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北京 第一章 家在東北科爾沁旗草原(2 / 3)

兵形似水,土匪本是順手牽羊,能掠則掠,能偷則偷,很少硬拚,可這一次競來了上千人,要攻下鴜鷺樹,殺了梁文玉區長全家,原因何在呢?

昌圖地處柳條邊外,設治較晚,又接壤內蒙,是政權統治薄弱地帶,荒漠的森林草原,曆來是土匪神出鬼沒的地方,他們哨聚成群,忽來忽去,搶錢劫物,脅裹人質,燒殺奸淫,使老百姓終無寧日。同時,還有鄉裏的雞鳴狗盜之輩,或成幫打家劫舍,或三倆相聚破戶搶劫。民國十八年的時候,竄擾內地的有名土匪,如榮三點、小樂子等。小股子人幾十名,大股子人百多名;對其,當地清鄉隊,自衛團無能力剿,省派陸軍協同地方武裝追剿,並邀蒙旗幫統帶隊圍剿,也不過是兵退匪來,兵來匪隱。

這一年,鴜鷺樹的蘇家屯、恒溝子一帶的幾家富人子弟,見有機乘,混水摸魚,白日為良,夜裏臉塗鍋底黑,扮匪扮鬼,搶了十餘家,奸淫良婦,被梁文玉的清鄉隊抓捕。

袁大肚子是恒溝子屯的富戶,他把佃戶黃二先生找到家,說:

“黃二先生,咱們雖然非親非故,可我袁某待你也不薄吧?!”黃二先生聽出話裏有話:

“嘿,那還說啥了?!我這兩條腿支個死葫蘆子,肩膀頭扛個腦袋,兩手握空拳,來到這東北,不全仰仗東家的大恩活過來的嗎?受人點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東家若是有用得著我的地方,就是瞧起我了。我不說豁出命來,也得獻出這三尺肉身啊!”“好。黃二先生,有個事情,非你不可啊!公子造孽,卷進黑窩子裏,讓梁區長的清鄉隊抓住,興砍頭啊!你跑跑吧!走走人情,這裏給梁區長的禮,不夠口,你做主。事成了,白不了你,拿那一晌地謝你。”黃二先生能說會道,屯子裏、家族、鄰裏發生了爭端,請他出麵當說合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俗稱“屯不錯”,到哪,哪給麵子。可是,找區長給胡匪說情,還是頭一遭。不去吧,說了大話;去吧,心沒底,硬著頭皮答應下來。沒等動身,那七八個被抓的匪家屬都找上門來,請他找區長講情。黃二先生想:一頭馬也是放,兩頭馬也是放,全都應下來了。

誰知,梁區長一抹黑臉,早鐵了心,什麼條件也不放人。

粱文玉義正詞嚴:

“黃先生,你把我當成什麼了?!我梁文玉在這塊土上長大,又是一區之長,不能保護鄉親,已經問心有愧了。放掉禍手絕不可以!”梁文玉列舉了凶手罪行,指出:這些人為非做歹,強奸良家民女,還把人“點天燈”。事實清楚,也有人證,他們自己也承認,我的審判,就是公堂審判!黃二先生不甘心,替梁文玉出招說:

“我有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可以不丟區長的麵子,又成全了人情。你把凶手往府城送,我們途中把人劫走,區長沒有責任;案犯家人送區長一百畝熟地,還有五十箱大煙土,虧不了區長!”梁文玉擺手禁止道:

“你不必再說了。就是受害的家屬依了,我都不依。他們這些胡匪所為,國法不允,天理難容。送客!”民國十八年,北伐統一了全國,東北易幟後指定遼寧五個縣為實施孫中山的地方自治區。梁文玉考取了區長,到沈陽受訓,曾有軍旅生涯,文武雙全,無所畏懼。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匪患無窮,梁文玉發動鄉民,挖了城壕,把鴜鷺河水引入護城壕。防禦工事無懈可擊。

當時,梁肅戎已經十一二歲了,他知道,父親已經染上了抽鴉片的惡習,看到父親麵對一百畝熟地和大煙-十不動心,十分地敬佩。

梁文玉如此剛正,引來了胡子瘋狂的報複,揚言要血洗鴜鷺鷺樹鎮,把梁區長一家四口燒天燈。幾處土匪聯合起來一千多人,困住鴜鷺樹街。

梁文玉顯露頭角,與大軍閥吳俊升有著不可否定的關聯。

梁文玉曾在大軍閥吳俊升手下帶過兵,打過仗,麵對烏合之眾的土匪,沉著地指揮手下人阻擊。

吳俊升與梁文玉是同鄉,昌圖縣誌載:

