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的名山 第四十一章史迪威(1 / 3)

無名的名山 第四十一章史迪威

廖耀湘帶著隊伍連夜增援戴安瀾,將第二百師殘部從敵軍重重包圍的同古救了出來。

同古失守,緬甸戰場的大勢已去。日軍挾著巨浪卷著泥沙噴薄而出,中國遠征軍的第一次出征宣告失敗,十萬中國軍人和驕傲的史迪威將軍狼狽逃竄。

這位出生在美國佛羅裏達州的北方佬,對緬甸熱帶叢林中的狀況始料未及。當他走出曼德勒的時候,潮濕悶熱的雨季開始了。不分晝夜,氣溫都在華氏一百度以上,相對濕度百分之百。雨時大時小,不停地從天上、樹上、草上、石頭和山坡上淋下來的,把一切都灌得像尿泡一樣透濕。

短短十幾天的時間,嚴酷的天氣把史迪威變成了個形銷骨立、胡子拉碴的老人。那雙原本在飽滿的眉骨下藍光四射的眼睛,此時深陷無神,看起來像兩孔沒有燈光的黑洞。

沒有路,強悍的美式吉普無用武之地,史迪威命令將它炸毀。雨水濕透了衣裳,裹在身上十分難受,隻得穿一條短褲,打一副綁腿,和士兵們一起蹣跚在泥濘的山路上。他患有嚴重的眼疾,最糟糕的時候視力幾乎為零,行進途中經常有彈起的樹枝抽打在臉上,讓他無所適從。

更可怕的是,他的黃疸病惡化了,難以忍受的痛苦讓他的麵部肌肉不停地抽縮,隻得咬住一支根本點不著的雪茄,將那苦澀的煙漬吸進舌根。

一架美製C-47型運輸機在緬甸上空盤旋了三天,冒著被日本飛機發現和擊落的危險,終於找到了身陷叢林和泥沼中的史迪威。他的幾個朋友和親信在飛機上呼叫:“離此地右前方四十英裏處有一座簡易機場,我們設法在那兒降落,等待你盡快趕到。”

史迪威在電台邊回答:“你們的飛機能裝多少人?”

飛機上回答:“搭載你和你的隨從,沒有問題。”

史迪威說:“跟我在一起的是一支幾萬人的隊伍,你們能將他們一起運出去嗎?”

飛機上的人著急了:“約瑟夫,我們已經在你的左右兩翼發現了日軍,日本飛機也在空中尋找你的蹤跡,你的處境十分危險,我們必須將你救出去。”

“NO!我喜歡步行。”史迪威用開玩笑的口氣說,“如果你們還把我這個老頭當回事的話,把飛機上的食物和藥品全部給我扔下來。尤其是藥品,這個鬼地方光是可惡的潮氣就要人的命。”

他的朋友和親信無奈,隻得降低飛行高度,將飛機上所有食物和藥品全部空投下來,為這支被饑餓和疾病困擾的隊伍緩解了一時之急。

這一天的黃昏,史迪威給他的司令部發出了最後一份電報後,下令砸毀電台,輕裝上路。

這是史迪威的行事風格。

他的風格贏得了中國士兵們的尊重。

當然,他最大的心願是,要把這支十萬人的中國軍隊控製在自己手中,並且將他們改造成理想中的作戰隊伍,在將來的戰場上,打出史迪威的風格來。

行軍途中,他最大的興趣就是把那個名叫黃救國的中國小兵喊到身邊來聊天。

史迪威出生在佛羅裏達州的一個鬆林種植園,成為一名傑出的軍事家是他自幼的夢想。少年時去報考軍事學院,卻因為身高差四分之一英寸而被拒之門外。

他在語言方麵有極高的天賦,不僅學會了英語之外的法語、德語和西班牙語,而且攻克了全世界公認最艱難、最晦澀的漢語。他癡迷於製圖學與射擊,能隨意在長滿粗毛的胳膊上,畫出世界上任何一個重要城市的位置,能將各種武器的彈道精確度描述到隻有零點一毫米的差距。

十七歲那年,他再次報考夢寐以求的西點軍校。為了身高的問題,體檢前他在床上足足躺了一個星期,希望地心的吸引力暫時失去對他的作用,讓身體抻長四分之一英寸。

關於這一傳說,史迪威自己解釋根本不是身高的問題。如果像他這樣的天才都不要,西點軍校還能叫西點軍校嗎?

在西點軍校,史迪威是個以標新立異著稱的學員,很得教官們的賞識。可惜的是,在他畢業後的三十多年,美國沒有戰爭,美國也基本沒有參與發生在世界其他地方的戰爭。這對於希望在戰爭中一顯身手的史迪威來說,無疑是件痛苦的事情。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的許多年裏,史迪威三次以不同身份成為美國駐中國的官員,有幸了解中國在孫中山及其追隨者蔣介石的領導下,從一個古老的王朝向民主政體邁進的艱難過程。

史迪威曾經說過,在某種意義上,他很羨慕中國人。如果讓他介入中國的內戰,這個東方古國早已是另一番模樣了。現在,他終於有機會參與這場戰爭,對於一個渴望顯示自己軍事才華的人來說,是何等難得的機會。隻可惜,錯綜複雜的局勢和緬甸這令人窒息的天氣讓他陷入了難以自拔的困境。

他問少哉:“小家夥,你能理解我嗎?”

少哉在報刊上讀過史迪威簡介,對他的那些傳奇經曆無比敬仰。而對他此時心態,卻無從所知,隻能慚愧地告訴他:“不能理解。”

史迪威大驚:“為什麼?”

少哉說:“戰爭太殘酷,我們不希望打仗,也不希望外國人跑到中國來打仗。”

史迪威譏笑:“外國人不插手,你們要打到什麼時候?”

少哉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又是你們的古人說的吧?”史迪威大笑,“中國的古人太多,不知道聽誰的好。”

少哉說:“孫子說,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