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七書記 第十一章(2 / 3)

僑務方麵的同誌則另有一番理論。他們認為,我們的廣大華僑在外創業也挺不容易,他們帶回來的外幣,也都是一分一厘積攢的辛苦錢和血汗錢。回到了家裏,竟不惜重金為上輩修建豪華墳墓和建造空置率極高的豪宅,這些都是為了比拚麵子,都是傳統的“牌坊”意識在作祟。類似於齊海華這樣的知名僑領,當然更是極要麵子的了,要是不讓他在老母親的殯事上撐足麵子,就得創造機會讓他在其他地方把麵子給補上。而且要讓他的麵子撐得比他人更足,又是不落俗套,非同一般。

民政部門的同誌建議讓他捐助慈善。教育部門的同誌則提出,應該結合“鐵耙山”校舍倒塌三周年紀念日,建議齊家捐建“希望小學”。

提到“鐵耙山”校舍倒塌,痛心疾首的往事,讓人曆曆在目。

有人當即對教育部門的提議予以附和。

與會的媒體記者隨即興奮地在各自的筆記本上,寫下了“厲行節約簡辦喪事,捐資助學功澤千秋”的新聞標題。

宣傳部門的領導最講究工作策略,要求與會的幾大媒體記者,首先要將齊家簡辦老太太喪事,用節省下來的錢捐建“希望小學”這事,設定為既成事實,然後再千方百計,在最短的時間內,對齊家的代表性人物齊海華,進行“轟炸式”的聚焦。這種出其不意的空降式采訪一旦成功,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功效,讓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變被動為主動。這樣既能給山區教育事業的發展,解決資金困難,同時也算是給齊家鋪了個下來的台階,讓他們非但不失麵子,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是更長了麵子。

豐門盡管民間資金活躍,像齊家這樣的有錢人家也不少,教堂、廟宇、豪華墓園的,幾乎隨處興建,投入極大。但政府卻還是年年靠吃省裏的補助,勒緊褲帶過苦日子。基本建設上極少有什麼作為。像校舍這般的基建項目,那是多年沒有了大的投入。尤其是農村的學校到處破爛不堪,許多地方的孩子甚至還在危房裏上課。有人形象地說一些鄉村小學是:當今時代的孩子,民國時代的桌子,滿清時代的房子。

“鐵耙山”小學的校舍,就是典型的危房。三年前一場暴風雨帶來了令人觸目驚心的慘案:十三條還從未走出過生他們養他們的小山溝,還從未親眼見到過火車、電視等等現代文明的鮮活小生命,在頃刻間被災難所吞噬!

其時,煙七倪紹耕尚未調任豐門。但“鐵耙山”校舍倒塌事件,曾令他這個鄰縣的代理縣長,徹底震驚過,從而在他的主張下,在全縣掀起過一場轟轟烈烈的捐資助學高潮,使全縣校舍麵貌大變了樣。

煙七覺得聽了大家的發言,思路更開闊了,辦法措施更多,信心也更足了。他說大家的發言都很好,一些提議也還很有價值,讓他這個當頭兒的頗受啟發,獲益匪淺。特別是在“鐵耙山”校舍倒塌三周年的日子很快就要到來,借警示紀念之機,在廣大海內外僑胞中搞一次捐資助學建校舍的活動,這很有意義,也非常的必要。

接著,煙七頗為大方地給與會者分了一圈“煙槍”牌香煙。

今天開的是圓桌會議,沒設主席台,所以煙七一直沒有停止過抽煙。平日裏煙七極少給他人分煙,因他隻認一個牌子的煙抽,與他人不合路。煙七一給人分煙,說明他考慮的事情心裏就有了譜了,踏實了,高興了,從而會議也就很快會結束了。於是與會者心情也都跟著輕鬆起來。有人輕聲開起玩笑,說著“煙佬分煙”,“煙七賞煙”。

煙七倪紹耕分完了煙,把話題一轉,對控製齊家喪事場麵提出了總結性要求。總的精神是一定要嚴格執行殯改政策,一些有定量性的標準的方麵,絕對不能突破,不允許搞特殊化。但具體工作中又要注意講究方法,需要堅持兩手抓:一方麵堅持正麵教育引導,體現得人性化一些,做到細致入微,仁至義盡,依靠感情融冰。另一方麵又不能過於樂觀,也要做好萬不得已采取強製措施的必要難備。最後,他十分強調相關部門一定要互相配合,通力協作。包括他本人甚至都還要親自找丁一小和齊海華談談話。

