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馬入中原 第八節 司馬三策(1 / 3)

信馬入中原 第八節 司馬三策

大家一看,一駕牛車(在三國時代漢人地區馬匹缺少,拉車的是牛)過了來,一個持鳩杖的白發老翁從車裏鑽出來高聲叫著。

“太傅!”大家也認出來了,這人就是魏國的“三朝老臣”王朗。也有鄴城那些刻薄的貴公子私下把他稱為“四朝元勳”(算上漢獻帝那朝)。

這個老兒年輕的時候有大名聲,但是能力缺乏,隻知道講什麼經典之類,對於治理國家是不太清楚的,還不如故丞相華歆。華歆雖然人比較傲氣,但是為人清廉,兒子孫子靠砍柴過活,老婆媳婦都在家紡織布匹,皇帝的賞賜他是不要的,在家鄉也沒太多的土地,被時人稱為“龍頭”。這王朗則廣治土地,好象效法管仲蓄養妓女為國君“分謗”之類的,雖然大家都不恥其為人,但是畢竟是朝廷臉麵。

“禁中之法乃太祖所定,先帝雖然也曾破例,不過是因為警患危急,現在大家聽了不實的消息就夜叩省中,實在讓楚賊笑話。”王老頭聲音洪亮地說道。

陳群和楊阜互相看了看,陳群上前說:“王公是三朝老臣,德高望重,大家也是關心則亂,還是請王公帶我們進去吧。”王朗也是人老成精,轉對太後行禮:“太後在此,老臣不敢自專。”

“老婦本是個女子,既然有王公主持,老婦也放心了。”郭後適時退出。

王朗被架在火上烤,不過有皇帝的命令讓大家進去,王朗眼珠一轉:“既然陛下詔喻,請執政進去就好,我等不在其位不謀其事。”

“老狐狸!”陳群等暗罵道。

孫資和劉放其實已經在中書台的黃章門下等候了,原來這裏是北掖門,因為魏國著名堪輿大師工少的理論,這個西北王氣太重,要壓製,所以把原來的北掖門封上,改在這裏修了一個新的門,也是內外殿的交彙點。中書台就設在其外,一排二進的公廨很不起眼,卻是魏國政權的中樞。

因為曹操定下的規矩,各個大臣除了節日等外不得私自聚會,避免結黨,曹丕的時代這個政策很寬鬆,但是到了曹睿的時候皇帝對大臣的猜忌很重,所以大家也就不敢像以前一起吆喝在一起鬥地主了,隻有一些大日子才能私下見麵,平時都是上班的時候打聲招呼。尚書台被遷到宮外後兩台的官員更是難得見麵。

孫資把基本的想法介紹了一下,雖然他嘴上說是自己的一點小意見,但是誰不知道啊,皇帝對這兩個人寵信無比,大大小小的政務基本上是這兩個“小秘”說了算。連身為丞相的鍾繇和尚書令陳群一年見皇帝的次數都比不上這兩人一個月麵聖的次數。所以這兩位府邸門前可以說是車水牛(馬車沒普及)龍,熱鬧非凡。在鄴城,看誰受不受寵,數數他們門前的牛車多少,和牛車的檔次就可以了。那吊著華麗的曲柄飛蓋的一定是部長一級的大官,至於那些方蓋或者無蓋的牛車都是中下級官員,進了京嫌官小,在任何一個朝代都一樣,在地方上威勢很大的地方幹部到了這裏猶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孫資把這些“個人意見”敘述了一下。幾個頭頭腦腦再商量一下,於是拿出了一個成熟的意見向皇帝彙報。

調兵遣將是肯定要的,經過商議,推薦左軍大都督,壽春人胡質出任洛陽留守和安西將軍夏侯霸一起對付。

這個時候遠在宛的司馬懿的奏章也到了。

吳質非常推介司馬懿,不過他死後朝廷裏就沒什麼人為溫縣子說話,大臣們都不太喜歡司馬懿。因為這個人總是給人一種距離感,顯得神秘和有些冷傲。

孔桂因為新皇帝更熱中遊戲玩樂,所以日子比以前過得更好,大臣雖然很多次指責他貪汙,但是因為皇帝的庇護,所以也沒把他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