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家庭教育故事 我的另一個家(1 / 2)

我身邊的家庭教育故事 我的另一個家

我有好幾個家,你信嗎?我說的是真的,至少姑姑家算一個,舅舅家也算。不謙虛地說,咱也是狡兔三窟呢!

我隻有一個親姑姑,我習慣叫她“老姑”。記得我初中畢業的那個暑假,照例去老姑家看瓜。快開學了,有一天我躺在院子裏看雲彩,忽然記起還不知道中考是否過關。老姑嘲笑我心比天還大,居然連中考這麼大的事情都能忘到九霄雲外。

當時,我家東西約15公裏的地方各有一所高中,按照慣例,我們都是去東邊這所高中讀書。而老姑家恰好離西邊這所高中很近,姑父就隨口說了一句:你要是在這邊上學就好啦!有些人就是禁不住念叨,回家一看,嗬,我真的被西邊這所高中錄取啦!沒過一個星期,我戲劇性地出現在老姑家門口,老姑父一見麵就打趣我:丫頭啊,你這孩子也真實在,我不過是和你客套一下,你咋就當真了呢?老姑眉開眼笑,作幸災樂禍狀:哼,誰讓你說來著,這回至少要“實在”三年!

我就這樣不客氣地融入到老姑家的生活裏,這一段時光,留給我的是無限眷戀,無限感激。

從此,每周末我都晃晃悠悠地背著一個空包回老姑家,然後再背整整一包好吃的去學校。難怪表弟一見我回來,就大喊:鬼子進村啦,“掃蕩的”又回來啦!說到表弟和表妹,他們接受我還真有個過程。以前隻是暑假住在老姑家,偶爾的優待,他們也理解,畢竟咱是客人嘛。誰想到這回反客為主,優待卻有增無減。當時學校夥食不好,老姑把好吃的都留到周末,表弟表妹吃醋了,常常一唱一和地擠兌我:自打大姐來,咱們都成了後娘的孩子啦,沒人疼沒人愛的,可憐啊!當然,這倆孩子也是刀子嘴,豆腐心,沒過多久,他們有好吃的也開始給我留著。記得有一次小表妹騎著一個和她一般高的自行車往學校給我送餃子,現在想起來都好感動。

老姑個性爽朗,姑父也愛開玩笑,所以我們兩家的氛圍有相當大的不同。比如,學校裏雞毛蒜皮的小事,老媽從來沒興趣,你眉飛色舞地講半天,她就“嗯”一聲,算我自討沒趣,後麵的話就咽到肚子裏去了。在老姑家,我這愛嘚吧的天性發揮得淋漓盡致,每個周末回去都來個“評書開講”,平淡乏味的學校生活,我能講得笑料百出。就愛聽他們哈哈大笑,這是對我最好的獎賞。

其實,讓我最感動的,是老姑父對我的疼愛。說起來也蠻有淵源,我第一次去老姑家才六歲,那時候老姑父就愛逗我,說不過他我還哭鼻子。從八歲開始,暑假就去幫忙看瓜,每年住一個月,累積下來,沒有一年也有大半年,村裏人也都認識我,所以我本來就是他家“編外”的一員。我之所以願意去,也與老姑父近乎寵愛的態度有關。他疼愛我的的細節,真是數不勝數,在他麵前,我幾乎可以為所欲為。在他家不但沒有寄人籬下的心酸,還有點喧賓奪主的囂張。我還真有點樂不思蜀,每個學期隻回家一趟,老爸開玩笑說把我送給老姑家了。

民間有“養兒隨叔、養女隨姑”的說法,這一點在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驗證。雖然我性格當中有一些因素像老媽,但總體的性格最像老姑。老姑開朗熱情,隨和寬容,和周圍的人都保持著很好的關係,這是老姑平時的樣子。如果遇到棘手的問題,或在什麼緊急時刻,她就會表現出果斷、豪邁、強硬的另一麵。我見她處理過不少麻煩的事情,說心裏話,我很佩服,老姑絕對是個有勇有謀、能屈能伸的角色。閑聊的時候,老姑這樣總結自己:我這個人,沒事的時候我最怕事兒,有事兒的時候我啥也不怕!我們娘倆在一起,頗有點惺惺相惜的感覺。我平時也是一副溫和模樣,不過調皮的小孩都知道我有多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