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馬入中原 第八節 司馬三策(2 / 3)

曹睿雖然對邊境非常關心,不過也裝著鎮定,和弄臣一起玩投壺遊戲。

“大家,這裏有中書轉來的奏章。”孔桂也看出曹睿的心事,所以很“掃興”地插了一句,曹睿讚賞性地看了他一眼。一揮袖子,弄臣都下去了。

曹睿坐到位置上拿那些奏章來看,隨著楚漢的奏章全部紙張化,魏國也開始竹簡和紙張並用。司馬懿的信是用紙張寫的,他知道新皇帝對新材料是比較喜歡的,當年還曾向曹操索取江陵貢紙。

曹睿好刑名,讚同韓非、申不害等的主張,和他父親的黃老儒學參半不同,現在整個魏國籠罩在特務統治的陰影之下。不過,隻是沒曹操晚年那麼露骨,但是特務統治的重心開始下移,下層百姓敢怒不敢言。

“司馬仲達不愧是老成謀國啊。”曹睿也並不是軍事盲,相反他自己認為自己很“精通”。對於楚漢,在魏國上層有一個共識,雖然它是大魏最頑固的敵人,但是也是最難啃的的敵人。貿然去攻擊它隻會給國家帶來損傷,而吳國顯然是比較軟的柿子,在“河南人”(並非今日之河南,而是指黃河以南的兗、揚、豫、青等州)逐漸成為領導核心。先吳後楚的政策是大家的共識。有了南方肥沃的土地和人口,那麼一直在戰亂中沒有恢複元氣的西部地區就好解決了。

司馬懿並沒因為自己近幾年被皇帝疏遠而怨懟,而是信裏表現得無限忠誠,他建議魏國應該堅持防守,消磨對手的銳氣和民力。具體做法是:第一、加強並州本地的防禦,堅壁清野,穩定當地豪強,宣傳劉封如何對付豪強的強梁政策。第二、遷移劉靖(這個人就是後來赫連勃勃的祖先)等匈奴義從到河東地區來“禦邊寇”,既減少了匈奴部在北邊給魏軍的壓力,也可以來抵禦楚軍的侵襲。第三、整軍,在適當的時候壓迫、威脅襄陽地區,逼迫楚人撤軍。如此下去,“我大魏氣運愈厚,賊勢賊愈減。”反正在皇帝您有生之年就可以到長安去度假,到驪山去泡溫泉了。(他沒想到這個皇帝三十來歲就掛了)

曹睿覽表大悅,招大臣商量,遂命司馬懿撫軍將軍職權,以胡質為副,夏侯霸為使持節護軍將軍。

*************

襄陽

“這個魏王講罷戰是他,興兵的也是他。”諸葛亮倒沒多少擔心,劉封動用的是他郡國的兵,而中央部隊則沒動,由黃敘帶著屯漢中。不過作為政治上的影響,諸葛亮不希望劉封勝利,但是也不希望他慘敗,所以寫信告訴他:“得隴望蜀豈有窮盡,異地老師則明者不為。”根據楊儀的報告,現在司馬懿這個家夥好象最近有寫異常,盡管魏軍並沒調整部署。這正是奇怪的地方。以司馬懿的身份他不可能不知道劉封的軍隊已經殺了進來,但是一點正常的調動都沒有,那就很古怪了。

按照諸葛亮的指示,楚漢斥候散出,不過魏軍大多射上幾下箭而已。

**********

長安魏王官邸

“狗日的司馬懿,開門緝盜,引狼入室,愚蠢透頂!”劉封收到情報已經是半個月後了。對於司馬三策,劉封指著東南邊破口大罵起來,和以前的溫和平善的樣子沾不到邊。

“真是寧於外寇,不與家奴。”劉封對古代這種輸到底後做出的最無賴抉擇是深惡痛絕。

匈奴是什麼,劉封可還記得。在原來那個曆史,就是這些匈奴人殺入中原,把十萬無辜的漢人百姓全部驅趕到了黃河裏喂了魚,還有後來把漢人當做“兩腳羊”做軍糧吃掉。五胡之亂幾乎把北方漢人殺了個絕戶,雖然也有祖逖這樣的人,但是仿佛魔咒,“衣冠南渡”後漢人連反抗的勇氣也沒有了,一次次南渡,漢人一次次沉淪,漢人的勇武也死光光。所以崇禎皇帝不南渡,以自己的死亡來為皇朝殉葬,劉封是極為佩服的。苟且稱皇,偏安一地豈能長久?這等人隻是行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