晚上,《豐門僑鄉報》的總編和縣僑辦主任首先傳來激動人心的好消息,說齊家兄弟已經決定,捐獻一百萬元人民幣,用以援建五所“希望小學”。隻提一個附加條件,就是要以齊家老太太的姓名統一命名這五所學校。經了解“希望小學”是可以以捐建者的姓名命名的,有關部門給予了肯定的答複。另據考證“鐵耙山小學”,還是齊家老太太曾經上過學的母校呢。

煙七指示相關部門要對齊家兄弟的義舉,進行好好的宣傳與表彰。他說宣傳一定要有深度和高度,要由此及彼,舉一反三。要結合“鐵耙山”校舍倒塌三周年警示教育,全麵掀起僑胞及僑眷僑屬捐資助學建校舍的高潮。

丁一小卻主動找上門來與煙七談心了。她顯得挺激動,還沒等倪紹耕問她什麼,就先開口了,說:“想通了想通了,全想通了,給已故的先人建造那麼豪華的墓園,能頂個什麼用!非要那樣才算有孝心?說不定後人還會認為裏頭埋了什麼了不得的金銀財寶,而給挖盜得一塌糊塗呢!你不見電影電視上天天播演著,公安打擊盜墓賊的故事嗎?再說了,請那麼多的花車隊與鼓號隊,扭扭舞舞,吹吹打打的,那算什麼事,還能真的把亡靈超度到天上去?那些都是演給活著的人們看的呀。逝去的人要是真的地下有靈,還不如少驚擾他們一些呢!也好把那些不該花的冤枉錢省下來,然後捐點資呀,辦點公益事業什麼的,這多好啊!修橋鋪路,建學校,這才是真正的行善積德,澤被子孫嘛……”

丁一小一臉的興奮,一口氣說了這麼多,煙七沒有打斷她。一些道理原本正是他想要跟她說的,她卻反過來說給他聽,像是勸起他來了。看來她是真的想通了。接著她還說了些她自己是縣裏的領導,理應在貫徹落實縣裏的重大決策部署中,起帶頭作用等等之類的話。

煙七一根接一根地咬著煙,聽完丁一小的話,他懸在心裏的大石頭總算徹底落了地。

丁一小說她自己想通了,其實是齊家想通了。齊家想通了,說穿了還是齊海華想通了。煙七知道丁一小雖然是縣人大常委會的常務副主任,正縣級別。在旁人看來已是了不得的官了。豐門的在職領導幹部中,能夠享受正處級待遇的,就黨委、政府、人大、政協等四套班子的四個頭。丁一小就是四個正處級領導幹部中的一個。但在齊家的大小事務中,丁一小還是沒有多少實質性的“裁量權”。在旁人看來要不是齊海華想通了,她丁一小壓根兒就不敢跑到煙七縣長麵前表這樣的態。

丁一小有著非同一般的身世來曆。

生父與當年普通的豐門小夥子一樣,賣豐門石雕漂洋過海到了歐洲。不一樣的是,他在歐洲比同伴們更幸運,他有了“洋豔遇”。新娘叫但丁·麗絲,金發碧眼,高鼻梁。但丁·麗絲笑聲爽朗,待人熱情,是個地道的中國迷,幾乎對中國的一切都深感興趣。

結婚不久,夫妻倆就有了愛情的結晶,生下了個十分招人喜愛的混血女兒。寶貝女兒還在繈褓之中,但丁·麗絲就非要與丈夫帶著孩子到中國探親。

福兮,禍兮。不幸就發生在這次回國探親的途中。

在由縣城開往他們老家的鄉間小道上,一家人出了車禍。小夫妻倆,以及由老家開著手扶拖拉機,歡天喜地跑到縣城接他們回家的所有家人,全在這次車禍中喪了生,隻留下個未滿周歲的混血孩子。

孩子成了可憐巴巴的孤兒。

時任大隊支書齊尚龍收養了她。一來因為他不但是大隊裏的領導,兩家祖上還沾點親、帶點故,他覺得有這麼個義務。另一個有點兒難以啟齒的原因就是,大隊支書結婚都三年多了,家裏的婆娘兒肚皮還是一點兒都不見鼓,收養個娃兒好用來招弟招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