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少女時光 第二輯 夏晝(六)(1 / 2)

再見,少女時光 第二輯 夏晝(六)

河 上

先是看到它們,五月底接近六月的時候。在那處熟悉的大池河上——那些大部分時間緊貼著人們肌膚的被單床單。這一刻——有一部分,它們又為人們禦過了一冬的寒冷,終於等來了炎炎夏日裏屬於自己的休息日。村莊上的主婦們,這時又一次把它們放到河上,像又一次拿出各自家中藏了一些日子的一件秘密似的。

我記住了那些大片布匹上的花紋——紅底白色的芍藥花,配上綠色的葉子;嫩黃底色上飛舞著的綠色鳳凰;幾乎看不到白色底色的大紅色大朵牡丹;用各色銀線金線花線繡成的一對一對的溫暖鴛鴦:它們那麼寧靜,一臉的滿足,仿佛全然不知世間的一絲空落與遺憾。

村莊上的主婦們,捂了冬春整整兩季剛露出的小腿肚,細嫩白皙——也隻有在這一刻,接下來的日子,整個夏天,它們會慢慢變得黝黑。這時,她們挽起褲管,彎腰站在那裏,河水剛好沒過她們的小腿肚,她們微

微感到初夏的涼爽。她們幾乎在同一個時間,將自己家中的那一條被單或床單,向著兩個不同的方向撒開去——盡可能地向著河的中心(我甚至想過,她們的這個舉動一定嚇著了那裏的幾條魚兒),同時雙手又緊緊抓住她們正洗著的物品的一角。粼粼的河水之上,我便看見了綠色鳳凰的飛舞,看見了紅底白色芍藥花、大紅色大朵牡丹的盛開。那麼短暫的河上一瞬。

接著,它們被一片一片晾曬到村莊的各個地方。它們在風中微微飄蕩,像每家人家的一麵旗幟,充斥、洋溢著生活的秘密。村莊一下子變得溫情而又盛大,產生——動感。

再一次看到它們,則要等到過了中秋。在家中西麵那間偌大的堂屋裏,它們被平攤在由長條凳擱置的兩扇木門板上,母親和祖母,一個在西一個在東,一個在北一個在南,她們總是這樣,先將白洋布的被底攤放木門板上,接著再放上棉花胎,最後放上絢爛顏色、在河上洗過的被單。這個過程,母親和祖母,總是在木門板的兩個方向,說著“過去些,過來些,往左些,往右些”,不斷調整著它們在木門板上的位置。然後,她們把被底四周的邊緣往上疊,包住棉胎和被麵,開始縫定被子。雪白的棉線和比平時縫衣服用的稍粗一些的針,穿梭上下。我們在旁邊玩,我喜歡並記下了那一時刻的空氣——秋天最初的涼意,讓人感覺莫名的興奮,同時又恬靜安詳。那些布匹上有著清晰的折疊痕印,散發出的樟腦的氣息,親人的氣息,讓人流連忘返……這樣的時候,我真實地感覺到,一年中的又一個季節,已悄悄來臨……

桐鈴花樹下的大池河

如果要畫一張村子的地圖,那麼,大池河應該在它的右上方,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大池河在整座村莊的東北麵,緊靠著在小城稍微知名一點的東氿湖。

在大池河的周圍,我曾經見到過它們的倒影——高大的楓楊樹

,五月時泡桐樹上一大串一大串的桐鈴花,三月的桃樹,六月的梔子花,棗樹,楝樹的紫色與香氣,普通的芬芳,比一樹的白色更加動人。我還看到過燕子,它滑翔而過的翅膀多麼輕捷。細小而又卑微的麻雀,卻總不孤單。還有,從不遠處的東氿湖上空飛來的大群白鳥,它們悠閑,典雅而又高貴,在大池河的上空盤旋而過,讓大池河為盡可能地搜尋它們的倩影而一陣抖動。空曠爽朗的天空的雲團,在一陣風中說散就散……在它們身上我曾體會到兒時不一樣的快樂和興奮,也曾對著它宣泄成長中的寂寞與憂傷。

“家鄉門前那條清清的小河”——這句話深藏在每個人的心裏,它似乎是珍藏在每個

人記憶中的一處聖地清泉。不管到哪裏,人們都可以拿出來隨時隨地進行描述,而每個人描述的那條小河,雖然有著那麼多的相似之處,同時也一定會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它是伴隨著每個人不一樣的生活的啊,隻要你開啟描述它的嘴唇,你同時也就開始描述自己往昔的生活……那裏仿佛是人們的一處精神家園,我們從那裏出發,最終又回歸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