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馬入中原 第七節 卑梁之釁(1 / 3)

信馬入中原 第七節 卑梁之釁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克勞塞維茨

“從來沒有這樣一場私奔這樣的轟轟烈烈,在中國以及世界的曆史上都是空前的。”——漢元23世紀某軍事發燒友網站。

“夏陽編戶王師子,係桑泉人,為平北將軍所遷至夏陽。景耀五年中,河東大旱,其邊民隨過河就食,師子姊夫家舉家來投,遂與其幼子胡女暗生情愫。六年春,孝武成王應曹氏並州牧刁玄所請,發放民眾還鄉。自此師子、胡女隔河而分。師子嗔,渡河私求胡女,率相往西行,女鄉人莫不為恥,緝師子為盜賊,所捕急,渡河鈔邊。武成王以為釁,遂發兵。”——《國史邊鈔》梁裴鬆之

“臣光曰:梁太祖素以警聰知兵為名,一村氓何以避諸軍耳目渡河往返自如?蓋係梁太祖之謀劃,其奸猾欺世,每多如此。”——《通政廣字》唐司馬光

“秦晉交兵野草朱,鴛鴦枕裏含血光。從來一將萬骨枯,草菅人命是帝皇。”——唐諷政務院總揆趙匡義兄終弟及“擲枕頭事件”詩鈔。

夏陽

城門口正張貼了一張告示,一個儒生樣子的人正讀了,一群穿牛鼻褲的農民或是穿著麻鞋的手藝人正聽著。

“這個法令的意思就是每個成年男子隻能娶一個老婆,四十無子才許納妾。庶出子也有繼承財產的權利。”後麵這句對這些平民沒什麼用,這年頭能吃飽肚子娶上一房媳婦就很好了,哪裏有閑錢去娶第二個啊。這個儒生也沒念完,不過其他的都是約束官員和富豪的。有錢並不能代表你就能多娶幾個老婆。中國一直是一夫一妻製,不過這個侍妾這類事實婚姻,中國古代的法律根本不給予保障,所以許多做小老婆的婦女很是淒慘。也嚴重幹擾了人口的恢複。

劉封已經行文正式提出了和孫夫人解除婚姻關係,孫夫人改嫁給了滕胤,劉封還特別派人把當年孫夫人的陪奩送了過去。而高夫人身體一直不好,反而是馮夫人開始擔當起魏王妃的角色。劉封頒布這個法令,讓官員和富豪很有點意見,不過因為保留了官員可以按品級和年齡納妾,所以這點上大家意見不大,意見大的是關於庶出可以分財產的事。很多人都認為劉封這是為劉林將來繼承爵位打基礎。一時間劉林的身價一下子提了上來。而世子劉愈則被人冷淡,許多人認為他被廢是早晚的事。

“沈先生你這是何必呢?”劉封看到沈友跪在台階上,就是不起來,周不疑也跟著跪在那裏。

“元炬,你怎麼也跟著湊熱鬧。”劉封知道他門的來意,卻是暗地生氣。

“世子是國家的希望,是魏國的將來,希望主公不要學袁本初和劉景升,廢嫡立庶,是禍亂的根源。”沈友幾乎是聲淚俱下。這兩個是跟隨劉封的老人了,說話根本不避諱,居然講出如此“悖逆”的言論來。要是襄陽的諸葛亮聽到肯定要罵人“國賊啊國賊!”

現在幾乎楚漢稍微有見識的人都清楚,這個楚漢江山到底誰才是真正的主人。要不怎麼每天往來長安塗市的車馬不絕於道。魏王世子,那倒比剛生下來的那個太子劉瑞更有儲君的味道在裏麵。

“二位誤會了,誤會了。”劉封扶起兩人。“孤並無擅自改立世子的意思,而且這也是朝廷恩典嘛。”好好安慰了一下。這兩個人倒是不會因為買了孫家的好才維護劉愈。這要是太平盛世,皇帝要換太子,他們也不需要管那麼寬,可這個天下未定,他們不希望劉封自亂陣腳。

“不過劉愈是不適合做世子的,他性子太剛烈太驕傲,太像他的母親。作為一個將軍開疆拓土他是合格的,作為天下的主人,那將是天下的災難。”劉封真人麵前不說假話,“但是我也不會虧待他。”很多年後梁太宗下詔責斥西梁烏素可汗的時候引用了這段話,在兩國掀起了大戰。

後來首任烏素大君劉愈在死的時候對兒子說:“你的祖父早就預見到了今天,可惜我早沒聽他老人家的話。後悔不及。”(櫻桃宮政變,兒子等不得了自己動手強行接班。見後傳《雙雄記》)

小小風波,並沒阻擋漢軍備戰的步伐,戰爭的陰霾籠罩在了三國的天空。讓兩個國家和當時所有政治家都沒想到的是這場“期待已久”的戰爭,居然是這樣拉開的。