女嗎?我怎麼聽說她是姓‘丁’的呀!啊?”大書記跟齊尚龍說著話,眼珠子卻仍然在丁一小身上滴溜溜轉。

“我說鄧書記啊,這女兒也還有假冒的呀!爸,我還沒吃飯呢。媽,快給我弄點吃的吧!我都要餓癟了……”

丁一小說著,跑到灶間找吃的去了。其實她是認識這眼前的鄧副書記的,知道他分管黨群和農村工作。她還聽過鄧副書記作的報告。不過,坐在台下的一般都認識台上的,坐在台上的卻說不準能認識幾個台下的。這很正常。

丁一小清楚,在一般性的會議上,自己坐在聽眾席上還是頗有幾分搶人眼球的。即便是一年一度的“千人大會”,會場內挨挨擠擠,黑壓壓的一大片人頭,她也還是能夠感受得到,台上一些男性領導大膽的目光在她的身上搜索,讓她有些芒刺在背。

而召開計劃生育方麵的會議則大為不同,各鄉鎮分管計生的宣傳委員呀副鄉長什麼的,多半是年輕女性。“計生員”就差不多全是清一色的女性了,而且十有八九是年輕又貌美的俊女孩。這種場合,丁一小的優勢就沒那麼明顯了。盡管有時她也會感覺到台上的某位領導好像在注意著自己,實則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