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家庭教育故事 說說吃飯這件事兒(1 / 2)

我身邊的家庭教育故事 說說吃飯這件事兒

說起吃飯這件事兒,也挺感慨的。小的時候,都是粗茶淡飯,一有點好吃的,我們這些小饞貓就直流口水。如今呢,為了讓孩子多吃點,營養均衡一點,做父母的卻是煞費苦心。

我經常去三哥家蹭飯吃,也喜歡摻和曼曼吃飯的事兒,就有了很多關於吃飯的生活片段。

我這個小侄女向來天不怕地不怕,一歲半的時候,居然去廚房拎出一隻活螃蟹逗逗飛。最近不知道怎麼開始怕大灰狼,一說大灰狼來了,就往爸媽懷裏鑽。有一天,她們正在吃飯,我看她的勺子上放著青菜,我知道她不太愛吃青菜,就別有用心地問:是不是吃了青菜就不怕大灰狼了?曼曼眨巴著那雙美麗的大眼睛想了想說“嗯”。

我繼續往下編:那你可得多吃點,今天姑姑沒吃青菜,我怕大灰狼,你得保護我!

嘿,小東西一聽,立刻來了英雄氣概,一大口都吃下去了,我就假裝躲在曼曼後麵,狐假虎威地指著陽台,對著那隻根本不存在的“大灰狼”叫囂:哼,我不怕你了,我小侄女吃青菜了,她會保護我的!不信你就看著!曼曼果真又吃了一大口。這個把戲反反複複,曼曼吃了好多青菜。

第二天,我去的時候先摸摸她的肚兒,問她有沒有吃青菜,還得繼續保護我。我發現她漸漸不怕大灰狼了。提起大灰狼,她是那麼理直氣壯,假裝把大灰狼打死,給我們烤肉吃。而我呢,總是聞狼色變,總是尋求小侄女的“保護”。

有一次,曼曼先吃完飯,在客廳裏玩。我們開始吃飯的時候,她過來和我說她“牽著”一隻小狗,又是無中生有的遊戲。我問她小狗是什麼樣的,她居然“描述”得有鼻子有眼的。我看桌上有炒香菇,嚐嚐味道還不錯,聽她說話的時候,就漫不經心地夾一個,隨口對她說:吃個香菇吧。她也很隨意地接受了,然後繼續小狗的話題。

她大概覺得味道還不錯,就過來說:我還要吃香菇!我們當然高興啦,又給她一個,過一會兒,她還要。這樣連續不知道要了多少次,索性用她吃飯的勺子弄了滿滿兩勺,她自己吃完,又要了好幾次。我估計她吃了小半碗香菇!嫂子悄悄說,沒想到她會吃這麼多,以前她不吃的。

還有一次,三哥和嫂子外出,我、曼曼和她姥姥幾個人在家。吃飯的時候姥姥催了她幾遍,她都不過來。我們不再催她,開始吃飯,過了一會兒,她不知道怎麼想的,過來和我說她肚子裏有冰塊。嘿,我一聽這素材不錯,就順著她的話往下走,先是摸摸,然後看看,好像真看到了冰塊一樣。我告訴她我的肚子裏好像也有冰塊,怪冷的,要喝點熱湯融化一下,之後漫不經心地建議她也喝點湯。她答應了,我就喂了她一口湯,然後再煞有介事地看看她的冰塊化了沒有。

她反過來教育我,告訴我要多喝湯才能融化冰塊,我就一口一口地喝給她看。她也被帶動起來,索性過來吃飯,我把湯泡在她的飯裏,她就連湯帶飯一大口一大口地往下吃。我們互相看對方肚子裏的“冰”,吃完大半碗飯,她說她的冰已經化了,我的還沒有。我就很“聽話”地繼續喝湯,然後,我又想了個說辭——冰化成水,很涼的,再喝點熱湯加熱一下吧。她這一“加熱”,剩下的也很順利地吃掉。

最考驗我耐心的,是有一次陪她吃蛋炒飯。剛開始吃,她就把保溫杯的蓋子拿過來,舀了一勺飯放上去。我告訴她保溫杯是喝水的,不能用來吃飯,把蓋子拿走。她看到涼杯在桌子上,又嚷著要喝水。姥姥拿個碗給她倒了一點,她直接就把水倒進飯裏了。我當時很想勸她不要這樣吃,最後還是忍住了,什麼也沒說。

一看這架勢,我心裏想,我的目標是曼曼能把這碗飯吃下,或者吃一大半也好,要水可以,但不能把涼杯給她。那麼大的一個涼杯,到了她手裏,餐桌上一定會發“洪水”,而且飯也很難吃完。至於她怎麼吃,我不管。我也預料到,等她吃完了,桌子上定會一片狼藉。

果然,她最開始是拿勺子喝水,因為是炒飯,估計那味道不錯,喝完了還要水,我和她說好,隻給一點,喝完了再要。她同意了,這回又出了點新花樣,她端著碗往勺子上倒,桌子上開始“發水”。我也不管,就看她那樣折騰。過了一會,她再向我要水,還是給她,怕她涼,給她加了一次熱水,她抗議說“會把我燙死的”,我偷笑,水還是加到碗裏了,看她繼續折騰。桌子上的水太多,我就用抹布幫她擦一下,衣服濕了,就幫她脫下來,別的什麼也不說。中間,我看她吃的不是很認真,就對她說:姑姑很喜歡你的飯,好香的,姥姥做的飯真好吃!如果你不吃的話,送給姑姑好嗎?她想了想,對我說:你回家讓你爸爸和奶奶給你做吧,這是姥姥給我做的!看來,這小孩鬼精靈著呢。我注意到,這幾句話效果不錯,接下來的幾口她都是大口大口地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