吳俊升字興權,1863年(同治二年)古曆八月廿九日,出生在昌圖縣原一區興隆溝屯(現今為老城鄉屬境)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十七歲時,放下牧鞭從軍。以作戰勇猛,率先摧陣著稱,從夥夫到什長,把總、營長……直到陸軍上將,黑龍江省督軍兼省長。1928年6月4日,親迎張作霖從榆關返奉途中遭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暗算,與張同車遇難於“皇姑屯事件”,時年65歲。

吳幼年不聰敏,口吃而語音不清,父不垂愛,時人也直以“大舌頭”呼之。同村李潤是吳父的老友,勸令從事商販,以其不通而廢。家貧無力就學,隻好為鄰裏放豬以糊口,繼而為富戶放牛馬。塞北寒冬,冷風刺骨,而衣不遮體;冰天雪地裏,赤腳放牧靠牛馬新便以求溫。少年的磨難與錘煉,使吳具有與當代其他軍閥迥異的風度與性格。1879年(光緒五年),吳年十七,值當地撲盜營募兵。吳央得父親同意而又跪求財東資助鞍馬後,放下牧鞭,入營從軍。出身貧苦,從軍耐勞,作戰驍勇,以捉匪功升為什長。為人憨厚,又兼每戰必前,屢有奇功,頗得隨眾擁戴,更博上司垂青,從而平步青雲。

日俄雙方在遼南火拚熾烈之際,遼北與吉林各地盜匪蜂起,商旅不通,民不堪命。吳因素有勇名,被委以營長兼護理巡防統領都司銜,火速出剿。吳率部剿匪,入北大荒,身先士卒,冒鋒鏑,曆艱險幾經跋涉輾轉,終於擊斃梟匪“一人一國”,“天赦”、“黃毛子”及其徒眾二百餘。平亂,以功升副將銜。

民初,科爾沁前旗紮薩克郡王烏太及其弟葛根活佛,串通外蒙,勾結沙俄,圖謀叛國獨立而分裂中國。吳奉命奮起平叛,打敗叛眾,使烏太逃往庫倫而叛息。吳以首功升洮遼鎮守使,領中央騎兵二旅旅長。

袁世凱策劃帝製,清宗社黨黨魁肅親王唆其第五子奎憲,在旅順聯結金鼎臣暗勾結蒙古貴族巴布紮布,倡導“扶清”,吳再次奉命率旅截擊,激戰突泉,親臨前線指揮,斃叛匪五百餘,然臂負重傷而退療於南駐地。叛平,論功勳二位,賞七獅刀,晉升師長。不久,授興威將軍。1921年(民國十年),以一心擁張之至誠,得張作霖特殊信賴,被任為黑龍江督軍兼省長。

吳是東北軍閥中的名將,虎將。又因其屢經惡戰,多處負傷而不死,人稱其為“福將”。清以前的升擢,是靠汗馬鋒鏑之勞;民初,又屢有平叛而維護大一統之功。張作霖爭霸東北而又逞兵中原時,吳一心追隨左右,為張的臂助。且有鎮壓“大刀會”舉。吳本身難脫時代局限。但吳的平素為人,卻絕與當時綠林出身的軍閥湯二虎(湯玉麟)等大不相同,也更與豪門政客之流迥異。

吳雖是“大老粗”出身,為出生地的昌圖興辦過興泉小學,為第二故鄉的鄭家屯創設過高中學堂。偽滿時期鄭家屯國民高等學校的二層樓舍就是吳的私囊所建。據當年該校師生傳說,吳當年出巨資定規模將校舍築為“八卦形”。經手興辦的校長林利仁隻建成一半後,即攜其餘款潛逃。

吳平日好單騎出遊。素常對外無積怨,心地坦然,也無防人暗刺之憂。每遇相識故舊,無不下馬握手寒暄;而每逢襤褸乞討者,必探囊小施,並勸為小本經營以脫困討。其出身寒苦,飽經世態炎涼,惻隱之心未泯。

吳罹難後,擇葬於昌圖中部的五間房屯西的五龍崗,現屬昌圖縣東嘎鄉五間房村境。

吳俊升當了黑龍江督軍,大力提拔鄉親。梁文玉學問有成,苦於英雄無用武之地,他會同把兄弟王西園投奔吳俊升,做了黑龍江省政府的科員,後來又給當了哈綏護路軍司令的把兄弟蔡大炮做一段上校參謀長,於民國十一年,參與了第一次直奉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