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七書記 第十章(3 / 3)

辦喪事,建墳墓,就是麵子和實力的大比拚。

說煙七不通風土人情,連人家的祖宗都不肯放過,就是說他搞了“青山白化”專項大整治。縣政府專門發文要求移風易俗,喪事簡辦:花圈數量不能超過十五隻,不得請鼓號隊為出殯吹打,出殯途中不能燃放煙花爆竹。且一處雙穴墳墓占地不能超出五平方米,等等。不但要限製新墳,已建的舊墳還要進行治理。口號是“遏製青山白化風,留與土地子孫耕”。一切占地較大的建設性墳墓都要進行拆除。即便是已建成數十年的祖墳,一樣也要治。特別是位處“三沿五區”,即沿過境國道、沿鐵路、沿豐江,在經濟開發區、工業區、村鎮建設規劃區、風景名勝區、生態保護區視線所及範圍內的建設性墳墓,則為重點整治對象。

煙七在全縣殯改工作推進暨整治“青山白化”動員大會上,說:“我們豐門‘九山半水半分田’,人說是寸土寸金,土地資源十分有限。這情況誰都清楚。請死人給活人讓點地,請祖上給子孫留點地,我看這根本不像有的人所說的是大逆不道的事,而是理所應當的事!‘但留田地子孫耕’嘛,我看我們的老祖宗還是能夠理解的……”

煙七頓了頓,呷了一口茶水,注視著台下。坐在大會主席台作報告,他隻好將自己十二分依戀的差不多一刻也離開不了的煙槍牌香煙扔到一邊,而用茶水取而代之。

台下聽報告的,起初是一片沉寂,然後則有了一些異常情況。有人在交頭接耳,有人在底下傳遞紙條。開的是“全縣領導幹部大會”,縣裏各套班子的領導,包括擔任過副縣級以上實職的離退休老同誌,各鄉鎮及縣直部門副科以上的領導,等等都懷著比較複雜的心理參加了會議。會場內座無虛席。

煙七到豐門後,對縣裏的會風會紀是進行過整頓的,開會隻想往邊排坐,向後排坐的現象,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變。上麵開大會下麵開小會的風氣,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轉。與會者想要在私底下開點小差已感到十分困難,一旦發現有人不專心聽報告,從沒當過一天教師的煙七,會像教師在課堂中提問學生似的點你的名,讓你回答問題。一些人把煙七的這一舉動稱作“損招”,背地裏非議不少。但凡煙七到場“坐台”的會議,台下交頭接耳、打瞌睡、接電話、玩手機等等現象,則是確確實實不多見了。

煙七同時提倡務實的會風,凡他親自主持或作主題報告的會議,時間都不會太長。他說開會的時候,台上與台下本就該互相尊重,坐在了台上掌握著會場主動權的,發言作報告的時候,也應該“頭不戴帽子”,“腳不穿靴子”,盡量去掉廢話、套話、空話、假話,少繞彎子,不賣關子。不搞彎彎繞,不能高深莫測,聽得人雲裏霧裏,分不清東西南北。而要實實在在地說話,簡單明了地說話,讓人聽得真真切切,聽得明明白白。

煙七作報告,有點像與台下平等交流聊家常,讓人聽起來不覺著累。

他不像別的領導那樣隻照著秘書準備好的稿子念,而寫的、說的、聽的和做的,四個方麵幾乎毫不相幹,寫的歸寫,說的歸說,聽的隻管聽,做的隻管做。煙七講話作報告總是自己把要點準備在自己的筆記本子上,一般都是圍繞著自己寫在本子上的提綱展開說。即使秘書為之準備好了觀點鮮明、重點突出、結構完整,又說理非常透徹,列舉非常詳到的打印稿子,他大多也隻是由其中取那麼幾個管用的數據引為己用而已。他的講話人家愛聽,幾乎每次都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他講話有觀點有思想,既深刻又實在,句句都能講到點子上,並且條理清楚,簡短鮮亮,易聽易記,也容易貫徹落實。

煙七想要重點抓的事,不但自己寫了,說了,還要管人家是否聽了,照著做了。不像一些領導,台上作起報告激情飛揚,搖頭晃腦,唾沫星子四濺,動輒洋洋幾萬言。台下卻聽得雲裏霧裏,昏昏欲睡,姿態萬千。說好了,就鼓掌。鼓了掌,就散場。回去了,如何傳達,那是“委府兩辦”又會將台上領導的報告印成《情況通報》重新下發的。至於貫徹落實情況,要督查,需要進行反饋,那又是自己單位秘書的事情了。

凡鄉鎮或縣機關部門單位稍有經驗的秘書,粗略瀏覽一遍領導的講話稿子,應付個上頭的例行督查都不是難事。首先把作報告的領導表揚一番,說領導的報告是如何高屋建瓴,立意深遠,觀點鮮明,思路清晰,總結過去實事求是,展望未來鼓舞人心。然後再說一說本單位學了怎樣很受啟發,很受教育,很受鼓舞,人人都熱血沸騰,幹勁百倍,下定決心要把自己的思想統一到領導的講話要求上來,把領導的講話精神落實到自己的具體行動中去。最後再結合本單位的實際,談一點貫徹落實領導講話精神,本單位應做好的工作一、二、三、四、五等等幾個方麵,雲雲。

作報告的領導見到了辦公室收集整理的,關於會議精神貫徹落實的《情況反饋》,自然也就心花怒放,笑逐顏開了。

煙七倪紹耕卻不是這樣,他什麼事都愛較真兒,不含糊,喜歡追根刨底,什麼事都要見到個結果。

這被一些人說成書生氣,不合時宜。

台下的人們說了,這回看你倪紹耕怎麼整?治理“青山白化”,動人家祖宗,這不是國民黨的做法嗎?據說當年蔣介石就專門派部隊到韶山挖過毛澤東的祖墳呢。萬惡以不孝為先,最最不孝最最犯忌的莫過於動人家的祖墳了。你當縣長的人難道連這點最起碼的教養都沒有?難道你煙七是沒有祖宗的嗎?八成你真的就是從石頭縫子裏蹦出來的?就不怕缺了陰德而丟了你自己的七品烏紗帽子?

已經有人知道他的外號叫“煙佬”“煙七”的了。有人說著“這煙佬”“這煙七”,以示心頭的不滿。傳遞的紙條裏頭還有一些更不好聽的話語,甚至還有帶一點人身攻擊的。隻是這些紙條隻在特別要好的朋友間傳遞,無論如何到不了煙七倪紹耕的那裏。煙七隻是從有些異常的會風中感覺到了,這項工作確實有些非同一般。

“你這是何必啊!這事呀,弄不好會得不償失,砸你自己的牌子的……”就連縣人大常務副主任丁一小,也在私底下這樣善意地給煙七提著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