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家庭教育故事 孝順的接力棒(1 / 2)

我身邊的家庭教育故事 孝順的接力棒

我小的時候,老爸常說一句俗語“老貓房裏睡,一輩留一輩”。老爸很重視家族精神的傳承,他認為很多東西並非遺傳,而是在言傳身教間悄無聲息地傳遞。

現在回想起來,老爸的某些做法,並非隨意而為,而是基於苦心積慮的設計。

爸爸常常給我們講奶奶這一生多麼不容易。他講故事很動感情,說起奶奶年輕時的辛酸往事,聽的我們唏噓不已。可惜奶奶被氣管炎困擾了十多年,五十幾歲就過世了。爸爸當時每隔幾天就步行到幾十公裏外的地方給奶奶抓藥,早早地走,掌燈時分才回來,馬不停蹄地走一天,就是為了奶奶早點吃上藥,少一點痛苦。這些故事和情感深深地銘刻在我們這些幼小孩子的心靈深處。

關於如何對待爺爺,老爸沒怎麼語重心長地教導過我們。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倒是做了一些鋪墊。有時候,他會買些好吃的東西,打發我們給爺爺送過去。我至今都記得,有一次爸爸買了好多東西,裝在一個很大的袋子裏麵,我當時個頭挺小的,背著給爺爺送去的。在路上,別人好奇地問裏麵是什麼,我就特自豪地告訴他們,這是給我爺爺買的好吃的!他們誇我懂事,臉上滿是羨慕的神情。爺爺自然是眉開眼笑,我們爺倆打開嚐了嚐,其他的放進櫃子裏。當時爺爺在老叔家住,如果我們家做爺爺愛吃的飯菜,或者來客人,老爸就讓我去請爺爺來吃飯,並且告訴我,以後這件事就歸我管了,不用請示。這是我特願意做的一件事,我還真盡職盡責,執行得絕對到位。我對爺爺愛吃的東西了如指掌,有一次我家連續吃了好幾次煎餅,我要去請爺爺過來,老媽說今天家裏沒什麼菜,再說你爺爺都吃好幾頓了,今天就不去了吧。我當時特較真:可是他沒吃今天這頓啊,再說了,我爺爺又不是外人,吃鹹菜也行。老媽不再阻止我。還有一次,我家買了一車煤,送到家裏已經深夜,我們招待司機吃飯,我要去請爺爺,老爸說你爺爺早吃飯了,估計都睡了,算了吧。我堅決不同意,老爸也不攔我,問我敢不敢去,我很肯定地說“敢”。我拿了個手電筒就出了門,離爺爺家雖然隻有幾百米,但路上一片漆黑,當時村子裏的狗都不拴著,夜裏在村子裏跑來跑去,我就遇到了好幾條,還好它們嘴下留情。爺爺果然睡了,他聽說我自己來的,嚇壞了,連說“狗咬著你可咋辦”?我當時隻有八歲,現在想起來我自己都後怕——萬一哪條狗心情不好……

有時候親戚朋友誇我們家對老人好,爸爸就把功勞推到我們這些小孩身上。他說,我們家這幾個孩子對他爺爺好著呢,根本不用吩咐,隻要見家裏有客人,你就等著吧,一會兒準把老爺子請來,家裏做他爺爺愛吃的東西也一樣,哪一頓都不能落下……上麵的兩個例子爸爸時常提起,所以我至今還記得。

每次去請爺爺,我們爺倆走在路上,村裏的老人都很羨慕,總是用玩笑的語氣和爺爺打招呼:喲,這老爺子今天又有請啦!

親戚的誇讚,爸爸的肯定,村裏人的羨慕,再加上爺爺的欣慰,使得我們這些孩子對爺爺越來越好。

等我到外麵讀書,有了點自己的零用錢,我就省吃儉用地攢下來,每次放假都給爺爺買點東西,爺爺的指甲刀、挖耳勺、鑰匙鏈、手電筒、扇子、收音機等等的小物件,都是我給他買的,爺爺把這些東西當寶貝一樣,一直用到過世。當然,更多的時候,我是給爺爺買零食,他愛吃麻花之類的東西,我每次都給他買,看著爺爺吃,比我自己吃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